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晋阳起兵:建立大唐王朝

李渊晋阳起兵:建立大唐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求知所 访问量:2826 更新时间:2024/1/24 9:22:17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对于后人来说,繁荣的大唐是人人心之所向的盛世。那时不仅是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包容、多元的审美观念更是诞生艺术的摇篮。

做为大唐的开国君主,唐高祖李渊以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卓绝的远见,在乱世之中抓住机会,开一个新的时代。

历史上这一切的发生,都要从李渊到晋阳(今山西太原)上任晋阳留守说起。

李渊

隋末时期的晋阳局势

北边的重镇太原以及河东地区,是北方的屏障和要地,地势上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发挥着北方屏障的作用。

尤其是晋阳,是隋朝的四大重镇之一,地处在关中腹地,左面有恒山之险,右面有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拱卫,在战略上也是一处要地。

在隋朝初年,隋文帝曾发兵十五万北伐内蒙,为了保护河东地区的安危,专门在太原和山西边境修筑了数十座边城,用来抵御胡寇来犯。

但总的来说,隋王朝在晋阳和周边地区的统治却并不稳固。因为关中、河东各个郡县物资丰富,又是军事要地,是各种政治力量都想要夺取的地区。

隋文帝杨坚

尤其在北边,劲敌突厥势力始终虎视眈眈。突厥和隋王朝曾有短暂的和睦时期,但始毕当上突厥可汗后,双方关系剑拔弩张。

公元615年的八月,始毕率军攻打到了雁门关,竟把隋炀帝围困其中。“雁门四十一城,突厥克其三十九”,整个北方人心惶惶。

在“雁门之围”事件后,隋炀帝认为不少大臣在突厥进攻时表现“懦弱”不敢采取行动,于是把这些人贬到了山西、陕西等地区。

这些人本来就心存反隋的想法,如今被派去据守河东,让山陕地区和朝廷更加分裂,不少武装反抗此起彼伏。

隋炀帝大业六年,晋阳一带的反隋起义更是接连不断,动荡不堪,牵涉了隋朝很大精力去平定内乱。

晋阳的形势还复杂在,这里还掺杂着隋王朝统治阶级的权力争斗。隋炀帝时期,晋阳地区还有隋炀帝的弟弟,汉王杨谅的旧势力。

杨谅当时雄踞山西,并且非常有号召力,他曾和隋炀帝杨广争夺皇位,并在山西的晋州、绛州等地与杨广两军对垒。

虽然最后杨谅兵败,但不少旧部流散到了山西各地,并作为隋炀帝的反对派在暗中等待时机。

隋朝末年,晋阳还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他们为了逃避兵役躲藏到这里,比如长孙顺德、刘弘基等。

河汾一带还集中了不少文人,他们大多是隋朝著名文儒大家王通的跟随者。随着隋炀帝的暴政,他们对隋朝已不抱希望,在思想上引领了一场“叛乱”。

王通

这些知识分子属于“王佐之才”,受王通的影响,多钻研辅君为政之道,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李唐的开国功臣。

如此,隋朝末年的晋阳,因形胜地要,朝廷疲于维持,导致政治局势复杂,各种社会力量在此争衡,此消彼长,孕育着一场大乱。

暗中蛰伏的乱世枭雄

公元611年,隋朝末年,因隋炀帝的昏庸暴政,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多地出现反隋起义。同年的山东,王薄率领众人于绝境中爆发反抗,首举反隋大旗,拉开了隋朝农民起义的序幕。

“十分天下,九分盗贼”,如此乱世,连不少豪门贵族也趁机占据郡县,自立一方为王。

此时的李渊,属于隋朝统治集团的一翼。见此乱世,在农民起义伊始,他就已经有了反隋的想法。

李渊的李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个个都是猛将,不仅是能征善战,还和皇室多有姻亲,属于代系皇亲。

另外,从北魏以来,李氏家族就发迹于陇山西地区,世属关陇的军政集团,曾经显赫一方。

到李渊这一辈,在关中和山西一带遍布亲党和旧部,可以说为其后来的晋阳发兵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时的李渊还在朝中为官,袭封唐国公,听起来是个大官,但这只是个封号并非官职,他此时只是个“卫尉少卿”。

虽然卫尉掌率屯兵,守卫宫城,但李渊是个次官,主要是协助处理事务,并没有多少实权。

因为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为了制衡权力,就算是李渊这样青史留名的世家,兵权、实权只能各自给一半,在朝廷没有半点地位。

