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穆之的死,让刘裕不得不放弃进攻北魏的大好时机

刘穆之的死,让刘裕不得不放弃进攻北魏的大好时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调侃历史 访问量:4157 更新时间:2024/1/21 3:45:43

如果说刘裕北伐仅仅是为了自己篡位,也有失公允。

此时的刘裕及其所率领的晋军已经威震整个北中国,刘裕本人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十月,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进刘裕为宋王,将徐州的海陵、东安、北琅邪、北东莞、北东海、北谯、北梁和豫州的汝南、北颍川、北南顿共十个郡,划归宋国所有刘裕原来担任的相国、扬州牧、领征西将军及司州、豫州、北徐州、雍州四州刺史不变。刘裕没有接受,在他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赫连勃勃居心叵测,对长安虎视眈眈,但刘裕的晋军灭了他的仇国,并主动与之结为兄弟,夏军就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这都意味着夏军是一支可以争取的力量,尤其是如果晋军对付北魏军的话,夏军甚至可以成为一支同盟军;乞伏西秦自从兼并南凉以后,势力大增,但目前来说,西秦主动表示臣服晋朝;仇池氐王一直接受晋朝称号,此次刘裕灭掉了后秦,等于是为氐族报了灭国之仇,这也是一支可以被晋军利用的力量;凉州的北凉沮渠蒙逊虽然不愿意看到晋军强大,但怎奈路途遥远,中间又隔着西秦,且有西凉李歆予以牵制,暂时对关中地区没有什么威胁。因此,要想巩固关中,首先是要处理好与夏国、西秦的关系。西面巩固陇山一线的各个重镇,西北和北面与夏国实现和解,消除夏国对岭北附近的威胁,这样安排,稳定住关中地区也不是件难事。

种种迹象表明,刘裕当时已经将下一步进攻的目标选定了北魏。史书也对此有过记载,比如《宋书· 刘穆之传》中称刘裕“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春秋时期的赵、魏之地,就是河北大部和河南、山西一部,在此特指北魏。

刘裕将进攻矛头对准北魏的理由大致有∶

一是北魏的行动已经与晋国为敌。虽然在刘裕入定关中以后,北魏军主动示好,但在刘裕伐后秦之初,北魏军先不同意借道,后进攻晋军后方,这都让刘裕不能原谅。而且在后秦灭亡以后,北魏仍然接纳司马休之等人,庇护后秦皇族,并纵容刁雍渡过黄河侵扰晋境,这都是敌对行动。

二是北魏国内并不稳定。就在刘裕讨平后秦前后,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人再次发动叛乱。义熙十三年四月,丁零翟蜀派人与刘裕暗中联络。十一月,当长孙嵩回到平城以后,拓跋嗣即命令长孙嵩率领娥青、周几与叔孙建等将合击丁零翟蜀、洛支等人,在北魏主力军队的打击下,翟蜀等人被悉数扑灭。

三是对北魏的战略包围已基本形成。在此以前,东晋政府就已经与北燕冯跋搞好关系,晋青州刺史申永曾奉命向北燕派出使者,此举不言自明,就是为了从北方牵制北魏。据《魏书·太宗本纪》的记载,到了义熙十三年四月,冯跋也向东晋派出使者王特儿等人,但王特儿等人在前往东晋的途中被北魏章武太守抓获,被送到平城斩杀。在刘裕北伐后秦的过程中,北燕和东晋之间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如今,北魏四周均为敌国,北方是柔然,东北是北燕,西面是夏国,西南、南面则是晋国。假如刘裕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力量,北魏将凶多吉少。

当然,刘裕不是没有困难。长安并非建康,如果以此为基地对北魏发起大规模的灭国行动,刚刚占领的长安能否一直保持稳定,后秦势力会不会死灰复燃西秦乞伏炽磐会不会乘虚东进,大夏赫连勃勃能否为他所用同时,正如王仲德所言,江南子弟兵已经远涉万里,离家一年有余,人人思乡,军无战心,这一切都是刘裕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内部的问题,刘裕解决的办法就是,他本人就驻节长安,这样一来,晋军将士们也都无话可说了。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却完全打乱了刘裕的部署。义熙十三年十一月三日,东晋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逝了。

