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绩:一位优游田园的醉鬼隐士,心中有诗有酒却无远方的初唐诗人

王绩:一位优游田园的醉鬼隐士,心中有诗有酒却无远方的初唐诗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3409 更新时间:2023/12/13 16:23:39

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学文学史的都知道,诗进大唐,并不是先讲“初唐四杰”,而是有个前缀的,首先要讲的是唐朝第一位诗人王绩,而那“四杰”中大名鼎鼎的王勃,则是他的侄孙。

王绩是被誉为大唐律诗的奠基人,他的声名并不十分地响亮,但他的诗却是满满的唐诗“正声”,似乎唐朝律诗早就是很成熟的载体了,完全没必要还要经历“四杰”的过渡,还要借力陈子昂激昂的召唤,一直到“沈宋”之时方才定型。

作为举例,必定是王绩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野望》了,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放在盛唐一堆顶级律诗中都毫不逊色,而且,对平仄整饬而言亦是绝佳之品;所以,这首诗作为唐代律诗的先锋,那便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而不是凑数的廖化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是王绩归隐后,登东皋而远望,一抒胸中之落寞之情所作,他将四周萧瑟怡静的景色,同心中的孤独相结合,美景衬映着惆怅,使整首诗在唯美的秋色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伤感。

不知何归为情,秋阳含金为色, 群山晚霞为静,牧人猎马为动,知已无人为感,采薇而歌为声,宛如一幅动静声色俱全的《山家晚秋图》;而这最后的商遗不事周,采薇入首阳,则道出了诗人内心欲效先贤的高洁。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河汾人,即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官宦世家,一生郁郁不得志,隋唐之际,三仕三隐,隋时曾任扬州六合县丞,秘书省正字等职;入唐后,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年约60岁时逝世。

王家可是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是正宗的簪缨门第,数代为官,王绩的兄长王通乃隋末大儒,后世理学的开创者;王家富裕且文风儒雅,所谓“地实儒素,人多高烈”便是实情。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王绩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史载其自幼聪明,童蒙便诵《春秋》,15岁时游历长安,被权臣杨素赞为“神童仙子”。

及长,博学多才,学识超人,他不仅能弹得一手好琴,而且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当然,他最出色的还是诗文。

隋时,虽然已开始科考取士,但并不完备,如他这样的出身肯定会被举荐出仕的,他先是任六合县丞,但却因嗜酒误事而遭罢黜,遂回乡东皋,诗酒为乐。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王绩一生嗜酒,即使因此免官也在所不惜,这是他所写的一首《醉后》,他以阮、陶为人生楷模,但可惜的是,那二位是生处乱世,美酒和着竹林山水而名扬四海,但他却生逢治世,大唐一派勃兴的气象下,也侈谈归隐,就有点不知所云了。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其实,从内心来说,王绩还是心系仕途的,不然他就不会三仕三隐了,一方面想效先贤的林下潇洒,另一方面却又舍不得官场的诱惑。

他是沉浸在“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的自得和向往中,又纠结于“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的散淡和适性里,于是,酒照喝,官照当,实在不行就回乡,一生就这样的过去了。

他似乎从来也没有在为政方面作出过什么努力,也许是缺乏记载,但我想,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很难显达,所以,归隐也是他人生中的无奈。

他生活于隋唐交替之际,谁坐朝堂与他的关系并不大,他是一个不太关系政治之人,说他胸无大志也好,说他喜山乐水也行,反正,他是不善于混迹于朝堂。

“平生唯乐酒,作性不能无”,他家道富裕,但从他自述的《墓志铭》来看,却时常算卦卖卜,行游于市井,这似乎同他世家大族的地位很是相悖。

他虽然也想着做官,但却似乎又有着一种恐惧感,早在隋朝为官时就曾说“网罗在天,吾将安之”,所以,他的一生,尽管是以隐士为底色,却是隐隐地透着那点点不安分的色彩。

李唐王朝对如他这样的世家子弟还是很重视的,李渊也曾用他为门下省待诏一职,官阶虽不很高,但毕竟属京官,如果你有能力,自是会有出头之日,一个没有任何业绩,仅有诗名之人,怎么可能有高官给你做。

但他本人也并没有怨言,因为,在他的诗中,看不出点滴如李白那般怀才不遇的怨词,也没有任何看不惯官场险恶的担忧,他就是觉得他不适合,平常官吏“日给良酒三升”,而上方对他是特别优待,给他是一斗,因此时人称他为“斗酒学士”。

