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其儿女大多处死,为何独留下薛崇简?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其儿女大多处死,为何独留下薛崇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原始人侃历史 访问量:1744 更新时间:2024/1/25 5:51:27

李隆基即位后不久便将姑姑太平公主赐死,哪怕太上皇唐睿宗李旦求情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这次是铁了心要除掉心腹大患,不然他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不仅如此,李隆基连太平公主的子女们都没放过。

据记载,太平公主共有四子四女,除了次子薛崇简幸免遇难外全部下令处死。从这种斩草除根的态势便能看出,李隆基处置政敌杀伐果断、无情冷漠。那为什么薛崇简能在这场政变中活下来呢?难道李隆基良心发现,想给太平公主留下点血脉吗?其实不然,要知道李隆基并不像他那个软弱的父亲李旦一样帝王气场不足。

其实根本原因有三点:第一,幼年的薛崇简因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宠爱太平公主的缘故,爱屋及乌,使得他可以经常出入皇宫,跟李唐皇室子孙们一起玩耍。李隆基便是薛崇简的表哥,两人从孩童时代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成年后的薛崇简在那场关乎李隆基命运的政变中,他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李隆基的支持者;第三,薛崇简对自己的母亲太平公主也颇有怨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有着共同的敌人,于是便走到了一起。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权力之争,薛崇简选择了后者

而之所以李隆基要赐死太平公主,主要还是由于后者权柄滔天,甚至可以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当然这得归功于唐朝中期的两次重大政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

神龙政变让太平公主正式进入政治圈。说到底“神龙政变”主要目的就是逼迫武则天禅让帝位,把江山还给李唐一族。而导火索就是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乱政,他们仗着女皇的宠信,肆意妄为。最终在以宰相张谏之、崔玄暐等五王发动下,李显即皇帝位。太平公主也因拥立之功,加封“镇国太平公主”,也从这一刻开始,她开了政治生涯。

而她权力的顶峰便是,在唐隆政变中和李隆基一起合谋干掉了想要效仿武则天的韦后。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朝廷大事完全是自己的老婆韦皇后说了算,给人的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软蛋。而韦后呢,又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也正好有婆婆的先例在前,于是便想效仿婆婆成为真正的女皇后,最终在公元710年,和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毒死唐中宗李显。

之后为了扫除障碍,韦后母女便想除掉相王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父亲、太平公主等势力。而太平公主等人都明白如果不先发制人,那么自己就会变成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于是李隆基找到太平公主,分析了当下的形势,随即两人一拍即合,发动了唐隆之变,杀死了韦皇后,推举相王李旦继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隆之变中,次子薛崇简也被太平公主派出去跟随李隆基,率兵诛杀诸韦和诸武及其党羽。事成之后,唐睿宗也因其拥戴之功,封上柱国。

太平公主在两次的权力之争中,都选对了角色,自然权势也是达到了顶峰,毫不夸张的说能直接威胁到皇权的统治。据记载,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文臣武将有一半都是支持太平公主。

而她本人的权力欲望也很强烈,心里或许也想成为公然站在台面上的女帝。毕竟武则天也曾评价说太平公主最像她。所以唐睿宗末期,能够和她一较高下的人,除了皇帝李旦之外,就是年轻的太子李隆基了。就在这时,李隆基跟太平公主的矛盾便日渐凸显出来。如果太平公主想要九五之位,李隆基就是最大的阻碍,姑侄二人从统一战线变为兵戎相见的政治对手。

面对两人的矛盾日渐突出,薛崇简夹在李隆基和母亲太平公主之间不好做人。在此之前,太平公主本来是喜爱薛崇简这个孩子的,但上文提到,他是李隆基一派,他与母亲政见不合,自然跟母亲是死对头。虽然也经常劝说母亲不要与李隆基作对,但每次都会惹怒母亲而受到鞭打,所以他心里对母亲是敢怒不敢言,就这样薛崇简对母亲心中怨念颇深。

与此同时,唐睿宗李旦或许是担心太平公主会谋反,又或许担心李隆基会不会像李渊被李世民一样逼位。看着儿子跟妹妹勾心斗角,他也闹心,于是他直接往地上一躺,决定退位为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眼不见为净。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没多久,由于两人矛盾无法调和,或者说是李隆基“不听话”,太平公主便想废掉他。可谁知李隆基先发制人,将太平公主的党羽诛杀殆尽,太平公主见大势已去,向李隆基投降希望饶了一命,太上皇李旦也为太平公主求情,被李隆基拒绝,最后被赐死。

公主事败,儿女俱受牵连,惟崇简幸免,复官爵,赐姓李,视同宗亲。

李隆基念及薛崇简往日的情谊,以及他清楚薛崇简跟太平公主不是一路人,甚至是对立的,此外也曾屡次劝诫太平公主的行为,最终恢复了他的官职,并赐姓李氏,视同宗室。

当然也有野史称,之所以李隆基没有杀了薛崇简,是因为他们俩的关系超越了一般兄弟之间的感情。简单来说薛崇简是一位很有名的美男子,不仅相貌出众,而是十分文雅,从小就和唐玄宗的关系非常好,后来渐渐变得越来越亲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太平公主想要杀死李隆基的时候,薛崇简不惜责罚,也要极力阻止自己的母亲。这里想说句,野史不具备可考性,也就听听罢了,当不了真。

其实唐玄宗并不像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厚待薛崇简。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1954年出土的薛崇简的墓志《大唐故袁州别驾薛府君墓志铭并序》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薛崇简到底是怎样过完后半生的。太平公主死后不久,薛崇简就被送出了长安。他不被朝廷重视,飘荡十余年后客死异乡,无比凄凉,最终也就只是一个袁州别驾官职。他死之后,更没有埋在李唐宗室的墓葬,而是在黄山之原,又怎么视他为宗亲呢?所以说正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实际上却对薛崇简应该是冷漠至极的。

