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妙玉凭什么嫌弃刘姥姥?就凭她出家人的身份?

妙玉凭什么嫌弃刘姥姥?就凭她出家人的身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可念不可言说 访问量:1309 更新时间:2023/12/14 11:46:41

#在头条看见彼此#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也会遭到妙玉的嫌弃了。因为妙玉根本不以“出家人”自居。第七十八回,湘黛联句,妙玉出来阻止,解释是怕“失了咱们闺阁的面目”——一个出家人,哪来的“闺阁面目”?又跟谁去“咱们闺阁的面目”呢?

可是,妙玉这话,并没有引起湘黛的反感,连素来“小性儿”、爱挑病的黛玉也道“极是”呢。不是黛玉湘云宽容,而是妙玉的确不是什么出家人。本质上,她只是一个暂时穿着僧装的千金小姐。我们来看看妙玉的来历。林之孝家的介绍,她是因为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才不得已亲自出家的。而出家之后,也没有剪发,是戴发修行。为什么不剪发?

当然是准备还俗。她的出家,不过是暂时到庵里养病,过几年年纪大一点、身体好一点的时候,还要还俗结婚,过正常的世俗生活的。那为什么她又来到京城,却没有还俗?这要结合岫烟和林之孝的话来看了。岫烟说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显然是在家乡受到了“权势”人物的逼迫,不肯屈服,才被迫千里远行,进京避祸。

所谓“观音遗迹”、“贝叶遗”之类,不过是年轻女尼为远行而找的借口。“避祸”当然不便宣诸于口,难道小姑娘还能像薛蟠一样“为游览上国风景”就千里远行吗?毕竟是那个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妙玉的父母双亡,师父也圆寂。虽然到了十八岁,但是没了长辈亲人,也没有人操心料理她还俗的事宜。师父临终遗命“不宜回乡”,当然也不是真的为了“衣领起居”那么玄虚,而是家乡的“权势”犹在,回去一定会受到迫害。“在此净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也不是成仙成佛的结果,而是在等待未婚夫和婆家人来接她。

妙玉虽然落难,生活上并没受过苦难,喝的还是梅花上的雪融化的水,用的还是古董茶具,过的还是千金小姐的日子,心理也还是千金小姐的心理。既然是千金小姐,怎么会看得上刘姥姥这“母蝗虫”、“贫婆子”?

标签: 妙玉出家人出家薛蟠观音黛玉

更多文章

  • 妙玉的身份,其实贾府的人很清楚,却只能假装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妙玉,贾府,贾宝玉,林黛玉,大观园,尼姑

    妙玉是曹雪芹红楼架构中的“一砖一瓦”,抑或说只要被安排出来,只要还带着识字人、大家族的标签,就注定了其结局并不会太好。至于妙玉的出身,像其他的人物出场一样,用众位看官的视角去衬托,要比她自己说出来更精彩。悲剧的本质就在于,一旦整个小说的时空架构是注定好了的,那就意味着人物的一生或者在书中出现的阶段,

  • 黛玉、湘云和妙玉的中秋联句该如何理解?字字有机关,句句藏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妙玉,湘云,黛玉,薛宝钗,宝钗,宝玉

    开篇作者自云,“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借此寄寓怀念与哀悼之类的情感。文中也确实饱含深情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一干性格各异的青春少女形象,其中最为令人过目难忘的无疑是钗、黛、湘、探,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识过人,为我们奉献了许多经典的红楼诗词。曾经,她们在大观园海棠诗社中挥笔而就《海棠诗》、《菊花诗》和

  • 妙玉是矫情还是作秀?喊停黛玉湘云联诗,竟然自己挥笔把诗续完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妙玉,黛玉,史湘云,李纨,林黛玉,湘云

    趣侃红楼520:笛声悠扬,妙尼出得栊翠庵,明月婵娟,佳作出于大观园上一回讲到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大观园的凹晶馆联诗,又是得了“十三元”的韵。当日贾探春提议成立大观园诗社,第一社的海棠诗就是十三元。如今又是十三元,可谓有始有终。推测这次大观园即景联诗,是桃花诗社的收官之作无疑了。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中秋诗,从

