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被离职后,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李渊被离职后,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721 更新时间:2024/1/23 20:31:53

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唐高祖李渊就是其中一个,而历史上被“架空”且被迫尊为“太上皇”的开国皇帝,也只有李渊一个,如果拿李渊来和自古以来的各位皇帝相比,那么李渊的能力和手段都不算差的,能派到中上之列,可要是在开国皇帝的圈子中比较,李渊的“结局”,委实有些拿不出手。

公元618年6月,打进长安并且已经掌控隋朝大权的李渊,当大宰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今皇帝杨侑乃是他扶持的,因为隋炀帝离家太远,不得不被遥尊为太上皇,李渊每天都在等,等着隋炀帝的“噩耗”传来,只要隋炀帝驾崩,李渊立即就能改朝换代。

皇天不负苦心人,噩耗不愧篡位者,隋炀帝果真被宇文化及所杀,在隋炀帝被杀后,李渊不再扭扭捏捏,他直接走上了他的姨夫杨坚走过的路:接受禅让,改朝换代,开国做祖。

一个年号为武德的新国家诞生了,大宰相成为了新皇帝,国名便以他的“封号”来命名,李渊本是唐王,因此这个新朝代也被命名为唐朝。

可是当上了皇帝,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统天下了,杨坚做过的事情,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李渊面对的局面,比起杨坚要恶劣许多倍,天下群雄争锋,人间的轮回似乎在这时作怪,把自古以来最杰出的人物,都纷纷安排到这段历史中投胎,他们有比李渊年纪大的,有比李渊年纪小的,但有一个共同点,综合能力,大多都比李渊强。

所以天下的群雄把李渊弄得焦头烂额,特别是依靠着突厥人力量的刘武周,正在侵蚀李渊的山西老巢,李渊把自己的堂兄弟、心腹死党都派出去了,可惜没人打得过刘武周,李渊很苦恼,这皇位,他不知道能坐稳多久。

在他苦恼之时,他的二子,秦王李世民请命:

“还是让我去打一打吧”。

李世民的请命,成为了武德朝常见的台词,别人的皇子、二代,大多数都是善长吃喝玩乐、望风而遁的废物,但李世民不是,他制造强者,鼓励自己的爹当皇帝,他是大唐一个另类的“开国者”。

武德这个年号总共九年,李渊这个皇帝也就当了九年,李世民奠定大唐大局用了五年,和突厥斗用了四年,和李建成之间的斗争用了两年,李渊的失败不是治国的失败,而是错误判断李世民想要的东西,还有他也错误估计自己的帝王心术,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再也没有心情坐船游戏宫廷了。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砍下了太子李建成的头颅,就像对待敌人那样,而后“逼宫”李渊,让李渊对他进行权力交接,李世民这个篡位者还算是给李渊一个体面,让李渊“慢慢来,不着急”。

这场夺权迅速地完成了,可李渊的“离职”却是在两个多月后才办理的,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成为大唐新的皇帝,李渊被尊为太上皇,仍然居住在“太极宫”,而李世民则是住在了太子所住的东宫。

离职的李渊,并不甘心,而李世民,也默认了他的不甘心。

太极宫乃是大唐皇帝的“象征”,当年李渊因为嫌弃隋朝的“九成宫”,说这是“葬龙之宫”,他的姨夫隋文帝杨坚就在这里驾崩的,所以李渊平时起居办公都在太极宫,而李渊明明退位了,却还在太极宫,这算是什么回事?

这就好比,他都离职了,却还占着这个办公室,这是怎么回事?

李渊,他并不死心。

李世民虽然当了这个皇帝,可问题是,国家内部问题很多,百姓饥饿,国库空虚,粮仓无备,国家的外部问题也不少,突厥压迫,西北、西南的数个游牧政权崛起,大唐其实还是很不稳妥,这个皇帝,也不好当。

为了避免李世民中途发生“意外”,李渊干脆暂时还在太极宫住着,要是发生不测,李渊方便再次复辟,除此之外,李渊想必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无声的控诉,毕竟儿子爬到老子头上,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是有些“丢人”的。

