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夜宴图》中韩熙载为何一直头戴帽子?

《夜宴图》中韩熙载为何一直头戴帽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书房 访问量:897 更新时间:2024/2/8 23:48:24

朗读者

李静,《慢声慢读》特约朗读人,慢书房书友。

今天是慢声慢读第154期 《走进宋画》

高耸的黑帽子,标志着士人的精神高度,无论如何,韩熙载顾闳中都要把它戴在头上,不落亦不能歪斜,有子路“结缨”之悲壮,在不离不弃的对黑高帽子的坚持中,尊严获得超拔,至此可见韩熙载的底线,亦见顾闳中之“绝笔”。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

南宋时,顾闳中版《夜宴图》真迹落入权臣史弥远囊中,经元代班惟志手,至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宋荦等,直到 乾隆,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被溥仪从宫中转出变卖。

此画流转千余年,向我们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发生在南唐国里“后主上位,猜忌老臣”的故事。

据《南唐书》记载,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祖藉河南,春秋时,为避战乱,迁居河北昌黎,因唐宋八家之一的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昌黎韩氏开始声名远播。说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也许由此而来。韩熙载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亲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观察支使,算个不大不小的官宦人家。

韩熙载才高博学,文章书画名震南北,尤其擅长碑碣铭文,其撰述有《韩熙载集》五卷,《格言》五卷,惜今不存,有诗五首收于《全唐诗》,一首为《全唐诗外编》补收,投奔江南时,上书《行止状》,收入《全唐文》。江左人称“韩夫子”,时人亦多视之为神仙中人。陆放翁说他“放荡不守名检”,应该是那种傲视名利、不拘俗礼的名流范儿,由内而外,自带一种奔放的自由气质。

韩父为后唐诛杀,他渡淮,奔江南,侍奉南唐李家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李璟居东宫时,韩侍讲,李璟登基后,被重用。后主李煜时,出任中书舍人。

其时,李煜之于北宋,虽恭顺求和,但对“脱北”之臣,又有所顾忌,韩苦闷之余,为自保起见,散家财,纵声色,专为夜饮,远离朝政。据说,每月朝俸一发,他便分发给侍妾乐伎,自己没钱了,再向她们乞讨。实在讨不回来,就向李煜哭穷。原本他家财丰厚,据说求他一文,便要千金,可千金散尽不再来,后主无奈,也时常接济他。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

李煜那根专制权力的神经本能地衰弱,想重用韩熙载又有所忌惮,不用又惜其才,因此派了画院待诏去画老臣韩熙载的日常起居,本来这应该成为艺术为政治服务的一个范例,结果,却变成了艺术高于政治、拯救政治的奇迹,艺术家对美的忠诚,超过了对君主的忠心,通过不带政治偏见的审美,揭示人性与政治的矛盾。

为便于布局和观赏,《韩熙载夜宴图》三米多长的画面,分为五段。具有分隔画面效果的屏风,又似连接每一个故事的“桥段”,在慢慢展开卷轴的时间里,拓展了空间的视野,画面上,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渐次明亮起来。工笔设色,色调圆润,涵容了笔锋,浓淡相宜而边界清晰却又不突兀的过渡,给出了视觉形式的舒适区域,渲染细腻的色彩语言,淡雅高贵中烘托出人物因身份不同而呈现的情绪甚至个性异趣,在各种对比关系中,一种内在的精神张力,使他们各自进入角色,给急于窥探者展示他们对权力的无感,对声色的开心。自沉于欢乐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描写,都在陪衬一个时代的风华,诸如衣冠文物礼制,樽俎灯烛,帐幔乐器,皆为考证其时代的审美意趣,提供了可资佐证的绘画语言。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作者:(南唐)顾闳中

通过五段画面,顾闳中再现了夜宴场景,一共描绘了46个人,女子21人,男子25人,其中,多人重复出现,被他安排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叙事中,一见此画,后主李煜也就释然。

他懂得,人的尊严是一个士人活下去的底线,他尽量不去触碰那底线,连正面的呵斥都没有,只是派个画家去看看,只要不是政敌,画一幅画去劝劝他就算了。

从开场到终场,韩熙载都头戴一顶黑色高帽,那是他独立人格的标志。夜宴上,无论肃立,还是端坐,抑或坦腹灌手,或者击鼓伴舞,他都戴着那顶黑色的帽子。他为什么要戴顶黑帽子?难道他尚“黑”?也许他在内心深处,是个崇尚大禹的墨者?

