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辅国和张皇后为何翻脸,张皇后被抓捕唐肃宗李亨怎么就不管?

李辅国和张皇后为何翻脸,张皇后被抓捕唐肃宗李亨怎么就不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3/12/8 5:25:25

宝应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唐肃宗李亨静静地躺在龙床上,他如同柔弱的烛光,一阵风就能吹灭。李亨就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月初他已经下旨由太子李豫监国。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作为大唐皇帝,自己居然是被活活吓死的。

当晚,大明宫内突然人声鼎沸,马嘶弦响,大唐王朝上演了无数次的宫变大戏又开始了,这一次对决的双方是张皇后和李豫、李辅国。

张皇后想废掉李豫,拥立越王李系为太子,她矫诏令李豫进宫,乘机行废立之事。不想消息被内侍省太监程元振获知,透露给了李辅国。于是李辅国与李豫将计就计,提前埋下伏兵,对张皇后一党展开抓捕行动。

可怜的李亨已经病了半年,对即将掀起的风暴居然一无所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或许杀得血流成河,或许连他自己都会挨刀,但除了干着急他什么也做不了。

就这样,51岁的唐肃宗李亨在连惊带吓中崩了!这场事变的结果是,张皇后和李系,及其党羽全部落网,四天后李豫灵前即位(唐代宗),下旨将张皇后贬为庶人并幽闭至死。

堂堂的皇帝,怎么会被皇后和太监玩弄于鼓掌?张皇后和李辅国不是李亨的左膀右臂吗,怎么会反目成仇了呢?

后人都骂李亨无能,其实这是个苦命的皇帝。他接手的是一个被父亲李隆基玩碎了的江山,外有安禄山叛军,内部又是危机重重。

为了平叛,他不得不将兵权下放依靠各大节度使,可安禄山的叛乱又让他对藩镇,甚至所有的武将都不信任。唐玄宗又不甘心当太上皇,常常用制诰任命宰相,跟李亨分庭抗礼。

李亨能依靠谁呢?算来算去他觉得只有三个人可靠,一个是自己的皇后张氏,一个是太监李辅国,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李豫、李倓。

于是这四个人分工协作,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李亨的小心脏。李豫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节制所有武装,李倓协助哥哥;张皇后帮李亨打理内朝;李辅国掌管禁军并协调外朝。

一开始四人合作得很愉快,可渐渐地随着张皇后和李辅国的权力越来越大,第一个矛盾爆发了。

李倓因为不满张皇后和李辅国的专权,多次向父亲检举揭发二人。李倓此人很有才华,可惜政治素养不高,缺少大局观,不懂得隐忍权变,结果被二人暗算。

张皇后和李辅国诬陷李倓谋害哥哥李豫,至于如何陷害的,史书没交代,反正糊涂的李亨信了,他不顾李豫的反对,处死了李倓。

李倓的死让李亨的核心团队开始瓦解,也让唐肃宗一朝蒙上了不祥之兆。

接着张皇后与李辅国、李豫也产生了裂痕。

张皇后能掌握实权,跟当时特殊的环境有关,也跟她的能力以及前期付出有关。

张皇后与李亨是亲戚关系,二人的祖母是亲姐妹。张氏入宫后深得李亨宠爱,并未李亨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李佋早夭,次子李侗封定王。

张皇后跟随李亨、李隆基逃往的路途中,正身怀六甲,但这位女强人居然在艰苦的环境下,时刻不忘充当李亨的“盾牌”,她总是走在李亨的前面,说万一前面有什么变故,可以给太子争取逃跑的时间。

半路上生下李侗仅仅三天,她就下地干粗活,帮士兵缝补浆洗衣物,把身边的人感动够呛。李亨身体不好,日常朝政对张皇后多有依赖,张皇后也都能做得很漂亮。

因此,张皇后受宠,能被委以重任并不意外。

只是人心都是会变的,老公的皇位自己也有一半,张皇后参与朝政时间久了越干越有滋味,越来越想大权独揽。

权力这东西就是一张饼,你多咬一口别人就得饿肚子,聪明的人得学会做饼,而不是抢饼。可是张皇后吃相有点难看,她一巴掌抡向李豫和李辅国,企图吃独食。

或许武则天的故事太励志:谁说女子不如男,俺们家亨亨没我就不行!

她有样学样,决定先搬掉本事太大的李豫,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合法权益。按理来说她的这个要求不过分,作为皇后,她的儿子是嫡子,李豫只是个庶子。可问题是她的儿子太小了,到李亨驾崩时才6岁,而李豫早就被视为储君统领天下兵马。

于是张皇后退而求其次,决定立一个傀儡过渡一下,被她选中的幸运儿是李亨的次子李系。李系的生母是个低贱的宫女,获得皇后的抬举,那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假如张皇后不那么贪婪,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引李辅国为外援,这事没准就能成,可自大的她同时一脚踩两家,结果生生把李辅国推向了李豫一边。

武则天没有留下一部《女皇是如何炼成的》,否则的话张皇后就应该知道,从给皇帝当秘书到坐上龙椅,拢共要分三步:第一步让皇帝离不开自己;第二步让外朝大佬离不开自己;第三步让想离开自己的人说不出话。

张皇后才走了第一步就想放飞自我,结果被李辅国一竹竿捅下来了。

李亨怎么不干预?他被架空了吗?

