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黛玉不让香菱学陆游的诗,是最后的挣扎,藏着她不可告人的心思

林黛玉不让香菱学陆游的诗,是最后的挣扎,藏着她不可告人的心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笺雅侃红楼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3/12/19 0:22:10

红楼梦演义182:慕雅女拜师学作诗,钗头凤黛玉拒陆游

上一回讲到石呆子被贾雨村谋害,夺了扇子送给贾赦。结果贾琏说了句“为这点事害得人家破人亡,也不算什么能为”,导致贾赦大怒将他打了。

此事背后细思极恐,为日后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远嫁之伏笔,也揭示了贾宝玉的最终去向,不多赘述了。

当日石呆·子的故事还是平儿过来讲给薛宝钗听。而那会儿香菱才进园子,正要求薛宝钗教她作诗。宝钗便让她先去各处拜访一下再说。

于是香菱就收拾了挨家挨户串门,去到潇湘馆时,林黛玉已经大好了。她便又求黛玉教她作诗。

黛玉见她有心要学,也有心成全她,干脆笑言既然跟我学,可就要拜师。

香菱一心想学诗,自无不可。便听黛玉给她讲一些诗词的道理。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是个高明的,她听香菱喜爱陆游的那种写实又立意浅近的诗,便告诫说万不可学习。

诗意要出于天然,立意最为重要。其他工整对仗也要退而次之。甚至有的意思到了,也不一定非要只求工整。

而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固然是好的,意思却不免太直白,而失于想象力。

林黛玉更推崇盛唐和魏晋风貌,那时的诗文意趣盎然,一派天然,便让香菱多去学习王维杜甫李白和魏晋陶渊明等人的诗作。告诉她都看明白了,也就懂得如何作诗了。

林黛玉这番诗论可是高明。要知道诗文到了宋已经式微,才有了词。

那唐以后的诗文尽管也有东坡、放翁之类的大家,到底是诗不如词。

像陆游的诗便不免困宥格式,失去了天然。

香菱因在家找到的一本诗集,而喜欢了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便源于薛宝钗的影响。

那宝钗便喜欢类似规整规矩的诗文。这从她作的“海棠诗”,“菊花诗”也都能看出那种稳重和大气。

香菱受此影响便不奇怪了。

可林黛玉却不喜欢这种套路,她的诗注重想象、意趣和天然,虽不免伤情束缚,到底是浑然天成的佳作。

是以她听说香菱喜欢陆游诗,便劝她新学尽量要学最好的“诗”,而非末世之诗。

果然,随后香菱便拿了黛玉给她的诗集回去习学,不久便真正作成了诗。

这也是王嬷嬷之前说黛玉“因材施教”,并针对教育的话。

林黛玉总是认为学习重要,无论男女不能只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学习可开放思想。像薛宝钗所说学而无用不如不学,尽管也不错,到底因噎废食了。

而女儿学习,一为开拓自我眼界,再也是日后教育子嗣,兴旺门楣不可少的教养。

林黛玉总不以为然那种一面要求女子无才,一面竟还要求好儿媳妇旺三代的说法。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女儿要脱了那些愚昧,到底读书不错的。真像王熙凤那样“玻璃心肝水晶人”到底是少数。

可凤姐吃亏也就在这没有文化不识字上。这也是个人的缘法不同。

另外林黛玉反对香菱学习“陆游”,还有一个她心中之隐情。是对陆游辜负唐婉之情的深厌恶之。

史载陆游的一大弊病,就是那著名的《钗头凤》故事。

陆游和唐婉生于南宋初年,金人南侵兵荒马乱。陆游父母与表舅唐诚一家交往甚多。唐婉便是唐诚的女儿。

陆游与唐婉青梅竹马,又志趣相投,两家父母和亲友都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到了年纪便给二人主婚,唐婉成了陆游的妻子,陆家的媳妇。

婚后夫妻二人更是琴瑟和鸣。陆游本有大才,那唐婉也不遑多让,是以二人感情日益亲密。

原本夫妻情浓是好事,可却让陆游的母亲日渐不满。

原本的陆游极有上进心,最有希望兴旺陆家。可婚后的陆游每日与妻子花田月下,耳鬓厮磨,日益淡忘了习学,连书本也不碰一碰。

这就导致陆母对儿媳妇唐婉日益厌恶,认为是她太“狐媚”,引诱儿子堕落不学好。

母亲难免偏颇,陆母不说陆游不好,却将责任归咎于唐婉,终于在她的逼迫之下,陆游不得已将唐婉休妻。

不久后,陆母为儿子再物色一个续弦王氏,这个媳妇要比唐婉规矩,陆游也果然在未来闯出了“名堂”让母亲满意。

但陆游心中对唐婉之情并没有绝。唐婉下堂后也重新嫁人,夫婿赵士程更是皇族后裔,对唐婉非常恩爱。

原本陆游和唐婉不会再有交集,不想二人若干年后再次邂逅,也就是这次见面便有了那二首著名的唱和《钗头凤》。

陆游忆唐婉,唐婉痛断肠,不久后就抑郁而终。

不提唐婉和陆游之间是否旧情未断。但显然唐婉先被陆游抛弃,陆游娶妻生子后还导致唐婉悲惨结局,这是林黛玉非常不接受的。

联系自身境况,林黛玉难免不想到她与贾宝玉的感情。王夫人那边一如陆游母亲,明确不同意他二人的姻缘。更已经有了风言风语,说贾宝玉不爱读书,是黛玉纵容导致。

林黛玉不像贾宝玉那样乐观。真要王夫人反对,肯定宝玉未必能做的比陆游更好。

是以,林黛玉不喜欢陆游,也是担心贾宝玉重蹈了陆游和焦仲卿的后辙,让自己成为唐婉与刘兰芝。

这背后的故事涉及林黛玉的心事,她也没告诉香菱,给她布置了作业后,又选了几本诗集让她自去阅读和习学,有不懂的再来问她。

正是:慕雅女拜师学作诗,钗头凤黛玉拒陆游。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虚构,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改编和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更多文章