再宽松的环境,他也感觉不如在家乡那样的潇洒,不仅是官方,他自己对为朝廷作出过啥业绩,都无一字可述,眼看着同时为官的朋友们步步高升,他在待诏任上一呆就是八年,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待诏一职本身就是个闲职,有事就做,无事就玩,如那李白的诗待诏一样,但他实在是一个超级酒徒,同后世的李白一样,人生最高理想就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及至听说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他便自求任太乐丞,尽管严重的不对口,但他却坚决要求下放,以便去学习酿酒技术;吏部也被他成天聒噪弄得心烦,便遂了他的愿。

他到了太乐后,不仅认真学习酿酒技术,还将制酒方法编为《酒经》,继而又集各家之说,合而为《酒谱》。

焦革死后,无人为他供应好酒,他遂又辞官回乡,建酒专祠,将杜康和焦革等一众人供奉,并写有《酒赋》、《独酌》、《醉后》等一堆的诗文,从而被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他喜酒到了无以复加之境地,这是他写的一篇《醉乡记》,把他心中所构建的一幅不可与人道的酒乡世界,一一地展示在人们,是继刘伶《酒德颂》后的又一酒之美文,是爱酒人心中的一篇《桃花源记》。

他喜酒,史载:“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着《五斗先生传》”。

在他花甲之时,自知将不久于世,又效陶渊明作《自祭文》,书《自撰墓志铭》,嘱家人薄葬。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

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着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

他撰写的这篇《墓志铭》洋洋四百余言,将自己的性格及为人处事之态写尽,读之,一位性洁孤傲的隐士飘然而出,在他的生活中,唯有酒,唯有诗,独独没有远方,而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个酒乡,一个俗人不知的远方。

他性格孤傲,不喜同人交流,为官时赋诗弹琴,纵酒自适,隐居时更是如此,他在家乡东皋也效陶渊明,亲为稼穑事,还遍种各种草药,在田园中感悟生活的宁静和安详

他并不是没有朋友,“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他只是不屑于同新贵们交结,作为一个“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之人,他内心始终有着儒者所特有的清高和矜持。

作为一个曾事旧朝的低级官员,虽然隋朝并没有重用他,甚至还因酒而招罢黜,但他并不怨恨,他对新朝完全地没感觉,所以才有“徙倚无所依”之感。

换言之,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既在言行上恪守旧道德,而内心却又放荡不羁的矛盾体,于他来说,江湖的诱惑要远高于庙堂。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劳作归来,欣逢故友,满月盈空,秋凉如水,四周宁静安详,夜萤穿梭舞,豆光曳野趣;这首《秋夜喜遇王处士》,清新自然,诗风平实自然,充满着农家的生活情趣。

诗中无一字描写相逢后的喜悦之情,但却通过这四周静谧的景色,将山村秋夜的美好展示在读者面前,我们可以从这看平淡的情景中,体会出诗人内心的平和及喜悦之情,这是诗人心境与环境之间的完美契合,绝对不输后世王孟。

王绩可以说是大唐山水田园派诗歌的先驱,在他的笔下的田园风光,总是那般的美好,所有的一切,都化作诗情,如平静而清澈的小溪,一边在缓缓地流淌,一边又在跌宕中歌唱。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对王绩来说,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一个装满美酒的葫芦,便足够他潇洒整个四季,有酒,就是春天,有酒,便是快乐。

我不知道,他在写这首《夜还东溪》时是否又喝高了,但至少估计是喝得微醺,不然,在他眼中,这尚要援藤而行的湿瀌瀌青苔,缘何又是映为一条笔直的归途?不过,从他戴月而归,且歌且行之中,一个老顽童的形象,却是呼之欲出。

王绩在诗歌史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他的诗,率性豪放,全无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浅实直白,质而不俗,在唐诗中,将那赞扬陈子昂所用的一切赞誉之词,皆可用在他的身上。

在大唐开国之时,诗坛是一派的沉寂,六朝风盛,宫体横行,包括那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宫廷诗体的倡导者,作为异军突起的王绩不为推崇,那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李世民写诗也是多多,皇帝喜欢的风格,那全国自是追捧,对此,闻一多先生就曾指责李世民说:“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恐怕当日撑持诗坛的台面的,是崔信明、王绩、王梵志,而不是虞世南、李白药一流人了。”

当然,现在识得王绩之人并不多,但是,后来的初唐诗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从他的诗文中汲取了很多的养分;“潦水降而黄河秋,山光沉而白云晚”中,是不是有点《滕王阁序》的况味?“白云销向尽,黄河曲复流”,读来能否感觉到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意境?

