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卖鞋郎”到开国皇帝,刘裕的一生为何能够如此神奇?

从“卖鞋郎”到开国皇帝,刘裕的一生为何能够如此神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说史道明 访问量:3203 更新时间:2023/12/22 15:17:35

同样是刘姓皇帝,刘裕与刘备的经历何其相似,他们都是汉室宗亲,年轻的时候都曾卖鞋过日子,并且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大块的地盘。当然了,刘裕取得的成就似乎要高于刘备许多,相较于刘备的三分天下,刘裕则是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

一、从“卖鞋郎”到猛将

刘裕出生在东晋时代,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先祖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但到刘裕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衰落、十分贫寒了。

刘裕出生在丹徒县京口里,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父艰难度日。

在这种情况下,刘裕的父亲刘翘就想把他扔掉,好在同郡人刘怀敬的母亲是刘裕的姨母,她把刘裕接过来抚养,为此还断了刘怀敬的奶来喂养刘裕。

正是因为从小寄养在别人家里的原因,刘裕有了“寄奴”的这个小名。

刘裕从小志向远大,由于家境不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认识的字也不多,从少年时代起就学会很多生存的营生。刘裕不仅会砍柴、种地、打鱼,还依靠贩卖鞋子来维持生计,这一点与刘备也很相似。与此同时,刘裕对继母很孝顺,远近闻名。

公元399年11月,孙恩在会稽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纷响应,东晋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刘裕这时加入军旅,效命于刘牢之。成年后的刘裕人高马大,“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作战中,刘裕不仅很勇敢,而且有计谋,刘牢之很欣赏他,提拔他担任参军一职。

在长达数年的平叛行动中 ,刘裕多次充当先锋,一次次打败敌军,军事才干得到显露,更重要的是,刘裕的部队军纪严明,不骚扰百姓,受到百姓称赞。

二、延续东晋政权,大权独揽

公元402年,刘裕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孙恩投海而死。孙恩虽然没能成功推翻东晋的统治,但消耗了东晋的兵力,给盘踞在长江中游荆州一带的桓玄以可乘之机。

桓玄是东晋大司马桓温的儿子,趁乱占据了荆州,不服从东晋朝廷的调遣。孙恩失败后,桓玄率兵攻打东晋,东晋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领兵迎击,刘牢之、刘裕都参加了这场战役。

司马元显和刘牢之先后被杀,刘裕见状,就投靠了桓玄。此后,刘裕屡立军功,在北府军中也很有威望,所以桓玄对他高看一眼,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公元403年初,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起兵,桓玄派刘裕讨伐。刘裕取得大胜,因功被任命为彭城内史。

桓玄这时有了篡夺东晋皇位的想法,他对司徒王谧说刘裕气度不凡,真是人中豪杰。桓玄对刘裕刻意拉拢,倍加恩宠。

但桓玄的妻子刘氏多次劝桓玄除掉刘裕。桓玄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正要荡平中原,这时候需要刘裕担当重任。等平定关中、河北后,再解决刘裕的问题也不迟。

桓玄为巩固权力,对原来的北府军加以限制,试图将其瓦解,引起北府军将领们不满。

刘裕则暗中联络这些人,伺机对桓玄发起反攻。这时,桓玄接受晋安帝的禅让,取代了东晋皇帝称帝。桓玄之前的封地在古楚国,所以新政权定国号为“楚”,历史称为“桓楚”,一般只是将其视为东晋王朝下的一个伪政权。

公元404年二月,刘裕以打猎的名义,聚集了北府军旧部1700多人,在京口起兵,消灭了桓楚在这里的势力,然后传檄四方,号召大家一起来反对桓玄的统治。

在打败桓玄之后,刘裕并不居功,把退位的晋安帝迎请到建康,东晋政权得以延续,但实权却被刘裕掌控。

三、结束东晋,统一南方

东晋自南渡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等人都为此先后北伐,可没有一个人能成功。

为壮大自身力量,刘裕也决心兴师北伐。公元409年,南燕主慕容德死了,他的侄子慕容超继位,之后纵兵肆虐淮北,虏走东晋的两位郡太守,还掠走1000户百姓,这正好给了刘裕一个北伐的借口。刘裕立即上表出师,之后率晋军向北挺进。

