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广韶 | 茶仙卢仝(组诗)

卢广韶 | 茶仙卢仝(组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河文学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1/26 8:25:50

茶仙卢仝

卢仝(约767—835),号玉川子,“唐初四杰”卢照邻嫡孙。祖籍河北范阳(今涿州市),河南省济源市(原济源县)思礼村(原武山村)人。我国中唐时期“韩孟诗派”(亦称“韩卢诗派”)主要诗人之一。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卢仝赴长安为茶农请命,夜宿宰相王涯府,时遇“甘露之变",不幸罹难。卢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他的诗词文化和茶文化,而二者集中体现在《月蚀诗》和《走笔谢孟谏仪寄新茶》两首诗歌中。《月蚀诗》借天象、言政事,托理于物,借物言志,横空出世。在创作风格上挣脱了唐代传统诗歌格律的羁绊,冲破是时诗坛盛极难继的尴尬局面,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使卢仝雄踞中国诗坛。《走笔谢孟谏仪寄新茶》以发散思维的神奇妙笔,修饰造境、构思奇特、神逸飘洒;落笔行文、酣畅淋漓、妙笔生花;气韵流畅,丝丝入扣,如珠走板,一气呵成。自唐以来,独领风骚、千古绝唱、历久弥新,并远涉重洋、远播海外。一首茶诗,使卢仝青史留名,享誉“茶仙”。卢仝虽一介草民,终身布衣,但他忧国忧民、志向宏大。千余年来,在其故里的世代子孙中,广为流传着卢仝展示自己理想的遗言:“入仕则宰相,匡扶社稷,济世黎民;为民则良医,救死扶伤,济世活人”。卢仝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畅,但他精研茶艺,完成了济世活人的夙愿。 卢仝著作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年少大志、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敢为人先、创新进取的拼搏精神;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愤世嫉俗、忧国爱民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祭卢仝

——写在济源市卢仝文化研究会成立之时

斗转星移光阴逝,卢仝尘封少许知。

后裔本应弘懿德,沉默无语思维痴。

域外尊崇名声震,吾辈今挺讪笑迟。

先贤一介白布衣,满腹经纶著诗词。

《月蚀诗》文动朝野,险怪荒幻彰睿智。

忧国怜民显大爱,时弊权奸无情斥。

《七碗茶歌》越千古,中外传唱美名驰。

传入东瀛演茶道,鸿儒追捧吟茶诗。

独辟蹊径称“仝体”,韩孟诗派举旗帜。

才华横溢难施展,徒怀一腔报国志。

甘露之变赴黄泉,株连九族谁抗旨?

欣喜故里今巨变,国泰民安逢盛世。

文化自信举国策,理应担当不容辞。

八方给力兴玉川,沧海扬帆正当时。

卢仝雕像揭幕

——写在卢仝雕像揭幕时

万羊山下举喜事,卢仝雕像揭幕时。

熠熠生辉汉白玉,喜看后裔写史诗。

万人空巷览盛景,文人雅士蜂拥至。

献花敬茶上高香,俯首三拜恭祭祀。

山人“万卷堆胸朽”,憾未蟾宫折桂枝。

目击盛况叙胸臆,诚谢天下有识士。

一掷千金文化苑,万洋功名垂青史。

中华文明五千年,弘扬传承昭后世。

文化自信强基业,国情民意正逢时。

盛世中华耀环宇,固若金汤如磐石。

清明新茶献卢仝

阳春三月万物荣,采撷新茶献卢仝。

“七碗茶歌”越千古,“煎茶技艺”薪火承。

冬凌茶苦防疾病,清热解毒蒲公英。

茵陈二花润肝肺,凉血菊花紫地丁。

丹参银杏降血压,红娘山楂消食灵。

枸杞山药健脾胃,大黄泄叶肠道通。

神农百草遍神州,玉川蕴藏千百种。

济世利民烹茶道,卢仝研茶惠苍生。

颂茶仙

“唐初四杰”照邻孙,籍贯济源武山村。

破屋数间家境贫,图书堆积藏经纶。

耿介偏执类孟郊,文笔比肩韩愈文。

茶界尊称誉“茶仙”,齐名“茶圣”天下闻。

石榴寺怀古

千年古刹沐佛光, 石榴寺内忆贤良。

卢仝幼年读书地, 晨钟暮鼓书声朗。

韦编三绝感上苍, 遂令榴树遮荫凉。

满腹经伦堆胸朽, 遗憾终生布衣装。

拜谒卢仝墓

虎山东麓孤茔坟,沉眠唐贤卢仝君。

“韩孟诗派”擎大旗,唐代诗坛谱新韵。

齐名“茶圣”誉“茶仙”,一首茶歌唱古今。

中外茶界多少辈,迄今尚未比肩人。

作者简介

卢广韶,河南济源思礼村人。 济源市卢仝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济源市作协会员,河南省民协会员。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多家国内教育学术核心期刋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以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15项。 编著《卢仝文化研究》《文脉思礼》两书。

