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顾随讲诗:猎马带禽归有生的色彩,王维四句不如王绩一句

顾随讲诗:猎马带禽归有生的色彩,王维四句不如王绩一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3/12/12 7:44:25

前言

前面写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太诗味的诗人有什么缺点?》中,提到顾随说陈与义诗中“生的色彩”比较少。顾随认为,曹操陶渊明的古体诗中,杜甫的近体诗中,生的色彩多。

在《顾随评唐宋诗》中,其评价王绩的《野望》和杜审言的《早春游望》时,也提到了生的色彩。并且把王维作为反面案例,评价《观猎》中的四句不如王绩一句诗。

一、生的色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是隋末唐初的著名诗人,人称斗酒学士。他是大儒王通的弟弟,王通有个著名的孙子王勃。可见,这个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也是有家学渊源的。

王绩是唐朝早期的近体诗代表诗人,提到王绩自然要提到他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写物即写其心

颔联写景物,顾随评价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外如一,写物即写其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若但曰“树树秋色,山山落晖”,便死板了

诗人加了一个皆、唯,萧瑟的秋色与落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楚。

看过老街前面文章《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为何用副词胜于用动词?》的朋友,知道皆、唯,都是副词,在这里起到动词的作用,作谓语使用。

2、生的色彩

顾随认为颈联两句有生的色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生的色彩,若只有颈联牧人驱犊、猎马带禽,也死板了。

此二句是“事“,既曰事,自有生、有人。

在评价陈与义时,顾随认为其技巧太成熟,所以“生的色彩”不浓厚、不生动、不鲜明。

诗中生的色彩,老街感觉类似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驱犊、带禽也是动作,但是返、归有了诗人的心理判断, 内心与外物相互融合。

二、生的色彩: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比起王绩来,杜审言有个更了不起的孙子:诗圣杜甫。杜审言的代表作是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关于这首诗,顾随的评价是:

全首只这二句好。

哪二句呢?即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顾随认为:

二句是生的色彩、力的表现,遮天盖地而来,而又真自在。

在评价“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时,顾随说王绩与牧童猎人同情,可以看出诗人的自在。那么杜审言的这两句诗,其自在,或许反映出物我合一的特点。

这种心、物相互融合的诗,顾随认为有生的色彩。受到批评的,则有下面王维的这首名作。

三、王维四句不如王绩一句

王维的五律《观猎》诗云: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顾随认为,王维这首诗的前4句,不如王绩“猎马带禽归”一句诗,原因是:

不能将心、物融合,故生的色彩表现不浓厚。

这个评价,和顾随评价陈与义的诗差不多。

结束语

顾随讲诗,关于诗法、世法,关于知、觉、情、思,心物、因缘等等,有些内容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所谓生的色彩,大抵指诗中写景写事,要有真实的心理与真实生活的反映。诗人要入世、出世,把世法写入诗法。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您觉得呢?

@老街味道

顾随讲诗,诗人有这5种习气,您有几种?

标签: 王维王绩顾随杜审言陈与义王勃

更多文章

  • 三仕三隐的太原人王绩

    历史解密编辑:锦绣太原标签:王绩,陶渊明,李渊,唐高祖,唐才子传

    写《最在晋土》时,想从唐代那个诗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寻找其中的“最”。这个内容太庞大、复杂,自己水平不行而放弃。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太原王氏中的王绩是唐代第一位诗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一代名臣魏徵的《述怀》(一题《出关》)是大唐开国第一诗。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放弃了这

  •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王绩《野望》:一位隐逸诗人的苦闷和彷徨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王绩,野望,长歌,李白,隐逸,唐朝,诗人,全唐诗,古典乐,千古名句

    野 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朝大业年间,王绩被举荐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当时,王绩不想在朝中做事,于是被任命为六合县丞。但王绩嗜酒如命,常荒废公务,被弹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韦丛与元禛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恬澹标签:韦丛,元稹,修道,半缘君,富贵,爱情故事,元禛

    韦丛长得端庄秀丽、性格温婉贤惠,出身在书香门第,富贵之家,家里世代在朝为官。韦丛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诗文。出身富贵的她,却不慕富贵,不慕虚荣。二十岁时,太子少保的父亲韦夏卿将她嫁给二十四岁元稹。此时的元稹,科举落第,算不上一门好姻缘,不过韦夏卿更加看中的是元稹的才华。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

  • 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李群玉,郑公,处士,典故

    前言继续欣赏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作品。方回在五律中还选了储嗣宗的《经故人旧居》,颔联佳: 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隣。这首诗怀念故人,而不是怀念古人。另有周贺《送康绍归建业》,警句也出自颔联: 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塚多 。这首诗是送别诗,不知道为什么归入了怀古类。下面看一首李群玉的怀古诗,其实也像写景怀

  • 冬至诗词|戎昱:“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榆木斋标签:戎昱,刺史,县令,行伍,唐朝,艺术家,书法家,冬至诗词

    戎昱冬至诗词赏析:“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文:枯木《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中唐】戎昱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戎昱(róngyù),中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卷三·戎昱传》记载,“

  • 唐代诗人戎昱的十首古诗,其诗悲气纵横颇为感人,多写边塞戎旅诗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戎昱,诗人,杜甫,塞下曲,岑参,边塞,唐代,边塞戎旅诗,唐朝,书法家,艺术家

    戎昱,唐代诗人。荆州人,郡望扶风。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青年入蜀,有诗赠岑参,曰:“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宝应元年,戎昱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广

  • 最美诗词 |《送二兄入蜀》卢照邻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关山,诗词,李白,长安,诗人,唐朝,卢照邻,千古名句,送二兄入蜀

    送二兄入蜀——唐·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译文游子要踏上关险山高的旅途,这里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在这里我们分手告别,默默相望哀伤得说不出话。注释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帝王城:指长安,自汉至唐,不少帝

  • “初唐四杰”卢照邻在春节时写的一首诗,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勃,杨炯,年年,李治,诗人,唐朝,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卢照邻,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

  • “高明素闲”政治家卢照邻的形象塑造与政治实践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李治,唐朝,诗人,卢照邻,高明素,唐玄宗,政治家,政治实践

    引言卢照邻是中国唐代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高明素闲”政治家,他为江南水利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嵬坡之役和玄武门之变两场关键战役中表现突出,并在官场遭遇险境后依然取得了斐然成果。除了其丰硕的政治实践,卢照邻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也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他对政治观念、社会意识和道德操守的转变和实践。卢照

  • 卢照邻: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诗人,病魔缠身,最后投水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照邻,李白,诗人,杜甫,白居易,高适

    卢照邻:颖水知君苦,波拥沉疴人 历史上文人命运多舛者多多,有怀才不遇,有贫困潦倒,有疾病缠身,三者占其一便算是悲催了,但有一人把三者全部拥入怀中,生死两茫然,最后是在绝望中自沉颖水而死,这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卢照邻是我知道的文人中最为悲惨之人,明代张燮《幽忧子集题词》有言:“古今文士奇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