晋军在刘裕指挥下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南燕多处重镇,最后直逼近南燕都城广固。广固之战虽然打得很艰苦,但南燕最终失败了,末代皇帝慕容超带着身边几十个人逃出城,最后被抓,南燕灭亡。

东晋后期,汉人谯纵在蜀地建立后蜀政权,治政范围涵盖四川盆地大部,前后立国九年。

公元413年,刘裕指挥晋军攻进成都,谯纵自杀,谯蜀灭亡,刘裕将巴蜀地区纳入东晋版图,之后又挥师进攻汉中,将汉中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公元416年,刘裕已经统一了整个南方,势力范围还远涉北方许多州郡,刘裕一个人掌握着徐、南徐、豫、南豫、兖、南兖、青、冀、幽、并、司、郢、荆、江、湘、雍、梁、益、宁、交、广、南秦等22个州。

公元419年10月,东晋皇帝为刘裕晋爵为宋王。刘裕虽然出生在京口,但他祖上世代居住在彭城,这里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旧地,所以刘裕为自己的封国取名为“宋”。

在刘裕的控制下,东晋已经名存实亡。刘裕很相信一本神秘预言书上的话:“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他认为,“昌明”指的是晋孝武帝司马曜,因为他的表字是“昌明”,根据神秘预言,他的后面还有两位皇帝。

东晋这时的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刘裕就派人将其毒死,另立琅邪王司马德文为新皇帝。此后,刘裕希望司马德文能以禅让的形式把皇位让给自己,又难于开口。

于是,刘裕召集大臣们饮宴,席间若无其事地说自己打算把官职、爵位奉还皇上,回到家中颐养天年。大臣们都假装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好一味地称赞刘裕的功德,只有中书令傅亮明白了刘裕的意思。

傅亮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司马德文把皇位禅让给刘裕,并草拟了退位诏书。司马德文看完欣然同意,亲自抄写了一遍。司马德文对左右说桓玄之乱的时候晋朝已经失掉天下,后来幸赖宋王才得以延续将近20年,今天禅位给宋王,自己是心甘情愿的。

公元420年6月,刘裕取代东晋皇帝称帝,将司马德文降为零陵王,东晋灭亡。刘裕改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

四、推行改革,革除弊病

刘裕出身贫寒,完全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开创了一番事业,成为开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被认为是一代雄杰。

刘裕掌握权力期间积极推行改革,革除东晋后期的一些弊病,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生产发展,这些都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晋朝建立后门阀盛行,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土地兼并情况严重,从西晋到东晋,对这一现象都没有拿出有效解决办法。刘裕掌权后,政治上抑制门阀,经济上抑制兼并。

刘裕进行了户籍改革,让所有人都必须拥有户籍,为编定统一户籍,刘裕下令重新划定郡县疆界,调整隶属关系,清查隐匿漏户,重点清理豪族隐占的私属,将其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这项改革称为“土断”,它侵犯了大族的利益,一开始遭到了抵制。

刘裕面对这种情况,丝毫不手软,曾下令处死了藏匿1000多名脱离户籍逃亡者的虞亮,诛灭了刁氏一族,震慑了豪族,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明显遏制。经过改革,政府的收入大为增加,扩充了兵源,实现了“财阜国丰”。

刘裕还大力整顿吏治,对“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官员给予严厉惩罚,严重者予以处死。

在人才选拔方面,“申明旧制,依旧策试”,用考试的办法对这些“后备干部”加以甄别。

同时,刘裕重用寒族,要求恢复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初衷,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刘裕掌权期间,一批出身寒微的人得到任用。

刘裕还改革刑律,原则是轻刑,曾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刘裕还多次下令减免税役,严禁地方官员滥征租税和徭役,宫中和官府需要的物资一律采取购买的办法获取,照价给钱,“与民和市”,不得随意征用。

