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福祸盛唐(次章)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权,其子薛崇简为何强烈反对

福祸盛唐(次章)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权,其子薛崇简为何强烈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4/1/21 19:44:17

太平公主把持朝政,是李隆基当太子后面临的最大威胁。这个威胁一直持续到他登基称帝后,使他只能当个没有实权的空头皇帝。双方为了争夺朝政主导权而发生政治斗争,甚至秘密组织军队发动政变,欲致对方于死地。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太平公主最为看重的儿子,薛崇简却是站在母亲对立面的。

他强烈反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权,支持李隆基当太子和皇帝,这在太平公主的阵营中完全是个异类。为此母子俩不但矛盾重重,甚至太平公主还多次鞭打薛崇简,双方之间充满仇怨。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薛崇简在政治斗争中站在了母亲的对立面,不惜母子反目成仇?

薛崇简是太平公主的次子,是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儿子。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权的时候,处于母亲和表兄之间,地位非常尴尬。他多次劝说太平公主放弃与李隆基争权,得到的却是母亲的鞭打和斥责。他虽然是外戚子弟,却是非常支持李唐皇族复国的,这在当时的外戚中是极为少见的。从表面上看,这既是因为他与李隆基私交很好,又是太子卫率的重要官员,在私人层面他必然站在李隆基的一方。然而他毕竟是太平公主的儿子,他的地位、权势、官爵和财富都是来自于母亲。从这点上看,薛崇简支持李隆基就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

实际上在唐隆政变之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关系是极好的,正是两人联手才平定了韦后之乱,让唐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位。可是在李旦当皇帝后,两人在朝中的矛盾就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太平公主收揽了武氏、韦氏等门阀家族在唐隆政变中留下的残余势力,在朝中势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隆基因宋王李成器的让位当了太子,并且掌握了万骑军、羽林卫和太子卫率的兵权,成为长安城中权势最大的皇子。而且在朝廷政务上,以姚崇宋璟为代表的宰相也是支持李隆基,这也直接影响到太平公主把持朝政的权力。

从政治局势上看,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权,本质上是武则天时代残余势力与复兴的李唐皇族的政治斗争。而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武氏的媳妇,必然扮演了这个政治集团领头人的角色。而李隆基则是武则天长子李弘的嗣子,唐睿宗李旦的太子,是李唐皇族在后武则天时代复兴的希望。双方展开的政治斗争,不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个人权势和野心的问题,是两大政治集团的对垒。一方想要延续武则天时代的权势,另一方想要回归李世民时代,所以在政治上是处于争锋相对的立场。

实际上这种对立在武则天时代就严重存在,武则天利用打压门阀士族的机会处置李唐皇族,就是这种对立和斗争的结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晚年就提出过当皇太女的想法,并且想要成为继武则天之后的第二位女皇,最终因武则天反对而不能成功。唐中宗李显即位后,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也有这样的野心,但最终在唐隆政变中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毁灭。这些政治斗争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李唐皇族和外戚门阀集团的斗争。而这些外戚门阀中,武氏、韦氏都是武则天时代扶持起来的,用来压迫历史皇族的政治家族。

武则天晚年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放弃了延续这种政治格局的想法,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就是要将政治格局回归李世民时代的表态。但是武则天又不愿意自己去世后武氏、韦氏等外戚家族被李氏皇族报复,所以选择了地位中立的李显,而不是作为李氏皇族带头人的李旦。可从根本上讲,武则天和狄仁杰都知道外戚门阀治国是无法延续的,这是武氏和韦氏先天不足造成的结果。一方面因为武氏和韦氏毕竟不是皇族,缺乏法理依据,在门阀集团中号召力不足。另一方面,寒门政治逐渐成形,门阀政治已经被打破,只靠几个门阀就统治天下的时代过去了。

武则天选择李显只是出于保护武氏和韦氏的考虑,并没有延续自己统治的想法。而太平公主却是有着延续武则天统治的野心,希望成为第二任唐朝女皇。而韦后覆灭后,韦氏和武氏家族并不能甘心权势的丧失,能依靠的就只有太平公主,所以朝廷中的政治斗争便无法避免。

从太平公主个人角度看,她继承继续维护武则天时候的政治格局,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她身为女儿身,在唐朝没有合法继承权。她先后嫁给薛绍和武攸暨,是薛家和武氏的媳妇。即便她成功当了女皇帝,未来皇位的传承也是个大问题。到时候必然出现李氏、武氏、薛氏争权,朝政大乱,国家崩溃。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武则天没有立太平公主为皇太女,而是选择回归李唐皇族的政治格局。这些问题太平公主本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意面对。她的野心是成为武则天那样的人,并没有考虑身后的国家、家族和外戚集团。而作为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也不会不知道家中这种尴尬的事情,只是不便于挑明而已。他的兄弟们支持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争权,其目的都是奔着皇位去了。他们梦想着有一天太平公主当了女皇帝,薛家和武氏的几个儿子就有了当太子的资格,甚至可以在唐朝改朝换代。

