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崔颢《黄鹤楼》被称为七律第一,但首联却被网友质疑多年,为什么

崔颢《黄鹤楼》被称为七律第一,但首联却被网友质疑多年,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2290 更新时间:2024/1/19 23:13:15

常言道:高手总是低调的。其实这话用在唐诗上面也特别的贴切:虽然大家都知道李白杜甫是唐诗最杰出的诗人,但是历史上却总有那么几个人,凭借一首诗就把李白杜甫给比了下去。比如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被后人评价为“孤篇盖全唐”,以一首诗把李白、杜甫全都比了下去。

而另外一位用一首诗把李白、杜甫比下去的,就是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被后人评价为“七律第一”。不论是狂放的李白,还是工整的杜甫,都不能在七律上压倒这位不怎么出名的诗人的一首诗。这首诗对李白的打击尤其的大,甚至可以说给李白造成了“心理阴影”,,面对黄鹤楼,他甚至专门写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因为崔颢写了一首诗在上面,使得诗仙李白居然不敢在这里写诗,这是有多大的威力呢?令人奇怪的是,其实崔颢和李白几乎是同时代的人,李白出生于701年,崔颢出生于704年。当时的崔颢听到李白的这句话,会有什么看法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崔颢的名声也给他带来了许多争议,尤其是现代人对于他的这首《黄鹤楼》的争议特别的大。

作为一个几乎与李白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诗人,他虽然有号称“七律第一”的《黄鹤楼》,名声却在近代人眼中一点儿都不大,这是首先让现代人觉得崔颢名不副实的“源头”:《黄鹤楼》这首诗这么厉害吗,为啥诗仙是李白而不是崔颢呢?怀着这样的疑问,一些对律诗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开始找起《黄鹤楼》的“问题”来了。我们先来看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没想到一找还真就找出了不少问题,而且首联就有问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按照一般律诗的写法,是不允许在同一首诗当中大量出现重复的某个词或者字眼的。而崔颢的这首《黄鹤楼》首联就来了两个“黄鹤”,下一句又来了一个“黄鹤楼”,直接在一开始就违背了律诗的创作原则。

而细心的读者还发现,崔颢的《黄鹤楼》居然连基本的对偶都没做好。比如“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一句,按照正常的写法,它的上一句的最后两个字也该是两个一样的字,这样看起来才工整,而崔颢的这首诗则不仅仅连形式上不能对上,甚至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个要求也做不到。

而大多数古代写得好的七律,基本都是严格按照对仗的要求来走的。这一点以严肃认真的杜甫最为著名,他的诗基本上都写得非常严格,非常工整。比如他那首《登高》,也被有的人称为“七律第一”,也就是古人认为可以和崔颢的《黄鹤楼》并驾齐驱的一首七律。我们来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比而言,杜甫的这首诗的对仗什么的就来得严密得多了。“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萧萧下”对“滚滚来”,有一种非常整齐得美感,既有诗得内容之深邃,又有诗句形式上得美感,可谓是精雕细琢。那么,崔颢的《黄鹤楼》到底是不是浪得虚名呢?古人的评价到底是不是靠谱呢?

其实我倒是觉得,评价一首诗没必要去学那么多的“理论”。事实上,历史上几乎很少有专门的诗词理论专家,而专门的诗词理论专家也很少有流传下来什么传世之作。诗本来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审美的体验的,诗的好不好,要看读者读之后的感受。能够让读者深受感动的诗,才是真正的好诗。

崔颢的《黄鹤楼》虽然在对偶上面看起来不怎么“严谨”,但是它的思想内涵,它对于意境的塑造,它对于人的感情的拨动,都是极其完美的。只要是一个识字的中国人,认真读了这首《黄鹤楼》之后,绝大多数都会在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忧伤、深思、怀念、向往、仰慕,《黄鹤楼》几乎就是一首百感交集的歌谣,让人不能自拔。

这足以证明它的“七律第一”的地位。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恰恰有不少都是不符合格律的。比如刘邦留下的唯一一首诗《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上安所施。格律、对仗,他几乎都没有管,可是这样的诗看了,却能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它触动了人的心灵,它完整地把刘邦的心境用文字写照了出来。崔颢的《黄鹤楼》不正也是如此吗?

标签: 崔颢七律黄鹤楼李白杜甫律诗唐朝艺术家

更多文章

  • 李白又一首模仿《黄鹤楼》的七律,这一次差点就胜过崔颢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题诗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临送目,最是诗情溢怀,何况是登临黄鹤楼名声,望江夏山水。历来登黄鹤楼赋诗者数不胜数,而唯有崔颢这首七律独步古今,被誉为唐人第一七律。

  • 崔颢的《黄鹤楼》与杜甫的《登高》,到底谁是“七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岛主历史观标签:杜甫,崔颢,黄鹤楼,登高,李白,题诗

    崔颢PK杜甫,《黄鹤楼》与《登高》的“七律第一”之争由来已久,孰高孰低莫衷一是,至今没有定论。最早将《黄鹤楼》奉为“第一”的是南宋诗评家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最早将《登高》奉为“第一”的是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他在《诗薮》中说:“《登高》自当为古今七律第

  • 黄鹤楼版:钱都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预测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钱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诸侯权贵私人拿走了,部分被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作为贷款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 看了崔颢的诗以后, 李白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不敢写黄鹤楼了

    历史解密编辑:锋宇论戏曲标签:崔颢,李白,七律,题诗,诗人,唐朝,黄鹤楼,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崔颢有一首写黄鹤楼的名篇,堪称咏黄鹤楼的绝唱,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朝的严羽曾这样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唐才子传》说,李白见了此诗曾感叹:眼前有景

  • 王宠「崔颢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宠,书法,诗人,唐朝,画家,王献之,崔颢诗,北京故宫博物院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宠此篇奔放纵逸,酣畅飘忽,尤其“独行”二字,淋漓畅快,锋芒外露,自言:“饮归大醉,不计笔墨”,可见是酒后挥毫,更见自然率意。王宠的书法受王献之影响较深,此书仍不失献之意韵,萧散俊逸,笔墨内敛,筋骨内涵,遒劲疏爽,亦如明代邢侗在《来禽馆集》中所评:“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

  • 《千家诗》112《黄鹤楼》崔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崔颢,黄鹤楼,李白,千家诗,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诗——《黄鹤楼》,不仅在古代就风头一时无两,到了现代风头可谓更劲啊,它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中都名列魁

  • 郑红码,烂尾黄鹤楼版:钱都去哪了?李白和崔颢早有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取款难之烂尾黄鹤楼:钱都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猜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中饱私囊了,部分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报道,河

  • 黄鹤楼版:钱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说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钱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诸侯权贵私人拿走了,部分被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作为贷款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 ​​……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 唐代诗人崔颢的十首古诗,其代表作《黄鹤楼》,被誉为七律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崔颢,七律,黄鹤楼,诗人,李白,题诗,诗作,艺术家,唐朝

    崔颢(hào),汴州人 ,唐朝著名诗人。说到崔颢那就绕不开他的那首《黄鹤楼》。相传《黄鹤楼》是崔颢游历时即兴题在楼壁上的诗作,这首诗把怀古和思乡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在景中,纵笔写来,挥洒自如。诗的前三句里“黄鹤”一词连用三次,表现了诗人不拘常格的大胆创新精神,前人称《黄鹤楼》一诗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