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由宦官扶立的唐昭宗李晔,为何后来又被宦官废黜?

由宦官扶立的唐昭宗李晔,为何后来又被宦官废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660 更新时间:2024/1/22 15:21:53

唐昭宗完全是生错了年代,这个由宦官扶立的皇帝在继位之初也曾励精图治,试图解决帝国的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彼时的帝国已经再也没有可能恢复生气了。

唐昭宗的一生经历了短暂的勤政之后,就是被迫离开长安,被韩建软禁三年,刚回到长安又被宦官软禁,被宦官们废黜,朱温出手,唐昭宗再次复位。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最终不得不被朱温逼着迁都洛阳,然后又被朱温所杀。他这一生似乎一直活在屈辱中,纵然贵为天子,却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

唐昭宗李晔是游戏高手唐僖宗的同母弟弟,七岁那年他的父亲唐懿宗去世,然后他的哥哥李儇成为唐僖宗,紧接着黄巢起义爆发,十四岁的李晔跟着唐僖宗就逃到了四川,时常参与政事,与唐僖宗相比,李晔这个弟弟明显更适合做皇帝,他好读书,尊儒术,器宇轩昂。

888年,二十七岁的唐僖宗在第二次回到长安后突然发病,不到一个星期就驾崩。病情的仓促导致了唐僖宗并没有定下继承人,而且他的儿子都还很小,因此宦官们计划在唐僖宗的弟弟吉王李保和寿王李晔之间选择一个来做皇帝,大部分宦官和朝臣都希望吉王继位,但是当时的大宦官杨复恭支持的却是李晔。最终李晔被扶上位,即唐昭宗。

唐昭宗虽然是由宦官扶上位的,但是他对宦官却是极为忌惮,继位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想扭转宦官专政的局面。但是杨复恭当时已经是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和观军容使,而且还是一个大功臣,因此,唐昭宗想动杨复恭并不容易。而杨复恭则仗着自己是有功之人大肆干政,并收养了很多的干儿子,这些人都成为各地的节度使和刺史,这让唐昭宗头疼不已。

不久,一件事的发生让唐昭宗开始了除掉杨复恭的步伐,唐昭宗的舅舅王瓌想出任节度使,结果杨复恭横加阻拦。后来杨复恭又假装给了王瓌一个节度使的职位,只是在王瓌去赴任的路上,被杨复恭派的干儿子解决了,当时跟随在王瓌身边的人一个不落全部死亡。唐昭宗知道后非常愤怒,发誓一定要除掉杨复恭。

唐昭宗开始拉拢杨复恭的干儿子,终于成功的让杨复恭和其中一个名为杨守立的干儿子反目,唐昭宗一步步提拔杨守立,甚至还拜了相,赐给他名字李顺节。唐昭宗利用李顺节一步步夺了杨复恭的兵权,后来杨复恭假意请求致仕来威胁唐昭宗,结果唐昭宗直接答应了杨复恭的请求,让他回家养老,逼着杨复恭在干儿子的簇拥下造了反。

最终杨复恭被李茂贞所杀,然后唐昭宗又设计除掉了李顺节,这样一来,宦官专政的局面有所改善,不过这也为唐昭宗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初步掌权后,唐昭宗又开始招兵买马扩充禁军来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只是藩镇割据可不是唐昭宗能解决掉的,在伐西川陈敬暄的过程中让王建在西川建立了根据地,之后在讨伐李克用的时候又打了败仗。藩镇军阀开始肆无忌惮的争夺地盘。

895年,李茂贞就攻进了长安,唐昭宗不得不离开了长安想到河东去寻找李克用的庇护,只是还没有到达河东,就被韩建截住并送到了华州囚禁起来。在这期间,李唐王室成员大量被杀,长安城也被劫掠一空。

在唐昭宗被囚禁的日子里,外面藩镇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朱温攻进了洛阳,成为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的共同威胁,这个时候再关着唐昭宗只会带来祸患,并且很可能让唐昭宗到了朱温手中,于是唐昭宗被送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的唐昭宗暂时脱离了军阀们的控制,却又被宦官们盯上。在他被软禁的这段日子,长安城早已发生了变化,宦官们本来就对唐昭宗恨之入骨,而且唐昭宗自回京后喜怒无常。宦官们就开始谋划废黜唐昭宗的事。最终以刘季述、王仲先为代表的宦官在900年将唐昭宗软禁在了东宫,史载:“入后,季述手自扃锁院门,日于窗中通食器。”之后太子李裕继位,唐昭宗就成了太上皇。

