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外孙薛稷,《信行禅师碑》上承褚书之遗绪,下开瘦金书之先河

魏征外孙薛稷,《信行禅师碑》上承褚书之遗绪,下开瘦金书之先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4451 更新时间:2024/1/19 4:58:51

导语:薛稷,唐代书画家。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

纵观中国艺术史,在薛稷之前,诗书画俱能者已有不少,而真正做到诗书画俱擅者着实不多。

薛稷擅长此三者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在唐代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了宋、元、明、清。

薛稷是唐朝大臣、书画家,薛稷外祖魏征更是初唐名臣,薛稷家里很是富有,收藏了很多有名的书法,他自幼就得以观摩,学习书法,自己也是褚遂良的徒弟。薛稷的传世书法很是少,但他的行、楷书都十分出色。

《升仙太子碑阴》

名冠时流大书家

薛稷家世显赫,世代在朝廷为官,家境优越,在仕途、书法、绘画、诗、文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是全能型文人的代表人物。

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是隋代著名文学家薛道衡,官至内史侍郎。

祖父薛收,官至记室参军,封汾阴县男。从父薛元超,官至宰相,加金紫光禄大夫。

外祖父魏征是一代名相,收藏书画甚多,舅父魏叔瑜精于草隶。薛稷在这种优越环境的影响下,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

女帝武则天之时,进士及第,此后入朝为官,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到了唐中宗景龙末年之时,任谏义大夫、昭文馆学士。甚至当时因为与还未登基的唐睿宗交好,两家结为亲家,成为皇亲国戚。

《涅盘经帖》

等到唐睿宗继位之后,薛稷的仕途更是青云直上。升迁薛稷为太常少卿,以后累迁中书侍郎,转工部、礼部尚书,复以翊赞之功,封晋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加赠太子少保。

在唐睿宗当政之时,薛稷绝对是朝中大臣中最受龙恩恩宠之人。唐睿宗甚至时常召薛稷入宫,惹来许多大臣的羡慕和嫉妒。

等到唐玄宗继位之后,薛稷的好日子走到了底。当时发生了太平公主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之事,65岁的薛稷因隐瞒太平公主谋反一事,被赐死于万年狱中。

《涅盘经帖》

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

薛稷是褚遂良忠实的继承者,在学习褚书上,他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对书法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变褚书的空灵无迹为瘦劲实在”。

薛稷的书法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中期学褚遂良,并有所改进;晚年时期则摆脱欧、虞、褚三家的影响,而独创一格,成为与欧、虞、褚齐名的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薛稷为人好古博雅,辞章甚美。政事之余,专力于书画艺术。当时虞世南、褚遂良二人书法妙绝,海内翕然宗法。薛稷外祖魏征为初唐名臣,家富收藏,其中虞、褚墨迹颇多。

《新唐书》中记载:魏征家收藏了很多“虞、褚书”。《广川书跋》中则这样记载:“薛稷得到了欧阳询、虞世南以及褚遂良书法的著作,如获至宝”。

《信行禅师碑》

此外,薛稷还曾向精于草隶的舅父魏叔瑜学习草书,世称“前有虞、褚,后有薛、魏”。

薛稷学褚最多,但是他能够站在四家之列,还是有自己的创新之处的。他改革了褚书空灵无迹的面貌,沥去虚锋实笔相结合的行书笔法……同样是纤笔蹲锋,但薛稷书力去行书之意, 存真书神髓,实笔作书,字字碑格。

可以说,薛稷是在学中有所改革变化,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扬,后自立门户,成为唐初四家之一的。

《信行禅师碑》

清人梁山献评价说,薛稷书体恰恰有欧阳询之“骨”,虞世南之“圆”, 褚遂良之“风趣”。

欧阳询的书法具有一种“外露筋骨”之说,书写严谨,笔锋比较明显,外在顿挫,笔势坚挺有力,在书写的时候,他按压笔触力度比较大,笔画粗厚,如:点画、竖画等。而虞世南的文字降低了雕凿的意味,书写舒展,笔势比较缓和,笔画圆润,具有几分秀润之意。