刘穆之的死讯传来,刘裕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继而,他老泪纵横,失声痛哭。刘穆之的死,不仅让远在长安的刘裕震惊悲痛,也让建康的留守人员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当时就有人建议由皇帝下诏以徐羡之接替刘穆之的职务,张邵却建议说∶“如今局势的确危急,徐羡之也一定能接替这一职务。但世子无权擅自发号施令,此事还是要派人速去长安,征询大人的意见以后再定。”刘裕回复说∶“朝廷和大府中的事务,都要咨询徐羡之,其余事务要禀报。”

长期以来,刘穆之是刘裕最为贴心的心腹。刘裕北伐,将整个后方都交给了刘穆之管理。有刘穆之在,刘裕完全可以放心北伐,现在,刘穆之去世了,对徐羡之,刘裕也并非百分百地信任。况且,刘裕的儿子们如今都未成年,世子刘义符也才12岁,这如何能让他不担心?刘裕让朝廷下令任命徐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甲仗二十人出入皇宫,暂时管理后方事务,稍后,又晋升他为尚书仆射,建威将军、丹阳尹不变。虽然徐羡之接替了刘穆之的职位,但是,根据刘裕的指示,徐羡之并未完全承袭刘穆之的职权,很多朝廷大事都要上报刘裕以后才能施行。刘穆之生前,前将军府中的二万多部队,除了三千人划归徐羡之的建威将军府以外,剩余的一万七千人全部划归世子刘义符的中军将军指挥。刘裕所做的种种部署,都显示了他对建康局势的担心和不安。

刘穆之的死,立即让刘裕陷于两难境地。

当时晋军在关中地区声威大震,流落在陇西乃至凉州的汉族军民对晋军都是翘首以盼。经营关中,继而出兵河北、山西,此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然而,刘裕面临的不利因素也很多。司马氏皇族的残余势力四处煽风点火,司马楚之、司马顺明、司马道恭等人屯聚在汝河、颍河之间;刁雍扰动青州;北魏时时窥伺淮北地区,彭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旦彭城丢失,不仅北伐军的归路被切断,而且,淮河两岸将落入敌手,威胁到长江防线。

北方如此,南方也让人担心。就在刘裕驾临长安之际,广州刺史谢欣病死,东海人徐到期趁机纠集不法之徒攻陷了广州,诛杀一百多人,然后出兵始兴,被时任始兴相的刘谦之击败,刘谦之乘胜南下,夺回了广州,东晋朝廷即以其为振威将军、广州刺史。刘谦之就是被鲁轨所杀的刘虔之的兄弟。除了外部压力以外,朝廷内部也不能令人完全放心。一则是长期的军事行动,给江南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少人铤而走险,啸聚山林二是不少地方官是刘裕起义时的功臣,这些人出身武将,缺乏管理百姓的经验,既贪婪又强横,让本已非常危险的江南的治安局势,又雪上加霜。如果江南反叛力量形成气候,一旦建康出现意外,刘裕即使率领大军回到江南,也极有可能重蹈关羽走麦城的覆辙。

思前想后,刘裕终于决定率军东归。

标签: 刘穆之刘裕北魏徐羡之豫州建康

更多文章

  • 刘裕北伐南燕之战,战略进攻与政治攻心结合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裕,南燕,桓玄,孟昶,北魏,慕容超

    刘裕打败桓玄后,在朝中势力大增。但他在朝内立足未久,除了灭桓玄之外并没有什么功劳。和桓温一样,刘裕也把北伐作为增强自己政治威望的手段。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二月,慕容超竟因为嫌乐伎太少,发兵攻击晋朝北境,掳去大量人口,挑选了男女2500百人作乐伎。一个月后,刘裕借此正式上书晋安帝司马德宗,请求

  • 刘裕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在下毛毛雨标签:刘裕,桓玄,刘宋,桓温,平定,刘穆之,宣昭皇帝

