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千古名篇,崔颢《黄鹤楼》和杜甫《登高》,谁才是七律之冠?

同是千古名篇,崔颢《黄鹤楼》和杜甫《登高》,谁才是七律之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4/1/20 14:02:08

话说某一次李白登上了黄鹤楼,正想题字,忽然看到崔颢大作。于是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从此,崔颢这首《黄鹤楼》就打响了名头。因为这一首诗碾压了“诗仙”,于是吹捧它的人就滚起了大雪球。到了宋朝,严羽作《沧浪诗词》时,就将它捧成了“唐人七律第一”。

明人胡应麟不服气,他说杜甫的《登高》才是“唐人七律第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古今七律第一”。自唐朝以后,七律八句皆对,只有杜甫一人而已。

杜甫的《登高》,影响了七律的风格和创作内容,事实上它已成为后代七律创作的典范。这种说法,得到了包括王安石、黄庭坚、苏轼、金圣叹、钱谦益等众多古代诗评人一致赞同。

不过,现代有一位叫王兆鹏的教授,搞了一个“大数据统计”调查。问网友杜甫的《登高》和崔颢的《黄鹤楼》,哪一首才是“千古七律第一”。结果,后者得票最高。

一、《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意译:

昔人乘坐黄鹤登天而去,只在这里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高楼。而他乘坐的黄鹤,也再没有回来过。千万年以来,人们只能眼巴巴地仰望着楼顶飘浮的白云。

阳光照耀在清澈的江水上,汉阳岸边的林木清晰可数。萋萋芳草长满鹦鹉洲,在那里埋着狂生的骸骨。天色渐晚,试问乡关何处?只见江上无尽烟波遮住了我的归途,让我心生忧愁。

崔颢这一首诗,写得极为“自由”。不客气地说,假如不是因为那一则关于李白的典故,这一首诗到底算是“七律”还是“七古”,恐怕都会有争议。

格律诗是极其讲究“对仗”与“平仄”的,有一个说法是“前有浮声,后忌切响”。意思是说,前面是“平声”字,后面相应的位置上就要用“仄声”字。假如前面是“仄声”字,那么在后面相应的位置就要用“平声”字。

但是我们看崔颢的这一首诗,我们甚至根本不需要懂得格律就会发现,他在诗的一、二、三句中,三次重复使用了同一个词——“黄鹤”。并且第一、第二两句中“黄鹤”所处的位置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首诗至少前四句,不能算作律诗。

不过,诗的后四句却是入律的,并且第三联还写得特别美。当中还带着一个关于汉代狂生祢衡,怀才不遇的悲剧故事。

探索这一首诗的主题。大意是崔颢有“上进”或者“一步登天”的愿望而不能实现,所以诉诸笔端。据说,崔颢曾经有向李邕“献艳诗”的经历,结果遭到后者的怒斥斥。

因为他的诗风不合时宜,好写闺怨,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他。所以他登上黄鹤楼,从昔人飞升的故事,联想到现实中追求“登天”之难。

昔人登天时有黄鹤接引,可是这一只接引人上天的黄鹤,却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千万年以来,大家登上楼顶空望白云。整日翘首期盼黄鹤回归,为自己等来一个“登天的机会”。

然而,有才华又狂傲的人,不但等不来黄鹤,最后恐怕会像汉代祢衡一样,埋骨荒草。想到这里,他忽然兴起了归家的念头。但是他的家在哪里呢,他看着眼前的江水发起了愁。

这一首诗,伤感中带着一点小清新。后来李白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与它的结构与内涵无不高度相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二、《登高》赏析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意译:

一阵狂风从天上刮过,夹杂着古猿的哀啸声。飞鸟急于还巢,江水里沙洲寂寞,江岸边空无一人。无边无尽的落叶和枯枝,在天风怒号中萧然落下。滚滚的长江巨浪,一浪又一浪,汹涌地拍岸而来。

我不如那飞鸟,欲还巢而不得。离家万里,却只能在深秋的旅途中暗自悲伤。人生已经到了暮年,体衰且多病。因此独自登上这高台,发出感慨。

几十年来的国仇家恨,多么地艰难,一腔怨恨早已染白了我的鬓发。穷困潦倒的我,竟然连借酒消愁也都办不到了。

杜甫这一首七律,是课本上的重点教学内容,他是一首非常标准的律诗。它不光在对仗方面史无前例地做到了“七言八句皆对”,并且很多句中都有“自对”。

比如,第一句中的“风急”对“天高”,第二句中“渚清”对“沙白”。并且第一句中的“猿啸”和第二句的“鸟飞”又是相对的。第二联中的“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等等。

可以说,此诗的对仗水平,充分展现了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的“强迫症”性格。

除了在创作技巧上的出色,这一首诗在感情上的渲染也历来为人称道,因为这一首《登高》描写出了悲秋、悲国与悲己的三重境界。

开头两联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把无边无际的“悲”情和萧萧下的落木,以及汹涌而至的江水渲染出来了。后两联从转景转入写自己的内心,等于交代了这种无尽的悲情是因何而来。