宰相崔胤和前左仆射张浚求助于朱温,一个月之后,朱温遣孙德昭、周承诲等带兵攻打刘季述和王仲先,并将王仲先杀死,带着他的头颅去东宫迎回了唐昭宗。然而复位后的唐昭宗仍旧只是个傀儡,开始受制于朱温,并最终被朱温所杀。

标签: 唐昭宗李晔宦官唐僖宗朱温李克用

更多文章

  • 动摇晚唐国运的一次暗杀,唐昭宗被复仇冲昏头,最终下了一招昏棋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唐昭宗,唐僖宗,朱温,李克用,节度使,宦官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朝绝对是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存在了289年,历经22代皇帝。无论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初期的“开元盛世”,其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兴旺繁荣。但在中唐后期,“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没落。晚唐时期,皇帝沉于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终于失去了对江山的控制

  • 唐昭宗即位初期朱温为唐朝忠臣,后期其也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唐昭宗,朱温,李克用,唐王朝,黄巢,郭子仪,国防政策,唐朝,五代十国

    唐朝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王朝曾经八方来贺四夷宾服,曾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曾经“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但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辉煌灿烂的唐王朝最终总有落幕的那一天,而

  • 唐昭宗刚要去上早朝,太监:太子已登基,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月末标签:宦官,朱温,皇帝,太监,唐朝,唐昭宗,唐僖宗,节度使

    唐朝是一个为人传诵的朝代,很多君王的故事都为人熟知,尤其在唐玄宗即位后,唐朝的盛世之风达到了顶峰。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亿昔二首》中描述过开元盛世之时家家户户粮仓丰实,国家昌盛至极的景象。正所谓盛极必衰,后人们会称颂缔造唐朝盛世的帝王将相,而大多数亡国皇帝会被人诟病,当我们细细去研究唐朝灭亡前的唐昭宗,

  •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唐昭宗,唐朝,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朱温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将国祚289年的唐朝拦腰切成了两半,前137年的唐朝,灿烂辉煌。后152年的唐朝,惨、烂、毁、慌。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

  • 唐昭宗:比崇祯更悲惨,在位16年,流亡4次,被杀害时年仅38岁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昭宗,朱温,宦官,崔胤,宰相,太监

    唐昭宗刚登基时,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那一年,他才22岁,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但他从哥哥唐僖宗手中接过的江山是一个烫手山芋。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如三个毒瘤,蚕食了唐朝。黄巢发动的农民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军阀混战,绵延不断。上位后的唐昭宗,一心想要解决为祸唐

  • 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太后求其放过其母子,朱温依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唐哀帝,唐昭宗,太后,唐僖宗,黄巢

    朱温本来是砀山的一个老百姓,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朱温排行老三,故称“朱老三”。由于朱温的父亲很早就死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因此,非常贫困,其母王氏没办法,带着朱温兄弟给人当佣工,生活非常艰苦。朱温长大后,明知道家里困难,还不务正业,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自以为是,一副大爷做派,乡里人都很反感他,看到他就

  • 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军,高丽,大将,评书,唐朝,薛仁贵,李世民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为大唐帝国贡献了毕生精力。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上半生混得并不是很好,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

  • 薛仁贵征东时的八个火头军都是谁?都是什么时候跟随薛仁贵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火头军,方天画戟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夜梦青面汉子手提赤铜刀追杀。眼看丧命之际,一员白袍小将手提方天画戟前来,几回合刺死青面汉子,并留下了上面四句诗。徐茂公听闻后知道东方必然有乱,而那白袍将就是应梦贤臣,他的名字和住址就在四句诗中,正是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

  • 薛仁贵为何从战神沦为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顾三秋标签:薛仁贵,唐军,苏定方,突厥,突厥人

    大唐战神薛仁贵,是历史上跟赵云一样的传奇猛将,只是赵云的事迹多为小说家杜撰,薛仁贵的事迹却是实打实的。不过,薛仁贵平生作战取胜多为战术性的胜利,而落败却都是战略性的失败。可以说,薛仁贵后期是导致大唐疆域和实力大幅收缩的“常败将军”。太宗远征高句丽重大战役,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末期,唐太宗亲征盘踞辽东数

  •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薛仁贵,唐军,吐谷浑,突厥,李世民,吐蕃

    薛仁贵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绩,是大非川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薛仁贵西征。此战之前,薛仁贵是战神般的存在;但此战过后,他却瞬间跌入低谷,被贬为平民。那么,薛仁贵西征究竟是怎样的,他最远打到哪里了,又为何会战败呢?薛仁贵,最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李世民征讨高丽之时,以作战勇猛而李世民所熟知,当时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