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蓝风破晓 访问量:1543 更新时间:2024/2/12 4:48:53

魏征惨的是死后,不是生前。

魏征生前很受太宗赏识,死后,墓碑被砸,儿子和公主的婚姻作废。

为何会如此?表面看,受到两件事的影响。

一、表面看,是两件事影响了魏征死后的待遇

(1)一桩造反案,将魏征牵连了进去

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征病逝。

病逝前,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新城公主过来探望。已经病入膏肓的魏征,强行穿衣戴帽,强打精神坐起来和太宗相见。

唐太宗摸着魏征的背,眼泪扑簌而下,问道:爱卿,还有什么愿望吗?

魏征费劲地说了一句话:“寡妇不愁--织布的线---少了,而担心---宗周的----危亡。”

这意思很明白,魏征担心的不是自己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儿子们。此时,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也在跟前。

李世民当场就安排了一场婚姻,将自己的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叔玉,并对魏征说道:“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吧!”

魏征要下床谢恩,但身体太过虚弱,怎么也做不到。

没过几天,魏征就挂了。走得很安详。

但魏征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的宝贝学生太子李承乾造反了,理由是担心唐太宗传位给李泰,废了他这个太子。当然,这个造反有不少人支持,其中两个人很有名,一位是侯君集,另一位是中书侍郎杜正伦

这两人和魏征的交情匪浅,曾经,魏征还举荐过这两人当宰相呢,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呢。

李承乾造反案发生后,李世民开始怀疑一件事:魏征是不是也是同党,是不是策划的重要人物呢?

如此,李世民对去世的魏征有了反感。

(2)谏言惹的祸事

人一旦怀疑某人,就会想法找不利于此人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很快,证据来了,来自谏议大夫褚遂良。之前,褚遂良干的是起居郎的工作,负责记录皇帝、皇帝和大臣来往的相关历史,这就是史官。

魏征曾经将自己给皇帝的谏言内容拿给褚遂良看。

按规定,给皇上的谏言内容,不能给别人看,哪怕是亲人都不行,也不得保存内容。

魏征倒好,将谏言的内容写给褚遂良看,用意几何?是要让褚遂良写在史书中吗?

当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

子之怒,流血五步;君王之怒,浮尸千里。

当然,唐太宗作为一代英主,不会加罪于过多的人,他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让魏叔玉和新城公主的婚姻作废(还没结婚);二是让人砸了魏征的墓碑。

这意味着,唐太宗对魏征彻底的失望了,哪怕魏征已经死去,唐太宗依然满胸的愤慨。

不过,这只是表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二、从深处看,其实就是宫廷里的博弈

有人说了,博弈什么?自然是皇位。

李承乾曾经是太子,可他在他人的怂恿和鼓动下,发起了造反这个愚蠢的举动。

这个举动的建议人是侯君集。

因为李承乾有些柔弱,当时的李泰很受李世民的喜欢,侯君集作为支持李承乾的军中大佬,担心李承乾会有李建成一样的结局,不如提早发动行动,就像“玄武门之变”。

说来说去,李世民的榜样做得好啊!

不过,从法理来讲,李世民十几个儿子都有继承权的。李承乾倒下了,就会有很多兄弟对皇位眼馋,重要的是后面还有一帮想要得到拥戴之功的大臣。

就此,除了李泰,李治也浮出了水面。

这里有个关系得梳理一下,中书令褚遂良和司徒长孙无忌关系非常铁。

长孙无忌

从支持的态度看,早期的长孙无忌是弱弱地支持李承乾的,毕竟,这是皇帝指定的太子,而且也是自己的亲外甥。

但是,李承乾曾经最亲近的文官是魏征等人,武将是侯君集等人。

当李承乾被废后,唐太宗欲立李泰。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站了出来,强烈建议立李治为太子。

既然拥护李治为太子,那么,打击李承乾的拥护势力,防止这些人去支持李泰,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褚遂良在合适的时候,将魏征拿谏言让他看的事告诉了唐太宗。

如果,褚遂良想要保密,谁又会知道这个事情呢?只有天知地知、死去的魏征知、褚遂良知。

褚遂良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举动,激怒了李世民,就像点燃的柴火上倒了一桶汽油,刹那间火光冲天。

于是乎,魏征的墓碑被砸了,魏征儿子和公主的婚姻取消了,和魏征走得近的人,想取得好的位置就难了。

仕途博弈,充满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不是你侬我侬,你好我好,实现所谓的双赢,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你和你的势力彻底倒下了,我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魏征死后遭遇了不公,但我们要知道,唐太宗的怒火也是一时兴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世民渐渐原谅了魏征,对自己曾经的质疑有了悔悟,特别是公元645年,唐太宗亲自征讨高句丽返回后,叹息着说道:如果魏征在,绝不会让我讨伐高句丽。(虽然胜利,但损耗极其大。)