戴着那样的帽子,活动于声色场所,显然不合时宜,形似轻佻,神却沉郁,同那绿男红女场合,其实貌合神离,而那顶黑色高帽,就是他“神离”的标志,宣告他在风月场中的独立。这道具的真趣,就是他在无法掌控命运也无法不低头时的人格独立。

混迹于红颜堆里,内心如发酒狂,忽而荒诞,忽而庄严,忽而幻灭,忽而真诚,忽而酸楚,忽而欢快,忽而冷峻,忽而温情……那是自黑而又心有不甘的幽默。

充盈着泪点与笑点,从顾闳中笔下忧雅的流淌出来。五段叙事里每一位在场者的内心都如飞瀑落崖,千转百回,险境跌宕,但那顶戴在主人头上的黑高帽却屹立不动,这就是士人的操守。高耸的黑帽子是个象征,标志着士人的精神高度,无论如何,韩熙载和顾闳中都要把它戴在头上,不落亦不能歪斜,有子路“结缨”之悲壮,在不离不弃的对黑高帽子的坚持中,尊严获得超拔,至此可见韩熙载的底线,亦见顾闳中之“绝笔”。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

北宋人陶谷在《清异录》笔记里,提到韩熙载自制轻纱帽,人称作“韩君轻格”,时人也多有仿效,《韩熙载夜宴图》上,韩氏所戴那顶黑色高纱帽,应当就是当时所谓的“韩君轻格”了。

“韩君轻格”,一度在士人中流行,从五代流行到北宋,虽称“轻格”,实则重如泰山,此体可污,此容可辱,惟此头颅,不动如山,当年韩君投奔南唐,就颇有“英雄进当铺,用头颅作抵押”的气概,画中,他头戴黑色高帽,手拿一对鼓槌,看得出,他初心未泯,以鼓鸣志,豪气犹在。然而,流行的格调,总是避重就轻,在流行中,轻纱的玲珑,取代了头颅的沉重,示以“轻格”,忘却“重范”。画面上,韩屡次更衣,但这顶帽子,一直戴在头上,无论帽子下面那张表情如何变幻,不管全场的宴乐有多纷繁,它始终不为声色所动,在顾闳中笔下,他脱到最后一件衣服,甚至坦腹、摇扇驱热纳凉,也不肯摘下那顶黑色高帽。那帽子,是他的设计,他的风格,他的风骨,他的精神寄托。即便襟袍被权力意志剥光,只要头在,帽子就必须戴在头上,还要端端正正的戴着——“君子死,冠不免”。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便是可与“韩君轻格”对称的“顾君轻格”。

顾闳中在那顶高帽子下面的下巴上,细细勾染着韩熙载的胡须,每一丝都显示着他对美的耐心,每一丝都承载了他的使命。胡须在五个场景里屡屡出现,是甚于他对衣皱、裙裾、发髻、床帐、帷幔等更为细腻明晰地描摹,因为它承担了与黑色高帽同样的衬托使命。于是,他的大笔便在细节中沉潜,悄然抒发着炫技炫格炫幽默的艺术笔触,书写生命在艺术里的自由状态,可细腻流畅,可蓬松飘逸,使会心的观者在啧啧赞叹中,恍然认出这就是传说中的“美髯”——士人胡须的格范。

政治风云在面部表情上演出着变幻的不确定,而胡须始终分明缕析着淡定的士格底线;无论悲喜都以美的呈现,与韩熙载一同开了一场命运的格式。

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我们该如何欣赏?传统艺术种类浩如烟海,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历史学者李冬君老师的新作《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引领大家从绘画艺术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听听鹿茸哥的推荐

书架上的颜值天花板,设计超美,

一本送礼一本自藏的至美读本

宋画是美的,大至恢弘磅礴的千里江山,小到轻灵温润的一舟、一叶的。宋画的美,古拙、立体、隽雅,人间烟火气中也自带清澈。一本讲宋画的书,怎么敢设计得不精美?!

《走进宋画》一书特邀“世界最美的书”获得者朱赢椿老师亲自操刀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老师赞道:“全书唯美主义的设计风格,与行文之美交织,加上插图尽量多地使用宋画,全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交响曲。如此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本书采用双封设计,外封撷取《写生珍禽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等,一览宋画细节之美;全页0.141毫米金线烫金,细致入微,传统与现代交织,古典与时尚相映。内封选用《玉堂富贵图》,尽显大气深邃,书脊包布印白,纸张与布艺结合得恰如其分。整体设计尽显大宋之文雅风流。

内页采用100克进口韩国内文纸张,一如天青汝窑的温润质感,高质量还原宋画馆藏名作。

随书还赠有一张精美宋画书签,以及一张兔子主题藏书票。今年是兔年,惟愿每一位读者兔年阅读愉快,感美知美。

如果你爱宋朝,更爱宋画,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审美修养好书。

慢书房的特别文创配套

全国独家出品

李冬君老师的孩子刘涵宇,也是一位新锐的瓷器匠,瓷器上的宋画实践者。他画了访宋小画,我们做成了小笺。(12张一套)

李冬君爱人刘刚老师的手书明信片,刘老师也是历史学者,书法特别美。(随机4张赠送)

扫二维码即刻拥有

还有一个访宋帆布包。全套会放在一个瓦楞纸盒里。

这本书本身就很美,在加持文创之外,绝对是送人或自藏的精品。慢书房文创结合版,值得拥有!

