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如何灭佛?他为什么英年早逝?

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如何灭佛?他为什么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热爱这个世界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4/2/11 7:11:21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曾改姓郭 。邢州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的禁佛,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四次“灭佛”。 自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起,后周世宗开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是五代唯一对佛法排斥的一次。

对于“私度僧尼,日益猥杂”、“乡村之中,其弊转盛”的现象,柴荣下诏:“近览诸州奏闻……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诸道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诏旨颁布后,废佛之风席卷全国,当年就废去寺院30,336所,僧尼还俗者约6万人。除重点保护寺院外,一律停废。禁私度僧尼,禁僧俗舍身。当时有檀越销融铜钱以铸佛的风气,柴荣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毁灭天下铜制佛像,要销毁佛像以铸造铜钱。世宗限定民众于五十日内缴纳,官府收购。只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铜佛而不缴纳,则判死刑。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赐与匾额的重点佛寺,其余寺院一律毁去。又对僧侣条件严格限制,必须要会背诵一定卷数以上的佛经并取得尊长同意,才能出家,否则犯罪。且禁止一切当年佛教徒“自残式布施”(斩断手脚、以热油烫脸等)明志的风气,最后,废去佛寺30336所,还俗61200僧。全国寺院仅余两千所。

一时之间,天下佛像几灭。官员议论纷纷,柴荣却说:“你各位不要对我毁去佛像这件事有疑虑。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铜像岂是所谓的佛呢?而且我听说过,佛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头颅、眼睛都可以布施给别人。如果朕的身体可用来救济民众,我也在所不惜啊。”

病龙台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亲征伐辽,直取幽州(今北京)。车驾至瓦桥关(今河北涿县南),探听到辽军已经望风披靡,非常高兴,认为大功将成,于是登高台,视察六军。这时,有父老乡亲百余人,持牛酒进献,柴荣问:“此地叫什么名字?”父老答道:“历世相传,称之为病龙台。”柴荣闻言默然,于是骑马离去。当夜,柴荣就开始生病。次日,病情愈加紧急,只得班师回朝,不久后病逝。

标签: 皇帝郭威武帝柴荣后周世宗

更多文章

  • 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第一人,可惜天妒英才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郭威,五代十国,宋太祖,平定

    泱泱华夏数千年,无数英雄豪杰尽相辈出。然而,历来欺孤儿寡母得天下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两宋结局不在多说,只听闻那后宫深院的烛影斧声。今天要说的便是那存在时间虽短,但功绩却不可小觑的周世宗柴荣。相貌不凡的名门望族自小起,柴荣便和常人长得不一样——器貌英奇。柴荣从小就长得好帅气,有风度,博学多才,再加上本

  • 五代英主——周世宗 郭荣 的用兵谋略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周世宗,郭荣,郭威,节度使,寿州

    郭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善于骑射,略通书史,原姓柴,为郭威内侄,后被收为养子。郭威出任后汉枢密使,授郭荣左监门卫大将军;及移镇邺都,郭荣又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掌管亲兵。郭威称帝,拜郭荣镇宁军节度使,镇守澶州,后入朝授开封尹,封为晋王。郭威病卒,郭荣于显德元年(954年)正月称帝,史称周世宗

  • 在乱世之下,后周世宗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风尘讲历史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皇位,郭威,节度使,柴荣,明世宗

    历史上靠欺负孤儿寡母得江山的皇帝不少,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受命率军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发生哗变,赵匡胤被手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无奈之下,赵匡胤带兵回京,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给自己,建立大宋,年号建隆。可惜后周世宗柴荣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

  • 周世宗:乱世的雄才伟主,统一大业未竟先身亡,再活五年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周世宗,平定,平边策,后唐,王朴

    周世宗求贤寻"良方"后周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55年,周世宗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让大臣们必须完成一篇命题作文。在现代社会的考试中,命题作文是很常见的。但是这次的出题人是皇帝,考生则是他的以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为首的二十位大臣。周世宗出的题目有两个,分别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当时的周世宗地位

  • 若后周世宗柴荣察觉了赵匡胤有反意,能否阻止陈桥兵变的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陈桥兵变,郭威,周世宗

    若是周世宗在世时察觉了赵匡胤有反意,自然有能力阻止陈桥兵变发生。世宗柴荣在位时间虽然并不长,前后也不过是六年时间,但是,他在位期间南败南唐,西败后蜀,北方连胜北汉、大辽。可以说,周世宗柴荣一生在大战上战无不胜,其威势无论是在军界还是在朝廷,都远超五代时期的任何一位君王。换言之,柴荣对朝廷的掌控力极强

  •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两位大臣痛哭怀念周世宗,结局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宋太祖,周世宗,李重进,宰相,平定,中书令

    上回说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率兵回到后周都城开封,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都向他俯首称臣,只有周世宗柴荣留下来制约赵匡胤的韩通准备发兵抵抗,最终被王彦升所杀。可以说,在国家兴亡这种大事猝然临之的时候,只有韩通才说得上是忠臣。所以,赵匡胤下令追封韩通为中书令,并以礼安葬了他,而王彦升虽然唱了一会白

  • 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战,亦是使后周步入强盛的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高平,节度使,刘崇

    公元954年,建国不到3年的后周再次迎来了第二任皇帝,那就是后周世宗柴荣,这位15岁就从军替后周太祖郭威打天下的猛人,在被郭威收为义子后,就注定会迎来最为辉煌的时刻,最终在954年正月柴荣在郭威的灵柩前继任为大周朝的第二位皇帝,自此柴荣开启了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皇帝生涯。当然柴荣这位皇

  • 周世宗:纵使托孤事宜再精细,终究难逃被清算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宋太祖,皇帝,范质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后周世宗柴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可以说是一个极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修订法律,严格吏治,封疆拓土,南征北战,如果能够再多活些年,定当可以完成统一大业。造化弄人,他年仅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并且指定了自己七岁的儿子

  •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打不过老的就欺负小的?周世宗柴荣的立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郭威,后唐,柴荣,刘知远,石敬瑭,后周世宗,高平之战,立威之战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其养子兼内侄的柴荣(郭荣)于灵前继位,是为周世宗。不过,刚刚继位的柴荣,马上就迎来了“新手皇帝”的历练大礼包。当年二月,一个郭威与柴荣的“老熟人”,领精兵三万,以及外援军十万,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南下,气势汹汹的直扑后周而来。这架势,分明是想灭了后周

  •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的绝地反击,赵匡胤平步青云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冯道,郭威,柴荣,唐朝,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北汉高平之战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这一年正月,周世宗柴荣正式登基,而还没等他把皇位暖热,就有人上门“找麻烦”。找麻烦的人,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刘崇与柴荣的养父郭威有宿怨,但奈何技不如人,始终打不过人家,而如今好不容易熬死了郭威,刘崇就意识到机会来了。趁着自己还能动弹,赶紧找后周复仇。而为了此战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