加上隋炀帝生性多疑,经常猜忌大臣,动辄就是诛杀和贬官,朝廷人人自危,李渊虽然有了“帝业之志”,也只能先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保全自己。

大业九年六月,许多官僚的子弟也加入了反隋的队伍,其中就有大贵族杨素的儿子、时任职礼部尚书的杨玄感

李渊见状没有马上揭竿而起,他不仅没有贸然行动,反而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隋炀帝。因为“告密有功”,李渊升任弘化郡留守。

到了陇右后,李渊暗中窥测风向,这时他在弘化郡兼管着关右十三郡的军事政务,似乎可以趁机出兵开始反隋大业了。

但李渊深知,这时各种反隋势力众多,但都不成规模且相互分散,隋朝的精锐部队力量尚存,隋朝的覆灭时机还没到。

天时地利,兵起晋阳

值此天下大乱,诸侯纷起,李渊没有急着举兵谋反,反而一路“立功”升职,在公元616年走马上任晋阳留守,帮助朝廷“平盗御边”。

要知道,山西地区是战略要地,朝廷十分看重晋阳的行政管理。

隋炀帝时期在扬州、益州和幽州同时设立了总管司马,还在并州、洛州等地设立行台尚书省,只派遣亲信前去管理。

隋炀帝派李渊前去守住晋阳,既是利用他镇压农民军和抵御突厥,又是防止他走上杨玄感兵变的道路。如果战事不利,直接借此治李渊的罪。

在李渊受命去往山西、河东镇压农民起义后,又因平叛逆党有功,大业十二年李渊升职为右骁卫大将军和太原道安抚大使。

不过,晋阳本就是李唐家族故地,到此任职,在李渊看来更是如蛟龙入渊,实属天意。此外,这一年的局势发展也对李渊有利。

首先农民起义军已经汇聚到中原、河北和江淮三地形成主力。隋朝辖地丧失严重,只剩下了长安、洛阳几处孤城。

其次,大部分郡县都被各地反隋武装控制,其中李密、翟让率领的瓦岗军,牵制和消耗了隋朝大量兵力。

公元617年下半年,山西遍地烽火,隋炀帝又远在江南,留守山陕一带的隋朝军队,除了李渊,只有屈突通率领的一支精锐。

只看兵力的话相较悬殊,但山西、关中地区处处是起义军,缺少统一指挥,正需要一股强大力量将其拧成一股。

隋王朝自顾不暇,军队实力大减,百姓渴望结束乱世,等待义军。人心所向,局势既顺,天时已到!

抵达太原不久,李渊便开始动手准备起兵的具体事务。他让儿子李建成在河东私下招纳英才,让李世民在晋阳聚集好友。

李建成

在李世民的直接负责下,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招兵买马,众至万人。加上晋阳一带地主豪强的反隋心愿,李渊此举“得士庶之心”。

但李渊的举动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的注意。王威联合高君雅,想要以举办“晋祠大会”的名头,将李渊诱骗前来,再将其杀害。

不过这个计划被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告诉了李渊。李渊次日就叫来了王、高二人,先发制人,将其抓获。

不久,李渊借口突厥的内部奸细正是王威和高君雅,借此杀掉了二人。六月,李渊率领各个郡县的“义军”讨伐西河。

这是李渊出兵晋阳后的第一战,首战告捷后,加强了南下入关的决心。

在之后的一年里,李渊亲率建成、世民,拥兵三万南下。八月攻取临汾,抵达龙门,九月,围困河东。行军途中,因反隋义军的加入,李渊的军队人数不断增加。

李渊还部署了部分兵力对付隋朝将领屈突通,自己则带着大军渡河入关。冬十月,二十万大军到了长安。

十一月,隋王朝的京城被攻破。次年,李渊在太极殿登上皇位,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李渊的大军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势如破竹,推翻了隋朝政权。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李渊做为杰出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群雄皆反的时候,老谋深算的李渊按兵不动,压抑住了自我的野心,暗中等待时机。

可以说,乱世枭雄不仅是位英勇反抗的豪杰,也是足智多谋,沉得住气的政治家。正是利用晋阳的天时地利,加上正确的出兵政策,李渊得以夺取长安。

唐高祖李渊,善于驾驭全局,韬光养晦,紧紧抓住时机,最终成就了一番宏图霸业,建立大唐!