    刘裕,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420年-422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刘宋王朝的故事,就是从刘裕的出生开始的。刘裕出生的时候,正是东晋十六国时代中期。当时东晋这边,世家大族林立,几个大世家几乎架空了皇帝。东晋名义上虽然是由司马家统治,但实际上却是有下面的各大世家自治。而且就在刘裕出生的

  • 在北伐后秦之前,刘裕做了哪些准备以及防止建康的动作?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裕,建康,刘穆之,司马氏,徐羡之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四月,刘裕讨灭了司马休之,同月,晋安帝司马德宗即下诏重申先前的任命∶加封刘裕为太傅、扬州牧,拥有佩带宝剑上殿、入朝不用小跑、拜谒皇上不必称自己名讳的特权;另外,授予刘裕前部鼓吹、羽葆,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共计四人;加封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北彭城县公,任命中军将军刘道怜

  • 古代“屠龙专业户”刘裕,杀死5个皇帝,一皇帝被他当众了断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裕,皇帝,皇位,王朝,屠龙

    在历史上有多少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只是为了一个皇位,但最后能够成功登上皇位也是寥寥,谋权篡位的最终没有什么好下场。但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他被人称之为南北朝最强君主,屠龙专业户,干掉五个皇帝,并且有个皇帝被他当众了断生命,这个人就是刘裕。不屈服命运,勇闯天下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 刘裕在称帝后,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都消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裕,司马懿,司马氏,皇帝,司马家,三国,汉朝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首词估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这是我们中学时代所学习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的就是宋武帝刘裕的故事。刘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物,他出身贫寒,但最终却走向了高位,建立了宋国,成为了皇帝,还差点一统天下,结束南北朝

  • 刘裕究竟有什么样的贡献,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刘裕,刘宋,刘邦,宋太祖,刘备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但北宋并非历史上第一个以宋为国号的王朝,500多年前便早已有之,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又称刘宋,刘裕便是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啥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宥沐说史标签:刘裕,司马懿,桓玄,司马炎,汉献帝

    刘裕是刘宋王朝的缔造者,对于当时的老百姓而言,他是一个好皇帝。但对司马懿的后人来说,他就是一个魔鬼,明明大权尽在手里,可还是灭了司马懿后人满门。尤其是东晋的最后一个帝王明明已经写了禅让文书,但还是遭到了杀身之祸,要说,一个开国帝王,心胸应该非常开阔,为何刘裕就这么不愿意放过司马家族呢?难道真的就是因

  • 从“卖鞋郎”到开国皇帝,刘裕的一生为何能够如此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刘裕,皇帝,桓玄,刘备,萧道成,司马元显

    同样是刘姓皇帝,刘裕与刘备的经历何其相似,他们都是汉室宗亲,年轻的时候都曾卖鞋过日子,并且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大块的地盘。当然了,刘裕取得的成就似乎要高于刘备许多,相较于刘备的三分天下,刘裕则是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一、从“卖鞋郎”到猛将刘裕出生在东晋时代,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先祖是刘邦的弟弟

  • 草根出身的刘裕,为了应对门阀巩固刘宋,实施了哪些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刘宋,刘穆之,桓玄,刘邦

    公元420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黜司马德文,正式登基,开创了刘宋王朝,史称宋武帝。刘裕从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 年)随刘牢之与孙恩交战崭露头角开始,到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起义、推翻桓玄,之后又西征北伐,以武功攒足了威望,最终使平民出身的刘裕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也正因为平民出身,刘裕对帝国的未来非

  • 刘裕的驾崩:对皇位安排并没有效果,刘宋的政治危机开始显现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刘宋,徐羡之,檀道济,太守,刘义

    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对于刘宋王朝而言,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代枭雄宋武帝刘裕驾崩了!刘裕在位三个年头,照实际时间计算,他仅在位一年零十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一直忧虑着帝国的未来,这种深深的忧虑除了政治基础不牢固以外,还因为他的帝国缺乏一个成熟的继承人。史书记载,刘义符在东宫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