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唐高祖李渊就是其中一个,而历史上被“架空”且被迫尊为“太上皇”的开国皇帝,也只有李渊一个,如果拿李渊来和自古以来的各位皇帝相比,那么李渊的能力和手段都不算差的,能派到中上之列,可要是在开国皇帝的圈子中比较,李渊的“结局”,委实有些拿不出手。
公元618年6月,打进长安并且已经掌控隋朝大权的李渊,当大宰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今皇帝杨侑乃是他扶持的,因为隋炀帝离家太远,不得不被遥尊为太上皇,李渊每天都在等,等着隋炀帝的“噩耗”传来,只要隋炀帝驾崩,李渊立即就能改朝换代。
皇天不负苦心人,噩耗不愧篡位者,隋炀帝果真被宇文化及所杀,在隋炀帝被杀后,李渊不再扭扭捏捏,他直接走上了他的姨夫杨坚走过的路:接受禅让,改朝换代,开国做祖。
一个年号为武德的新国家诞生了,大宰相成为了新皇帝,国名便以他的“封号”来命名,李渊本是唐王,因此这个新朝代也被命名为唐朝。
可是当上了皇帝,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统天下了,杨坚做过的事情,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李渊面对的局面,比起杨坚要恶劣许多倍,天下群雄争锋,人间的轮回似乎在这时作怪,把自古以来最杰出的人物,都纷纷安排到这段历史中投胎,他们有比李渊年纪大的,有比李渊年纪小的,但有一个共同点,综合能力,大多都比李渊强。
所以天下的群雄把李渊弄得焦头烂额,特别是依靠着突厥人力量的刘武周,正在侵蚀李渊的山西老巢,李渊把自己的堂兄弟、心腹死党都派出去了,可惜没人打得过刘武周,李渊很苦恼,这皇位,他不知道能坐稳多久。
在他苦恼之时,他的二子,秦王李世民请命:
“还是让我去打一打吧”。
李世民的请命,成为了武德朝常见的台词,别人的皇子、二代,大多数都是善长吃喝玩乐、望风而遁的废物,但李世民不是,他制造强者,鼓励自己的爹当皇帝,他是大唐一个另类的“开国者”。
武德这个年号总共九年,李渊这个皇帝也就当了九年,李世民奠定大唐大局用了五年,和突厥斗用了四年,和李建成之间的斗争用了两年,李渊的失败不是治国的失败,而是错误判断李世民想要的东西,还有他也错误估计自己的帝王心术,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再也没有心情坐船游戏宫廷了。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砍下了太子李建成的头颅,就像对待敌人那样,而后“逼宫”李渊,让李渊对他进行权力交接,李世民这个篡位者还算是给李渊一个体面,让李渊“慢慢来,不着急”。
这场夺权迅速地完成了,可李渊的“离职”却是在两个多月后才办理的,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成为大唐新的皇帝,李渊被尊为太上皇,仍然居住在“太极宫”,而李世民则是住在了太子所住的东宫。
离职的李渊,并不甘心,而李世民,也默认了他的不甘心。
太极宫乃是大唐皇帝的“象征”,当年李渊因为嫌弃隋朝的“九成宫”,说这是“葬龙之宫”,他的姨夫隋文帝杨坚就在这里驾崩的,所以李渊平时起居办公都在太极宫,而李渊明明退位了,却还在太极宫,这算是什么回事?
这就好比,他都离职了,却还占着这个办公室,这是怎么回事?