此外这里不得不说,唐玄宗或许是历史上的一等一的贵妇杀手,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历史上有权势的女人都死于李隆基之手,晚年更赐死了千娇百媚的杨贵妃。据记载,唐玄宗还是“屠子手”,一日间赐死三个儿子,这一点也是冷血到天下无敌了。

更多文章

  • 公元713年,李隆基处死太平公主及其子女,为何却放过了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青檀子标签:李旦,薛绍,宰相,唐朝,唐玄宗,薛崇简,李隆基,书法家,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先天政变后的713年,太平公主被侄子李隆基赐死于家中,她的子女也大多受到牵连,难逃死亡的命运。可为何李隆基一个如此英明果断的皇帝,却唯独放过了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的次子薛崇简?他难道不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吗?李隆基为何会放过薛崇简?且听我细细道来。一、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当年唐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几乎灭其满门,为何幼子薛崇简能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吴韦谈科技标签:太平公主,唐玄宗,薛崇简,李旦,武则天

    众所周知,李隆基与薛崇简乃表兄弟关系,而且俩人自幼交好,尤其是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能够成功剿灭韦氏集团,逼迫李重茂退位,令父亲李旦继位,自己被立为储君,薛崇简可谓是功不可没,当然,由此也使得太平公主的势力越发强大。本以为韦氏已灭,今后皆能和平共处,殊不知更大的较量还在后面。 唐睿宗李旦虽为太平公

  • 太平公主势力被一网打尽之后,她儿子薛崇简为何能够独善其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李旦,唐朝,薛崇简,唐玄宗,韦皇后,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太平公主势力被一网打尽之后,她儿子薛崇简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公元713年夏天,曾经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夺权失败,只好躲到了南山佛寺之中。为了保全性命,她不断哀求自己的哥哥太上皇李旦网开一面。但侄子李隆基并没有因为父亲太上皇李旦的求情而心软。三天后,唐玄宗李隆基以谋反罪逮捕太平公主,四十九岁的太平公主自知

  • 唐玄宗把太平公主一家都杀了,为什么却单独留下了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李旦,薛绍,唐朝,唐玄宗,薛崇简,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唐玄宗把太平公主一家都杀了,为什么却单独留下了薛崇简?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人物关系。1.薛崇简他是太平公主和驸马薛绍的小儿子,身世坎坷。父亲薛绍被外婆武则天杖毙的时候,薛崇简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因为种种原因,年少时期的薛崇简和表兄李隆基私交很好。2.太平公主从某种意义上来

  • 叛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都不是唐军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史朝义,史思明,安禄山,唐军,安庆绪,安史之乱

    唐朝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的名字叫四圣庙,庙里供着四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这座庙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盖的。田承嗣不但改了祭祀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的四圣庙,还伸手向朝廷要官。田承嗣开出的价码是入朝为相,估计是想当曹操。这时候的朝廷已经换了唐代宗李豫

  • 安史之乱的句号,朝廷大军连战连捷,志大才疏的史朝义命丧小树林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史朝义,仆固怀恩,史思明,田承嗣

    三十多岁的太子李豫,登基称帝,唐朝又一次进入了新纪元。朝局稍稳后,李豫把目光投向了尚在战火之中的东方:洛阳。此时,叛军尚且盘踞在洛阳一带,而且,拥有数十个城池,实力不容小觑。李豫掰掰手指头,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力量,显然,仅凭目前的兵力,很难一举荡平史朝义。思来想去,还是得走一次老路:借兵。找谁借呢?不

  • 福祸盛唐(二九)史朝义被逼弑父,只因他威胁到史思明的首领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史朝义,史思明,安庆绪,安禄山,唐军

    安史之乱的两大首脑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局非常相似,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两人都是在叛军势力最为强大时被杀,而杀死他们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在他们死后叛军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给唐军平乱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从史书上看,安庆绪和史朝义在弑父的出发点上非常相似,都是为了与弟弟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在部下的支持下进行

  • 杨坚为什么能夺得宇文家的天下?核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杨坚,宇文,宇文赟,宇文邕,宇文护,周宣帝

    天下兴亡,朝代更替,史之必然。一代代君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王朝。有的君王通过反叛起义开国,有的君王通过为人臣而篡其位开国,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我们今天所说的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众所周知,杨坚就是通过谋朝篡位而建立霸业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轻易地成功拿下了当时

  • 正史上的杨坚,到底是怎么篡夺自己外孙的皇位?没人阻止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杨坚,皇位,皇帝,杨忠,宇文赟,周宣帝,宇文邕

    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隋朝,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南北朝后期,一方面大家对于改朝换代这件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谁给的利益大就更愿意拥护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北周的周宣帝实在太过荒唐,失去了人心,最后只留下一个小皇帝在位,这才让杨坚钻了空子。那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篡夺政权的呢?这就要从杨坚的父亲杨忠开

  • 结束南北朝分裂的隋文帝杨坚,为何在太子的人选上出现了巨大偏差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杨坚,皇帝,杨素,隋炀帝,南北朝,隋文帝,独孤伽罗

    作为一个皇帝杨坚无疑是最为优秀的,他的政绩不亚于秦皇汉武,大隋王朝虽然历时三代君王30年而亡国,但他给大唐王朝的兴盛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作为帝王,杨坚又极为残忍,他篡位登基,北周宇文一族也被他铲除殆尽。大隋虽然富足。但民间十分贫困。在选择太子问题摇摆不定。但必须说明的是的杨广是合法登基,不存在弑君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