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归途如虹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里,薛宝钗打趣香菱和史湘云,说她们如此热情地谈论诗歌,是“不守本分”,甚至说“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或许,在讲究“女子无才便有德”的时代,香菱和史湘云的做法有点不合时宜。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们才值得曹雪芹去赞美。
香菱和史湘云童年都是不幸的。香菱从小被拐,忘记了父母家乡;史湘云“襁褓间父母叹双亡”。但是,不幸的童年并没有让她们变得郁郁寡欢,更没有让她们自甘平庸。
按照香菱自己的说法,她努力学诗是因为“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不过,香菱如果仅仅只是学着玩,何必如此虔诚刻苦呢?薛宝钗多次劝阻她不要“自寻烦恼”,她不仅不听,反而越发投入。一开始写出来的诗被评价为“措词不雅”,“过于穿凿”,她虽然觉得扫兴,但是苦心不改,终于写出了好诗。香菱是发自内心地痴迷诗歌,所以才愿意为此付出心血。
贾宝玉说得好,“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香菱之所以能够学有所成,是因为她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俗的天赋,是因为“精华欲掩料应难”。在拐子和薛蟠面前,香菱过的是压抑甚至痛苦的生活。现在,她可以暂时不用面对薛蟠这个不学无术,性格粗鲁的“呆霸王”了,她终于等来了学诗的机会,她必须要把握住。
香菱不在乎自己仅仅只是薛蟠买来的妾,觉得自己虽然身份卑微,却也可以向千金小姐们讨教诗歌。香菱有幸,遇到了林黛玉这样具有诲人不倦精神的好老师和史湘云这样不拘小节的好姐妹。
加入了诗社,香菱才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没有辜负自己美好的天性,才活出了自我。是诗,点燃了香菱的生命热情,让她没有因为日复一日的烦琐劳动而泯灭生命的光彩。
没错,写字作诗不是女人分内的事。但是凭什么女人就一定要活在传统妇德的束缚中,不能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呢?凭什么女人的本分就是料理家务,而不能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呢?
当然,心思单纯的香菱没有想那么多。她学诗不是为了反抗传统妇德,争取独立价值,也不是为了博取名声。她只是尊重自己的心声,执着于自己的热爱而已。正是因为她学诗不带丝毫功利目的,所以她才能做到心无旁骛,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诗。
香菱呆吗?不,她不呆。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是“根并荷花一茎香”的好姑娘,如同周敦颐笔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般,清新脱俗。
为什么史湘云能够和香菱一起高谈阔论,品读诗歌?因为史湘云是一个“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姑娘,是一个具有名士风流,坦荡率真的姑娘,是一个热爱自由,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姑娘,是一个内心温暖善良的姑娘。
史湘云和香菱一样,也无意于和现实抗争,却敢于追求精神的自由,做自己喜欢做,也真正适合做的事情,追求性情上的自足,这就足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心情一振。
古代同情女性的文人墨客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思考过究竟女性的价值在哪里,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是真正适合女性去追求的。
因此,中国女性的才华被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埋没了数千年。因此,像李清照那样才华横溢的女性在中国文化史上寥若星辰。不过,总有人能够发现并赞美女性的灵心慧性,能够不把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曹雪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曹雪芹并非觉得女性就一定要读书写诗才好。乡间的二丫头也能够让贾宝玉动容不已。曹雪芹只是表明,女性的美好可以有各种可能,不同的人适合的生存方式并不相同,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分高低贵贱。
香菱和史湘云尽管并没有真正的女权思想,却在诗歌中找到了生命的乐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一点,能够给予读者以精神上的莫大启迪,激励我们倾听内心深处的呐喊,尊重自己真实的性情,选择真正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现如今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现代人比古代人有更大的空间去追求自由。既然像香菱和史湘云那样活在礼教森严的环境中的人都能如此有追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活得浑浑噩噩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刘姥姥
进入公众号认证微店
更多好货等你来!!!
纵横谈
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从前这些事
古今多少事,都做当下谈
红楼梦研究
公众号: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