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举意外病死,李渊如释重负,像个孩子似的神情让人忘不掉

薛举意外病死,李渊如释重负,像个孩子似的神情让人忘不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1/15 18:05:40

浅水原之战,唐军全军覆没!

刘文静殷开山等人罪责难逃。

回到长安后,遭到了严厉的处分——革职查办。

这是自太原起兵以来李唐遭遇的第一次惨败。

也是战神李世民军事生涯唯一的一次惨败。

薛举进据高墌后,将战俘全部活埋,连同唐军阵亡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台,然后自己站在台上颐指气使,炫耀兵威。

同时,授意薛仁杲进攻宁州,以形成夹攻关中的战略态势,兵锋遥指长安,气吞山河!

怎么办?怎么办?

李渊又恨又气,急得团团转。

想不到,刚刚坐上的帝位还没捂热,就遭此重创!

浅水原这一战,已经押上了全部家当了,现在,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候,去哪儿组织得起这样强大的兵团与薛举对抗呀。

一想到这儿,李渊就胆战心惊,坐立不安。

就在这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第三天,也就是浅水原惨败后的第三天,618年的七月十三日,有一份惊喜出现在了李渊的面前。

——永乐王郭子和归唐!

郭子和本是隋朝左翊卫的一名小兵,一向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地做人,却不知怎么样地得罪了不知哪个上司,莫名其妙地被流放到榆林郡。

没办法啊,狼要吃小羊,它就会蛮横地指责在下游的小羊弄脏了上游的水。

郭子和实在比窦娥还冤。

可是,即使没有了天理,人还是得要生活的,郭子和老老实实地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服刑。

在服刑区内,郭子和结识了一伙不怕死的好汉,还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伙好汉的心。

617年三月,榆林郡内大饥,这伙不怕死的好汉拥着郭子和杀出了刑区,号称“十八结义兄弟”,干掉了郡丞,开仓济民。

同年五月,郭子和自称永乐王,年号正平。

但是,这个“王”只是几十副扑克牌里的“王”,还是小的。

仅仅坐拥一郡之地,南有梁师都,北有突厥。

活在夹缝中真他妈压抑呀,生存都困难,更不要奢望能有什么发展了。

现在,李渊据长安称帝,天下归心,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如就找他当靠山吧。

于是,郭子和作出了降唐的明智之举。

“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渊又喜又惊。

喜的是郭子和是这样的识时务,就任命他做灵州总管吧。

惊的是薛举那边还在磨刀霍霍,随时还会把刀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来。

怎么办?怎么办?对方可是拥有三十万步骑啊,三十万!

神啊,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帮帮忙吧,行行好吧。

也不知观世音和玉皇大帝是不是和李渊有一腿,李渊这一祈祷可要命了——要了薛举的命了,八月九日,薛举暴毙了!

据说薛举临死前,做过求生的最后挣扎,请巫师。

可是巫师装神弄鬼地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主上,这是你滥杀降兵的报应啊。”

这可不是找死吗?!

你救不了我,就算安慰也要安慰人家一下下呀,别人去医院探病,面对的就算是入了膏肓的病人,还装得信心满满的说:“你很快就会康复的。”你这个女巫,真是没人性!

杀!

薛举盛怒之下,命人杀了巫师,死也有个伴了。

然后朝天狂喷鲜血,不一会儿就死了。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乐坏了。眉飞色舞地对群臣说:“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一死,整个世界就清净了。”

是的,整个世界清静了。

且慢,薛举是死了,可是,不是还有他的儿子薛仁杲吗?

没有错,薛举死后,薛仁杲继位了。

可是,薛仁杲和他老爹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和他老爹相比,李渊先送八个字的评语给他:凶猛有余,谋略不足。

最致命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再送八个字评语:为人贪婪,刻薄寡恩。

薛举在世时,对那些流血流汗的部下,出手大方,赏赐丰厚,从不皱眉头。

这回轮到薛仁杲当家了,什么?你们想要升职?加薪?奖金?加班费?去!去去!胡闹,真是胡闹!想都不要想,死了这条心吧!