更为难得的是,刘裕本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很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曾下令广收遗散的书籍加以保护。由于战乱,大量典籍失散,东晋官方藏书不到万卷,到刘宋初年增加到6万多卷。

刘裕不仅军事、政治才能突出,而且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平时的衣服和住所都很朴素,后宫的嫔妃也不多。

刘裕把所有的财产都放在国库里,后宫中的妃嫔也没有私藏,厉行节约,没有人敢奢侈浪费。刘裕的女儿出嫁时,嫁妆也不过20万钱,没有锦绣等任何奢侈品。

刘裕结束了南方的混乱局面,对历史做出了贡献。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可见评价之高。

五、杀前朝皇帝司马德文,名声受损

然而,从后世的总体评价看刘裕似乎不如曹操,这主要缘于他有一个被后世诟病的地方:杀死了已经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东晋皇帝。

在此之前,历史上也有过几次着名的禅让,如汉魏禅让、魏晋禅让,但退位的皇帝都受到了优待,都能得到善终,而刘裕没有这样做。

东晋皇帝司马德文退位后,刘裕仍然认为他是威胁,而想把他除掉。

有一次,刘裕把一瓦罐毒酒交给前朝琅邪郎中令张伟,让其毒死司马德文。张伟则认为毒杀自己君王而求活命,还不如一死,便在路上打开了瓦罐,把毒酒喝了,自杀身亡。

司马德文也感到自己随时会遭到毒手,因此平时都只跟王妃褚灵媛住在一间屋子里,就连煮饭烧汤都要在床前盯着,饮食全部由褚灵媛王妃亲手操办,刘裕一时半会儿没有机会下手。

公元421年11月,刘裕派王妃褚灵媛的哥哥褚淡之去探望他们,然后让自己亲兵暗中跟在后面。王妃褚灵媛听说哥哥来了,就打开门出外相见,刘裕的亲兵则乘机翻墙进到司马德文的屋里。

亲兵把毒酒放在司马德文的面前,逼他饮喝下,司马德文为了活命,拼命摇头拒绝。

这时亲兵上前,把司马德文按倒在床上,用被子蒙住脸,把司马德文杀死了。

刘裕将已经退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杀害,开了禅让制的一个坏头,并最终连累到自己的子孙。

公元422年5月,刘裕在建康病逝,临终前托孤几位大臣,辅助太子继位。57年后,刘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顺帝刘准被权臣萧道成所逼,将皇位禅让给萧道成,之后也被杀害了。

标签: 刘裕皇帝桓玄刘备萧道成司马元显

更多文章

  • 草根出身的刘裕,为了应对门阀巩固刘宋,实施了哪些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刘宋,刘穆之,桓玄,刘邦

    公元420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黜司马德文,正式登基,开创了刘宋王朝,史称宋武帝。刘裕从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 年)随刘牢之与孙恩交战崭露头角开始,到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起义、推翻桓玄,之后又西征北伐,以武功攒足了威望,最终使平民出身的刘裕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也正因为平民出身,刘裕对帝国的未来非

  • 刘裕的驾崩:对皇位安排并没有效果,刘宋的政治危机开始显现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刘宋,徐羡之,檀道济,太守,刘义

    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对于刘宋王朝而言,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代枭雄宋武帝刘裕驾崩了!刘裕在位三个年头,照实际时间计算,他仅在位一年零十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一直忧虑着帝国的未来,这种深深的忧虑除了政治基础不牢固以外,还因为他的帝国缺乏一个成熟的继承人。史书记载,刘义符在东宫的时

  • 司马家坐拥晋朝156年江山,为何惨遭刘裕灭族?刘裕至少有5大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刘裕,司马家,司马睿,王敦,司马炎,司马昭

