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共有19个儿子,武陵王刘骏排行第三,历任湘、南豫、秦、雍等州刺史。由于他不受父亲宠爱,因此屡屡被派往外地而不能留在都城建康,刘劭杀掉刘义隆时,刘骏正屯驻于西阳五洲(今湖北蕲水县西),刘劭写了封密信,命令正在五洲述职的老将沈庆之杀掉刘骏。当沈庆之求见刘骏时,刘骏吓得假称有病,不敢出来见他。沈庆之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闯了进去,并呈上刘劭的亲笔信。刘骏哭泣不止,只求老将军开恩,让我进内宅与母亲诀别。这时沈庆之才说:“下官受先帝厚恩,常思报德。今天的事情,我愿意尽我的力量去做,殿下为什么还疑虑重重呢?”刘骏这才知道沈庆之要辅助自己讨伐刘劭,感激地连连拜谢说:“国家的安危,就在于您老将军了。”以后的事情果然很顺利,刘骏在沈庆之等人的辅佐下,四月底登基称帝,五月初克建康杀刘劭,接着把母亲路惠男尊为皇太后,嫡妻王宪嫄立为皇后。第二年正月,改元“孝建”,大赦天下,立6岁的长子刘子业为皇太子,刘骏终于坐稳了第五任皇帝的位置,这就是刘宋王朝的孝武帝。刘骏后来又改元“大明”。他即位的时候24岁,在位11年,于大明八年(公元464年)闰五月病逝,享年35岁。他即位之初就对刘义隆原先制定的比较好的规章制度多所改变,使“宋之善政,于是乎衰”(《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到了晚年尤其贪财好利,凡是刺史、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离职回京时,除了规定他们要呈献一定数量的贡奉外,还拉着他们一起赌博,不把他们的钱赢光决不罢休。他喜好长夜之饮,每天一大早起来,刚刚洗漱完毕就要喝酒,而且一会儿功夫就能喝下数斗,然后就凭着几案昏昏而睡,堪称醉生梦死。他还纵情淫乐,一点也不考虑礼义廉耻。
刘骏(430年9月19日-464年3月9日)《宋书》与《南史》都说他:“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宫掖事秘,莫能辨也。”《通鉴》则说他“闺门无礼,不择亲疏、尊卑,流闻民间,无所不至。”根据这些记载,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上,衣冠禽兽的帝王已经过多,而以刘骏最奇:他不但奸淫堂妹,还奸淫亲生母,可骇可惊!”沈约在《宋书·孝武帝纪》的最后对他作了如下评价:“役己以利天下,尧、舜之心也;利己以及万物,中主之志也;尽民命以自养,桀、纣之行也。观大明之世,其将尽民命乎!”在沈约的眼里,刘骏的“大明之世”快要竭尽民命,与臭名昭著的暴君桀与纣也相差无几了。这个且不去管它,因为真正爱护老百姓的帝王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还是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自己至亲骨肉的吧:刘骏与刘义宣的女儿们淫乱,逼得这位曾经拥护他的叔父在他登基不到一年时就起兵叛乱,最后兵败被杀,这笔账倒是不能完全记在刘骏头上,因为刘义宣叛乱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比如欲取代侄儿当皇帝等。那么,刘骏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弟弟们的呢?
刘义隆的第五个儿子庐陵王刘绍过继给了早已死去的伯父刘义真,于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去世,估计活了21岁。刘义隆的第七个儿子是建平王刘宏,他生于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为人谦恭节俭,礼贤下士,可惜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就因病去世,年仅25岁。与其他兄弟相比,这哥儿俩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却都是善终,应该是很幸运的。南平王刘铄是刘义隆的第四个儿子,一向比较自负,又有点看不起刘骏。更要命的是,他起先受到刘劭的信任,后来归降刘骏的“讨逆军”又最迟。虽然刘骏表面上没说什么,并且任命他为司空,可是他却惶恐得很,常常睡到半夜突然又坐起来,仿佛大祸临头,与人说话也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候比较清醒,就对家里人说:“我觉得我的魂魄已经不在身上了。”他的预感果然不错,当年七月底,才当了三个月皇帝的刘骏派人暗中下毒,毒死了这个弟弟。刘铄生于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只活了23岁。(《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