李渊,他并不死心。
李世民虽然当了这个皇帝,可问题是,国家内部问题很多,百姓饥饿,国库空虚,粮仓无备,国家的外部问题也不少,突厥压迫,西北、西南的数个游牧政权崛起,大唐其实还是很不稳妥,这个皇帝,也不好当。
为了避免李世民中途发生“意外”,李渊干脆暂时还在太极宫住着,要是发生不测,李渊方便再次复辟,除此之外,李渊想必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无声的控诉,毕竟儿子爬到老子头上,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是有些“丢人”的。
住在东宫的李世民看似淡定,其实内心压力很大,为了不“辜负”李渊的期待,李世民每一步都要想得很清楚,而对于李渊的“好朋友”、“顶级心腹”裴寂,李世民没有把他赶出朝堂,默认了他作为李渊“眼线”的身份,贞观元年,李世民不仅没有针对李渊的心腹裴寂,还给裴寂加了“一千户”食邑,让裴寂继续担任司空:
贞观元年,加实封并前一千五百户。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与长孙无忌同升金辂。
在第二年,李世民还让裴寂和长孙无忌共同上他的“金辂”(天子专属座驾),裴寂不敢于是谦让,可是李世民却依旧盛情邀请,裴寂就上了李世民的豪华座驾,当李渊知道此事时,想来肯定觉得很有趣的,长孙无忌是你李世民的大舅子,还是贴身功臣,他有这个待遇可以理解,那么裴寂又靠的是什么?
这是属于“二李”的政治交锋。
李世民对裴寂这么好,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告诉李渊,他很大度,也很宽容,可是裴寂的一切待遇,都是建立在李世民和李渊的“另类斗争”上面的,当李世民有把握彻底摆脱大唐内外的问题时,李渊也只能甘心了,而裴寂,也将失去这一切高级待遇。
贞观二年,李世民“离间”东突厥的两位可汗,导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关系破裂,本来两位可汗的实力加在一起就可以略胜大唐一筹,但分裂之后,便只能被大唐各个击破了,最重要的是,两位突厥可汗还分别向李世民“借力”,想要打压对方,于是在贞观二年、三年,东突厥已经实质性被大唐拿下。
自此,突厥的问题算是相对解决了,而当突厥这个大威胁解决后,李世民终于可以安心地对李渊说:
“您该挪窝享福了”。
贞观三年,裴寂吃好处吃到了头,因为裴寂经常往太极宫和李世民所在的东宫两地跑,说白了,裴寂就差在自己脸上写着“我是李渊间谍”几个大字了,所以李世民便以裴寂这个行为向他发难,刚好有一个名为法雅的僧人妖言惑众,而裴寂与这个僧人认识,李世民就减去了裴寂一半的食邑,让裴寂回家养老:
三年,有沙门法雅,初以恩幸出入两宫,至是禁绝之,法雅怨望,出妖言,伏
都说皇帝是天气,变脸比翻书还快,李世民完美地诠释了“变脸”这个属性,而裴寂并不觉得突兀,老老实实接受了李世民的“辞退”,裴寂之退,象征着李世民和李渊的“暗斗”正式结束,因为李世民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来摆脱所有钳制,来面对李渊了。
李世民“辞退”裴寂的时候,其中一个理由就是:
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武德朝的政治、刑法等事务之所以那么差,而且朝廷的管理如此松懈,一切原因都是裴寂自己没做好的事情,李世民这句话看似是在批评裴寂,实际上就是对李渊当皇帝的一种侧面评价,这句话把裴寂说得不好意思,裴寂老老实实回去山西老家了。
可李渊这时候却还没有将“太极宫”的位置让出来,照这个场面来看,太上皇似乎铁定要在太极宫住到驾崩了,那么李世民该怎么做呢?