  • 红楼梦中妙玉眷恋红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妙玉,红楼梦,大观园,宝玉,黛玉,贾府

    知道《红楼梦》这本书的由来吗?就是小说的男主角宝玉,他的前世是神瑛侍者,他为了体验红尘一梦,于是就主动放弃仙籍下凡历练。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因为受过宝玉的灌溉之恩,所以就准备下凡用一世的“眼泪”报答宝玉,所以他们两位一起下凡体验红尘,这才有了《红楼梦》一书。宝玉和黛玉为了体验红尘下凡,在人间妙玉也

  • 妙玉用自己的茶杯给宝玉喝茶,黛玉为啥不吃醋?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妙玉,宝钗,吃醋,郭靖,宝黛,晴雯,贾宝玉,林黛玉,中国古文献

    时间,时间很重要!黛玉吃宝钗的醋,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第三十四回:“姐姐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在此之后,你还看到黛玉有吃醋吗?没有了。接下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行酒令,黛玉说了《牡丹亭》《西厢记》的内容,宝钗劝她,黛玉就“心下暗服”,而且公开向宝钗表白“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

  • 《红楼梦》妙玉:你们都说我高高在上,可我何曾不想回到地面?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妙玉,红楼梦,林黛玉,曹雪芹,何曾,宝玉

    于我本人而言,我不太喜欢清高的人,会觉得有距离感。要是那些肚子里压根没点墨水,又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炫耀资本,却又还整日在人前作威作福,耀虎扬威,故作清高的,我就更笑而不语,避之不及了。清高是指人品德高尚纯洁,不同流合污。有时也指为人高傲,不合群。《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要说到谁能匹配得上清高这个词

  • 大观园结诗社,众人为什么不请“文墨极通”的妙玉参加?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妙玉,黛玉,文墨,贾家,闺阁,大观园

    “极通文墨”是林之孝家的听说了,转述给王夫人的。当时众姐妹可能在王夫人,听到了有关转述,但是谁也不会留意。因为林之孝家的同时还提到:“采访聘买得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四分道袍也有了”,妙玉只是一个有名望的尼姑,并不比其他二十四人高明多少。所以大家心里,也没把她当回事。起诗社是自己兄弟

  • 李纨为什么会讨厌妙玉,她们私下会发生什么不愉快?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李纨,妙玉,宝玉,晴雯,黛玉,湘云,大观园

    李纨和妙玉发生了什么不愉快,作品中没有写,但也可以推想而知。李纨“如槁木死灰”,不是好事之人,不会主动去找妙玉;妙玉身份所限,在贾府半客半隐,很少离开栊翠庵,当然也不会去招惹李纨。她们二人,至多是偶然相遇,而不会是谁主动去找谁。偶然相遇也可以起冲突。像晴雯与小红路遇,一见面就剑拔弩张,“各自走开”后

  • 探佚|红粉朱楼:从判词和红楼梦曲看妙玉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妙玉,红楼梦,宝玉,李纨,如兰,判词,红粉朱楼,红楼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姚明关于妙玉的结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堕入青楼、做了妓女。许多人认为,判词中的“玉陷淖泥”和红楼梦曲中的“风尘肮脏”,就是妙玉堕入青楼的证据。这种说法引发了一些负面评价。如冯其庸先生就曾题诗:独抱孤芳自赏音,无端欲火梦中侵, 凡根未

  • 从妙玉奉茶,到宝玉乞梅,为什么“有人跟着反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妙玉,黛玉,李纨,宝钗,大观园,贾宝玉,宝玉乞梅,中国古文献

    芦雪庭联诗,宝玉落第,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取一枝梅花来插瓶。大家都评价“这罚的又雅又有趣”。李纨负有照顾小叔子小姑子的责任,最怕担干系。虽然取梅花只是到栊翠庵,根本不出大观园范围,但李纨还是下意识地吩咐下人“好生跟着”。于是黛玉“忙拦”,还说出“有了人反不得了”的话来。这话却又博得了李纨的首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