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究竟有什么样的贡献,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刘裕究竟有什么样的贡献,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1910 更新时间:2024/1/4 11:14:25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但北宋并非历史上第一个以宋为国号的王朝,500多年前便早已有之,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又称刘宋,刘裕便是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在北方大金铁剂的压制下苟延残喘,无所作为,一腔热血的辛弃疾便只能“想当年,金戈铁马”。这个“当年”便是指南朝刘宋时期,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便是刘裕的小字,辛弃疾怀古之地京口便是刘裕的出生地。

刘裕小名“寄奴”,赵匡胤小名“香孩儿”,这等钢铁直男,竟也有如此随性柔媚之名,着实令人意外。

(汉高祖刘邦

刘裕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世孙,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汉赵政权的建立者刘渊,也自称是汉匈和亲的后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中山靖王刘胜和长沙定王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兄弟,都是汉景帝刘之子。

从刘邦建立西汉至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600年间,刘氏后人可谓是搅动天下风云。估计是受了汉高祖刘邦的影响,这些人的出生都不高。刘邦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老流氓加老炮儿,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无所不干。刘秀在乡间放牛,刘备是否卖过草鞋存疑,但刘裕确实卖过草鞋。刘裕不仅卖过草鞋,还种地,砍柴,打鱼,无所不做。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贫苦出身的就刘裕,一刀一枪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从无名小卒到开国皇帝,在四朝二十四帝中,绝对是独树一帜。

在东晋偏安江南的103年时间里,先后有祖逖,桓温等北伐,但刘裕的北伐成果最大,成就最高。刘裕从建康(南京)出发,跨过长江,收复河南山东,并一度将陕西关中地区纳入东晋版图。

关中虽然得而复失,但东晋末年及刘宋时期的北部防线,已经推至黄河,潼关一线,这也使得刘宋政权成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中疆域面积最为广阔的王朝。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刘裕无疑是做的极为出色的。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先后灭掉鲜卑族建立的南燕及羌族建立的后秦,并将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及后秦末代皇帝姚泓斩杀。鲜卑族建立的诸燕政权,便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心心念念想要光复的大燕国。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刘裕并非简单硬碰硬,而是积极进行战术创新,灵活应对。刘裕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佼佼者和杰出的战术大师,他将水兵,车兵,骑兵,步兵,弓箭兵联合一体作战,其所创造的“却月阵”,让不可一世的北魏铁骑,也只能留下满地尸骨。

刘裕是一位钢铁战神,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从底层中来,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他深知民间疾苦,并懂得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于是刘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义熙改革”或“义熙土断”。

刘裕坚决打击地方官宦豪强,抑制土地兼并,将豪强土地分给失地的农民,并将地方官宦豪强占有的湖泊山林向农民开放,自由捕猎采摘。就连东晋皇后所占有的大量田也被刘裕一一剥夺,分给农民耕种。

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裕从布衣到天子,并未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节俭是他的本色,不忘初心是他一直坚持的品格。刘裕后宫嫔妃寥寥,宫室简陋,明令禁止地方进贡各种珍宝。一次有人向刘裕进贡一只琥珀枕,刘裕得知琥珀可治创伤,便将琥珀枕打碎,分给将士。

刘裕贫寒出身,这也使得他对文化知之寥寥。在幕僚的建议下,刘裕开始读书,练习书法。在北伐的军事过程中,他一路搜罗各种失散的古籍经典,运回建康,使得东晋末年国家藏书从4000卷达到刘宋时期的6万多卷,对保存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作为,显然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火烧阿房宫更加高明,更有远见。

前文说过,刘裕的成功北伐,使得南方刘宋政权的北部防线向北推至潼关黄河一线,这使得江淮以及江南地区远离战火,得以稳定发展,对开发江南极为重要。

宋武帝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在刘裕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刘宋政权达到了南朝顶峰,史称“元嘉之治”。

有军事的强力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科学和文化的繁荣。祖冲之,裴松之,刘义庆,范晔,谢灵运等一批科学文化巨子应运而生,《世说新语》《后汉书》《注》等宏篇巨著横空出世。

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时,不幸患病去世,时年59岁。若天肯假年,南朝第一帝刘裕的文治武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不可估量!

