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唐朝诗人。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崔护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博陵县(今河北安平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即使偶尔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他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只留下一段唯美的爱情传说。故事中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清明时节,崔护进京赶考,结束后到都城南郊游玩。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他顿觉心神清爽。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他恣意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浑然不知道路的远近。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
这里已是偏僻野外,农家住得极为零落,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便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临近山脚,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一边在心中想着,一边走进了房门。只见房中桌上有一张墨渍未干的诗笺,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
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书,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萧索与无奈的心境。到底是何等人物隐居在此?又是怎样的心情与遭际衍出如此无奈的文字呢?一连串的问号浮起在崔护脑际,使得他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要探个究竟。这时,一名少女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轻轻地唤一声:“相公,请用茶。”崔护从思索中转过神来,见少女正向自己走来,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崔护竟然有些看得发怔。崔护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致于在少女面前失态。他礼貌地接过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镇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叩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说:“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并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了。
两人在屋中静默了一会儿,崔护大赞此地景色宜人,犹同仙境,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少女却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并不说话。说到春天,崔护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说道:“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等着她的反应。面对少女的无措,崔护也不知如何是好。
那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对未婚男女能够端茶递水,独处一室,已属破格之举。 “发乎情,止乎礼”,两个饱受礼节教育的年轻人并没有再进一步的行为。眼看着太阳已经西垂,崔护只好起身,恳切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少女把他送出院门,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而崔护回到家中,随即就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寻春巧遇绛娘一事只能暂搁脑后不敢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马而荒废了学业。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崔护抱着兴奋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寻寻觅觅,终于让他找到了那幢茅舍,但见一切如故,好像那一次春日艳遇就是发生在昨天。走近院落,里面寂静无声。许久都不见少女出来开门,他唤了几声:“绛娘!绛娘!”却并无应答之声。再定睛一看,茅舍门上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宣告着主人已不在此。顿时,崔护觉得如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久候未见归人,又是夕阳西斜,他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便是那首大名鼎鼎的“题都城南庄”。
崔护城南访旧,没能见到绛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不下来,根本无法用心读书。于是,数日之后,他再度前往城南寻访。他尚未走近茅舍,便听到茅舍中传出阵阵哭声,崔护连忙到茅舍前询问究竟,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了出来,上下打量着崔护问道:“你是崔护吧?”崔护有些讶异,他点头道:“晚生正是崔护。”老者一听,悲从中来,哭着说:“你杀了我的女儿啊!”崔护惊诧莫名,急忙询问:“敢请老丈说明原委!”老者哽咽地说道:“爱女绛娘,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她等过了一天又一天,总不见你的踪影,时过一年,本已将绝望,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门上你所题之诗,恨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到你,因此愁肠百结,一病不起。
现在绛娘先我而去,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听了这番哭诉,崔护一时被震得不知所以,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让崔护心碎!他哽咽道:“日前再访不遇,怅然题诗而返,不料竟出这样的变故,绛娘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了!”他奔入内室,一边摇晃着绛娘,一边大声哭喊,泪水流满了绛娘的面庞。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苍天,这时绛娘竟然悠悠地苏醒过来。老者见了惊喜万分,多情的绛娘居然从黄泉路上又走了回来。随后,崔护回家把情况禀明父母,父母也十分体谅他们,于是依礼行聘,择一吉日将绛娘娶进门来。
崔护娶了绛娘这么一位情深意厚、贤淑美慧的娇妻,心中自是美不胜收。绛娘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使得崔护心无旁思,专意于功课,学业日益精进。贞元十二年,崔护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到岭南节度使。在绛娘的佐助下,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最后,就把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附录于此,希望大家喜欢。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