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母的两架屏风,牵出贾家抄家细节,卷入谋逆果然与北静王有关

贾母的两架屏风,牵出贾家抄家细节,卷入谋逆果然与北静王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笺雅侃红楼 访问量:1034 更新时间:2024/3/5 7:34:14

趣侃红楼447:两架围屏,贾母寿礼现隐兆,甄家邬家,贾母末世难避免

大观园两个管事婆子得罪了尤氏,周瑞家的搬弄是非,王熙凤就吩咐记下两人名字,等过几天捆了送去给尤氏发落。

周瑞家的出来就把两个婆子捆了,还派人叫林之孝家的过来回话。

林之孝家的不知怎么回事,折腾一趟听了赵姨娘的挑拨缘故,知道不过是件小事,让她对尤氏和王熙凤极为不满。

正好两个婆子的女儿上来求情,她便将问题丢给婆子的亲家、邢夫人的陪房费婆子。

于是,一件小事牵三挂四之后,反而激化了邢夫人与王熙凤的婆媳矛盾。

那天荣国府家宴为贾母祝寿,结束后邢夫人就当众言语不善的替婆子求情,话里话外指责王熙凤不孝,在贾母寿庆之时虐待老家人。

王熙凤没想到突然被针对,措手不及又无法辩解,回去就气哭了。

王熙凤被逼得哭了,是她大势已去的象征。

以前都是她把别人逼迫的山穷水尽,如今自己众叛亲离,从尤氏、邢夫人、王夫人和贾家众人,都不站在自己一面,成了王熙凤的人生滑铁卢的预演。

既然尤氏、邢夫人和王夫人都对王熙凤的境况表了态,贾母也不可能缺席。

曹雪芹之所以浓墨重彩写这件由关门小事引起的冲突,就是在铺垫日后王熙凤众叛亲离被休的结局。

贾家人的冷漠,也是王熙凤判词图画中那座冰山的体现。

所以,王熙凤正在伤心流泪,贾母马上派了琥珀来找她“立等回”。

先不提贾母对邢夫人针对王熙凤如何表态,却说贾母着急叫王熙凤,透露出非常关键的信息,曹雪芹借机交代了贾家的未来。

(第七十一回)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

原来贾母问寿礼的事,是要知道有几架“围屏”。

围屏就是“屏风”,是古人日常重要的用具。间隔房屋成为碧纱橱的叫隔扇。遮风和隐私的叫屏风。放置在炕床上的叫炕屏。室内室外都合适。

“围屏”也是当时上流社会的重要礼品。明末严嵩被抄家,家藏屏风共一百零八座架,从大理石大屏风、倭金彩画大屏风、描金山水围屏、墨漆贴金围屏到泥金山水围屏,种类繁多,尽显富贵。

贾母身份高贵,这次八旬之庆收到的礼物围屏也都是好的。

不过好的也分等级,王熙凤生于富贵,加之常年管家,好坏一眼就知。

她汇报说“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

大围屏用于地上,体量一般高两米左右。炕屏置于炕榻之上,一般高一米左右,常用于宴客的周围装饰。

比如《韩熙载夜宴图》的那个床榻三面“围屏”,有的是固定,有的可拆卸,有的就干脆用炕屏围住左右。

王熙凤说其中最好的有两架,“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贾母听说就叫留下有用,也不知道她到底要送谁。送谁不重要,引出这两架屏风才要严格注意。

一,江南甄家的大屏。

甄家是贾家的老亲,两家互为“真假”,当初就提出曹雪芹写金陵用了明朝的南京和应天府,没有采用清代的江宁。应该是有一段情节借鉴了明朝故事。

贾家在金陵和京城都有宁国府和荣国府,分明是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王公贵族北迁的故事。

所谓“甄家”通“真”,是指朱元璋建都南京,传位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出身嫡长为“真”。所以甄家在南京。

朱棣靖难之役,庶出取代嫡出,被认为得位不正!迁都北京后,就是“假”!