住在东宫的李世民看似淡定,其实内心压力很大,为了不“辜负”李渊的期待,李世民每一步都要想得很清楚,而对于李渊的“好朋友”、“顶级心腹”裴寂,李世民没有把他赶出朝堂,默认了他作为李渊“眼线”的身份,贞观元年,李世民不仅没有针对李渊的心腹裴寂,还给裴寂加了“一千户”食邑,让裴寂继续担任司空:

贞观元年,加实封并前一千五百户。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与长孙无忌同升金辂。

在第二年,李世民还让裴寂和长孙无忌共同上他的“金辂”(天子专属座驾),裴寂不敢于是谦让,可是李世民却依旧盛情邀请,裴寂就上了李世民的豪华座驾,当李渊知道此事时,想来肯定觉得很有趣的,长孙无忌是你李世民的大舅子,还是贴身功臣,他有这个待遇可以理解,那么裴寂又靠的是什么?

这是属于“二李”的政治交锋。

李世民对裴寂这么好,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告诉李渊,他很大度,也很宽容,可是裴寂的一切待遇,都是建立在李世民和李渊的“另类斗争”上面的,当李世民有把握彻底摆脱大唐内外的问题时,李渊也只能甘心了,而裴寂,也将失去这一切高级待遇。

贞观二年,李世民“离间”东突厥的两位可汗,导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关系破裂,本来两位可汗的实力加在一起就可以略胜大唐一筹,但分裂之后,便只能被大唐各个击破了,最重要的是,两位突厥可汗还分别向李世民“借力”,想要打压对方,于是在贞观二年、三年,东突厥已经实质性被大唐拿下。

自此,突厥的问题算是相对解决了,而当突厥这个大威胁解决后,李世民终于可以安心地对李渊说:

“您该挪窝享福了”。

贞观三年,裴寂吃好处吃到了头,因为裴寂经常往太极宫和李世民所在的东宫两地跑,说白了,裴寂就差在自己脸上写着“我是李渊间谍”几个大字了,所以李世民便以裴寂这个行为向他发难,刚好有一个名为法雅的僧人妖言惑众,而裴寂与这个僧人认识,李世民就减去了裴寂一半的食邑,让裴寂回家养老:

三年,有沙门法雅,初以恩幸出入两宫,至是禁绝之,法雅怨望,出妖言,伏

都说皇帝是天气,变脸比翻书还快,李世民完美地诠释了“变脸”这个属性,而裴寂并不觉得突兀,老老实实接受了李世民的“辞退”,裴寂之退,象征着李世民和李渊的“暗斗”正式结束,因为李世民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来摆脱所有钳制,来面对李渊了。

李世民“辞退”裴寂的时候,其中一个理由就是:

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武德朝的政治、刑法等事务之所以那么差,而且朝廷的管理如此松懈,一切原因都是裴寂自己没做好的事情,李世民这句话看似是在批评裴寂,实际上就是对李渊当皇帝的一种侧面评价,这句话把裴寂说得不好意思,裴寂老老实实回去山西老家了。

可李渊这时候却还没有将“太极宫”的位置让出来,照这个场面来看,太上皇似乎铁定要在太极宫住到驾崩了,那么李世民该怎么做呢?

很快,这件事就有了结果。

突破点还是在裴寂身上。

在裴寂回到老家后,显然还有人不想放过他,可能是政敌,可能是仇家,也有可能就是李世民,当时有人传出“裴公有天命”的谣言,而裴寂第一时间反而是去把传出谣言的人给处理了,并没有上报朝廷,因此不久后,这件事传得长安人尽皆知,李世民看着裴寂的愚蠢操作,不得不处置裴寂。

经过李世民的一系列定罪,裴寂先是被判流放越南,后来很多人又给裴寂求情,李世民又改成了四川,可即便是流放到四川,裴寂六十岁的人了,迟早也会死在路上,于是太上皇李渊不得不出面了,他和李世民说,自己要搬出太极宫,希望李世民放裴寂一马,李世民自然是笑着答应了。

可是李渊的“挪窝”,也只是让裴寂免去了被李世民“折磨”的悲剧,并没有能够离开四川,当然,裴寂到了四川静州还是有些功绩的,最起码还带着自己的家仆灭了一些反贼,这件事得到了朝廷的赞赏。