因此,无论从格律诗的艺术形式,还是从个人情感的渲染上来说,杜甫的这首《登高》都是异常杰出的。

这首诗唯一招人诟病的地方在于有一些晦涩,并且明人许学夷认为倒数第二句“多累语”。意思是说,艰难和苦恨是同意,他却反复运用。但是对比整首诗的创作难度,这一点完全可以忽略了。

结语

崔颢的《黄鹤楼》先放后收,大开大阖。通过对“昔人已乘鹤而去”的描写,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沧桑感。尽管头两联不入律,但是后两联却很唯美。当中包含历史典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不过,这首诗的主题却显得十分老套。不过是怀才不遇,萌生了退隐的念头罢了。但是因为有了头四句,却让这一首诗显得灵动如黄鹤,浪漫又潇洒。

难怪崔颢宁可打破格律诗的创作规则,也要保留它们。也难怪富有想象力的李白,在写黄鹤楼的诗上,也没能超过崔颢。

但是话又说过来,《黄鹤楼》最精彩的四句诗是“古风”,而不是律诗。其创作的难度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杜甫的《登高》是当之无愧的七律之王。因为它是严格地按照律诗的要求创作的,戴着“枷锁”却也能文情并茂,潇洒从容地跳舞。

因此,杜甫这首《登高》在宋、元、明、清等历代,都得到了诗家的肯定。特别是在明代以后,性灵派爱《登高》中的性情与本色,格调派又爱其诗中雄浑、悲壮的风格,所以对它一直是赞誉不绝。

标签: 杜甫崔颢七律登高黄鹤楼李白唐朝艺术家

更多文章

  • 崔颢这首《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崔颢,鲁迅,李白,七律,题诗,黄鹤楼,军事法,小说家,军事条约,千古名句

    一千多年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崔颢登上黄鹤楼,挥笔写下五十六个字。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五十六个字会让他从此一诗成名: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

  • 崔颢《黄鹤楼》被称为七律第一,但首联却被网友质疑多年,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崔颢,七律,黄鹤楼,李白,杜甫,律诗,唐朝,艺术家

    常言道:高手总是低调的。其实这话用在唐诗上面也特别的贴切:虽然大家都知道李白杜甫是唐诗最杰出的诗人,但是历史上却总有那么几个人,凭借一首诗就把李白杜甫给比了下去。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被后人评价为“孤篇盖全唐”,以一首诗把李白、杜甫全都比了下去。而另外一位用一首诗把李白、杜甫比下去的,就是崔

  • 李白又一首模仿《黄鹤楼》的七律,这一次差点就胜过崔颢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题诗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临送目,最是诗情溢怀,何况是登临黄鹤楼名声,望江夏山水。历来登黄鹤楼赋诗者数不胜数,而唯有崔颢这首七律独步古今,被誉为唐人第一七律。

  • 崔颢的《黄鹤楼》与杜甫的《登高》,到底谁是“七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岛主历史观标签:杜甫,崔颢,黄鹤楼,登高,李白,题诗

    崔颢PK杜甫,《黄鹤楼》与《登高》的“七律第一”之争由来已久,孰高孰低莫衷一是,至今没有定论。最早将《黄鹤楼》奉为“第一”的是南宋诗评家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最早将《登高》奉为“第一”的是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他在《诗薮》中说:“《登高》自当为古今七律第

  • 黄鹤楼版:钱都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预测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钱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诸侯权贵私人拿走了,部分被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作为贷款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 看了崔颢的诗以后, 李白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不敢写黄鹤楼了

    历史解密编辑:锋宇论戏曲标签:崔颢,李白,七律,题诗,诗人,唐朝,黄鹤楼,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崔颢有一首写黄鹤楼的名篇,堪称咏黄鹤楼的绝唱,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朝的严羽曾这样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唐才子传》说,李白见了此诗曾感叹:眼前有景

  • 王宠「崔颢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宠,书法,诗人,唐朝,画家,王献之,崔颢诗,北京故宫博物院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宠此篇奔放纵逸,酣畅飘忽,尤其“独行”二字,淋漓畅快,锋芒外露,自言:“饮归大醉,不计笔墨”,可见是酒后挥毫,更见自然率意。王宠的书法受王献之影响较深,此书仍不失献之意韵,萧散俊逸,笔墨内敛,筋骨内涵,遒劲疏爽,亦如明代邢侗在《来禽馆集》中所评:“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

  • 《千家诗》112《黄鹤楼》崔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崔颢,黄鹤楼,李白,千家诗,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诗——《黄鹤楼》,不仅在古代就风头一时无两,到了现代风头可谓更劲啊,它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中都名列魁

  • 郑红码,烂尾黄鹤楼版:钱都去哪了?李白和崔颢早有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取款难之烂尾黄鹤楼:钱都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猜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中饱私囊了,部分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报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