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刺客聂隐娘》(2015)剧照
一开始,我和L是在网上认识了本弦,开始了一段恋情。那是我们第一次相约看电影,我们正在看《刺客聂隐娘》。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不是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而是因为这是《刺客聂隐娘》。
当时我在学校学习和生活,L住在家里。电影院在学校和猎屋之间,距离约1公里。那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了《刺客聂隐娘》。
看完电影已经快晚上10点了。L说他会送我回学校。我不同意。L说他想再和我谈电影,我说我们可以边走边打电话。L又扭打了几次,我坚持不让他送。终于他拉不住我,我们在电影院门口分手了。然后边走边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
多年后,我意识到我当时的拒绝可能被误解了。
原来,一男一女谈恋爱,在深夜的时候,是一种陪伴,一种对男方送女方回家的牵挂(当然也可以有一种不讲理的不过那时候我住在学校,虽然是他送的。回国的时候没办法请他到我家喝一杯)。而我那次拒绝的时候,可以理解为不喜欢,不悦,想要分手……当然,L当时并没有下判断,因为他也是个怪人,不会那样做。不要根据世界判断情况。
我们之间不会有误会,因为我们有更准确的判断方式。更准确的判断是什么?我认为这是一道数学题。我们距离电影院1公里,都是步行。如果他先送我回去,然后自己回家,他要走3公里,其中一个人走2公里。而晚上10点已经很晚了,如果我们各自回家,正好。如果他先把我送回去,然后自己回家,那就太晚了。说到这里,似乎是为他着想,简直是“不为己,只为利他”。因为无论是时间还是距离,他送不送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不!他回来晚了,我很尴尬,上床睡觉,想着等他回来跟他说声“晚安”。这也让我晚睡了。你看,送我回家是双输的局面。
在这里我会详细说明这个说法,比较啰嗦。而且当时我们都秒懂了,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说真的很简单,就是1、2、3三个数的加减。
男人送女人回家,是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女人拒绝,就是拒绝爱,表示不喜欢。这个逻辑似乎并没有因为“它可以加减3”而被打破。是的,所以我这篇文章的要点就是下面的-《刺客聂隐娘》。除了从小看的电影,《刺客聂隐娘》是我心中的No.1电影。为什么要排除青春期呢?因为从小看的电影无数,当时还夹杂着浓烈的荷尔蒙。将您在其他时间观看的电影与您在成长过程中观看的电影进行比较是不公平的。青少年(动物)拼命地试图维护他们的欲望。就是那种电影。看完后非常激动。回宿舍的路上,我一直在电话里和L分享看电影的感受。如果不是L送我回家拒绝他的爱,我当然不会兴奋地叫他出去走走,以免他错过我那一刻的幸福。
我本来想说从一个“我不想L送我回去”的人生角度来看,可以推论是“我不喜欢他”,但这种笼统的判断是不可靠的。从我愿意打电话给他分享生活中的快乐时刻,我们相互交谈的内容以及这些具体的细节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可靠的。说起来,我有那么多精彩要分享的时候,还得一个接一个回码,不让L带我回去,还喜欢一个人边走边打电话,真是奇怪。
在那次通话中,我们聊了《刺客聂隐娘》:
我记得L跟我讲过为什么晚唐会出现田季安这样的人。而聂隐娘大师的“刺杀救国”行不通。聂隐娘下山看到这个世界后,顿时觉得这个世界和她师父说的不一样。她没有杀田季安,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情脑,而是因为她知道,暗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当时就跟L说,《刺客聂隐娘》的故事当然不错,但打动我的不是故事,而是镜头。电影之所以是电影,不在于文字,它所能传达的特别之处,在《刺客聂隐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刺客聂隐娘》的故事性不强,打开方式不对可能会犯困。不过就算看电影睡着了,也不妨碍你醒来再看一遍,还是很美的!
