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称帝后,隋朝的末代皇帝隋恭帝杨侑去了哪里?

李渊称帝后,隋朝的末代皇帝隋恭帝杨侑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1/27 1:50:13

616年,隋炀帝在骁果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南下江都,将大隋朝的两京留给了两个孙子镇守,其中12岁的杨侑镇守长安,后被李渊扶立为隋恭帝;13岁的杨侗镇守洛阳,后被元文都等扶立为皇泰帝。杨侑和杨侗做为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命运是非常相似的,杨侑后来让位于李渊,很快死去,而杨侗让位于王世充,也很快被杀死。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连隋炀帝都偏安江都,这两个孩子又如何守得住大隋的江山?不过是生在帝王家,有些责任不得不扛起来罢了。

杨侑出生于605年,是元德太子杨昭唯一的嫡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这一年,杨昭被立为太子,说起来杨昭很可能是比杨勇更加优秀的一位太子,只可惜命短,在被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这时候的杨侑只有两岁。

杨广对于长子杨昭的死是很悲痛的,因此杨昭的三个儿子紧接着都被封了王,其中杨侑初封陈王后来又改封为代王。杨昭去世之后,隋炀帝并没有再立太子,但是对杨昭儿子的培养比较用心。他每次外出巡幸,杨侑都是留守长安,而杨侗则留守洛阳。612年,隋炀帝开始了他的宏伟大业即攻打高句丽,8岁的杨侑开始留守长安,而9岁的杨侗留守洛阳。

615年,杨侑曾有过短暂的随隋炀帝巡幸过晋阳,之后继续留守长安,并在616年被隋炀帝扔在了长安。隋炀帝杨广带着杨侑和杨侗之外的隋室子孙以及妃嫔、大臣等等在骁果军的护卫下南下江都,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617年的七月,李渊率领三万人在晋阳誓师,直捣长安,要扶立杨侑为帝,匡复隋室。留守长安的隋军知道李渊反叛后,自然也没有闲着,当时的刑部尚书卫文升已经很老,知道隋军不可能阻止得了李渊入长安,忧思成疾,也不再参知政事,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人围绕在杨侑身边试图守住长安。他们将李家的亲戚等都抓起来,其中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就是这么死的。而李家的五庙也都被毁了。

十月初四,李渊率二十万大军就到了长安,在春明门附近驻扎,然后不断派使者到城门下告知卫文升等人自己尊奉杨侑为帝的意思,当然这自然都是官话,卫文升和杨侑等人不相信,李渊自己也不相信。但这是义举成功的关键,戏还是要演下去的。

隋军一直不肯搭理李渊,二十多天之后,李渊下令攻城,并规定“不得侵犯七庙和代王、隋朝宗室,违令的人诛灭三族!”十来天之后,长安城就攻下来了。皇宫中的人做鸟兽状,13岁的杨侑吓得瑟瑟发抖,而他的身边只有他的侍读姚思廉一个人保护着他,姚思廉大声呵斥义军:“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得无礼于王。”

李渊敬佩姚思廉的为人,遂规整军队,将杨侑从东宫迎进了大兴殿,而自己住进了长乐宫,然后与民约法12条,废除了隋朝的那些苛捐杂税。

杨侑在大兴殿登基,正式成为一名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而远在江都的隋炀帝被尊奉为太上皇。而李渊则成为尚书令、大丞相,被封唐王,假黄钺、使持节,成为真正的掌权者,住进了武德殿。他颁布政令、尊奉祖先、大封功臣等等,而且还诛杀了阴世师、骨仪等十几人,卫文升在李渊攻下长安不几天之后就去世了,堪堪躲过了一劫,而姚思廉则在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

杨侑为帝,却并没有什么权力,甚至还被软禁着,他所做的一切都要经过李渊的允许,或者做李渊希望他做的事。然而他很清楚,迟早有一天,李渊会让他交出皇位甚至生命。几个月之后,江都传来了坏消息。原来隋炀帝在江都不愿意西归,他想在江都建立新的小朝廷,但是骁果军大部分都是关中人,他们在江都时刻想家,得知隋炀帝不打算西归后生出了反叛之心,最终在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的谋划下起兵反叛,杀死了隋炀帝。

隋炀帝一死,各地的割据势力再也没有了顾忌,纷纷称帝,而李渊也逼着杨侑退了位。之后杨侑被降为酅国公,住在代邸。但即便是不再做皇帝,也还是李渊眼中的不安定分子。毕竟倘若杨侑一直活着,他做为隋朝皇室,还是会被有心之人尤其是李渊的政敌拿来做文章,再来个复兴隋室什么的。