升不了职,加不了薪还不要紧,工资还会时不时遭到无缘无故的克扣、拖欠。

长此以往,员工就得认真考虑改行换老板了。

于是,不断有人开小号溜了。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谁爱走谁走,老子没空理会!薛仁杲烦透了,一门心思躲在家里玩“虐囚”游戏。

唉,这个没爹娘的孩子,太任性了。

这么一来,薛举要攻长安、灭李唐的计划搁浅了。

也难怪李渊如释重负的这么高兴,像个孩子似的神情让人忘不掉!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何惨败于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世民,薛举,李渊,唐军,刘文静,突厥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世民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是一位战神式皇帝,其军事能力在历代帝王中至少可排进前五。但鲜为人知的是,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有过一场罕见的惨败,导致阵亡士兵过半,最终狂奔400里逃回长安。随着杨广统治的崩溃,反隋起义此起彼伏,不少野心家看到了机会,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先后起兵。其中,李渊在

  • 唐王朝进攻薛举之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初显,一战定陇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薛举,李世民,唐王朝,李渊,唐军,刘文静

    大业十三年四月,原隋金城校尉薛举与其子薛仁果杀了金城令之后,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随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枹罕、西平、浇河等地,占据陇西,拥兵13万之众。接着,又攻占了天水,自称秦帝,并迁都天水。十一月,自称秦帝的薛举又击败了自称楚帝的李弘芝和自称唐王的唐弼,并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之间

  • 在八总管大败于薛举之后,李世民是怎么扭转局势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薛举,唐军,李渊,唐朝,薛仁杲,军事制度,唐太宗李世民

    在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杨玄感起兵反隋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义军迅速兴起,将隋朝推向了的边缘。在这个时候,居住在金城的武人薛举也起兵反隋,其先是控制住了当地的官员,赢得了金城的控制权。之后又因为武勇指明吸引了宗罗睺等盗贼的归附,声势壮大,在很短的时间

  • 山西历史名人 五十二 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薛举,唐军,李世民,突厥,李渊,长安

    薛举(?~618年),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网络图片、侵权联删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

  • 浅水原之战,秦王李世民,如何大破西秦霸王薛举长子薛仁杲?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薛举,唐军,唐朝,李世民,薛仁杲,宇文化及,浅水原之战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

  • 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击败李世民,勇悍绝伦的西秦霸王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薛举,西秦,薛家将,唐军,李渊

    李世民率军战西秦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薛举父子,与前文所说的薛安都父子、薛世雄父子一样,同样是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也是蜀汉薛永的后裔。薛举,生于兰州金城县(今甘肃兰州),身材魁梧,骁勇善射,家资巨富,喜欢结交豪杰,称雄于西北边地,后为隋帝国的金城郡校尉。617年,各地起义反隋,薛举身为西北豪强,也趁势

  • 裴仁基有多牛?他的长子是隋末的“万人敌”,遗腹子是初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罗士信,裴元庆,裴行俭

    熟悉隋末唐初那一段历史的朋友,一看标题,就知道本文要写的人是裴仁基了。裴仁基在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绝对是一个龙套角色。不过,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子一女还是有相当戏份的。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元绍、裴元福、裴元庆。其中的裴元庆在书中被设定为隋唐第三猛将,力大无穷,手持一对银锤,五升斗大,重三百斤

  • 在裴仁基和单雄信之间,李密选择了单雄信,难怪会败给王世充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单雄信,李渊,王世,李密(隋朝),唐朝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最出彩的莫过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了,威名最重、声势最高、兵力最强,但即便如此,李密却没有笑到最后,而改变李密和瓦岗军命运的就是童山之战和紧随其后的洛阳之战。童山之战中,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展开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的结果是宇文化及狼狈逃至魏县,而李密的瓦岗军虽然取得

  •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隋炀帝,吐谷浑,杨坚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东县人,隋朝时期将领,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攻打瓦

  • 公孙武达随李渊南下,又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两次打败突厥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渊,李世民,公孙,武达,突厥,李治,骑兵,唐太宗,公孙武达,唐朝,艺术家

    公孙武达参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公孙武达在李渊起兵后,到长春宫拜见李渊。跟随李渊起兵反隋,唐朝建国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公孙武达历仕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位皇帝,可谓三朝元老。公孙武达,生卒年不详,雍州栎阳(现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公孙武达性格豪爽,力气很大,做过豪侠,在隋朝时做过骁果军士,隋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