  • 香菱和贾迎春:不幸命运下的人性闪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香菱,薛蟠,贾赦,贾迎春,林黛玉,薛宝钗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归途如虹《红楼梦》里有太多让人心疼的薄命红颜,而最让我心疼的,莫过于香菱和贾迎春了。我心疼她们,因为她们都是缺失父母之爱的女儿。香菱从小被拐,忘记了父母家乡。可是,她又何曾不想回到父母身边,又何曾不渴望简单纯朴,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温

  • 香菱咏月·其三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薛蟠,残月,月夜,曹雪芹,香菱咏月

    香菱咏月·其三曹雪芹〔清代〕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译文及注释译文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

  • 袭人送给香菱的石榴裙哪来的?宝钗会在她守孝期间送红裙吗?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香菱,袭人,薛蟠,宝玉,薛姨妈,石榴裙,薛宝钗

    显然,以宝钗的细心和周到,她是不会把红裙送给守孝期的袭人的。这条红裙,另有来历。据香菱说,她的红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送给宝钗香菱各一条。宝钗是堂姐,香菱是薛蟠的妾,而薛蟠还没娶正妻,所以香菱又可以看作是堂嫂。这样送礼没毛病。但,宝琴只带了两条红绫裙料子(不是现成的裙子,只是料子)吗?她就没有

  • 香菱,我家住江南,本名甄英莲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香菱,英莲,甄士隐,薛蟠,小妾

    香菱,是红楼梦里的苦命孩子。她原本是甄士隐夫妇的掌上明珠,是甄家娇生惯养的英莲小姐,可四岁那年的元宵节,因为下人霍启的一时大意,英莲从此被拐,此生与父母再也没有重逢。英莲再出场时,已经是八九年之后,她在拐子的打骂下长成了十二三岁的姑娘,是待价而沽的商品。想想被拐的那些年,暗无天日远离父母的生活,小小

  • 香菱要是做了黛玉的丫鬟,她俩会怎么相处?香菱能活长点吗?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香菱,紫鹃,宝钗,湘云,宝玉,薛蟠,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紫鹃是“慧紫鹃”,香菱是“呆香菱”。如果用今天的观点来看,“慧”是聪明,而聪明人总是会替自己打算的。“呆”呢,多少有点傻的意思,往往没有自己的立场。但是在《红楼梦》的世界里,这两个字的含义,与今天完全不同。聪明的紫鹃会替黛玉打算,会替黛玉试探宝玉,会帮黛玉做很多事,会体贴黛玉的心思—

  • 红楼梦第62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为什么是“情解”?对谁有情?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香菱,宝玉,平儿,薛蟠,袭人,罗玉凤,红楼梦

    就是对宝玉有情——不是夫妻之情、恋人之情,但,的确是男女之情。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拿出来作对比:平儿是贾琏的侍妾,香菱是薛蟠的侍妾,都是宝玉的“细嫂”(这是香港小说里对哥哥的小老婆的公开叫法)。但平儿与香菱都是“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宝玉也一向为没有机会对她们“尽心”而

  • 夏金桂下毒害香菱,却毒死自己,符合曹雪芹原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香菱,宝钗,宝玉,平儿,诗人,曹雪芹,夏金桂,薛姨妈,小说家

    下毒害人,反害死自己,放在任何文学作品里,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中国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广泛意义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给人下毒,自己喝了,这么凑巧的事,也只有高鹗这种水平的人能写出来——不是贬低续书人,我的意思是说,续书人的水平,只是普通作家水平,比原著者差太远了。续书人为了接上原

  • 香菱被收房多年,为何没有怀孕?难道她也戴了什么红麝串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香菱,薛蟠,宝钗,宝玉,元春,晴雯,薛姨妈,红麝串

    呵呵,首先,红麝串绝对不是什么避孕用品。理由很简单,宝钗的红麝串是元春所赐,而元春一向知道宝玉喜欢和美丽的女孩子亲近。赐避孕物品给宝钗,不等于间接害宝玉绝后吗?在某些宫斗宅斗戏里,麝香是避孕灵药,民间也的确有类似的说法。但现代科学也否认麝香有此功效,而且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元春赐物里有

  • 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同样有才的宝钗,却非要找清高的林黛玉?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湘云,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香菱学诗

    提这个问题,有断章取义之嫌。我甚至怀疑题主是不是真的读了《红楼梦》作品,还是只看了影视剧的片段?香菱学诗,首先找的是宝钗,只是被宝钗拒绝了。香菱进大观园,路上就要求:“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但是宝钗拒绝:“我说你`得陇望蜀'呢。”然后安排了拜街坊一系列细节。其实香菱向黛玉学诗之前,

  • 香菱的教训: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香菱,薛蟠,林黛玉,贾琏,甄士隐,宝钗

    ‍‍‍‍我们知道,香菱在夏金桂手里受尽了欺负,差点死在她手里。但是夏金桂还没有进门的时候,香菱却是极盼着她早点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三点原因。一是为薛家好。香菱身世悲惨,虽出身于小城望族,却在五六岁时被拐,长到十二三岁后又遭遇“一女二卖”。被薛蟠连买带抢进了薛家后,又因薛蟠是众所周知的“呆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