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不管是藩镇割据,还是宦官当权,乃至朋党之争。一代一代的,把当初大唐王朝的底气和优势,一步一步消耗殆尽。在经过了大唐王朝农民的大暴动黄巢起义以后,大唐王朝的灭亡,好像就在眼前。后来,虽然黄巢去世,但是各个战区的矛盾已经更加日益加深。
所以在唐僖宗李儇暴毙以后,大元帅杨复恭和司令官刘季述,拥护唐僖宗李儇的弟弟李晔成为新的皇帝,也就是唐昭宗。
唐昭宗李晔即位以后,立马开始了自己的想法部署。第一个是打击宦官的力量,而另一个则是削弱藩镇的势力,用来重新振兴大唐王朝的地位。想象总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
在唐昭宗李晔即位以后,当初扶持他成为皇帝的那位大元帅杨复恭表面上顺从于唐昭宗李晔,其实十分残暴和专横。他派兵把唐昭宗李晔的舅父全家和他的那些宾客,全部杀死。
这一下子惹恼了唐昭宗李晔,他打算派兵攻打杨复恭,这个时候杨复恭逃离了长安都城,联合了三个战区的节度使,要进行叛变。
而那三个战区的节度使,全部都是杨复恭的义子,所以在联合之下,他们打算攻入长安都城。这个情况给了一直想当皇帝的凤翔战区节度使李茂贞一个巨大的好机会。
他向唐昭宗李晔表示,自己愿意率兵去攻打那三个要进行谋反的战区,拥护中央政府的统治,讨伐那些叛徒。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打败杨复恭以后反而吞并了三个战区,战区完全由他统领。
这下唐昭宗李晔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想要镇压那些藩镇的力量,奈何自己根本没有足够有力量的军队,这简直不就是一个巨大的笑话。
可能抱着,藩镇无法镇压,总要治一治宦官当权这种不良风气的想法。唐昭宗李晔又把目标放在了那些宦官身上。于是,唐昭宗李晔和当时的宰相韦昭度一起商量,用什么制度和政策,可以来限制那些宦官的权力。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们的制度,不仅仅没有起到压制宦官权力的作用,反而把那些宦官引起了反抗。他们那些宦官和藩镇的节度使们联合勾结起来进行反抗。
而且,静难战区、凤翔战区以及镇国战区,三个地方的节度使,联合突击长安城,逮捕了宰相韦昭度。唐昭宗李晔这个时候,是干着急但是自己又没有任何实力。
他一直下令要把宰相韦昭度保护起来,但是最终韦昭度仍然被他们给杀害。但是唐昭宗李晔并不放弃对那些宦官进行制裁。于是,他命令自己的亲王们组织起来警卫部队,用来牵制宦官的禁军。
这让那些宦官们非常生气,不仅是宦官,连同那些藩镇战区的节度使们,也不想让皇帝拥有自己的军队,就想让他成为国家的傀儡皇帝。
在那三个藩镇的节度使把宰相韦昭度杀掉的第二年,当初那个声称要去帮助中央政府进行剿灭叛乱的凤翔战区节度使李茂贞却再次向长安城进攻。
唐昭宗李晔深知自己的力量十分薄弱,于是带着那些亲王逃走。唐昭宗李晔本来是想去投奔太原战区节度使李克用,奈何路过华州的时候,却被镇国度使韩建给拦住。
这个韩建是李茂贞的同党,表面上隆重地迎接了唐昭宗李晔,但是他把除了唐昭宗李晔的儿子之外的亲王,全部杀得一个不剩。唐昭宗李晔看着这个悲惨场景,而自己却没有能力,除了掩面哭泣,也没有别的可以做的了。
到了第二年,唐昭宗李晔又返回来都城长安。表面上他还是一国之君,是一位皇帝。但是一系列的沉重打击,让他变得喜怒无常,残暴不仁。
对于自己打不过的人来说,他低眉顺眼,根本不敢有任何冒犯的行为和举动。相反,那些没有力量的人,他却用自己残暴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
有一次,他出去打猎,等到半夜回宫的时候,不知道谁把他惹怒,他自己竟然亲手杀死了一些宦官和宫女。这一消息传出,宫内宫外都是一片震惊。可能是压抑太久,这也算是唐昭宗李晔的一种发泄方式吧。
这个时候司令官刘季述和王仲先,立刻把唐昭宗李晔因为理智不清的理由给逮捕起来,并且让唐昭宗李晔的儿子李裕成为新的皇帝。
而一国之君的唐昭宗李晔,则被两个宦官当面斥责他的种种过错,可是唐昭宗李晔为了留住性命,只能低着头不敢回答,而唐昭宗李晔和他的家属,也通通被囚禁起来。唐昭宗李晔再也没有力量去反抗宦官的力量还有藩镇的力量了。
参考文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