褚遂良的用笔则很自然、挺健,钩挑明显,字体笔画纤瘦,呈现出清劲潇澈的笔势,同时也融入了一些隶书的因素。

《信行禅师碑》

薛稷在用笔上也融入了隶书的因素,吸收了褚遂良的特点。但是薛稷在楷法的标准上,对点、钩等笔画,又有了一种颇具特色的转折,在撇、捺等笔画上不但遵守了一波三折的楷法原则,还在收笔的时候,许多钩笔都运用了花式的笔锋。并且在写竖画的时候,虽然有褚书的特点,但是好多竖笔在不经意间竖起,都流露出自己的特色,自然曲弯。

薛稷书法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瘦劲峭拔,字形横向拓展,结体疏通,大多近似扁方的形状,血脉流通。而在行距和字距上,薛稷和其他三位也有区别。

欧、虞 、褚大多都比较清晰,匀整。而薛稷的字比较舒展潇散,从整体上看更为繁茂,行距和字距不太严整,出现了越格的情况。特别是到了晚年,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其瘦劲妍丽、 犀利娟秀的书风,上承褚遂良的衣钵,下开宋徽宗“瘦金体”的先河。

《信行禅师碑》

开瘦金体先河的《信行禅师碑》

薛稷的隶书、行书俱入能品,“章草书亦其亚也”。其书法特色是“结体遒丽”,“媚好肤肉”,被人形容为“风惊苑花,雪惹山柏”,充满了诗情画意。

薛稷在继承欧、虞、褚的艺术特点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由此形成了他个人融隶入楷,媚丽而不失气势,劲瘦中兼顾圆润的书风,发展了初唐书法劲瘦媚丽而又圆腴挺拔的时代风格,赢得人们由衷的赞美。

《信行禅师碑》

《信行禅师碑》,薛稷57岁时所书,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全碑风格瘦劲妍媚,骨气洞达,笔画细瘦,给人一种精健、端稳的感觉,没有丝毫的柔弱之态,在遒丽健美的结构安排上,加以横向拓展。字体中的笔画,有楷法的韵味,也有斩钉截铁之姿。

结语:

在初唐书法不断规范化、成熟化并向“法”的审美取向方面进步的时代里,薛稷并没有完全笼罩在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书法阴影之下,而是有所继承、吸收,并有所创新,他与初唐书家群体将书法继续向前推进中发挥了一定的个人作用。

《信行禅师碑》

虽然他在历史上被列为四家之末,但也在自己的努力下奏出了初唐书法的尾声,并且这种尾声的余绪又影响了中晚唐甚至以后的书家,如薛曜、柳公权、宋徽宗等书家,他们的书体都受到了薛稷书体的影响。

薛稷书法主用笔更加纤瘦,完美符合杜甫所言“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然而,薛稷的书法创新不够,当宋徽宗的“瘦金体”横空出世,将瘦硬的书法推到极致时,就很少有人再从薛稷那里汲取营养了。加上薛稷的墨迹没有一件流传下来,少数几个碑的拓本也较为模糊,进一步缩小了其书法的影响力。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重用魏征有多重要,没有魏征还真的很难开创“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魏征,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隋朝

    文|荣荣编辑:钟毓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当中,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的权力交替,而在这四百多位皇帝当中,有些凭借着优秀的政绩留下千古美名,而有些则庸庸碌碌、毫无建树,更有甚者留下了一世骂名。其实,一位皇帝的政治功绩与周围的辅佐之臣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直接的影响,正所谓的“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一

  • 三姓家奴却自比魏征,想殉国却说小妾不让,龚鼎孳脸皮到底有多厚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龚鼎,钱谦益,崇祯,多尔衮,明朝,顺治