曹雪芹借鉴明初的这段故事,就是讽刺靖难之役的“不合法”。

这还不算,宁国府的贾敬讽刺了嘉靖皇帝在堂哥正德皇帝死后,以小宗入大宗,当了皇帝后不作为导致明亡的关键因素。

荣国府如今同样是嫡长被排挤出去,二房当家做主……最终灭亡。

作者的用意,是通过嫡庶继承顺序之争,讲述家国兴亡的道理,也是《红楼梦》兴亡的一种呈现。以史为鉴警世。

还是那句话,《红楼梦》借鉴历史而不是记录历史。历史典故的意义可以让人言简意赅的理解道理,没必要对号入座,非说是明朝故事还是清朝故事。架空历史小说的特点就是“大拼盘”。

甄家极为富贵。当初王熙凤就说他们曾接驾四次,无疑又借鉴了清朝康熙南巡的江宁织造曹家故事。

曹雪芹根据情节需要,随手选取历史片段铺垫情节,是架空历史小说的特点。现在很多网络文学都是如此行文。不提。

老太妃大体是出身江南甄家,北静王妃也极可能是甄家的二姑娘。老太妃去世后甄家将很快“树倒猢狲散”,马上要被抄家。影射贾母之死和贾家之败。

此时他们送给贾家的一架大围屏是甄家最后的消息,再来消息就被抄家了。可见正是贾母寿庆之后,甄家先被抄家。

如果从头看,就会发现贾家的兴亡有迹可循,且与北静王有关。

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后,皇帝马上升贾元春贤德妃拉拢贾家。

贾宝玉邂逅从北静王那出来的蒋玉菡,用扇坠玉玦换来茜香罗汉巾,预示贾家与北静王结党。

拉拢贾家不成的皇帝,他的心腹忠顺亲王马上上门刁难,贾宝玉差点被打死。是对贾家警告。

老太妃去世后,贾家和北静王同租一处院落。贾母竟然住东边上院,北静王和太妃、王妃却住西边下院。

虽说贾母辈分高,到底身份有别。很快贾敬暴毙,皇帝下旨允许王公以下吊唁,直指秦可卿葬礼,贾家和北静王的不合法。

贾母寿庆,北静王和南安太妃出场,江南甄家马上被抄家。甄家是老太妃和北静王妃娘家,皇帝分明就是针对北静王,震慑贾家。

所以,贾母这次寿诞,所有与贾家结党的势力“大集会”,显然是让皇帝不安“暴走”的信号。

北静王、南安郡王和贾家等结党,到了皇帝必须要下手的时候。甄家只是导火索,不久就轮到贾家。

“围屏”只能适当遮风却不避雨,一推就倒,一踹就坏,暗示贾家如今的“同盟”就像围屏一般靠不住,乌合之众。王熙凤元宵节的“聋·子放炮仗”说得清楚。

“大屏十二扇”,十二再次出现,呼应了金陵十二钗,以及周天大数,为古人之天道命理之本。也是圆满和始终之意。从开始到结束,兴亡反复。

“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大红是喜庆之意,缎子是富贵。为贾母祝寿之庆。

《满床笏》寓意官宦世家的追求。典出郭子仪寿辰,亲朋好友下朝来祝贺,笏板放置在床榻上铺满了一床。寓意盛极。

但强如郭子仪,后来仍旧不免兴亡往复。甄士隐解读《好了歌》,就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讲出繁华过后的败落。

贾母当日打醮清虚观,拈了三出戏《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代表贾家的崛起、兴盛和落寞。

《满床笏》看似兴盛,却盛极而衰。寓意美好却不吉利,尤其是在末世。

甄家送出《满床笏》围屏后被抄家。贾家很快将步甄家后尘。此时已经内乱起来。

“泥金‘百寿图’”,一面是《满床笏》,一面是泥金描绘的《百寿图》

泥金就是用金箔制成的金色颜料,涂上类似黄金而非纯金。虚有其表代表末世余晖。

《百寿图》祝贺贾母之寿,可人生百年能有几人?贾母之寿庆,反而是她寿终的伏笔。

讲完了江南甄家的《满床笏》屏风,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的玻璃炕屏,又有什么说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更多文章

  • 贾政当家荣国府与贾母无关,而是皇帝的意思,只因贾赦出了大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政,贾赦,皇帝,贾琏,贾母,荣国府,王熙凤,曹雪芹,中国古文献

    荣国府到了第三代时,继承权明显出了变故。读书人很明确的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就是嫡长子贾赦继承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的将军,却搬到一墙之隔、由荣国府旧园间隔出来的大宅中居住,且独立门户。本应该由贾赦继承、居住的敕造荣国府,由没有爵位继承权的贾政居住不说,还成了荣国府的第三代当家人。按说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爵

  • 读《红楼梦》:贾母知道忠顺王府的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贾政,贾府,琪官,戏子,贾母,贾宝玉,红楼梦

    忠顺王府到贾府闹事,这样的事,把贾政吓个半死。当然了,可以理解,本无往来的人家,突然上门,自然让人不解,而且从长史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忠顺王府特别的嚣张,可能地位远高于贾府,这就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忠顺王府可能是亲王, 地位可在北静王之上,北静王府应该是异姓封王,而忠顺王府可能是皇族之人,这才是忠顺王

