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素意花开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1/16 13:06:05

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知行史话2022-06-2316:13山东关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怀疑他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仅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还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不过,李世民很快便后悔了,不仅恢复了魏征的名誉,还重新给他立起了墓碑,可以说魏征的下场并没有那么惨。死后极尽哀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一代贤相魏征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并不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魏征随李密降唐,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是太子党的一员。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全部被杀,魏征被抓,李世民爱惜其才,便赦免了他,并很快得到重用。在贞观时期,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常常当着其他大臣的面直言顶撞李世民,令他下不了台。不过李世民知道魏征有治国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因此总能欣然接受她的意见,君臣之间相处的很融洽。魏征以遇到明主而高兴,李世民以拥有魏征这样的实干忠臣而感到欣慰。贞观一朝人才济济,但魏征无疑是人才中的翘楚,他积极推行“王道”,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可以说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魏征的功劳是很大的,对李世民治理这个庞大的王朝有着极深的影响。作为原太子党一员,魏征所得到的宠信无人能及,历任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无论官位还是爵位,在唐朝初期都属于殊荣。贞观十七年(643年),六十四岁的魏征病势沉重,李世民闻之,带着太子李承乾和衡山公主(与魏征嫡长子魏叔玉已有婚约)到其府中探视,此时的魏征得知皇上亲来探视,仍强托着虚弱的身体,穿好朝服,拖着带子迎接,看到魏征病成这样,李世民悲从心来,他拉着衡山公主到魏征跟前说:“魏公,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但此时的魏征身体早已经虚弱到无法起身谢恩了。

以直谏名垂青史的魏征数日后魏征逝世的消息传入宫中,李世民亲临魏府悼唁,对着魏征灵柩痛哭流涕,为了表示对魏征逝世的重视,李世民不仅辍朝五日,还命在京百官都要去魏府临丧,太子李承乾则在西华堂为他举哀。一般情况下,大臣逝世后朝廷都要对其追赠和赐谥号,像魏征这样贡献卓越的大臣,死后追赠级别自然不低,他被追赠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则是“文贞”,属于上谥。而且,魏征还被特旨陪葬昭陵,这样的特殊待遇在整个贞观时期都极为罕见,可见李世民对魏征是真的非常重视。魏征下葬前,在京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负责致祭的是当时还是晋王,后来成为大唐皇帝的李治,魏征的碑文则由李世民亲自撰写。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李世民命将作少监阎立本画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等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位列第四。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墓碑被推倒

影视剧照:太子李承乾贞观年间发生的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牵连到已经入土为安的魏征,为了发泄对魏征的不满,李世民不仅命人推倒了他的墓碑,还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亲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李承乾天资聪颖,仁孝纯深,是李世民着力培养的接班人。李承乾的东宫班底都是魏征、陆德明杜正伦这样的治世名臣。但是李承乾最致命的弱点就是身有足疾,行动极为不便,大唐未来的天子是个残疾,这自然是很难想象的。因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并非稳如泰山,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魏王李泰同样才华横溢,聪慧过人,太宗对他的宠爱可谓是“宠冠诸王”。占着父皇的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而来自李泰的威胁,让皇太子李承乾日益不安,导致他的性格变得狂悖骄躁,发展到最后,竟然对李泰动了杀机,在试图暗杀失败后,即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入宫逼迫太宗让位。结果事情败露,李元昌被赐死,杜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坐罪斩首,中书侍郎杜正伦受牵连被贬至岭南,李承乾被幽禁至别室。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在魏征死后,但为什么会牵连到他,以至于太宗要推倒他的墓碑,撕毁衡山公主和魏征嫡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影视剧照:侯君集同样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参与谋反后被斩首究其原因,首先是魏征作为太子太师,李承乾的首席师父,未能及时纠正太子的过错,导致他后面变的狂悖乖张,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一直都是以皇位继承人来培养,如今太子酿下谋反逆案,令他长期以来花费的大量心血与精力付诸东流,魏征作为太子的老师,自然难咎其责。其次,在太子谋反案的一众参与者中,陈国公侯君集、受牵连被贬到岭南的中书侍郎杜正伦都是魏征推荐的,魏征还在太宗面前夸此二人有宰相之才。但现实却是侯君集参与了谋反,杜正伦也是此案的疑似参与者。李世民由此怀疑魏征结党营私,臣子结党一向为李世民所不容,更何况是一向受宠的魏征结党,就更令李世民愤怒了。最后,魏征曾把前后的谏辞,拿给史官褚遂良看,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对魏征的不满陡然加深。几件事加起来,才有了魏征下葬没几年墓碑被推倒,儿子与公主的婚约无理由撕毁,这是李世民对魏征的死后清算。恢复名誉,重立墓碑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起兵五十万亲征高句丽,但遭到了高句丽人的顽强抵抗,虽得胜而归,但也未能灭亡高句丽,唐军也是损兵折将,此战之后,李世民开始怀念魏征,他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亲征高句丽,劳师动众却未达目的,李世民悔之不及,而魏征生前以直谏闻名,他若在世一定能阻止李世民这一次冲动的军事行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一众参与者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事情也过去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对魏征的气也消了,同年,“召其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重新恢复了魏征的名誉。魏征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但谋反案是发生在魏征死后,因此,李世民尽管处置魏征,却做得并不太过分。相比后世明朝首辅张居正死后被明神宗刨坟挫骨扬灰,魏征的结局并没多惨,他的家人都没有受到牵连,他本人也没有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被剔除。几年后李世民又重新给魏征立碑恢复名誉,说明他始终都没有否定过魏征的功绩。

