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碑石,说这块立于嘉峪关外的唐碑,只要有人看到它,就立刻风雪大作,且屡试不爽。守边的将士们饱受苦寒,于是便将这块石碑用砖头砌死。
姜行本是官二代,其父姜謩(mo)是隋朝的晋阳令。时任晋阳留守李渊起兵前,姜謩就料定李渊必“拨乱得天下”,所以他主动结交李渊。姜謩的这个举动,让姜氏家族后来成了大唐王朝的新贵。
姜謩当时年事已高,他有一次奉命出征,临行前他对李渊说:我老了,随时可能被埋到野外吃露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您登临大位。
姜謩死后,姜行本继承了“长道县公”的爵位。不过跟姜謩出色的地方治理政绩不同,姜行本却以另一项本事,获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出格宠幸,以至于魏征看着非常生气,多次谏言李世民罢退姜行本。
原来姜行本擅长技巧营建,对土木工程、机械构造的东西非常痴迷,九成宫、洛阳宫等唐初一系列的宫殿建筑,都是由他负责督造。
姜行本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在营建过程中,他不辞劳苦,奋战在一线,对建筑的细节抠得非常严,因此他的作品件件精品,可谓一代建筑宗师。
正因为如此,李世民对姜行本宠幸有加,史书用了“倚昵”两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字眼,来形容君臣关系。
这就不难理解魏征为何弹劾姜行本了,堂堂皇帝居然对一个机巧匠人如此宠幸,这不是助长奢靡之风么?若不加阻止岂不容易“失足”?
只是李世民不以为然,他认为姜行本是个“强济”(精明强干)的人,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手艺人,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让魏征气得跺脚。
果然,姜行本用一次出彩的行动,狠狠回击了魏征。
贞观十四年,高昌王鞠文泰宣布脱离大唐控制,还不断扣留截杀唐使,导致西域之路被中断。李世民决定以武力解决,他派侯君集为行军总管,薛万均、姜行本为副总管,发动了著名的“高昌之战”。
高昌之战除了头七个月的行军异常艰苦外,战斗过程其实很简单,可以用“碾压”两个字形容。
第一步,侯君集登上五丈高的塔楼,把高昌城内看得一清二楚,城防结构,兵力部署,甚至街道都一目了然。对唐军来说,高昌没有丝毫秘密。
第二步,重型武器上场,直接摧毁高昌国的防御设施。上百架重型抛石机、重型车弩炮、车载弓弩,向城内发射了数不清的巨石、火炮和十几万支大大小小的箭簇。转眼间高昌城内一片火海,建筑和武器设施基本被摧毁一空,人员伤亡惨重,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
第三步,高耸入云的云梯、战车靠近城墙,唐军直接跨上高昌城墙头。鞠文泰在战前就连吓带病死了,他的儿子麴智盛投降,高昌国就此灭亡。
不难看出,这一战赢在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太大,高昌人面对从来没见过的重型武器,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用当下最时髦的说法就是“降维打击”。
这些重型武器就出自姜行本之手。
唐军抵达高昌国柳谷一百里外的一座山林时,姜行本留驻于此,他“伐木则山林殚尽”,把一座山上的树木几乎砍光,建造了这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重型武器。
在《姜行本纪功碑》中,他得意洋洋地写道:“冲梯暂整,百橹冰碎,机桧一发,千石云飞。墨翟之拒无施,公输之妙讵比?”
墨翟和公输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建筑大师,当年公输班为楚国打造器械攻宋,墨翟试图阻止,二人进行了一场攻防推演,他们的底牌就是各自所设计的攻防器械。结果公输班输了,楚国不得不放弃攻打宋国。
姜行本说,即便墨翟和公输班再世,看到眼前的情形,他们恐怕也得自叹不如!豪霸之气溢于言表。
勒石记功是古代炫耀武功的常见手段,姜行本也飘了一把,写下这篇纪功碑,由一个叫“司马太贞”的书写,刻于巨石之上。
这篇碑石为后人留下了高昌之战的珍贵史料,其拓本还是古代文学界和书法界学习的佳作,至于开头所说,碑文有“呼风唤雪”的神奇功效,就不清楚纪晓岚从哪里获得的信息了。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姜行本也犯了个不可原谅的大错,他的这篇纪功碑不是刻在一块新开采的石头上,而是把前人的纪功碑打磨掉,旧物利用。而碑石上原来的文字,是500年前班超打败匈奴,夺回伊吾后的纪功碑。不能不说,班超纪功碑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损失。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姜行本提出反对意见,不被采纳,并随军出征。在盖牟城(辽宁盖县)之战中,姜行本不幸被流失射中,牺牲在前线,终年50岁。
当然,姜氏一族的故事远未结束,以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姜氏更牛的人物,他有资格直接出入皇帝的内寝,可以跟嫔妃连榻而坐,最后死得非常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