  • 贾母手下有八大丫鬟,紫鹃为何没有名列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紫鹃,黛玉,宝玉,晴雯,贾环,袭人,贾母

    贾母对黛玉宠爱备至,体贴入微,怕她不能“遂心省力”,特意送给她一个二等丫鬟紫鹃。从后来的发展可以看出,紫鹃的确不负贾母重托,为照顾黛玉尽心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据王熙凤和王夫人算账,贾母屋里有八个月钱一两的“头等丫鬟”,为什么不给黛玉?或者说,紫鹃这样忠诚能干,为什么没有进入贾母的八个“

  • 王子腾夫人借生日妄想羞辱贾母,被贾母一眼看穿,反制手段太解气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敬,王熙凤,贾元春,曹雪芹,贾政,红楼梦

    《红楼梦》有很多小事,不注意就被忽略了。但要细想就会发现背后有原因。比如,王子腾夫人过生日,专门邀请贾母却没去。(第二十五回)展眼过了一日,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几个姊妹、宝钗、宝玉一齐都去了,至晚方回。王

  • 没有请示贾母就赶走晴雯,王夫人的做法,正是对贾母的孝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晴雯,宝玉,贾府,贾政,贾环

    关于《红楼梦》,流传着很多谣言,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是金玉阴谋排挤木石;二是贾母王夫人婆媳斗法。这两大谣言通常是结合在一起流传的,生生把一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经典名著,曲解成集情斗与宅斗于一体的市井通俗演义。就拿贾母和王夫人的婆媳关系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孝”文化的典范。作者在书中刻意将“孝”作为社

  • 林黛玉进贾府撒了个谎,成贾母心病,注定不会让她嫁给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贾府,贾母,林黛玉,贾宝玉,公子哥,中国古文献

    今天笔者很想和大家聊聊《红楼梦》中的一个隐秘话题,林黛玉为何不能跟贾宝玉在一起?实际上这是林黛玉自己一手造成的,一切皆是因为她撒了一个谎,才有了悲剧的结果。众所周知,林黛玉身体虚弱,是“病西施”的代名词,其实在《红楼梦》中实际上林黛玉并非是身体羸弱,也没有什么不治之症,可是林黛玉自己却对外人说自己有

  • 林黛玉受贾政欣赏,贾母疼爱,为何却无法嫁给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神马动物世界标签:贾政,贾母,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薛姨妈,中国古文献

    其次,书中有两处明显涉及贾政对黛玉的欣赏。第22回,贾政猜灯谜时,对宝钗对“更香”的回答感到非常恼火,称“此句不过是小人物,更觉不祥”。奇怪的是,书中并没有黛玉的灯谜。.在第76届中秋晚宴上,黛玉的语气中充满了贾政对他的赞赏。问题是,贾政很欣赏黛玉,尤其是他的文学才华,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从前的木石

  • 贾母为什么不吃六安茶?妙玉为什么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妙玉,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贾母,王熙凤,六安茶

    贾母为什么不吃六安茶?这就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像王熙凤分送众人的“暹罗进贡来的”茶,王熙凤、宝玉都说不好,轻易不开口批评的宝钗也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唯独黛玉“我吃着好”。没有别的,就是各人口味问题。妙玉为什么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那显然是因为她俩,贾母与妙玉之间,有过交往。贾母

  • 谭德晶:贾母形象的刻画及其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古代小说研究标签:紫鹃,林黛玉,袭人,宝玉,宝钗

    我们要认识整个“掉包计”故事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在主题表现上的意义,就必须认识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特点和所取得的成就。一部艺术作品成功与否,最主要就是看它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不是鲜活,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并由此体现出深刻的现实和思想方面的意义。李曙光绘红楼梦册页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方式,一是在平常的日常小

  • 晴雯是贾母喜欢的丫头, 她被撵走, 贾宝玉为什么不求贾母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花甜甜标签:晴雯,袭人,贾母,贾宝玉,怡红院,中国古文献

    晴雯是贾宝玉最喜欢的丫头之一,晴雯被撵走了,贾宝玉哭得稀里哗啦的。晴雯还是贾母喜欢的丫头,贾宝玉为什么没求贾母救晴雯呢?第一、贾宝玉知道晴雯回家必死无疑,求贾母也救不了晴雯的命。袭人对宝玉说:“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他是正理。”宝玉冷笑道: “你不必虚宽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势头去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