可是在薛崇简看来,这不仅不会给武氏和薛氏的利好,甚至是两个家族覆灭的开始。首先,争夺皇位是具有极高风险的时候,是要与整个李唐皇族作对的。即便太平公主权倾朝野,但作为公主没法上殿执政,只能依靠朝中依附的官员。这是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相比最大的劣势,武则天便是靠着皇后身份代理朝政而逐渐掌权的。当政的皇帝李旦虽然宠信这个妹妹,但在家族利益上是偏重于李氏的,所以不会将皇位拱手相让。所以李旦坚持立李隆基为太子,坚持禅让皇位给李隆基,这都是利用皇族的势力来稳固李隆基的皇位。

因此在政治斗争中,李隆基是名正言顺的,具有法理上的先发优势。李隆基可以利用皇族的号召力,影响到朝廷大多数官员。这些官员不必站队到太平公主阵营,只需要在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就已经让李隆基占尽优势。在这种情形下,太平公主要保持依附于自己的政治势力不变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正是依附于太平公主的官员将其密谋提前泄露出去,使得李隆基抢先对手,才让太平公主的势力在先天政变的中覆灭。作为李隆基身边的江龙,薛崇简对这些局势看得很清楚,所以对太平公主的野心表示强烈反对。

第二,即使政变成功,对于薛崇简没有任何好处。站在薛家的立场上,薛崇简是次子,即便太平公主当了女皇帝,他当太子的几率都很低。况且武攸暨在世,太平公主立武氏之子为太子的可能性更大,这对薛崇简来说完全就是利空。太平公主的身份横跨李氏、薛氏和武氏三家,政治利益上的羁绊非常复杂,这里面会掀起无数政治斗争。武氏向来野心勃勃,不论武则天当政,还是韦后乱政,都力图把持朝政。李氏为皇族,朝中势力本就不小,肯定不会甘心武氏重新执政。薛氏相对于这两家势力较小,掺和进去必然成为牺牲品。

实际上在李隆基刚当上太子的时候,太平公主就私下让女婿给宰相韦安石传话,希望韦氏支持他更换太子人选。韦安石不但没有同意,还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李旦,气得太平公主咬牙切齿。从这个细节来看,韦氏依附于太平公主只是求得在唐隆政变后自保,并没有继续争夺皇权的想法。

韦氏是关陇门阀集团的大家族,与杜如晦的杜氏并称,号称"城南韦杜",朝中势力很大。韦安石在武则天晚期当宰相,就连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都敢惹,而且还全身而退,可见其家族势力强悍。韦后当政时,韦氏更是如日中天。这样显赫的门阀士族都不敢掺和进去,薛崇简代表的薛氏有什么资格?

综上所述,在薛崇简看来,太平公主去和李隆基争权是风险极大,失败几率极高,后果极为严重,对他和薛家又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对于这种事情,他自然会强烈反对。因为一旦失败,不但太平公主倒霉,就连他自己也是死路一条。而且他当时已经是郡王的爵位,在唐朝已经是外戚能够做到最顶级了。即便太平公主上位,他也难有更高的地位,又何必去冒那么大风险呢?只有他的哥哥和武氏几个兄弟利令智昏,推着太平公主争权,最终也搭上了性命。反倒是薛崇简因为反对太平公主而逃过一劫,事后被李隆基赐姓为李,保住了薛家家业。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一党被唐玄宗诛杀,为何独留她的儿子薛崇简?不仅是念情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李旦,薛绍,唐玄宗,薛崇简,书法家,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皇帝当属武则天,而她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也是一位当仁不让的“狠角色”。不仅父亲李治是皇帝,母亲武则天也是皇帝,而哥哥李旦是皇帝,侄子李隆基也是皇帝,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是权倾朝野,朝臣攀附,人人畏惧的角色。但是她的结局并不好,被唐玄宗下令处死,而且曾经去世的丈夫武攸暨也被挖了出来,天平

  • 太平公主被唐玄宗灭门,为何次子薛崇简幸免?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薛崇简,武则天,薛绍,唐朝,军事制度