所以,杨侑还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只能被禁锢在一方小天地里,过一天少一天。619年,15岁的杨侑去世,至于是病死的还是被害死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人会关心这个,即便关心也改变不了什么。毕竟,隋朝是真的亡了,而由李渊建立的大唐将会成为一个最耀眼的王朝。

标签: 李渊隋恭帝杨侑隋炀帝杨侗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尉迟敬德,李建成,唐太宗,唐朝,艺术家,军事制度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杀,李世民终于扫清了通往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唐高祖李渊并没有因

  • 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渊看透李世民目的,还陪他演戏

    历史解密编辑:老吴修电器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元吉,李建成,尉迟恭

    天下大事,人们总喜欢说“胜者为王,败者寇”,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结果,我们看到了结果,不一定了解过程,历史就是将一个成王败寇的过程重现的最佳工具,通过历史,我们更能对曾经发生的故事有清晰了解认识,从而更加明白成王败寇背后的原因。要说成王败寇的典型代表,我觉得李世民必须算一个,杀兄弑弟逼宫父亲之后,却依

  • 李渊哭穷喊惨做“影帝”就买战马五百匹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渊,战马,突厥,兵变,唐朝,隋炀帝,刘文静,刘武周,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隋炀帝大业年间,校尉刘武周兵变,并与突厥结成联盟。这下,隋炀帝翻脸了,因为刘武周是李渊的部下,所以要李渊进京治罪。李渊本来就想反了大隋,如今只能加速造反。可很快,李渊就发现问题了,战马太短缺了。古时候的战马,就相当于坦克,这是战争的硬件。李渊手下的谋事,刘文静提议,现在只能也走刘武周的套路,结盟突厥

  • 李渊夺走隋朝江山,顺利登基后,隋炀帝杨广的后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李渊,杨坚,皇帝,隋朝,杨广,隋炀帝,李世民,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一个好皇帝,会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百姓们也都会赞扬皇帝的功绩。如果皇帝昏庸无能,就会导致百姓食不饱腹,从而达到了朝代更替的结局。要说荒淫,在隋朝便有一位皇帝,他就是杨广。小的时候展现出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态度,登基之后便是荒淫无度,最终被李渊夺走了江山。一般来说为了消除隐患,亡国的皇族都会被诛杀,但

  • 玄武门之变后, 是李世民逼李渊禅位吗! 其实是李渊没有铲除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董健说科技标签: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

    这场血腥的宫廷政变,以李世民为首的军功集团大获全胜告终,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东宫多年聚集的力量作鸟兽散。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不仅将李世民册立为太子,更在两个月之后,也就是武德九年八月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其实,武德九年时的李渊不过才63岁,还没到年老昏聩的地步,还是可以继续当皇帝的。那么他为什么

  • 李渊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杨坚,隋炀帝,李建成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唐朝无疑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王朝,其在政治、文学、军事等领域都留下了光辉夺目的遗产惠及后人。不过有意思的是,相比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事迹似乎却不那么为人所注意。在隋朝末年的乱局中,贵族出身的李渊不仅身居要职,还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

  • 李世民杀了李渊10个孙子,李渊留下14字诅咒,16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恪

    从炎黄帝开始,中国古代社会多以国家形式存在,几千年下来,朝代更迭较多,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朝代里,唐朝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赞颂良多的“明君”!但学过初中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其实是靠抢夺而来,他除了杀掉自己的亲兄长之外,还杀死了父亲李渊的10个孙子,李渊悲愤之下留下了一句14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为四个儿子取名,暗含对皇权的渴望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李渊,皇帝,杨坚,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女皇武则天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是统一王朝的开国之主,必定不是平庸之辈。毕竟,在前朝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背景下,能够在群雄中杀出个重围,最后自己坐上那高高在上的宝座,自然不可能是哪个碌碌无为之辈能做到的。但是,在这些统一王朝的开国之主中,有一位开国之主却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位帝王能够坐上这至高皇位,只不

  •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如何?李渊、李世民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敬德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兄弟相残、父子拔剑相向的惨剧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抛弃亲情和人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没有人可以抵抗权力的诱惑,当你真正接近它的时候,就被不知不觉被驱使,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正是由此开始,李唐王朝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李渊,元帅,唐朝,王世充,宇文化及,国防政策,李密(隋朝)

    李密聪明过头了,他以为李渊是个笨蛋,但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笨蛋。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这就是他的生活。李密是个大家族,曾爷爷、曾爷爷都是北周重臣,其父李宽则是上柱国,蒲山郡公。他以前是靠着老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