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温篡唐之前干了一件大事,唐昭宗居然全力配合,真让人哭笑不得

朱温篡唐之前干了一件大事,唐昭宗居然全力配合,真让人哭笑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2247 更新时间:2024/3/9 1:59:19

唐末战乱动荡的时期,遭受战火蹂躏最为严重的中原地方正是开封、洛阳地区。尤其作为李唐东都的洛阳,所受破坏最巨。

朱温最后可以代唐自立为帝,正是因为张全义恢复洛阳一带的农业生产、医治战争创痍的原因。

张全义原是山东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的一个农民,在县里服劳役,受取县令的凌辱,一怒之下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张全义在黄巢起义失败之后,投降了唐王朝,张全义初附李克用,再附朱温,据有洛阳,成了河南尹。

据《资治通鉴》记载,张全义初至洛阳地方,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而且张全义手下也只有百余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家当,在张全义的努力下,实施积极的劝农政策,废严刑酷法,免苛捐杂税,恢复耕植生产。

农民出生的张全义当然深知治下农民疾苦,在他打理之下,人们纷纷来附。数年之间,洛阳地方十八个属县的生产全部恢复。朱温与李克用争雄,张全义负责提供军需粮草。朱温劫持唐昭宗东迁、修建宫室、官署、仓库这些全是张全义操持。

人们经常用拆东墙补西墙来说明他人举止的荒唐与难以令人理解,这种事情寻常百姓做,最多会被人笑做瞎折腾。如果是历史风云人物来做的话,旁观者只有选择三缄其口了。不分场景的胡乱说话,轻则会被打的满地找牙,严重些的性命堪忧。

在与李克用争雄之时,朱温已经成为晚唐军界一哥,实际掌控着李唐政权,昭宗李晔不过是个供他摆弄的傀儡而已。

这时候,可以对他形成威胁的敌对势力除了李克用之外,还有盘踞在长安近处的李茂贞部。万一唐昭宗被这两对头劫夺,朱三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大业就有半途而废的可能。

成大事者,当然不会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性,朱温就动起了迁都洛阳的心思。

请天子搬家是件大事情,万万不可马虎。各地依附朱温的藩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偿支援朱温的重建洛阳工程。朱温将这个光荣艰巨任务交给了心腹张全义,

历经数年营建,洛阳城居然重现昔日皇都气象。

天复四年、这年四月改为天祐元年,即为公元904年,朱温向李晔递交了动迁通知。在此之前,朱温已经将长安城中士民尽数迁徙,迁徙队伍络绎不绝于途“月余不尽”。等到居民离开之后,朱温下令拆毁长安城中的宫殿、官衙、民居,朱温的这番举动其实是为了废物再利用,他把拆取下来的建材巨木经渭水、下黄河从水路直运抵洛阳。

长安城已经是一片废墟,唐昭宗走也得走,不走的话真的是“孤家寡人”了。天子无奈,只好上路。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理,洛阳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张全义虽然为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前后依附数人,但对洛阳城的营建,不敢马虎草率。

离了长安城的唐昭宗,被告之洛阳的再建工程还有些收尾工作没有结束,请“大家”(指昭宗一人)暂时驻跸陕州。

在暂居陕州数月的时间内,唐昭宗也并没有闲着。他天真的认为迁都洛阳正是重振李唐声威的良机,每每憧憬到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他就兴奋的无法入睡。他对迁都洛阳的事情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驻跸陕州以堂堂一国之尊却做起了向四方藩镇化缘的工作。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接到昭宗诏旨,命他负责太庙的营建工作。做为交换条件,李唐昭宗承认他袭父位,另外加封他为检校太尉、兼侍中、进封邺王。如果李世民地下有知,也会被不肖子孙气的穿越时空来寻他的晦气。

朱温见李晔如此热心洛阳的重建,心中暗笑。为加快施工进度,也亲自客串了一把工程监理,数月之后,在一片废墟之上一处金碧辉煌的宫殿焕然一新昂然矗立。

来到洛阳的唐昭宗,仍沉浸于中兴的美梦之中,甚至一厢情愿的筹备起了在洛阳举行郊祀的事情。哪知道被朱温当头一瓢冷水才把他的美梦浇醒,朱温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为了李唐。营建洛阳是为了给自己的称帝做准备,李晔的自作多情让朱温感觉好笑之余又有些恼羞成怒。毫不客气的阻止了李晔的不切实际行为,李晔随后因为自己的政治不成熟,而葬送了卿卿性命。

李晔居然还想在洛阳举行郊祀之事?黄梁梦也到了该醒的时候了。

郊祀在封建社会的礼制之中占据重要地位,举行郊祀的本意就是向世人彰显,天子的统治行为乃是一种天命所归!郊祀本来是包括北郊祭地与南郊祭天的两郊祭祀,在实际操作中,祭地的事情完全可以用朝臣代行,而祭天的事情多是天子亲力亲为,因此,祭天的重要性又远过祭地。郊祀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得有建在首都南郊的圜丘,坛上陈列各种神位牌,进行祭拜。这坛,就是天坛了。

在郊祀之前,要先向列祖列宗汇报祭天的仪式,所以营建太庙也是郊祀一事中重要的一环。志在恢复的李晔希望在回到洛阳之后,祭告列祖列宗。

朱温欲篡唐,早成了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之事。有别于历史上篡逆之人,他的这一切全部是光明正大进行的。这种缺少前戏、直奔主题的行为虽让人不齿,但是效果却奇佳。朱温完全省略了那些历史上虚伪的“禅让之礼”,直接废唐自立,建立了史称后梁的新政权。