就诗和酒来说,王绩同后来的李白颇有几分相似,同样是官居待诏,同样是诗句傲世,同样是嗜酒如命,不同的是,最后的李白是醉中揽月,骑鲸飞天;而王绩则要安静得多,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后,静静地走向了他心中的“酒乡”。

就诗和酒来说,王绩同前世的陶渊明也很是相同,同样是弃官隐居,同样是亲耕垄亩,同样是嗜酒如命,不同的是,陶渊明喝下的,是魏晋竹林中的最后一杯浊酒;则王绩饮下的,却是大唐诗歌盛宴中的第一杯开场酒。

酒中,不仅盛满着大唐的豪情,还有那天边闪烁的一片星光……

更多文章

  • 《千家诗》212《野望》王绩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绩,野望,陶渊明,李白,千家诗,律诗

    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野望作者: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绩的《野望》,诗云:“东皋薄暮望,徙倚欲所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顾随讲诗:猎马带禽归有生的色彩,王维四句不如王绩一句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王维,王绩,顾随,杜审言,陈与义,王勃

    前言前面写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太诗味的诗人有什么缺点?》中,提到顾随说陈与义诗中“生的色彩”比较少。顾随认为,曹操、陶渊明的古体诗中,杜甫的近体诗中,生的色彩多。在《顾随评唐宋诗》中,其评价王绩的《野望》和杜审言的《早春游望》时,也提到了生的色彩。并且把王维作为反面案例,评价《观猎》

  • 三仕三隐的太原人王绩

    历史解密编辑:锦绣太原标签:王绩,陶渊明,李渊,唐高祖,唐才子传

    写《最在晋土》时,想从唐代那个诗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寻找其中的“最”。这个内容太庞大、复杂,自己水平不行而放弃。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太原王氏中的王绩是唐代第一位诗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一代名臣魏徵的《述怀》(一题《出关》)是大唐开国第一诗。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放弃了这

  •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王绩《野望》:一位隐逸诗人的苦闷和彷徨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王绩,野望,长歌,李白,隐逸,唐朝,诗人,全唐诗,古典乐,千古名句

    野 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朝大业年间,王绩被举荐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当时,王绩不想在朝中做事,于是被任命为六合县丞。但王绩嗜酒如命,常荒废公务,被弹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韦丛与元禛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恬澹标签:韦丛,元稹,修道,半缘君,富贵,爱情故事,元禛

    韦丛长得端庄秀丽、性格温婉贤惠,出身在书香门第,富贵之家,家里世代在朝为官。韦丛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诗文。出身富贵的她,却不慕富贵,不慕虚荣。二十岁时,太子少保的父亲韦夏卿将她嫁给二十四岁元稹。此时的元稹,科举落第,算不上一门好姻缘,不过韦夏卿更加看中的是元稹的才华。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

  • 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李群玉,郑公,处士,典故

    前言继续欣赏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作品。方回在五律中还选了储嗣宗的《经故人旧居》,颔联佳: 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隣。这首诗怀念故人,而不是怀念古人。另有周贺《送康绍归建业》,警句也出自颔联: 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塚多 。这首诗是送别诗,不知道为什么归入了怀古类。下面看一首李群玉的怀古诗,其实也像写景怀

  • 冬至诗词|戎昱:“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榆木斋标签:戎昱,刺史,县令,行伍,唐朝,艺术家,书法家,冬至诗词

    戎昱冬至诗词赏析:“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文:枯木《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中唐】戎昱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戎昱(róngyù),中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卷三·戎昱传》记载,“

  • 唐代诗人戎昱的十首古诗,其诗悲气纵横颇为感人,多写边塞戎旅诗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戎昱,诗人,杜甫,塞下曲,岑参,边塞,唐代,边塞戎旅诗,唐朝,书法家,艺术家

    戎昱,唐代诗人。荆州人,郡望扶风。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青年入蜀,有诗赠岑参,曰:“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宝应元年,戎昱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广

  • 最美诗词 |《送二兄入蜀》卢照邻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关山,诗词,李白,长安,诗人,唐朝,卢照邻,千古名句,送二兄入蜀

    送二兄入蜀——唐·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译文游子要踏上关险山高的旅途,这里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在这里我们分手告别,默默相望哀伤得说不出话。注释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帝王城:指长安,自汉至唐,不少帝

  • “初唐四杰”卢照邻在春节时写的一首诗,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勃,杨炯,年年,李治,诗人,唐朝,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卢照邻,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