当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搬到了他曾经赏赐给李世民的“宏义宫”的时候,裴寂已经是不重要的配角了,而宏义宫此时已经有好几年没人住了,环境很差,李渊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贞观三年,李渊才真正彻底放下,全心全意退休。

要说李渊他有野心,这是真的,但是当他不去想什么皇图霸业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贵族,他出身关陇李家,小时候颇受姨夫和姨母(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爱,他本来就是一个很擅长吃喝玩乐的人了。

不过李渊在长大之后,就被表兄弟隋炀帝“针对”,隋炀帝给予的高压还是让李渊的内心倍受煎熬的,所以李渊在称帝前,整整五十三年人生,他只生出了五个儿子(李元霸早逝),而在武德元年登基后,一直到他退位,这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生了十几个儿子。

要知道,李渊登基时都五十三岁了,他还能焕发第二春,甚至是超越自己的青春和壮年,大量“造人”,可见李渊这个皇帝当不好,多多少少是有点原因的。

其实李渊一生的“生育高峰期”是在他当皇帝的九年时间里,李渊一生有二十二个儿子,其中十三个儿子就是在他当皇帝的时候生的,并不是后人所说的那样,全都是当太上皇之后才生的,当李渊搬到宏义宫的时候,他的十八子李元名都已经长大能够流畅地和李世民交流了,这就说明,李渊在禅位的时候,都至少生了十三个儿子了。

退休的日子显然很幸福,李渊实现了一个理论上普通人人生的最大乐趣,膝下儿孙满堂,他自己也没有停止造人,李世民“孝敬”的秀女李渊也欣然笑纳,或许是李渊的内心极度放松,在六十岁之后,李渊仍然是子女不断,他在贞观三年到贞观九年这段时间,儿子生了四个,女儿则是更多,这种生活不可谓不惬意。

因为李世民将国家经营得很好,李渊反而能放宽心来享受生活,除了制造子嗣安享人父之乐以及天伦之乐以外,李渊还很喜欢“举办”酒会以及参加酒会,这也是隋唐时期,上层贵族最热衷的活动。

而李渊在“退休”时候参加的酒会,和他当皇帝时所参加的酒会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因为李世民的“天可汗”地位,常常有游牧民族的酋长、国王来到长安觐见李世民、李渊,于是李世民也会举报酒会招待他们,李渊常常能看到“异域风情”的舞蹈。

贞观四年,李世民趁着东突厥最虚弱的时期派出李靖灭了东突厥,并且俘虏了突厥可汗,将其抓到了长安“献俘”,而突厥可汗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接受了大唐赐给他的爵位,在长安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吉祥物”,同样的,突厥的可汗以及被俘虏的贵族,都经常参加大唐贵族举办的酒会,李渊最喜欢看的,就是突厥人在他面前翩翩起舞。

因为李渊曾经多次败在突厥的手中,在武德年间,突厥还要求大唐对突厥称臣,迫于局面的严峻,李渊只能答应,这件事情让李渊对突厥十分之记恨,可惜他自己却不能报这个仇,是李世民成为了“天可汗”之后才让李渊如愿以偿。

李渊的人生最后时光,若从帝王的角度来说,他肯定是不如意的,但若是从一个父亲、一个老人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比起任何人都要骄傲,都要顺心顺意,因为一个父亲,最挂念的事情无非是两点:

一、儿孙是否满堂。

二、儿子是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确实做到了,他不是一个最成功的皇帝,却是一个最成功皇帝的父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后续1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李渊,秦王,裴寂,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

    ·5武德六年,突厥寇边,以往这种时候,大唐就该关门,放李世民了。只不过今时不比往日,大唐派出的不仅是李世民,也把太子李建成派出去了。李建成是个有脑子的,他出门当然不会干预李世民的军事部署,但他能在军中经营好自己的形象,混一圈回来就可以平添许多功劳威望。尉迟恭第N次愤愤不平,说凭什么啊,凭什么啊?李世

