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468 更新时间:2024/1/17 5:51:30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杀,李世民终于扫清了通往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唐高祖李渊并没有因为李世民残害手足而对其采取任何反制措施,相反,他很快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并将一切军国大事交给李世民处理,没多久更是退位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太上皇生活。失去两个儿子的悲痛不仅没有表现在他的脸上,似乎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曾有过这两个儿子,一切都那么平静,平静得让人难以理解。

虽然李渊痛失两子,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镇定确实很难让人理解,那么当年李渊究竟有什么苦衷,使得他无法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呢?难道李建成与李元吉真的作恶多端,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吗?

笔者曾试图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但很无奈,这两本史书对于那段历史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是交代了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政变发生之后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一事,至于当时李渊的表现以及处境如何,两本史书都没有说明。

《新·旧唐书》查找无果之下,笔者便将希望寄托在《资治通鉴》上,在《资治通鉴·一百九十一卷》中,笔者发现了如下记载: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事实: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正在湖上泛舟,在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便派尉迟敬德手持长矛来到李渊所在的地方,名义上是保护李渊,但实际上却是在“软禁”李渊。这里可以看出李世民行动是非常迅速的,能在第一时间控制住李渊,从而控制住局势,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当李渊被“软禁”之后,便寻求周围大臣的意见,只听萧瑀,陈叔达等一干大臣这么说道:“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反,秦王不得已而诛杀了他们,秦王有功于社稷,陛下应该重用秦王,将国家大事托付给秦王。”通过这些话我们不难发现,当时朝中大臣多是支持李世民的,而李渊也看出了当时的形势,在被尉迟敬德软禁,周围大臣又都纷纷归附李世民的情况下,自己已经是“光杆司令”,无人听从了,若执意降罪于李世民,只怕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李世民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敢杀。

当李渊被迫接受现实后,尉迟敬德竟然进一步逼迫李渊下旨,令秦王节制所有军队。这一点乍一看并无特别之处,但若仔细品之却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首先,尉迟敬德竟然敢公开逼迫皇帝下旨,这说明他不怕触怒龙颜,甚至应该是受到了李世民的指使。而李世民敢指使尉迟敬德这么做,说明李世民已经有了随时跟李渊撕破脸的准备,这也能看出李世民心狠手辣的一面。

其次,尉迟敬德要求李渊把所有军队都交给李世民节制,这说明当时的李世民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这些军队,换句话说,当时听命于李渊,李建成的军队还很多,只是受限于李渊被困。李建成突然被杀,他们群龙无首,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罢了,而若当时李渊哪怕有一丝希望能将军令送出去,都会将李世民置于万般危险之地,对于这种情况,李渊明白,李世民更清楚,所以李世民才会想方设法控制住李渊,不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非常现实的原因,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根本无法再组织新的力量去对抗李世民,更不用说调兵镇压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渊看透李世民目的,还陪他演戏

    历史解密编辑:老吴修电器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元吉,李建成,尉迟恭

    天下大事,人们总喜欢说“胜者为王,败者寇”,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结果,我们看到了结果,不一定了解过程,历史就是将一个成王败寇的过程重现的最佳工具,通过历史,我们更能对曾经发生的故事有清晰了解认识,从而更加明白成王败寇背后的原因。要说成王败寇的典型代表,我觉得李世民必须算一个,杀兄弑弟逼宫父亲之后,却依

  • 李渊哭穷喊惨做“影帝”就买战马五百匹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渊,战马,突厥,兵变,唐朝,隋炀帝,刘文静,刘武周,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隋炀帝大业年间,校尉刘武周兵变,并与突厥结成联盟。这下,隋炀帝翻脸了,因为刘武周是李渊的部下,所以要李渊进京治罪。李渊本来就想反了大隋,如今只能加速造反。可很快,李渊就发现问题了,战马太短缺了。古时候的战马,就相当于坦克,这是战争的硬件。李渊手下的谋事,刘文静提议,现在只能也走刘武周的套路,结盟突厥

  • 李渊夺走隋朝江山,顺利登基后,隋炀帝杨广的后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李渊,杨坚,皇帝,隋朝,杨广,隋炀帝,李世民,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一个好皇帝,会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百姓们也都会赞扬皇帝的功绩。如果皇帝昏庸无能,就会导致百姓食不饱腹,从而达到了朝代更替的结局。要说荒淫,在隋朝便有一位皇帝,他就是杨广。小的时候展现出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态度,登基之后便是荒淫无度,最终被李渊夺走了江山。一般来说为了消除隐患,亡国的皇族都会被诛杀,但

  • 玄武门之变后, 是李世民逼李渊禅位吗! 其实是李渊没有铲除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董健说科技标签: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

    这场血腥的宫廷政变,以李世民为首的军功集团大获全胜告终,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东宫多年聚集的力量作鸟兽散。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不仅将李世民册立为太子,更在两个月之后,也就是武德九年八月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其实,武德九年时的李渊不过才63岁,还没到年老昏聩的地步,还是可以继续当皇帝的。那么他为什么

  • 李渊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杨坚,隋炀帝,李建成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唐朝无疑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王朝,其在政治、文学、军事等领域都留下了光辉夺目的遗产惠及后人。不过有意思的是,相比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事迹似乎却不那么为人所注意。在隋朝末年的乱局中,贵族出身的李渊不仅身居要职,还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

  • 李世民杀了李渊10个孙子,李渊留下14字诅咒,16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恪

    从炎黄帝开始,中国古代社会多以国家形式存在,几千年下来,朝代更迭较多,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朝代里,唐朝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赞颂良多的“明君”!但学过初中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其实是靠抢夺而来,他除了杀掉自己的亲兄长之外,还杀死了父亲李渊的10个孙子,李渊悲愤之下留下了一句14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为四个儿子取名,暗含对皇权的渴望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李渊,皇帝,杨坚,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女皇武则天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是统一王朝的开国之主,必定不是平庸之辈。毕竟,在前朝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背景下,能够在群雄中杀出个重围,最后自己坐上那高高在上的宝座,自然不可能是哪个碌碌无为之辈能做到的。但是,在这些统一王朝的开国之主中,有一位开国之主却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位帝王能够坐上这至高皇位,只不

  •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如何?李渊、李世民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敬德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兄弟相残、父子拔剑相向的惨剧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抛弃亲情和人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没有人可以抵抗权力的诱惑,当你真正接近它的时候,就被不知不觉被驱使,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正是由此开始,李唐王朝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李渊,元帅,唐朝,王世充,宇文化及,国防政策,李密(隋朝)

    李密聪明过头了,他以为李渊是个笨蛋,但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笨蛋。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这就是他的生活。李密是个大家族,曾爷爷、曾爷爷都是北周重臣,其父李宽则是上柱国,蒲山郡公。他以前是靠着老爹的

  •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在生前,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

    历史解密编辑:水晶面包标签:李渊,皇帝,大唐,开国,陵寝,南唐,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王世充,窦建德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刚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嬴政,他继任秦国国君的时候才13岁,继位当年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登基第二年开始给自己修皇陵。那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他9年皇帝生涯和9年太上皇生涯中,为何从来没把修陵寝这件事提上日程,是因为国力空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