很快,这件事就有了结果。
突破点还是在裴寂身上。
在裴寂回到老家后,显然还有人不想放过他,可能是政敌,可能是仇家,也有可能就是李世民,当时有人传出“裴公有天命”的谣言,而裴寂第一时间反而是去把传出谣言的人给处理了,并没有上报朝廷,因此不久后,这件事传得长安人尽皆知,李世民看着裴寂的愚蠢操作,不得不处置裴寂。
经过李世民的一系列定罪,裴寂先是被判流放越南,后来很多人又给裴寂求情,李世民又改成了四川,可即便是流放到四川,裴寂六十岁的人了,迟早也会死在路上,于是太上皇李渊不得不出面了,他和李世民说,自己要搬出太极宫,希望李世民放裴寂一马,李世民自然是笑着答应了。
可是李渊的“挪窝”,也只是让裴寂免去了被李世民“折磨”的悲剧,并没有能够离开四川,当然,裴寂到了四川静州还是有些功绩的,最起码还带着自己的家仆灭了一些反贼,这件事得到了朝廷的赞赏。
当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搬到了他曾经赏赐给李世民的“宏义宫”的时候,裴寂已经是不重要的配角了,而宏义宫此时已经有好几年没人住了,环境很差,李渊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贞观三年,李渊才真正彻底放下,全心全意退休。
要说李渊他有野心,这是真的,但是当他不去想什么皇图霸业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贵族,他出身关陇李家,小时候颇受姨夫和姨母(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爱,他本来就是一个很擅长吃喝玩乐的人了。
不过李渊在长大之后,就被表兄弟隋炀帝“针对”,隋炀帝给予的高压还是让李渊的内心倍受煎熬的,所以李渊在称帝前,整整五十三年人生,他只生出了五个儿子(李元霸早逝),而在武德元年登基后,一直到他退位,这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生了十几个儿子。
要知道,李渊登基时都五十三岁了,他还能焕发第二春,甚至是超越自己的青春和壮年,大量“造人”,可见李渊这个皇帝当不好,多多少少是有点原因的。
其实李渊一生的“生育高峰期”是在他当皇帝的九年时间里,李渊一生有二十二个儿子,其中十三个儿子就是在他当皇帝的时候生的,并不是后人所说的那样,全都是当太上皇之后才生的,当李渊搬到宏义宫的时候,他的十八子李元名都已经长大能够流畅地和李世民交流了,这就说明,李渊在禅位的时候,都至少生了十三个儿子了。
退休的日子显然很幸福,李渊实现了一个理论上普通人人生的最大乐趣,膝下儿孙满堂,他自己也没有停止造人,李世民“孝敬”的秀女李渊也欣然笑纳,或许是李渊的内心极度放松,在六十岁之后,李渊仍然是子女不断,他在贞观三年到贞观九年这段时间,儿子生了四个,女儿则是更多,这种生活不可谓不惬意。
因为李世民将国家经营得很好,李渊反而能放宽心来享受生活,除了制造子嗣安享人父之乐以及天伦之乐以外,李渊还很喜欢“举办”酒会以及参加酒会,这也是隋唐时期,上层贵族最热衷的活动。
而李渊在“退休”时候参加的酒会,和他当皇帝时所参加的酒会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因为李世民的“天可汗”地位,常常有游牧民族的酋长、国王来到长安觐见李世民、李渊,于是李世民也会举报酒会招待他们,李渊常常能看到“异域风情”的舞蹈。
贞观四年,李世民趁着东突厥最虚弱的时期派出李靖灭了东突厥,并且俘虏了突厥可汗,将其抓到了长安“献俘”,而突厥可汗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接受了大唐赐给他的爵位,在长安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吉祥物”,同样的,突厥的可汗以及被俘虏的贵族,都经常参加大唐贵族举办的酒会,李渊最喜欢看的,就是突厥人在他面前翩翩起舞。
因为李渊曾经多次败在突厥的手中,在武德年间,突厥还要求大唐对突厥称臣,迫于局面的严峻,李渊只能答应,这件事情让李渊对突厥十分之记恨,可惜他自己却不能报这个仇,是李世民成为了“天可汗”之后才让李渊如愿以偿。
李渊的人生最后时光,若从帝王的角度来说,他肯定是不如意的,但若是从一个父亲、一个老人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比起任何人都要骄傲,都要顺心顺意,因为一个父亲,最挂念的事情无非是两点:
一、儿孙是否满堂。
二、儿子是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确实做到了,他不是一个最成功的皇帝,却是一个最成功皇帝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