然后,唐太宗重新封赏魏征后人,并给魏征重新立了墓碑。

不得不说,唐太宗除了“玄武门之变”的污点外,算是一代雄主,有眼光、有胸怀。

而魏征有这样的领导,也是福气。虽然魏征死后,一度被李世民质疑,并采取了极端行为,但终究还是“原谅”了魏征。

参考资料:《旧唐书》

更多文章

  • 魏征死后留一本小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魏征,李渊,李密,隋朝,李世民,唐太宗,长孙皇后,军事制度,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众所周知,古代文人士大夫最为看重的品质就是“忠孝”,然而有一位堪称“五姓家奴”的谋士,年轻时漂泊半生被迫或者主动跟了四五个主公。但后世对其评价却非常高,夸赞他是千古名臣,此人正是魏征。李世民十分器重宠爱魏征,在他死后更亲手为其树立墓碑,但在读过魏征留下的一本册子中的内容后,李世民却龙颜大怒下旨推倒了

  • 魏征死后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命人毁掉其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千层琳琅标签:魏征,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

    都说忠言逆耳,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忤逆的话,但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就爱听逆耳之言,而且这人还贵为帝王,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与魏征的结缘,就是源于一次“忠言逆耳”。当初,李世民刚刚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毕竟不算光彩的事,他需要找个人来背锅,于是将矛头转移到魏征身上,他质问魏征:“你为什

  • 明君直臣的合作楷模,后又反目成仇,唐太宗与魏征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世民,魏征,明君,长孙皇后,房玄龄

    公元643年2月魏征去世,唐太宗亲自为魏征题写墓碑,称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悲痛得连续5天休朝。半年后,他竟怒气冲冲地来到魏征的墓地,推倒了亲手为魏征题写的墓碑。魏征早年当过道士,后来参加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他又投靠河北窦建德,再降了唐朝,成了李建成的人。唐太宗称帝后让他当了谏议大夫。一次唐太宗

  • 魏征留给史官一本册子,李世民看后,怒吼:将这贼人的坟给我刨了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魏征,李世民,李渊,皇帝

    历史的大幕在唐朝拉开时,唐太宗李世民的与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当时九岁的衡山公主,被指婚给了忠臣魏征的儿子。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最为英明睿智,从谏如流的帝王; 魏征则是在唐朝那是以直言劝谏的忠臣而闻名于天下!这一对君臣共同谱就了一曲臣忠君贤的赞歌,留名青史。然而,魏征死前的一个举动,使他与李

  • 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为何翻脸砸了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魏征,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侯君集,褚遂良,唐太宗,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在为太宗效力的17年间,勇于指出唐太宗的错误,上奏谏言达到200多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有时候连太宗的私生活也要说上两句。对于比自己小20岁的太宗,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个元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仿佛在引导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在个人生活上,

  • 李世民称魏征为“镜子”,可是他悲惨的结局,历史老师都不愿多说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李世民,魏征,侯君集,长孙皇后,李承乾

    自古以来,有不少君臣相知的典范,他们相互扶持,一度成为后世褒扬的明君贤臣。李斯之于秦始皇嬴政、萧何之于汉高祖刘邦、诸葛亮之于汉昭烈帝刘备,当然还有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魏征的真实名字为魏徵,不过后世为了书写简单,多习惯将其写成魏征,不过名字只是代号,具体哪个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

  • 唐太宗和魏征是一对模范君臣,但唐太宗后来为何要砸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李世民,魏征,李建成

    魏征逝世之初,唐太宗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在碑石上书丹,这说明君臣之间是有“真爱”,那为什么一年时间不到,就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要砸掉魏征墓碑呢?问题主要出在魏征身上——魏征太不厚道了。下面,简单把他们两人的关系捋一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他上面有个大哥,李建成,也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 李世民称魏征为“镜子” 可是他悲惨的结局 历史老师都不愿多说!

    历史解密编辑:王艳说体育标签:李世民,魏征,侯君集,长孙皇后,李承乾

    自古以来,有不少君臣相知的典范,他们相互扶持,一度成为后世褒扬的明君贤臣。李斯之于秦始皇嬴政、萧何之于汉高祖刘邦、诸葛亮之于汉昭烈帝刘备,当然还有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魏征的真实名字为魏徵,不过后世为了书写简单,多习惯将其写成魏征,不过名字只是代号,具体哪个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

  • 魏征是唐太宗的重臣,为何魏征死后,唐太宗却砸了他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建成

    在我国提起唐太宗和魏征,恐怕连小学生都能背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人们往往用这句话,来赞扬魏征的直言进谏与唐太宗的从谏如流,正是这样一段君臣佳话,开创了贞观盛世,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伴君如伴虎,唐太宗和魏征的关

  • 李建成死后,魏征辅佐李世民,是对先主不忠还是“识时务为俊杰”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李渊,李密,玄武门之变

    文|荣荣编辑:钟毓说到中国古代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历朝历代的皇帝,如果要说“一代贤君”,我们不得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李渊征战沙场。随着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错误执政,不仅让百姓苦不堪言,也让朝廷内部混乱不堪。而李渊发动的政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也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使然,总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