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刘义隆北伐失败后随即被子弑杀,刘劭:送告密的潘妃去见先帝
史笔似尘钩2022-08-1517:29山东店主,何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檀道济被杀,原本已经病入膏肓的刘义隆竟然奇迹般地转危为安了。但是朝中大权却越来越向彭城王刘义康转移,或许刘义康暂时还没有篡位称帝的想法,可他的手下谋士刘湛却已经为他铺路了。与刘湛一道的还有他的宗室兄弟司徒刘斌。这兄弟二人整日散播言论,宣称刘义隆驾崩后,应该由刘义康继承皇位。尤其是刘义隆病重,将年仅十岁的太子刘劭托付给刘义康时,刘湛竟然宣称太子年幼,不能堪当大任。原本已经大权在握的刘义康在这两个操之过急的兄弟的推波助澜下,越来越得不到刘义隆的信任。本就多疑的刘义隆对刘义康非常不满,等他病体稍安,就开始算计刘义康与刘湛等人了。当年刘裕留下的辅政四大臣谢晦等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不都被刘义隆全部扳倒了嘛,如今刘义康又怎么可能是刘义隆的对手呢。
刘义隆诛杀刘湛借着刘湛母亲病逝的机会,刘义隆将刘湛免职,让他安心守孝,同时将刘义康调入宫中,立刻软禁,然后命“久病在床”的殷景仁入朝理政。刘义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刘义康与刘湛的威胁,将刘湛、刘斌等人全族处斩。对于这个被“拥立”的王爷,刘义隆将他放到了江州刺史位置上,并派遣萧承之监视,防止刘义康再度生事。原本是互相信任的亲兄弟,竟然闹到了这种地步。刘义康最后一次拜见刘义隆时,二人相视而哭,谁也没有说话。刘义康走后,朝政大权落到了刘裕的第五个儿子刘义恭手中,为了避免重蹈刘义康的覆辙,刘义恭行事非常谨慎,不结党不擅权,避免了另一场兄弟相杀。随着异己、群臣一个个被刘义隆消灭,朝政也重回正轨,举国大治,刘义隆创下了南北朝时期最繁荣的一个时代。可惜他的内心一直被北伐这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所缠绕,为了洗刷河南大战时的屈辱,刘义隆打算再度对北魏发动进攻。
就在刘义隆想的时候,北方的那位“战争达人”拓跋焘竟然已经行动了,十几万北魏军悄无声息地就到达了宋魏边境。宋军前线城市发现北魏军以后,太守们立刻仓皇逃窜,北魏军一路没有遇到什么战事,就将战线推进到悬瓠,可谓进军神速。被围困的悬瓠只有一千多名宋军,太守陈宪也是临时被派来的代理长官。要是放在别人身上,早就一溜烟跑了。可是陈宪一根筋,属于宁战死不后退的那种人,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陈宪与魏军玩起了斗智斗勇,愣是没有让北魏军突进一步。陈宪在悬瓠的防守严重的遏止了拓跋焘的进军速度,为宋军进行部署赢得了时间。臧质和刘康祖率兵从寿阳出发,支援悬瓠,路遇北魏大将乞地真以后将其斩杀,对北魏军进行了猛烈的冲击。熟悉战事的拓跋焘深知先机已失,再战下去只会对北魏越来越不利,急匆匆的撤军了。宋军此次作战让刘义隆极其赞赏,虽然安阳等几个太守先后弃城而逃,但悬瓠防守战却充分体现出了宋军的战斗意志。此战后,刘义隆更加坚信,宋军是不可战胜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支持刘义隆大规模北伐的人在朝中并不多,只有他的亲外甥徐湛之和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其是王玄谟,对于北魏完全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封狼居胥了,这让刘义隆非常开心。而在防守拓跋焘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左军将军刘康祖却并不赞同。平定国内各种叛乱,堪称此时刘宋政权最懂兵法的步兵校尉沈庆之便直言以步兵对战北魏的骑兵,本身就是处于劣势,而王玄谟并不是一个知兵马的将领,此次作战恐怕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后果。但是刘义隆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持有怀疑态度,可一旦下定决心,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此次北伐,宋军主要分五路并进。青州、冀州刺史萧斌统帅水军主力,以王玄谟为先锋,沈庆之为辅佐,从黄河以西前进;武陵王、徐州兼兖州刺史刘骏从兖州西进;南平王刘铄领荆州兵北上;随王刘诞领雍州兵北上潼关;而太子刘劭、藏质及刘康祖带兵十万进军许昌及洛阳,江夏王刘义恭坐镇彭城,指挥全军。声势浩大,却也暴露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各路大军的统帅除萧斌以外,全是刘义隆的儿子。萧斌作为水军统帅,在战争刚开始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将能征善战的沈庆之留守了,派遣志大才疏的王玄谟进攻滑台。滑台早在宋魏第一次河南大战时就登场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然而缺乏北魏军支援的滑台竟然阻挡了王玄谟几个月的时间,一直到拓跋焘的骑兵南下将其击溃,王玄谟仍然没有攻克这个河南重镇。
