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有多厉害,杀了6个皇帝,自己是皇帝,2个儿子也做了皇帝

刘裕有多厉害,杀了6个皇帝,自己是皇帝,2个儿子也做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 访问量:4562 更新时间:2024/1/27 10:48:14

刘裕,很多人知道这个历史人物。他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南朝宋,是南北朝的开创者。刘裕本人能力还是很突出的,在南北朝的皇帝中也是前列的。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刘裕的另一面,和皇帝有关的一面。他自己杀了6 个皇帝,自己做了皇帝,还有2个儿子也是皇帝。

刘裕出身贫寒,刚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他的父亲多次打算抛弃他,他基本上是被别人养大的。长大后的刘裕开始参军,加入了北府军。北府军是东晋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对东晋的局势有着重要影响。不过当时很多人是不愿意当兵的,毕竟当兵伤亡率很高,而且条件艰苦。刘裕可以说是被逼无奈才当兵的,不过正是由于他从军,所以才有后来当皇帝的机会。

当时的东晋虽然统治江南地区,不过内部并不稳定。东晋从建立后,大权就被世家大族掌控,皇帝基本上都是傀儡。世家大族内部矛盾不断,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正因如此,刘裕才有机会建功立业。随着军功不断增加,刘裕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铲除其他势力之后,最终刘裕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南朝宋。

刘裕从崛起到去世,一共杀了6个皇帝,自己还称帝了。刘裕去世后,他更有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我们现在看一下大致状况,看一下刘裕是怎么杀了6个皇帝的,又是怎么称帝的,他又有哪两个儿子做了皇帝?

首先看一下刘裕杀的6个皇帝。刘裕杀的第一个皇帝是桓玄。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桓温是东晋的权臣。从345年开始,桓温开始掌控东晋大权,一直到去世。桓温去世后,接替他位子的是他弟弟桓冲。当时桓玄年纪很小,长大后他的职位才越来越高,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掌控了桓温的旧部,他本人也成了东晋的权臣。当时的桓玄不仅是丞相,还是大将军、楚王,可以说具体皇位只有一步之遥。403年,桓玄强迫晋安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楚国,正式登位为帝,并改元“永始”。桓玄能掌控大权能力还是很强的,不过他当了皇帝后骄奢淫逸,很多人反对他。刘裕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起兵反对桓玄的。

当时的东晋虽然政局不稳,但还是有人支持的。桓玄起兵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404年,桓玄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虽然不是刘裕亲自杀死的,不过如果不是刘裕,桓玄绝对不会被杀。正因如此,才说他是刘裕杀的。他是刘裕杀的第一个皇帝,之后的刘裕地位越来越高。

刘裕杀的第二个皇帝是慕容超。慕容超和桓玄完全不一样,桓玄是东晋的内乱,而慕容超却是外敌。慕容德是南燕国的皇帝,他之所以能做皇帝还是很幸运的。南燕是慕容德建立的,他当时脱离后燕的统治,自己称帝。不过慕容德没有儿子,他看中的自己弟弟慕容纳的儿子慕容超为继承人。405年,慕容德去世,慕容超即位成了南燕国的皇帝。可能是皇位来得太容易了,所以慕容超并不珍惜。他在位期间骄奢淫逸、虐待大臣、滥用刑法,因此南燕国内局势非常不稳。不仅如此,他还多次掠夺东晋边境的百姓,正因如此,刘裕后来才率兵进攻南燕。

409年,刘裕派兵进攻南燕。由于南燕国力衰弱,再加上百姓反对慕容超,没多久刘裕就打到了南燕首都。慕容超逃跑后被刘裕抓住,之后被斩首示众。慕容超被杀的时候只有27岁,还是很年轻的。可以说他之所以会被刘裕杀死,真的是自己作的。他如果珍惜自己的皇位的话,南燕也不会这么快亡国。

刘裕杀的第三个皇帝是谯纵。这个人和桓玄一样,都是东晋内部的人,所以这也属于内乱。谯纵之所以能称帝还是很有意思的。谯纵家庭比较好,不过他也参加了军队。由于性格和蔼、重义气、乐于助人等,士兵很喜欢他。他在军中的威望非常高。桓玄称帝的时候,东晋派军队镇压桓玄。东晋派的军队不仅有刘裕,还有其他将领。统治益州刺史毛璩就收到进攻桓玄的命令,他遣谯纵等人进攻桓玄。不过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不愿离开家乡进攻桓玄。一些军官就趁机造反,反对毛璩。之后他们推选谯纵为首领。在谯纵的带领下,这次造反成功了,毛璩和他的弟弟毛瑷及全家都被杀了。之后谯纵自称成都王,建立西蜀政权。不过后来他对外称王,对内称帝,所以也是皇帝。

