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在读《红楼梦》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贾赦作为荣国府的正式当家人,为何地位反而不如贾政?贾母对这两个儿子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为何独宠宝玉?御史是业余选手,结合清代的有关史料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应该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尽管曹雪芹的创作的基本宗旨是“真实隐假语存”,在一些人物嫁接上有所改动,但多少还存有原型的影子。
以贾母来说,据专家考证她的原型应该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正妻——李氏。如果这一点没有疑问的话,那么上面的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不难弄清楚。
曹寅与李氏其人
曹家的祖上是明代辽东地区的一个中级军官,努尔哈赤时期攻占沈阳后,曹玺的祖父曹锡远、父亲曹振彦被俘,后来被分在皇太极属下为奴,满文档案上称为“包衣阿哈”,隶属内务府正白旗。
关外时期,曹家的身份很低,为奴为仆。顺治时期,曹家的命运出现了转机,顺治十一年三月,皇三子玄烨出生。曹玺的妻子孙氏被选为玄烨的保姆,玄烨三岁的时候出了天花,孙氏一直把玄烨当成自己的亲儿子,在宫外悉心照料。孙氏这段经历也就成了曹家发迹的根源。
曹玺从康熙二年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一直担任江宁织造这一职务,名为织造实际上是康熙在江南安插的一个眼线。曹玺去世后,康熙帝以曹玺之子曹寅接替江宁织造一职。
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很不一般,他们年龄相仿,康熙比曹寅大两岁。由于孙氏的关系,曹寅年少时就和康熙帝一起读过书,一起练习弓马骑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主奴两人就是发小。相比较而言,康熙对曹寅的感情比曹玺更深。
曹寅十六岁的时候,就在康熙身边担任侍卫,康熙二十九年被外任苏州织造,三年后调任江宁织造。曹寅的妻子李氏也是有来头的,她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如果贾母的身份是李氏的话,那么小说中史家的原型就是李煦家族。
康熙十分恩宠曹寅,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曹家,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发现,荣国府前期经常受到皇帝的赏赐,而这个皇帝就是康熙,至于后来被抄家时的皇帝,则是雍正。
曹寅与李氏生育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就是后来接任江宁织造的曹颙。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寅病逝,曹颙继承家业。然而曹颙的命不好,担任江宁织造两年后便去世了,也就是说李氏唯一的儿子于康熙五十三年先她而去了。
贾赦、贾政的历史原型是谁
曹颙本来是有个儿子的,但在康熙五十四年也去世了,曹寅这一脉就此断绝,仅剩李氏一人。曹颙死后,康熙让苏州织造李煦在曹寅的侄儿辈中选择一名有才能贤明之人继续担任江宁织造,最后选定了曹寅弟弟曹荃的第四子曹頫,并过继给了曹寅,正式接任江宁织造。
曹頫与曹雪芹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议,有的认为是父子关系,但普遍观点认为他们是叔侄关系。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应该是曹頫的儿子,因为史料对他有没有儿子没有明确记载。
这样大致的线索也就出来了。贾母的原型是李氏,那么按照逻辑长子贾赦应该就是曹頫,贾政是曹頫的一个弟弟(曹荃几个儿子的名字不详)。但在曹雪芹的笔下,贾政才是真正的当家人,所以更像曹頫。
从血缘关系上来讲,曹頫是曹寅的继子,与李氏没有血缘关系,虽然是名义上的母子,但毕竟不同于亲子。作为曹頫的兄弟来说,关系就更远了,所以贾母无论是对贾赦还是贾政,都没有太多的感情。
同样,贾宝玉也不是李氏的亲孙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个普遍认识:继子如果与继父母关系不睦,可以出继,但是作为继子的嫡子,即嫡孙,则要归于继父母的名下,以延续香火,这是古代宗法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规定。
所以,贾宝玉和贾政的情况不同,从法律和宗法层面而言,他就是贾母的亲孙子。故《红楼梦》中,贾母对贾琏就没有宝玉那般疼爱。
小说中,贾赦袭了父亲的爵位,按理就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但现实中贾政才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他的地位要比贾赦高,就是王夫人也比邢夫人更能说得上话。这就是曹雪芹“真事隐假语存”笔法的体现,让他们的角色互换。
还有一个旁证也能证明贾母与贾赦、贾政感情疏远。从血缘关系的角度而言,古代更看重孙辈,贾母有不少孙女,但却对外孙女林黛玉最疼爱。原因无它,就是因为林黛玉是贾母亲生女儿贾敏的女儿,有血缘关系,至于探春、迎春她们就要逊色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