标签: 魏征李承乾李世民侯君集皇帝李密

更多文章

  • 魏征梦中斩龙背后,泾河龙王含冤,唐王和孙悟空受害,谁受益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魏征,王和,唐王,隋朝,李世民,孙悟空,唐太宗,泾河龙王,如来佛祖,东海龙王,观音菩萨

    魏征梦中斩龙背后,泾河龙王含冤,唐王和孙悟空受害,谁受益最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工作都是由于难以开局,才形成最后草草收场,或者是烂尾的局面。比如,刘禅在继承蜀汉大业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制定自己的施政计划,还顺利平息了曹魏和东吴的几路围攻。但是,由于他只有谋划,没有将“开头”执行下去,造成施政计

  • 魏征外孙薛稷,《信行禅师碑》上承褚书之遗绪,下开瘦金书之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薛稷,信行禅师碑,虞世南,魏征,欧阳询,宋徽宗

    导语:薛稷,唐代书画家。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纵观中国艺术史,在薛稷之前,诗书画俱能者已有不少,而真正做到诗书画俱擅者着实不多。薛稷擅长此三者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在唐代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

  • 李世民重用魏征有多重要,没有魏征还真的很难开创“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魏征,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隋朝

    文|荣荣编辑:钟毓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当中,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的权力交替,而在这四百多位皇帝当中,有些凭借着优秀的政绩留下千古美名,而有些则庸庸碌碌、毫无建树,更有甚者留下了一世骂名。其实,一位皇帝的政治功绩与周围的辅佐之臣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直接的影响,正所谓的“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一

  • 三姓家奴却自比魏征,想殉国却说小妾不让,龚鼎孳脸皮到底有多厚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龚鼎,钱谦益,崇祯,多尔衮,明朝,顺治

    明末士大夫很是矛盾:几百年理学下来,明朝士大夫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和皇帝对着干为荣,明朝诸帝对此都无可奈何。然而,明朝灭亡之后,自诩清流之人,一部分的确做到了知行合一,为大明殉节了;但还有一部分声名鹊起的硕儒却当起了贰臣、三臣甚至是四臣。著名的有纳了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为妾、怕水凉不敢死、当了

  • 魏征生前屡屡冒犯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没杀他?魏征后台势力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

    魏徵,现作“魏征”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明镜”魏征,在历史上算是“明君贤臣”的典范了,他们的故事亦被传为美谈。不过,从这对君臣融洽关系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历史的真相却是:在当时

  • 魏征被李世民视为肱股之臣,死后为何被李世民砸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宰相

    魏徵病死于贞观十六年(642),当时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碑石上书丹。此外,还下旨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次年二月,李世民又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李世民砸魏征墓碑的事,发生在侯君集

  • 李渊哀求李世民饶过10个孙儿,魏征说1人名后,10个孙儿无一得活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渊,李世民,魏征,李建成,刘彻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自隋炀帝登基以来各路势力相继造反,在李世民的劝说之下,唐太祖李渊也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唐朝建立以后,李渊向李世民许诺只要他能够立下足够多的功绩便将他立为太子,李世民在之后履历战功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唐朝统一天下过后李渊并没有履行承诺,依旧立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的矛盾也

  • 生前被器重,死后被砸碑,魏征到底犯了什么罪触怒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像】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直臣 。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史上如雷贯耳的明君 。二人之间的君臣之情一直以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并广为传颂。鲜为人知的是,以直言敢谏闻名遐迩的贤臣魏征死后,一直视他为肱骨的唐太宗对他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向亲密无间的君臣之间发生了什么,竟让以胸

  • 魏征的最后一天:握着李世民双手痛哭流涕说,寡妇不愁织布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魏征,李世民,李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初五,长安城一片欢快气氛。家家户户院子里竖起长长的竹木竿,竿顶飘悬着纸或布制作的五颜六色的长条旗,称为“发愿幡”,上有墨书,风吹幡动,祈求长命百岁。人们喝驱邪解毒延年益寿的“屠苏酒”,吃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的装着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的“五辛盘”,当然更少不了“

  • 魏征不过是一个凡人,玉帝为何选他砍泾河龙王的头?阎王说漏了嘴

    历史解密编辑:蜗牛看西游标签:魏征,李世民,泾河,天庭

    (蜗牛看西游第6530期)文/牵着蜗牛散步一在西游记里,常见的食物链是这样的:妖怪吃凡人、神仙收妖怪、凡人拜神仙。也就是说,神仙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无论是妖怪还是凡人,都对他们顶礼膜拜。但奇怪的是,西游中有几个凡人却连神仙都怕他们。魏征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魏征虽然位居李世民的丞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