标签: 刘裕刘宋刘邦宋太祖刘备

更多文章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啥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宥沐说史标签:刘裕,司马懿,桓玄,司马炎,汉献帝

    刘裕是刘宋王朝的缔造者,对于当时的老百姓而言,他是一个好皇帝。但对司马懿的后人来说,他就是一个魔鬼,明明大权尽在手里,可还是灭了司马懿后人满门。尤其是东晋的最后一个帝王明明已经写了禅让文书,但还是遭到了杀身之祸,要说,一个开国帝王,心胸应该非常开阔,为何刘裕就这么不愿意放过司马家族呢?难道真的就是因

  • 从“卖鞋郎”到开国皇帝,刘裕的一生为何能够如此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刘裕,皇帝,桓玄,刘备,萧道成,司马元显

    同样是刘姓皇帝,刘裕与刘备的经历何其相似,他们都是汉室宗亲,年轻的时候都曾卖鞋过日子,并且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大块的地盘。当然了,刘裕取得的成就似乎要高于刘备许多,相较于刘备的三分天下,刘裕则是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一、从“卖鞋郎”到猛将刘裕出生在东晋时代,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先祖是刘邦的弟弟

  • 草根出身的刘裕,为了应对门阀巩固刘宋,实施了哪些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刘宋,刘穆之,桓玄,刘邦

    公元420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黜司马德文,正式登基,开创了刘宋王朝,史称宋武帝。刘裕从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 年)随刘牢之与孙恩交战崭露头角开始,到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起义、推翻桓玄,之后又西征北伐,以武功攒足了威望,最终使平民出身的刘裕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也正因为平民出身,刘裕对帝国的未来非

  • 刘裕的驾崩:对皇位安排并没有效果,刘宋的政治危机开始显现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刘宋,徐羡之,檀道济,太守,刘义

    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对于刘宋王朝而言,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代枭雄宋武帝刘裕驾崩了!刘裕在位三个年头,照实际时间计算,他仅在位一年零十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一直忧虑着帝国的未来,这种深深的忧虑除了政治基础不牢固以外,还因为他的帝国缺乏一个成熟的继承人。史书记载,刘义符在东宫的时

  • 司马家坐拥晋朝156年江山,为何惨遭刘裕灭族?刘裕至少有5大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刘裕,司马家,司马睿,王敦,司马炎,司马昭

    西晋王朝累计52年,有4位皇帝。东晋王朝累计104年,有11位皇帝。这156年时间里,出了15个皇帝。按理说,有这么长的国祚,又有这么多皇帝,这个王朝应该不会太拉胯吧?可偏偏建立晋王朝的司马家,在东晋灭亡时,惨遭灭族厄运。这又是为什么呢?一、15位皇帝,有13位傀儡,这活没法干!晋王朝很有意思,15

  • 宋武帝刘裕临终时一个最佳人事安排,却成了两个儿子的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刘裕,皇帝,宋武帝,徐羡之,檀道济,刘义符,南北朝

    东晋末年,皇室衰微,朝廷内有奸臣弄权,外有孙恩卢循起义。而刘裕正是起自于这一时期的平民皇帝。刘裕父亲早逝,他与继母相依为命,靠卖柴和织草鞋为生。后来刘裕报名参军,正值海盗始祖孙恩纠众作乱。刘裕在平乱过程中崭露头角,屡立战功。经过近二十年的南征北伐,刘裕北灭后秦和南燕,西扫巴蜀,南平孙恩卢循,最终登上

  • 失败至极的托孤:千古一帝刘裕刚死,四大辅臣转头就将小皇帝废杀

    历史解密编辑:妙笔历史标签:刘裕,檀道济,霍光,刘义符

    自古以来,托孤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这是因为托孤代表着一种信任,一种忠诚。商汤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都被后世称为旷世美谈。然而,并不是所有托孤都是成功的。一代雄主刘裕的托孤,就可谓失败至极。他刚刚咽气没多久,他的嫡长子刘义符就遭四个辅政大臣联合废杀。刘裕,小

  • 刘裕为什么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刘裕,司马懿,皇位,桓玄,萧道成,冉永曾

    刘裕是踏着六位国君的尸体登上皇位的,但他的事迹却令很多人敬佩,今天就来聊聊刘裕灭族司马懿家族的故事。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刘裕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刘裕处在一个错乱悲惨的时代,也有可能是因为刘裕的名声被“寄奴”所替代,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刘裕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他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也会被永远记住。刘

  • 刘裕有多厉害,杀了6个皇帝,自己是皇帝,2个儿子也做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刘裕,皇帝,桓玄,谯纵,皇位,徐羡之

    刘裕,很多人知道这个历史人物。他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南朝宋,是南北朝的开创者。刘裕本人能力还是很突出的,在南北朝的皇帝中也是前列的。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刘裕的另一面,和皇帝有关的一面。他自己杀了6 个皇帝,自己做了皇帝,还有2个儿子也是皇帝。刘裕出身贫寒,刚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他的父亲多次打算抛弃他,

  • 刘裕:我老了想隐退!百官拍手称赞,一小官看懂真意后成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裕,桓玄,平定,小官,宰相,晋安帝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我国的语言系统博大精深,同样的说辞因为语气、语调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会有所区别,同样一句话的不同解读,也让发言者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我国古代的臣子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便是察言观色正确解读皇上的意图,也就是影视剧里经常提到的“揣摩圣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