    西晋王朝累计52年,有4位皇帝。东晋王朝累计104年,有11位皇帝。这156年时间里,出了15个皇帝。按理说,有这么长的国祚,又有这么多皇帝,这个王朝应该不会太拉胯吧?可偏偏建立晋王朝的司马家,在东晋灭亡时,惨遭灭族厄运。这又是为什么呢?一、15位皇帝,有13位傀儡,这活没法干!晋王朝很有意思,15

  • 宋武帝刘裕临终时一个最佳人事安排,却成了两个儿子的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刘裕,皇帝,宋武帝,徐羡之,檀道济,刘义符,南北朝

    东晋末年,皇室衰微,朝廷内有奸臣弄权,外有孙恩卢循起义。而刘裕正是起自于这一时期的平民皇帝。刘裕父亲早逝,他与继母相依为命,靠卖柴和织草鞋为生。后来刘裕报名参军,正值海盗始祖孙恩纠众作乱。刘裕在平乱过程中崭露头角,屡立战功。经过近二十年的南征北伐,刘裕北灭后秦和南燕,西扫巴蜀,南平孙恩卢循,最终登上

  • 失败至极的托孤:千古一帝刘裕刚死,四大辅臣转头就将小皇帝废杀

    历史解密编辑:妙笔历史标签:刘裕,檀道济,霍光,刘义符

    自古以来,托孤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这是因为托孤代表着一种信任,一种忠诚。商汤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都被后世称为旷世美谈。然而,并不是所有托孤都是成功的。一代雄主刘裕的托孤,就可谓失败至极。他刚刚咽气没多久,他的嫡长子刘义符就遭四个辅政大臣联合废杀。刘裕,小

  • 刘裕为什么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刘裕,司马懿,皇位,桓玄,萧道成,冉永曾

    刘裕是踏着六位国君的尸体登上皇位的,但他的事迹却令很多人敬佩,今天就来聊聊刘裕灭族司马懿家族的故事。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刘裕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刘裕处在一个错乱悲惨的时代,也有可能是因为刘裕的名声被“寄奴”所替代,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刘裕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他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也会被永远记住。刘

  • 刘裕有多厉害,杀了6个皇帝,自己是皇帝,2个儿子也做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刘裕,皇帝,桓玄,谯纵,皇位,徐羡之

    刘裕,很多人知道这个历史人物。他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南朝宋,是南北朝的开创者。刘裕本人能力还是很突出的,在南北朝的皇帝中也是前列的。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刘裕的另一面,和皇帝有关的一面。他自己杀了6 个皇帝,自己做了皇帝,还有2个儿子也是皇帝。刘裕出身贫寒,刚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他的父亲多次打算抛弃他,

  • 刘裕:我老了想隐退!百官拍手称赞,一小官看懂真意后成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裕,桓玄,平定,小官,宰相,晋安帝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我国的语言系统博大精深,同样的说辞因为语气、语调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会有所区别,同样一句话的不同解读,也让发言者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我国古代的臣子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便是察言观色正确解读皇上的意图,也就是影视剧里经常提到的“揣摩圣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关键的

  • 刘裕的七个儿子全都未得善终,酗酒而死的第七子竟是最体面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刘裕,皇帝,刘骏,刘宋,桓玄,刘义康,刘义隆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刘宋政权开国皇帝。刘裕起自布衣,壮年参军。当时东晋朝廷正面临内忧外患的考验,内有奸臣篡位,外有海盗作乱。刘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刀一枪为朝廷屡立战功,最后成功爬上东晋朝廷的权力顶峰。刘裕一生为东晋立过无数巨大战功。他对内先后平定孙恩卢循起义、消灭桓玄、收复西蜀等;对外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为何放弃继续北伐?还是回来登基比较香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裕,刘穆之,桓玄,长安,平定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北伐”,失利者有之,得胜者也不在少数。但恐怕古往今来却只有刘裕一人在北伐成功的节骨眼主动且匆忙地放弃胜利果实——刘裕这么做,图什么?一、北伐与南归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八月,一手把持东晋朝政的刘裕组织大军北上。这一次刘裕选择的对手是后秦。彼时最适合做他对手的也只剩后秦: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