(本文转自公众号文化的江山,作者李冬君、刘刚)

标签: 李煜后主江南顾闳韩熙载夜宴图

更多文章

  • 南唐旧梦《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的千年夜宴,一场末世的狂欢

    历史解密编辑:冬月的书影小屋标签:李煜,皇帝,顾闳,张大千,南唐旧梦,韩熙载夜宴图

    1945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玩商云集的北京琉璃厂,一切寂静如常。一个中年男子快步走到一家名为《玉池山房》的古玩店前,叩门进入内室。《玉池山房》的老板马霁川是京城有名的古玩老行家,小心翼翼地从紫檀木大立柜中取出并展开一幅异常宽大的画卷。中年男子走上前来,露出惊讶的神情;弯下腰来,又细细观看,满脸的欣喜

  • 韩熙载夜宴图

    历史解密编辑:玉汐标签:绘画,长卷,艺术,画家,名作,书法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南宋时期画家郭熙所绘制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当时贵族阶层在蛮荒野外所进行的盛大宴会。这幅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了南宋绘画的一大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长103.5厘米,高20.3厘米,由38段画面组成,主要绘制的是数百名贵族在荒原上的盛大宴会。每一幅画面都独立

  • 狈论南唐(十二)韩熙载高才博学,是神仙中人,为何不被南唐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韩熙载,李煜,宰相,陆游,后周世宗

    南唐虽然在军事上完全不是后周和宋朝的对手,被打得狼狈不堪,但在文化上却是鼎盛繁荣,创造了很多流传数百年的文化作品。李煜、徐铉、韩熙载都是南唐文化的代表人物,其诗文收录到了很多著名的典籍之中。尤其是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是与徐铉并称为"韩徐"的文人典范。他是当时江南文坛的魁首,被称为"韩

  • 韩熙载宴客 为何要坐在床上看表演?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韩熙载,夜宴图,屏风,围屏,家具

    《韩熙载夜宴图》(以下简称《夜宴图》)传为五代南唐顾闳中的作品,生动再现了1000多年前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府上夜宴宾客的场面。《夜宴图》之所以成为古代绘画中的经典之作,其重要性在于画面中描绘有清晰、丰富的人物、家具、器用等图像,为古代服饰、乐舞、礼仪、空间、家具的研究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夜宴图》中的

  • T158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邮票

    历史解密编辑:兰州大黑标签: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人物画,李煜,画家

    T158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邮票发行日期:1990-12-20发行量: 1706.85万套 全套面值:2.50元齿孔度数11度 全套枚数5版 别 胶版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整版枚数20枚(5枚横式联印)各枚详细情况编号 面值 规格(MM)名 称 发行量 设计者1 50分 60*34 五代 南唐韩

  • 中国绘画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仕女,画家,周昉,后主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创作年代:五代·南唐规格: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藏馆:北京故宫

  • 南唐韩熙载放浪形骸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韩熙载,李煜,宰相,宋太祖,郭威

    作者:许云辉(一组《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聚精会神闻琵琶、击鼓伴奏观六幺、宴间小憩各为乐、管乐合奏盘膝赏、曲终人散主宾别。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生动传神记录下画面主人、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画面中的韩熙载面色始终沉郁寡欢,与当年和李谷分别时判若两人。当初,他被迫南渡与李谷分手时,曾豪

  • 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袒胸露乳的韩熙载心中有点凉凉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韩熙载,李煜,周文矩,陆游,宰相,欧阳修

    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袒胸露乳的韩熙载心中有点凉凉钱江晚报2022-07-1315:47钱江晚报官方帐号关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最近有点热,下班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恨不得“袒胸露乳”。这个装束说起来有点不雅,但在自己家里还是可以的,1000年前的人就这样——《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著名绘

  • 读书 刺杀韩熙载——一幅《夜宴图》背后的生死沉浮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韩熙载,夜宴图,李煜,周文矩,宋太祖,陆游

    《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金哲为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本书是一本趣味解读中国古画的新颖之作,除了通常的绘画风格讲解、作品流传介绍等,作者更侧重于还原古画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人物遭遇,沉浸式地讲述画家和文人背后的“意难平”。全书将100多幅中国画背后的故事分为6种人生境遇来解读,大到王朝

  • 堪比谍中谍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顶峰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韩熙载夜宴图,人物画,韩熙载,工笔,李煜,画家

    导语:百年前的古人开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较量,他为自保于是歌舞升平夜夜笙箫,他被派去监视他人,却意外画出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正因有了图卷的详尽真实描绘,才让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