  • 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婚姻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嘉嘉美食记标签:李渊,皇帝,唐朝,唐高祖,长公主,婚姻政策,平民百姓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唐朝的建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娶妻的方式也非同寻常,他通过比武的方式来娶亲。这种娶亲方式不仅在当时是一个奇异的现象,而且也对唐朝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婚姻政策。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方式大大改变了以往婚姻的惯例和婚姻观念。在当时

  • 唐朝创建期,李渊起兵、定鼎关中的过程中永济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关中,李世民,长安,裴寂,唐朝

    唐初永济属河东郡,因该地战略地位重要,又置蒲州启管。武德九年,废暮管府置都督府,复为州。开元八年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不久停中都,复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汉朝设为河中府。蒲州、河中府、唐中都反复变更,加之唐代曾两度在蒲州设都,虽为时短促或未成为现实,但都说明蒲州所处位置的重

  • 西安挖出一墓碑,揭露李渊“夜醉睡妃”真相,原来李世民如此狡猾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李渊,李靖,玄武门之变,隋炀帝,房玄龄

    古代历史传承至今,我们多数都是通过学习史学史料获得的,如果研究的是正史,那我们获得的就是正确的历史信息,对事情、人物的判断就更加的准确。但如果这一段历史研究资料、文物或者古迹是缺失的,甚至是虚假的、错误的,那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判断就会存在偏差。出现类似偏差的事情,在时间的进程中似乎还不少,而

  • 为什么李世民敢反李渊,而朱棣不敢反抗朱元璋?朱棣先天优势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渊,朱棣,朱元璋

    前言造反需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朱元璋平民出身,他比养尊处优的李渊经历过更多的大风大浪。所以同样是面对儿子的造反,朱元璋会比李渊更有拼死一搏的勇气。打下大明江山的人是朱元璋,而并非是朱棣。虽然朱棣勇武,但他却不具备和父亲叫板的硬实力。而李世民却有所不同,大唐的大半江山,是由李世民率领

  • 李渊总共有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能发现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渊,李世民,皇帝,唐玄宗,隋炀帝,李元吉,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唐朝

    前言每当人们提到唐朝时期的君王,人们总是能够想到贤明有能的李世明,或者是会想到母仪天下的武则天,也会有人能够想到纸醉金迷的唐玄宗李隆基。不过大家却总是忽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而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了。李渊生活在隋末的那样一个乱世当中,他在这种乱世当中摸爬滚打,与各方势力产生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 李渊称帝后,隋朝的末代皇帝隋恭帝杨侑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渊,隋恭帝,杨侑,隋炀帝,杨侗

    616年,隋炀帝在骁果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南下江都,将大隋朝的两京留给了两个孙子镇守,其中12岁的杨侑镇守长安,后被李渊扶立为隋恭帝;13岁的杨侗镇守洛阳,后被元文都等扶立为皇泰帝。杨侑和杨侗做为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命运是非常相似的,杨侑后来让位于李渊,很快死去,而杨侗让位于王世充,也很快被杀死。在风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尉迟敬德,李建成,唐太宗,唐朝,艺术家,军事制度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杀,李世民终于扫清了通往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唐高祖李渊并没有因

  • 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渊看透李世民目的,还陪他演戏

    历史解密编辑:老吴修电器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元吉,李建成,尉迟恭

    天下大事,人们总喜欢说“胜者为王,败者寇”,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结果,我们看到了结果,不一定了解过程,历史就是将一个成王败寇的过程重现的最佳工具,通过历史,我们更能对曾经发生的故事有清晰了解认识,从而更加明白成王败寇背后的原因。要说成王败寇的典型代表,我觉得李世民必须算一个,杀兄弑弟逼宫父亲之后,却依

  • 李渊哭穷喊惨做“影帝”就买战马五百匹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渊,战马,突厥,兵变,唐朝,隋炀帝,刘文静,刘武周,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隋炀帝大业年间,校尉刘武周兵变,并与突厥结成联盟。这下,隋炀帝翻脸了,因为刘武周是李渊的部下,所以要李渊进京治罪。李渊本来就想反了大隋,如今只能加速造反。可很快,李渊就发现问题了,战马太短缺了。古时候的战马,就相当于坦克,这是战争的硬件。李渊手下的谋事,刘文静提议,现在只能也走刘武周的套路,结盟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