公元907年,当万事俱备之后,朱温迫不及待的正式登上帝位。改唐天祐四年为梁开平元年,这厮居然梦想着为万世开太平,也真是志存高远之辈。这一年朱三已经是五十六岁的高龄,所以急着篡唐自立,也是时不我待。再拖延几年,估计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神马也将成为浮云。

李晔挖空心思四处化缘兴建起的太庙,却成了朱温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更多文章

  • 朱温篡唐时有多凶狠?杀唐昭宗及其九子,将三十多个大臣抛入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唐昭宗,朱温,昭宗,黄巢,崔胤,宦官,黄河,中国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唐朝

    乱世枭雄唐乾符年间(874——879),河南、山东一带经常有民众揭竿而起,反抗唐王朝,其中以濮州人(今河南濮阳)王仙芝、曹州(今山东菏泽)冤句人黄巢闹出的响动最大,势力也最强大,他们频频在曹州、沂州、宋州、徐州、汝州、邓州一带活动,劫掠富户,抵抗官军进剿,吸引着许多贫苦农民前去投奔,宋州砀山(今安徽

  • 最惨的皇帝唐昭宗,治国失败沦为傀儡,如同物件一般被诸王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记实标签:唐昭宗,皇帝,唐僖宗,朱温,李克用,宦官

    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李儇病逝,他的兄长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唐昭宗李晔算得上是唐朝史上最“难”的一位皇帝,在他继位前,唐朝经历了黄巢起义的打击,变得四分五裂,藩镇占据一方,朝廷所能控制的州县只剩下了十几个。尽管如此,在他继位后还是一心想要恢复大唐的繁荣,但奈何此生不逢时,无力回天。最终成为了

  • 唐昭宗一生与宦官斗,与藩镇斗,最后为何一步步沦为傀儡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昭宗,昭宗,节度使,宦官,李克用,朱温,唐僖宗,傀儡帝王,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唐朝

    严格说起来,唐昭宗与汉献帝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还挺大。汉献帝手上没有一兵一卒,而唐昭宗最起码还是能招募起十万兵马。如果从境遇上来说,唐哀帝与汉献帝的角色更像。唐朝的寿数共计289年,在其后期的八十余年里,宦官专权严重,甚至一度主宰了皇帝的废立。再加上藩镇割据的加剧,这两大因素基本主宰了唐朝的命脉,

  • 唐昭宗用此人为相,败光了大唐最后的家底,李克用早就说过不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唐昭宗,李克用,张浚,节度使,朱温,李存孝

    公元888年,唐僖宗终于走完了自己窝囊的一生,他的弟弟寿王李杰登基,是为唐昭宗。22岁的唐昭宗英姿勃发,继位之初,礼贤下士,亲君子,远小人。百废待兴,大唐仿佛有力挽狂澜之相。唐昭宗继位后,选用张浚为宰相。张浚,河间人,年轻时放荡不羁爱自由,特别喜欢说大话。在唐僖宗时已为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宦官

  • 唐昭宗手握10万大军,敢和李克用一争高下,为何4次逃离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唐昭宗,李克用,大军,唐僖宗,朱温,长安,李克,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昭宗李晔的命运,和明朝的崇祯皇帝,简直一模一样。他们都是兄终弟及继承了大位,也都有力挽狂澜的志向,最后都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唐昭宗的苦逼程度,估计也只有和他同病相怜的崇祯帝能理解了。一、唐昭宗属于临危受命。唐僖宗做皇帝的时候,整天就想着逃跑。由于菊花诗人黄巢,带着60万大军杀入了洛阳和长安,

  • 由宦官扶立的唐昭宗李晔,为何后来又被宦官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唐昭宗,李晔,宦官,唐僖宗,朱温,李克用

    唐昭宗完全是生错了年代,这个由宦官扶立的皇帝在继位之初也曾励精图治,试图解决帝国的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彼时的帝国已经再也没有可能恢复生气了。唐昭宗的一生经历了短暂的勤政之后,就是被迫离开长安,被韩建软禁三年,刚回到长安又被宦官软禁,被宦官们废黜,朱温出手,唐昭宗再次复位。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

  • 动摇晚唐国运的一次暗杀,唐昭宗被复仇冲昏头,最终下了一招昏棋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唐昭宗,唐僖宗,朱温,李克用,节度使,宦官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朝绝对是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存在了289年,历经22代皇帝。无论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初期的“开元盛世”,其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兴旺繁荣。但在中唐后期,“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没落。晚唐时期,皇帝沉于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终于失去了对江山的控制

  • 唐昭宗即位初期朱温为唐朝忠臣,后期其也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唐昭宗,朱温,李克用,唐王朝,黄巢,郭子仪,国防政策,唐朝,五代十国

    唐朝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王朝曾经八方来贺四夷宾服,曾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曾经“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但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辉煌灿烂的唐王朝最终总有落幕的那一天,而

  • 唐昭宗刚要去上早朝,太监:太子已登基,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月末标签:宦官,朱温,皇帝,太监,唐朝,唐昭宗,唐僖宗,节度使

    唐朝是一个为人传诵的朝代,很多君王的故事都为人熟知,尤其在唐玄宗即位后,唐朝的盛世之风达到了顶峰。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亿昔二首》中描述过开元盛世之时家家户户粮仓丰实,国家昌盛至极的景象。正所谓盛极必衰,后人们会称颂缔造唐朝盛世的帝王将相,而大多数亡国皇帝会被人诟病,当我们细细去研究唐朝灭亡前的唐昭宗,

  •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唐昭宗,唐朝,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朱温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将国祚289年的唐朝拦腰切成了两半,前137年的唐朝,灿烂辉煌。后152年的唐朝,惨、烂、毁、慌。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