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

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8:32

前言

继续欣赏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作品。

方回在五律中还选了储嗣宗的《经故人旧居》,颔联佳: 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隣。这首诗怀念故人,而不是怀念古人。另有周贺《送康绍归建业》,警句也出自颔联: 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塚多 。这首诗是送别诗,不知道为什么归入了怀古类。

下面看一首李群玉的怀古诗,其实也像写景怀人,不过这首诗用典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诗云:

云卧竟不起,少微空陨光。

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乡。

旧馆莓苔合,幽斋松菊荒。

空馀书带草,日日上阶长。

一、作者与所呈人物

这首诗的题目为《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除了作者外,还有两个不是特别出名的人物。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他这首怀古诗,用典较多。这类诗歌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没有阅读理解的障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就难一些了。

费拾遗,即费冠卿(公元813前后在世),应该比李群玉大不少,安徽池州青阳县人,元和二年(807)进士及第。母亡后,费冠卿结庐守孝三年,后隐居家乡的九华山十余年。长庆二年(822),唐穆宗征费冠卿入京任右拾遗而不就,因此时人称之为费拾遗。

封员外,指当时担任池州刺史的诗人封敖。封敖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右仆射。

李群玉年轻时来过池州,另有一首《池州封员外郡斋双鹤丹顶霜翎仙态浮旷罢政之日因呈此章》。杜牧来池州担任刺史的时候,已经是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了。

二、云卧竟不起,少微空陨光

云卧竟不起,云卧,谓隐居。不起,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庾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费冠卿也被尊为"费征君"。

少微空陨光,少微指星座,少微星,又名处士星。少微陨光,星光黯淡,处士去世。《晋书·隐逸列传·谢敷 》中写道:

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月犯少微,占卜者说会有一个隐士去世。当时谯郡隐士戴逵名气很大,大家都以为说的是他,没想到绍兴人谢敷死了。所以会稽(绍兴)人笑话谯郡人说,你们的所谓高士,求死尚不得其所愿。

费冠卿坚持隐居不就,作了一名真正的隐士。而少微星空自陨光,并没有影响费冠卿隐居生活 。

二、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乡

颔联用官职名对仗地名。方回评价这一联:

三四用一事贯串,老杜有此体,嘉树传角弓诗是也。

杜甫的《冬日有怀李白》颔联云: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用一个典故贯穿上下联。

东汉名士孔融,让梨的那位,曾担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郑公,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颔联的典故,出自《后汉书》:

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曹褒〉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孔融出任北海(今潍坊一带)相后,拜访隐居的郑玄,并且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置郑公乡。

颔联把封员外和费拾遗比作孔融和郑玄词,或许指封敖曾经照顾过费冠卿,至于二人的详细故事,就不清楚了。

三、旧馆莓苔合,幽斋松菊荒

前二联叙事言情,颔联写景,上下联互文。

旧馆、幽斋,长满了苔藓,而松菊乱生,园中荒芜。

松菊荒,不是松树、菊花凋落,而是犹存松树、菊花,只是无人打理,庭院荒芜。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中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依然长在那里。

旧馆苔藓合,幽斋松菊荒,颈联写旧居的荒芜,为第七句的转折留下空间。

四、空馀书带草,日日上阶长。

尾联需要知道”书带草“的含义,否则会误解。书带草,唐朝李贤注引《三齐记》曰:

'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馀,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不其山即今天青岛城阳区惜福镇一带的的铁骑山,附近有康城书院遗址。当年郑玄避乱黄巾军,收到不其侯伏完邀请,来到不其山下传授经学。

据考古学家王献堂考证,原始社会时,这里居住“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该山因此得名。后秦代有不其县,汉代有不其城、不其国。今日的青岛城阳区,就因为处在古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虽然颔联说,旧居已经荒芜,但是尾联用一个十字句转折振起结束。 书带草,带有文化色彩,在荒园每日坚持生长,表示郑公遗风尚在。依旧是把费冠卿比作郑公。

结束语

怀古诗用典是常用的手法,或者用人名,或者用地名,或者用事件。典故的作用,可以使用较少的字数包含更多的内容。

结束语,依旧作五律一首为今天作业,《经池州怀杜牧》:

薄幸长安客,缘何欲断魂。雁声秋浦道,微雨杏花村。

去国昭陵远,伤时白日昏。但逢开口笑,不肯误芳樽。

这首诗没有用他人比杜牧,老街学问肤浅,找不到太合适的典故,将就完成作业而已。

@老街味道

标签: 李群玉郑公处士典故

更多文章

  • 冬至诗词|戎昱:“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榆木斋标签:戎昱,刺史,县令,行伍,唐朝,艺术家,书法家,冬至诗词

    戎昱冬至诗词赏析:“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文:枯木《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中唐】戎昱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戎昱(róngyù),中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卷三·戎昱传》记载,“

  • 唐代诗人戎昱的十首古诗,其诗悲气纵横颇为感人,多写边塞戎旅诗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戎昱,诗人,杜甫,塞下曲,岑参,边塞,唐代,边塞戎旅诗,唐朝,书法家,艺术家

    戎昱,唐代诗人。荆州人,郡望扶风。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青年入蜀,有诗赠岑参,曰:“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宝应元年,戎昱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广

  • 最美诗词 |《送二兄入蜀》卢照邻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关山,诗词,李白,长安,诗人,唐朝,卢照邻,千古名句,送二兄入蜀

    送二兄入蜀——唐·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译文游子要踏上关险山高的旅途,这里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在这里我们分手告别,默默相望哀伤得说不出话。注释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帝王城:指长安,自汉至唐,不少帝

  • “初唐四杰”卢照邻在春节时写的一首诗,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勃,杨炯,年年,李治,诗人,唐朝,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卢照邻,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

  • “高明素闲”政治家卢照邻的形象塑造与政治实践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李治,唐朝,诗人,卢照邻,高明素,唐玄宗,政治家,政治实践

    引言卢照邻是中国唐代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高明素闲”政治家,他为江南水利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嵬坡之役和玄武门之变两场关键战役中表现突出,并在官场遭遇险境后依然取得了斐然成果。除了其丰硕的政治实践,卢照邻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也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他对政治观念、社会意识和道德操守的转变和实践。卢照

  • 卢照邻: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诗人,病魔缠身,最后投水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照邻,李白,诗人,杜甫,白居易,高适

    卢照邻:颖水知君苦,波拥沉疴人 历史上文人命运多舛者多多,有怀才不遇,有贫困潦倒,有疾病缠身,三者占其一便算是悲催了,但有一人把三者全部拥入怀中,生死两茫然,最后是在绝望中自沉颖水而死,这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卢照邻是我知道的文人中最为悲惨之人,明代张燮《幽忧子集题词》有言:“古今文士奇穷

  • 【读书时间】卢照邻因病拜名师

    历史解密编辑:医药卫生报标签:卢照邻,孙十常,王勃,骆宾王,杨炯

    唐朝初年,文坛上出现了四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唐诗揭幕人,后人称之为“唐初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唐初四杰”都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之人,命运最为悲惨的,则莫过于卢照邻。卢照邻的不幸,是因为多病。但从来祸福相依,不幸的卢照邻却有幸找到当时的第一名医孙思邈为其治病,更为有

  • 生命的最后时刻,卢照邻写出了人生最精彩的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卢照邻,诗歌,行路难,闻一多,初唐,自怜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8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1在“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的艰难岁月里,对于生命和人生的得失,卢照邻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一直风流不羁的他,第一次将自己沉淀下来,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试图琢磨苍天的深意,在天地万籁之际,聆听宇宙的密语。在那篇思绪庞杂的《五悲文》里,他思绪凌乱又悲

  • 卢照邻:被病魔缠身,虽拜药王为师,却不堪忍受折磨,终投水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卢照邻,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李商隐

    唐诗的盛行,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唐朝近三百年的时光,从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到后来盛唐时期李白、杜甫,再到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最后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或许是命运的捉弄,这些万丈光芒的唐代诗人,却往往没有好的结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仕途不顺,屡遭贬谪,最后一个沉殁采石矶,

  • 卢照邻究竟得了什么病,居然连神医孙思邈都治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神医,扁鹊,唐朝,诗人,卢照邻,孙十常,李世民,释疾文,孙思邈,医学家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7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1常言说祸不单行,出狱没多久,正值壮年的卢照邻却被确诊患上了风疾。高宗李治也是风疾。史料记载风眩、风痹、脑廱是高宗风疾的不同发展阶段,用现代的医学术语说就是血栓形成导致头晕目眩,然后发展到脑栓塞致肢体麻痹僵化,最后会形成脑瘤终致全身瘫痪。风疾实质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