    文/格瓦拉同志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不久,便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并逼迫姑母自尽,同时还杀死她的三个儿子,却唯独饶恕公主的次子薛崇简。那么,薛崇简为何能躲过杀身之祸?他最终的结局如何?薛崇简是太平公主与驸马薛绍的次子,生年不详,当在唐高宗开耀元年(681年)到垂拱四年(688年)间。太平公主初嫁薛

  • 李隆基处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子嗣,为啥唯独没有杀她儿子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薛崇简,李旦,韦皇后,武则天

    自古以来皇室之争都是极为残酷而冷漠的,为了保全皇位的稳固与既有利益团体的安全性,阴谋、阳谋、政变……成了皇室内斗中常常上演的筹码。而每一次内斗的获胜方,都毫无疑问会将战败的一方或发配或贬黜,或直接满门杀害。唐朝中期的先天政变就是如此,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这场争斗中,成了唐玄宗的李隆基直接处死了太平公

  • 李隆基杀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子女,为何唯独留下其次子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薛崇简,李旦,武则天,李显,李隆基,唐朝,国防政策

    在唐隆政变中,薛崇简就是那个代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进入皇宫的人。薛崇简,是太平公主和薛绍的第二个儿子。他还是个小小孩童的时候,他的父亲薛绍,就被武则天活活饿死,接着他的母亲太平公主,被逼着改嫁给了武家人。对于薛崇简而言,他的童年回忆,就是失去了父亲,母亲非但和继父不恩爱,还私通朝臣,包养男宠,甚

  • 为何唐玄宗处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儿子,唯独没有处死次子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薛崇简,李旦,武则天,李显

    公元713年8月1日唐玄宗李隆基对外宣布赐死亲姑姑太平公主,并且李隆基还狠心的将太平公主的儿子们也就是自己的亲表弟全部诛杀,不过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简却没有被李隆基诛杀,反而薛崇简不仅被李隆基赦免,还被赐姓为李。薛崇简是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所生的次子,是李隆基的姑表弟,为何李隆基杀了太平公主的其他

  • 薛崇简为何人?敢直言忤逆太平公主,就连李隆基也不愿意诛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薛崇简,武则天,李显,韦皇后

    引言“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唐史》记载,李隆基年少时就聪慧过人,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按现在的话来说,他优秀得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一般。长大之后的李隆基政治能力突出,他为了巩固父亲和自己的政治地位,联合太平公主扳倒了韦后。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对决的过程中,太平公主最后落于下风。李隆基如何处理这一政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其儿女大多处死,为何独留下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薛崇简,李旦,韦后,武则天

    李隆基即位后不久便将姑姑太平公主赐死,哪怕太上皇唐睿宗李旦求情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这次是铁了心要除掉心腹大患,不然他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不仅如此,李隆基连太平公主的子女们都没放过。据记载,太平公主共有四子四女,除了次子薛崇简幸免遇难外全部下令处死。从这种斩草除根的态势便能看出,李隆基处置政敌杀伐果断

  • 公元713年,李隆基处死太平公主及其子女,为何却放过了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青檀子标签:李旦,薛绍,宰相,唐朝,唐玄宗,薛崇简,李隆基,书法家,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先天政变后的713年,太平公主被侄子李隆基赐死于家中,她的子女也大多受到牵连,难逃死亡的命运。可为何李隆基一个如此英明果断的皇帝,却唯独放过了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的次子薛崇简?他难道不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吗?李隆基为何会放过薛崇简?且听我细细道来。一、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当年唐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几乎灭其满门,为何幼子薛崇简能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吴韦谈科技标签:太平公主,唐玄宗,薛崇简,李旦,武则天

    众所周知,李隆基与薛崇简乃表兄弟关系,而且俩人自幼交好,尤其是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能够成功剿灭韦氏集团,逼迫李重茂退位,令父亲李旦继位,自己被立为储君,薛崇简可谓是功不可没,当然,由此也使得太平公主的势力越发强大。本以为韦氏已灭,今后皆能和平共处,殊不知更大的较量还在后面。 唐睿宗李旦虽为太平公

  • 太平公主势力被一网打尽之后,她儿子薛崇简为何能够独善其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李旦,唐朝,薛崇简,唐玄宗,韦皇后,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太平公主势力被一网打尽之后,她儿子薛崇简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公元713年夏天,曾经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夺权失败,只好躲到了南山佛寺之中。为了保全性命,她不断哀求自己的哥哥太上皇李旦网开一面。但侄子李隆基并没有因为父亲太上皇李旦的求情而心软。三天后,唐玄宗李隆基以谋反罪逮捕太平公主,四十九岁的太平公主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