看《刺客聂隐娘》有一种很特别的观影体验——那就是整部电影长达107分钟,每一个镜头都有聂隐娘。不用说,屏幕上有聂隐娘的镜头;画面中没有聂隐娘的镜头,可以在画面外隐蔽的位置“虚构”聂隐娘,让她埋伏观察。聂隐娘的职业是刺客,现在是狙击手,技能是一次性致命刺杀。为此,他多半是躲在一处,长时间观察。谋杀只有一瞬间,但每一刻都值得观看。可以说,0.1%的时间都在杀戮,99.9%的时间都在观察。
影片中大量的长镜头和空白镜头代表了聂隐娘观察到的世界。她看到的不是一个故事完整、人物清晰、情感丰富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空气、山峦、云雾、羊群的世界。可久观云。牡丹开了,牡丹上有一只蚊子,飞啊飞啊……
聂隐娘长期潜伏在田季安府中观察,从小就是这样。田季安与妃子胡姬谈起他10岁那年病重,差点死去,瑶期(聂隐娘)在他迷茫中陪伴了他三天三夜。田季安原本与聂隐娘有婚约,但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依附更好的人家,毁了婚约。胡姬听了,说:“给我七分委屈”。此刻,聂隐娘也躲在某处,听着田季安和胡季的谈话。通过长期的观察,聂隐娘知道田季安身边身边还有一位非常美丽善良的妃子(胡姬饰)。还有,通过长期的观察,聂隐娘知道田季安的妻子(田元氏/景静儿)想要杀死怀孕的胡姬。聂隐娘奉道长公主之命,去杀魏博城太守田季安,未果。聂隐娘违抗师命,完成了自己的支线任务——救户籍(聂隐娘最爱的男人的妻子)。
田季安与妻子田元氏吵架,聂隐娘也在暗中观察。田元氏是豪门千金,对田季安的权势有牵制作用。田季安知道田元氏要杀妃夺权。田季安因此勃然大怒,想要对妻子下手。田元氏功力深厚,未必无敌,但她不正面交锋,巧妙地智取了三个孩子。没想到田季安是个鲁莽的人,竟然来了,剑指着妻子的脖子。大儿子急忙挡在田元氏面前保护母亲(下图)。田元氏让儿子离得远一点,她不想让他站在危险的位置上。三个孩子只是拿来做示范,不是拿来当挡箭牌的。她把真正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田季安看着如此恩爱的妻儿,气得挥剑砍向屋内物件,然后双手离去,留下一片狼藉。按说这场戏本该到此结束,但侯孝贤导演觉得气氛不错,并没有叫停。饰演田元石的周韵非常专业,继续从容应对。见丈夫不见了,她淡定地吩咐孩子们坐下,吩咐佣人打扫屋子。这是女人的行为。被丈夫辱骂后,她想到了打扫卫生。
房梁上,房顶上,后院的树上……聂隐娘总是躲在这些地方,静静地看着。田元始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很清楚,包括这个女人隐藏的身份——晶晶儿。在聂隐娘和荆轲的生死战中,聂隐娘手软了。田季安要这个女人死,但聂隐娘不会用‘情脑’杀她。
与唐传奇小说不同,电影中的聂隐娘是个善于观察的人,却不是一把好“刀”。传授她所有本领的师傅派她下山,是为了完成“杀几个人,救苍生”的使命。可等她从山上下来,就遇到了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个孩子在打猎,她也没办法。师父吩咐她说:“你以后遇到这一代,先斩断你所爱的,然后杀掉它。”可聂隐娘终究做不到,她杀不了她。
天地细小,不断展开,聂隐娘躲在一处,久久不动,不作声息,凝聚成一点,没有延伸。作为一个极端的观察者,她忘记了她的目的、她的刀和她自己。饰演聂隐娘的舒淇表示,拍戏很辛苦,不知道侯导想要什么。她整天都被挂在树梢上,屋顶上……我觉得她应该挂在舒淇身上。忘我与聂隐娘的角色重叠。
在日复一日的严密观察中,聂隐娘的整个世界、整个历史、整个文明都展现在他的眼前。通过自己的观察,她发现这个世界不需要刀。背叛?不服从主人?放弃你的独特技能?无法捍卫自己的身份,她倒下哭泣,受伤流血。
《一个人没有同类》龚琳娜为本片演唱的歌曲,很好地诠释了聂隐娘——“青鸾舞镜,舞镜,孤单,无同类”。“镜子”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经典形象。通过镜子的映照,可以帮助人物认识自己。最终,聂隐娘带着“磨镜者”离开了,也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身份。“摆一摆衣裳,一坠落,一飞坠,心即止”,聂隐娘采用的是这样的自己:一个人,一个人观察整个世界,隐藏自己所有的独特能力,什么都不用做,不需要杀人,不需要还世界公道。
作者:听云
责任编辑:钱雨彤
主编: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