那倒不至于,皇权还是在李亨手上,只要他想做什么没人阻止得了。问题是李亨太过信任这二位,根本没意识到他们会走到这一步,所以兵变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这就是后人说李亨连中等资质的皇帝都算不上的原因。

张皇后和李辅国不傻,他们要采取行动必然会考虑到皇帝的权力,所以他们一直悄悄谋划,一直在静静等待时机。什么时机?皇帝躺那儿倒气呗,那个时候他连说话都费劲了,我们就可以天高凭鸟飞了!

他俩都是这么想的,只是张皇后没飞起来而已,还可惜了儿子李侗。这孩子在史书上仅留下“宝应初薨”的记载,老妈才被抓他就薨了,怎么薨的?史书不说你也懂。

更多文章

  • 亲爹被太监呵斥,皇后被太监杀害,唐肃宗为什么这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韦后,宦官,皇后

    唐肃宗李亨,一生命运多舛,光是当太子就当了18年,好不容易把李隆基熬下了台,又落入宦官李辅国的手中。李辅国虽然是个太监,却可以对李隆基大呼小叫,甚至当着李亨的面,亲手杀了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张皇后,那么当时的李亨,为什么丝毫没有反抗呢?忍辱负重,终于登临后位李亨一共有三任妻子,其中张氏是李亨相处时间最长

  • 李泌击溃安禄山,唐肃宗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的小秀标签:李泌,安禄山,唐肃宗,唐玄宗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出逃,乱世天子唐肃宗波折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李亨,李辅国,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肃宗的一生确实是相当波折的,在娘胎中就差点丢了命,后来阴差阳错成了大唐的太子。但是作为唐玄宗的儿子,他这个太子又是很憋屈的,谨小慎微的,不仅被父亲打压,还要和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周旋。安史之乱的发生倒是给了李亨一个重生的机会,让他勇敢的与唐玄宗分道扬镳,扛起了平叛的大旗。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压下安史之

  • 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唐玄宗为保证政权安稳主动宣布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唐肃宗,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灵武,高力士

    马嵬兵变,并不是唐玄宗失去权力的核心因素。在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宗逃离长安,是因为安禄山的叛军已攻破潼关,随时将席卷整个西北。但问题是,在唐玄宗逃离长安后,安禄山仅仅是来长安走了一圈,然后又迅速退回潼关一线。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安禄山实际上是缺乏占据西北的能力。事实上,唐玄宗决定逃离长安城,绝不是因为大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百名女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安禄山,皇位,杨玉环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生存法则在古代的皇室之中尤为显著,从很多历史事件来看,皇室内部的争斗异常激烈,为了夺皇位兄弟之间可以兵戎相向,父子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亲情在权势和利益面前不值一提。有些时候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背后很可能是暗流涌动,各怀鬼胎,就比如在唐朝时期唐玄宗已

  • 唐肃宗收复两京, 为何说变相帮助叛军多活6年! 真相, 错失3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晓七姑娘标签:叛军,唐军,唐朝,唐肃宗,郭子仪,安庆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二月十九日,肃宗到达凤翔10天,这时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援军皆云集于凤翔,而且江淮地区所征集的军需物资亦自汉水源源不断运到洋川、汉中。还有,从凤翔通过散关而至成都之间的道路

  • 唐肃宗为何变脸杀了兵马副元帅?一封表文揭秘,父子猜忌大臣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元帅,李亨,唐朝,唐肃宗,哥舒翰,节度使,唐玄宗,五代十国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擅自登基称帝,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当月,远在成都的唐玄宗接到李亨送来的报告:恭喜老爸,您被升级为太上皇了。对这个结果,唐玄宗无可奈何,他做出了一个理智的决断:给儿子补办登基手续,并将三位宰相派遣到儿子身边,辅佐他完成平叛大业。就这样,大唐帝国以非暴力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100名貌美女子,两年后才知道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太平公主,李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时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帝王君主无数,在这些帝王之中,不乏有一些饱受争议者,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他统一中国,为国家后来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生性暴力,还做出了焚书坑儒的荒谬之举。另有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十几年,重用人才,但是上位之后为了加强专制统治,胡惟庸案抄家砍头

  • 李倓被父亲唐肃宗冤杀?史料含糊其辞,细节透露的玄机让人难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山东科普标签:李泌,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武则天,五代十国,李倓(唐朝)

    建宁王李倓的死让人扼腕叹息,有人称之为“史上最冤的皇子”。文学家褚人获作诗抒怀:“君子听不聪,佳儿被摧戕。遗恨彼妇寺,寸牒宁足偿!”褚人获一骂唐肃宗,二骂张皇后,三骂李辅国,是他们害死了一代贤王,声称哪怕是将他们活剐了也难以解恨。不过,李倓之死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没人能说得清,史料的记载逻辑不清,事实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已经自愿让出皇位,唐肃宗为何还要忌惮父亲呢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肃宗,唐玄宗,李辅国,李亨,高力士,玄宗,安史之乱,皇位,五代十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当李亨派来的特使,把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的消息转达给唐玄宗时,他一点也不意外,马嵬驿事变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很快就要来到了。马嵬驿那个盛夏的夜晚,士兵们突然哗变,杨国忠被当场打死。在唐玄宗宣布赦免士兵的命令后,他们不光不肯离去,反而把矛头对准了杨贵妃。唐玄宗环顾四周,高力士和陈玄礼一起,劝他忍痛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