王玄谟兵败滑台,萧斌这条战线已经十分不利于进攻了。如果撤退得早,尚且能够保全宋军的安全。但是刘义隆的诏书却在这个时候到了,刘义隆虽然不像后世的统帅那样喜欢“空投”指令,却非常喜欢遥控指挥。身在建康的刘义隆隔着数千里竟然要指挥在河南的萧斌怎么打仗,以古代的通信是完全不可取的。犹豫不决的萧斌在沈庆之的建议下,没有遵照刘义隆的命令。他下令退兵,却也留下了王玄谟等人固守清水口。王玄谟兵败的同时,其他几路大军却进展的非常顺利。南平王刘铄剑指虎牢关,随王刘诞已经占领弘农,逼近潼关。而刘康祖也已经带兵到达虎牢关前线,东西并进的局面已经初具规模。为了拿下潼关,柳元景、薛安都直奔陕城,迫使驻守陕城的魏军投降,随后开始对关中大举进攻,可是喜欢战场指挥的刘义隆又来诏书了。由于王玄谟的兵败,把刘义隆先前的豪气都打散了。或许刘义隆认为只有王玄谟一人才能封狼居胥,连王玄谟都不是“佛狸”的对手,其他人更不可能打的过了。因此他命令五路大军,由攻转守,全面撤退。浩浩荡荡的刘义隆第二次北伐就在这种局势下宣告破产。刘义隆虽然退兵了,拓跋焘却没有。对于拓跋焘来说,反攻才刚刚开始。借着宋军退兵之机,北魏骑兵疯狂南下,河南北部、山东大部全部丢失,高凉王拓跋那甚至已经逼近下邳,拓跋焘则进驻山东曲阜,顺便拜了一下孔子。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悬瓠、项城被占,重镇寿阳危在旦夕。一旦寿阳丢失,整个淮南将不复存在,刘义隆赶紧派遣刘康祖带兵前去支援寿阳,可惜刘康祖还没回到寿阳就在半路遭遇北魏军,敌众我寡,刘康祖所率领的八千人全部被杀,刘康祖也中箭身亡。刘康祖虽然兵败被杀,但寿阳却被刘铄保住了。而拓跋焘拜祭完孔子以后,继续南下,陈兵彭城外,坐镇彭城的刘义恭慌了。原本是大后方的彭城不曾想竟然成前线了,从未经过战阵的刘义恭打算先走为上,但被刘骏阻止,刘骏力主防守彭城,与拓跋焘一较高下。刘义隆此刻又担心彭城的安危了,命令藏质带兵救援彭城,结果在盱眙遭遇绕道彭城的北魏燕王拓跋谭的进攻,藏质兵败,仓促逃回盱眙,盱眙太守沈璞指挥有方,将盱眙打造成了第二个彭城。拿不下盱眙,拓跋焘再次绕道南下,一直跑到瓜步渡口,与刘义隆隔江相望。此时宋军早已经胆颤心惊,战斗意志低到冰点,而北魏军也没好到哪里去,人困马乏,粮草不足,再打下去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罢手言和,重归于好。
刘义隆被子弑杀战后,第一个遭到清算的竟然是原彭城王刘义康,刘义隆担心有人利用此次战败做文章,拥立刘义康夺位,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亲弟弟干掉了。就当刘义隆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希望了的时候,北边传来了消息,佛狸拓跋焘被杀了,刘义隆高兴啊。于是刘义隆不顾阻挠,在第二次北伐失败仅仅两年的时间,又开始了人生第三次北伐。不过刘义隆的北伐很有意思,第一次北伐几乎占据了河南全境然后兵败,第二次北伐也占据了弘农、河南南部等地区才开始兵败,第三次则根本没来得及占据什么城池,就完全失败了。三战三败,刘义隆郁闷了,但是比他更郁闷的是太子刘劭。刘劭从六岁开始就被立为太子了,在魏晋南北朝那个短命的年代,已经做了二十四年太子的可没几个,偏偏让刘劭赶上了刘劭心情不爽到极点。而刘义隆又不听刘劭的劝阻,执意北伐,结果招致大败,刘劭心中更怨恨这个父亲了。与刘劭关系好的始兴王刘濬也是刘义隆的儿子,这个儿子跟刘劭好的就像一个人,为了早点把刘义隆送走,刘劭两兄弟玩起了当年江充玩过的手段,巫蛊。
本想着利用巫蛊送走刘义隆的刘劭两兄弟万万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被刘义隆知道了,刘义隆很生气,打算废掉太子刘劭,让刘濬自杀,重新再立一个太子。但是刘义隆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刘义隆想立第七子刘宏,他宠信的大臣则推举了对自己有利的第四子刘铄,原本在刘劭之后的刘骏就这么被排除在外了。皇帝与大臣因为重新确立太子的事情犹豫不决,最后没讨论出个结果。46岁的刘义隆非常烦躁,就把心中的苦闷说给了他的宠妃潘淑妃听,这刘义隆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了,潘淑妃可是他马上就要赐死的刘濬的亲生母亲,老公与儿子二选一,有几个选老公的。刘濬从潘淑妃那里听到消息以后,火速告诉了太子刘劭。刘劭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召集萧斌等手下两千余人,冲入宫中,刘劭手下张超之看到正在与徐湛之聊天的刘义隆一刀下去,砍断了刘义隆五根手指,随后一刀结果了这个南北朝少有的明君。徐湛之的下场比刘义隆也好不到哪里去,被乱刀砍死,而出卖刘义隆的潘淑妃也没逃过一劫,刘劭派人将她送去见了先帝。对于被杀的母后,刘濬却表现的非常淡然。刘裕肯定想不到,他好不容易夺下来的江山,去世三年,皇帝被废,儿子被杀;去世二十余年,皇帝儿子被孙子所杀,而刘家天下,也像中了司马家魔咒一样,开始了疯狂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