更多文章

  • 卢仝《月蚀诗》天文学史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科学的历程标签:卢仝,韩愈,李白,唐人,唐朝,诗人,月蚀诗,欧阳修,白居易,千古名句

    原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25卷卢仝《月蚀诗》天文学史研究李月白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摘要:卢仝的《月蚀诗》在唐诗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本文通过天文软件模拟观测了当时月食的全过程,并对《月蚀诗》进行了天文学史角度的解读,研究了卢仝诗歌中月食

  • 孔四新 | 读懂茶仙卢仝

    历史解密编辑:大河文学标签:卢仝,陆羽,茶经,茶仙,茶圣,诗人,唐朝,孔四新,七碗茶歌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

  • 唐代诗人张仲素的这一首诗,28个字,写尽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张仲素,秋夜曲,诗人,闺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的这两句千古经典,表面看上去甚是优美。皎洁的月光,潺潺的流水,此起彼伏的捣衣声……,画面宁静而又不乏生动性。但是,殊不知在这样的画面之下,隐藏着的却是那朴素的相思之情与沉重的家国之事。古来相思惹人痴,而掺杂着与政事有关的浑厚之味的那份相思,又似乎更能打动人们的心怀。就

  • 古诗文赏析:张仲素诗歌《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热点导读标签:秋夜曲,张仲素,顾漫,月夜,春夜

    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夜曲》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张仲素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

  • 夜听】《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代,崔涂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书香阁标签: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飘泊,羁旅,诗人,童仆

    点击标题下蓝字散文大家关注,我们将不负众望,每天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代】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译文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乱山上残

  • 携程平台增长部总经理王绩强:原生互联网企业正经历一场数字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数据猿DataYuan标签:携程,王绩强,大数据,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业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众多新兴技术开始赋能数字营销。于是,智能营销已然从工具化走向了业务化。如今,数字化营销已经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一环。相较于传统营销逻辑,数字化营销趋对于营销的效果管理,追求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数字营销工具赋能业务场景,不仅能够以更快的效率,在更合适的时机,找到更

  • 皖北纪事之五斗先生王绩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王绩,隐士,白居易,陶渊明,醉乡记,王勃

    五斗先生王绩赵汗青·刘欣华在宿州 城 北武里山麓有 “ 王绩墓 ” ,今属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其地原有龙泉、龙泉寺、东皋诸胜。俗讹 “ 五柳先生墓 ” ,盖因王绩曾作《五斗先生传》也。村名亦因讹得。那么,王绩到底是哪里人?为何宿州有他的墓 ?王绩 —— (585——644)隋代绛州龙门县(今山

  • 皖北纪事之王绩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王绩,白居易,陶渊明,唐诗,王勃,醉乡记

    王 绩赵汗青·刘欣华在安徽宿州北武里山麓有“王绩墓”,今属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其地原有龙泉、龙泉寺、东皋诸胜。俗讹“五柳先生墓”,盖因王绩曾作《五斗先生传》也。村名亦因讹得。那么,王绩到底是哪里人?为何宿州有他的墓?王绩——(585——644)隋代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县)人,字无功,号东皋子

  • 王绩:一位优游田园的醉鬼隐士,心中有诗有酒却无远方的初唐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王绩,陶渊明,李白,隐士,唐诗,陈子昂,初唐诗人,唐朝,艺术家

    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学文学史的都知道,诗进大唐,并不是先讲“初唐四杰”,而是有个前缀的,首先要讲的是唐朝第一位诗人王绩,而那“四杰”中大名鼎鼎的王勃,则是他的侄孙。王绩是被誉为大唐律诗的奠基人,他的声名并不十分地响亮,但他的诗却是满满的唐诗“正声”,似乎唐朝律诗早就是很成熟的载体了,完全没必

  • 《千家诗》212《野望》王绩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绩,野望,陶渊明,李白,千家诗,律诗

    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野望作者: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绩的《野望》,诗云:“东皋薄暮望,徙倚欲所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