    明末士大夫很是矛盾:几百年理学下来,明朝士大夫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和皇帝对着干为荣,明朝诸帝对此都无可奈何。然而,明朝灭亡之后,自诩清流之人,一部分的确做到了知行合一,为大明殉节了;但还有一部分声名鹊起的硕儒却当起了贰臣、三臣甚至是四臣。著名的有纳了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为妾、怕水凉不敢死、当了

  • 魏征生前屡屡冒犯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没杀他?魏征后台势力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

    魏徵,现作“魏征”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明镜”魏征,在历史上算是“明君贤臣”的典范了,他们的故事亦被传为美谈。不过,从这对君臣融洽关系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历史的真相却是:在当时

  • 魏征被李世民视为肱股之臣,死后为何被李世民砸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宰相

    魏徵病死于贞观十六年(642),当时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碑石上书丹。此外,还下旨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次年二月,李世民又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李世民砸魏征墓碑的事,发生在侯君集

  • 李渊哀求李世民饶过10个孙儿,魏征说1人名后,10个孙儿无一得活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渊,李世民,魏征,李建成,刘彻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自隋炀帝登基以来各路势力相继造反,在李世民的劝说之下,唐太祖李渊也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唐朝建立以后,李渊向李世民许诺只要他能够立下足够多的功绩便将他立为太子,李世民在之后履历战功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唐朝统一天下过后李渊并没有履行承诺,依旧立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的矛盾也

  • 生前被器重,死后被砸碑,魏征到底犯了什么罪触怒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像】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直臣 。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史上如雷贯耳的明君 。二人之间的君臣之情一直以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并广为传颂。鲜为人知的是,以直言敢谏闻名遐迩的贤臣魏征死后,一直视他为肱骨的唐太宗对他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向亲密无间的君臣之间发生了什么,竟让以胸

  • 魏征的最后一天:握着李世民双手痛哭流涕说,寡妇不愁织布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魏征,李世民,李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初五,长安城一片欢快气氛。家家户户院子里竖起长长的竹木竿,竿顶飘悬着纸或布制作的五颜六色的长条旗,称为“发愿幡”,上有墨书,风吹幡动,祈求长命百岁。人们喝驱邪解毒延年益寿的“屠苏酒”,吃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的装着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的“五辛盘”,当然更少不了“

  • 魏征不过是一个凡人,玉帝为何选他砍泾河龙王的头?阎王说漏了嘴

    历史解密编辑:蜗牛看西游标签:魏征,李世民,泾河,天庭

    (蜗牛看西游第6530期)文/牵着蜗牛散步一在西游记里,常见的食物链是这样的:妖怪吃凡人、神仙收妖怪、凡人拜神仙。也就是说,神仙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无论是妖怪还是凡人,都对他们顶礼膜拜。但奇怪的是,西游中有几个凡人却连神仙都怕他们。魏征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魏征虽然位居李世民的丞相,但

  • 他是东吴的“魏征”,曹丕常年为其设虚座,堪称三国“毒舌”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征,曹丕,孙策,孙权,虞翻,于禁

    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口才好的有不少。公认第一是诸葛亮,他的“舌战群儒”成就属于地狱级,不是谁都有能力挑战的。不过诸葛亮口才虽好,却并不毒舌,他不会在公开场合过度讥讽别人。可我们下面要说的这位就不一样了,那真是三言两语就让人羞愧难当。这张嘴让他多次游走于生死的边缘。一、孙策的知己“小霸王”孙策一生

  • 探秘太行山古村落鹞子坡村的晋布庙,来历竟和大唐宰相魏征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跟胡哥看古村标签:魏征,坡村,古庙,宰相,南唐,龙王庙,太行山,回龙寺,古村落,晋布庙,科学家,历史学家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太行山腹地平顺县浊漳河沿岸一带,岸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各有其美。在前文胡哥带领大家走访了其中一个彩虹公路边的古村鹞子坡村。这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山村,全村人口不到1000人,位于晋冀两省平顺黎城涉县三县的交界处。它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有一台两庙三堂四殿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