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政变后的713年,太平公主被侄子李隆基赐死于家中,她的子女也大多受到牵连,难逃死亡的命运。可为何李隆基一个如此英明果断的皇帝,却唯独放过了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的次子薛崇简?他难道不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吗?
李隆基为何会放过薛崇简?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当年唐朝还是由武则天统治时,包括李隆基父亲在内的李唐皇室成员均受到了“针对”,李旦与李隆基甚至一度被幽禁了起来,差点性命不保。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最为宠爱的女儿,当时不仅在母亲面前为哥哥和侄子求情,力保他们,还曾多次带着儿子薛崇简去看望李旦与李隆基,这样的情分,在年幼的李隆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还与年纪相仿的薛崇简成为了所谓发小,直到后来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因为权力斗得不可开交之时,也并未影响到他们两人的感情。
二、皇权之争,薛崇简站队李隆基
自从唐隆政变李旦被扶上了皇位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斗就开始了,从最初的暗自较劲到后来的“公然开撕”,两人谁也不服谁。
一个是大唐未来的新皇,一个是大唐最有权势的公主,朝中的大臣也各自为营分成了两队。一队是公主的人,一队则是太子的人。
成王败寇,选择合适的阵营尤为重要。当时朝中有宰相七人,其中五人出自太平公主门下,另外朝堂内外各个职位也都遍布其门下之人。这个时候,太平公主的势力无疑是超过了太子李隆基的。
薛崇简作为太平公主的亲生儿子,又是她最为喜爱的儿子,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到了他的身上,太平公主一党对于他的选择更是胸有成竹。
可没想到,薛崇简不仅站队李隆基,还当起了对方阵营的“间谍”。
据史料记载,他除了时不时跪在母亲太平面前请求她放弃与太子争夺权力外,还在先天政变之前,来了一波大义灭亲,事先将太平公主的计划告知了李隆基,才让他做好了准备,先姑姑一步,取得了先天政变的最终胜利。
不过,提前告知计划这个传闻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不确定当时薛崇简是否真的大义灭亲,但可以肯定的是,李隆基之所以放过他,与他劝说母亲、反对第二个“武则天”诞生、坚决拥护李隆基为帝一定具有着某种联系。
三、薛家地位根深蒂固,李隆基害怕落人口舌
唐朝以来,薛家一直以世家大族自居,从薛崇简高祖薛德元迎娶申国公、唐初宰相高士廉妹妹起,到其曾祖薛怀昱被封为秦王府功曹、饶卫二州刺史,再到其祖父薛瓘娶了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城阳公主后,此时的薛家就已经与唐皇室有了紧密的联系。
到了薛崇简父亲薛绍那一代,直接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宠爱的太平公主成了亲,这种亲上加亲的关系,将薛家与李唐皇室的命运紧紧绑定在了一起。
当年太平公主被赐死于家中后,李隆基便着手铲除她的党羽、子女等,整个家族的男性成员无一例外均被处死,除了薛崇简。
李隆基为何不杀薛崇简?
大嘴私以为,这与薛崇简的家族脱不了关系。当年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一党的手段太过狠厉,已经引起了诸多人的不满,如果连这个全身心支持他、与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表弟他都不放过,势必会让与薛家有着同等情况的世家大族寒心。
要知道,唐朝的世家大族势力庞大,尽管后来有所衰落,但仍掌握着全国大部分的经济命脉,一旦他们为了自保联合起来,势必对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李隆基刚刚登基,又何必为杀一个薛崇简冒这个险呢?
所以,他不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他赐“李”姓,视同皇家宗室成员,但却并没有重用他。
这样一来,既表明了他的态度,又维护了唐王朝的稳定,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