参考资料:

论李渊起兵太原之策略《知网》

隋末山陕形势和李渊太原起兵《知网》

更多文章

  • 李渊有4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读,暴露了李渊隐藏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得丑活得久PLUS标签:李渊,皇帝,唐朝,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之变

    前言在中国将近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封建时期的汉朝和唐朝一直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两个朝代之二。汉朝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后续的民族认同和历史发展走向打下了根基。而唐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顶峰,其万邦来朝繁荣的景象也让人神往。如果说中国在哪个时期是世界上绝对的第一的话,那么相信唐朝肯定就

  •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如何对待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渊,齐王,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7月2日,天还没有亮,李世民带着自己的亲随来到常河掌管的玄武门,悄悄地埋伏起来,天亮之后李世民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射杀。三天后,李渊册封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颁诏书告诉天下,今后军队、国家事务都委托太子决定和处理。从这时起,天下人都明白,大唐的权力归李世民,李渊只是一个徒有虚名

  • 李渊有四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李渊,皇帝,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隋炀帝

    在唐朝的历史中,李氏王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作为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李渊是开国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很少有人了解李渊的家庭生活,特别是他与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李渊一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李孝恭。这四个儿子对于唐朝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也是李渊

  • 刘邦建立汉朝,李渊建立唐朝,朱元璋建立明朝,三个集团谁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李渊,朱元璋,李世民,李建成

    作为王朝的建立者,刘邦、李渊、朱元璋都拥有十分强悍的团队,那么就团队的整体能力而言,究竟哪个团队是最强的?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从三个团队的组成情况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刘邦团队,他的首脑人物是刘邦,韩信是军事统帅,张良是谋士,萧何担任了后勤主管。战斗力比较强的战将是曹参、周勃、樊哙等人,其次是

  • 李渊赐给蕃将三个侍女,是因为他跟秦琼打过架,还是有功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李渊,秦琼,唐朝,唐高祖,程咬金,黑齿常之,契苾何力

    大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即使大唐开国名将,也有不少来自域外,他们对大唐王朝的忠诚,一点也不比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差,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哭着喊着要追随于地下的,恰恰是两个蕃将。在《新唐书》中,有一列传专门记载“诸夷蕃将”:唐初四大蕃将官爵与秦琼同等(均为国公、诸卫大将军),为首者还得到了皇帝钦赐的三个

  • 李渊有4个儿子, 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 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杨会说体育标签:李渊,皇帝,唐朝,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李元吉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华,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隋唐英雄传》的主题曲里的这句歌词,用来形容李渊再合适不过。作为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养育了四个异常优秀的儿子。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唐朝就是凭借着他们父子五人的努力建立的。但是很少

  • 李渊有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皇帝,李元吉,国防政策,唐朝,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华,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隋唐英雄传》的主题曲里的这句歌词,用来形容李渊再合适不过。作为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养育了四个异常优秀的儿子。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唐朝就是凭借着他们父子五人的努力建立的。但是很少

  • 被李世民逼退位后,李渊真的不闻不问,只顾与妃子生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世民,李渊,尉迟恭,李建成,长孙无忌,李元吉

    准确地说,李渊被迫退休后,他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且于64岁高龄还生了几个娃。这里要说的,便是玄武门之变后面的故事了。话说李世民的大哥和四弟,也就是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人成天琢磨着挤兑李世民,害得李渊对李世民心生嫌隙,李世民忍无可忍,于公元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兵变。玄武门外厮杀一片,血流成

  • 李渊有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知道李渊的野心有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杨坚,皇位,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唐朝

    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当然了许多人认为他的存在感极弱,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人,实事真就如此吗?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开创了盛世,大唐一扫前朝民不聊生、天下疲敝的局面,因此李渊早些退位更加被人视为正确之事了。其实大唐基业的创立完全离不开李渊前期的运筹帷幄,没有他在前期主持大局大事难成。李渊在大势已成的局面下选

  • 李渊起兵后闪击长安,家仆忽然来报:小姐已经扫平半个关中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渊,平阳公主,李世民,长安,李建成,柴绍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之后,好不容易募集到三万士兵,然后带着这支军队,一路向千里之外的长安进攻。然而就在李渊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渡过黄河之后,却忽然来了一个李家的家臣。这位家臣找到李渊之后,很开心地向李渊报告说:恭喜老爷,小姐组织了十几万大军,现在正等着您去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