413年,刘裕派兵进攻西蜀。其实西蜀实力本来就不强,而且内部一直不稳定,四周还有很多强敌。面对刘裕的进攻,西蜀军队节节败退,谯纵最后也逃出了成都。在逃跑的路上,谯纵被迫上吊死了。就这样,又一个皇帝死在了刘裕的手中。

刘裕杀的第四个皇帝是姚泓。姚泓是后秦的皇帝,这个性质和慕容超是一样的。姚泓是后秦皇帝姚兴的儿子,这个人还不错,不过就是不适合做皇帝。史书记载姚泓孝敬友爱、宽宏和气,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中的标准帝王。不过这样的人如果在和平年代的话或许能做好皇帝,但在当时的状况下根本不合适。当时的后秦在姚兴统治后期实力不断下降,在柴壁之战中惨败于北魏,又逢赫连勃勃反叛。此时如果来一位能力很强的君主的话,后秦还是有可能崛起的。结果不崇尚武力的姚泓即位。没多久,很多皇子开始争夺皇位。后秦爆发了内战。在这种状况下,刘裕趁机北伐。

417年,刘裕进攻后秦。没多久,姚泓就投降了。投降后的姚泓下场并不好,不仅全家被处死了,他本人也被斩首了。可以说,他的死还是比较可惜的。

刘裕杀的第五个皇帝是司马德宗。司马德宗是东晋的皇帝,刘裕杀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篡位。396年,司马德宗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帝位。不过这个人智商有点低,甚至连冬夏都分不清楚。在他的统治下,东晋内部战乱不断,各地爆发起义,很多将领趁机掌控大权,刘裕就是其中之一。从412年开始,刘裕掌控东晋大权,司马德宗就是个傀儡。417年,刘裕北伐占领长安之后,声望更高了。在这种状况下,刘裕想办法废了司马德宗。419年,刘裕派人勒死司马德宗。就这样,刘裕铲除了自己称帝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刘裕杀的第六个皇帝是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是司马德宗的弟弟。刘裕杀了司马德宗之后,立司马德文为帝。司马德文也只是个傀儡。420年,司马德文禅让给刘裕,东晋正式灭亡。司马德文禅让之后,刘裕一直想找借口杀了他,不过一直没找到。最后刘裕派人送毒酒给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没有喝,因为他信佛教,认为自杀会下地狱的。所以他让士兵把自己勒死了。他就成了刘裕杀的第六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被刘裕杀的皇帝。

这就是刘裕杀的六个皇帝的状况。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刘裕却是比较厉害,能杀这么多皇帝,在历史少也是少见的。上面说了刘裕在420年强迫司马德文禅让,自己就成了皇帝。他当皇帝可以说是理所当然,毕竟整个东晋都是在他的匡扶下才统一了,实力才逐渐变强的。虽然他推翻了东晋,不过也正常。毕竟东晋之所以能存在这么久都是他的功劳,所以他篡位别人也能理解。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刘裕两个做皇帝的儿子。

刘裕第一个做皇帝的儿子是刘义符。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刘裕刚登基就被立为太子,刘裕也是按照接班人培养他的。刘裕去世的时候刘义符只有16岁,因此刘裕在去世前害怕刘义符无法掌管朝政,所以安排了徐羡之、谢晦等人辅佐他。刘裕去世后,刘义符就顺利登基了。不过这个皇帝有点太过能作,什么都不做,只顾贪图享乐、内政外患全都不闻不问。这时候,徐羡之、谢晦等人联合起来废了他。刘义符没做一年皇帝就被废了,被废后不久就被处死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刘裕第二个做皇帝的儿子是刘义隆。大臣们把刘义符废了之后,选了刘裕第三个儿子刘义隆继承皇位。刘义隆这个皇位真的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莫名其妙就做了皇帝。刘义隆皇帝做得还不错,绝对是明君。南朝宋在他的统治下国力不断上升,他可以说没犯什么大的错误。

这就是刘裕和皇帝的关系。杀了六个皇帝,自己做了皇帝,还有两个儿子也做了皇帝。光是这些事,历史上也仅此一个。当然,刘裕除了这些事,做皇帝也做得不错。虽然他在位时间比较短,但可以说也是明君。

参考资料:

《晋书》

标签: 刘裕皇帝桓玄谯纵皇位徐羡之

更多文章

  • 刘裕:我老了想隐退!百官拍手称赞,一小官看懂真意后成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裕,桓玄,平定,小官,宰相,晋安帝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我国的语言系统博大精深,同样的说辞因为语气、语调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会有所区别,同样一句话的不同解读,也让发言者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我国古代的臣子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便是察言观色正确解读皇上的意图,也就是影视剧里经常提到的“揣摩圣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关键的

  • 刘裕的七个儿子全都未得善终,酗酒而死的第七子竟是最体面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刘裕,皇帝,刘骏,刘宋,桓玄,刘义康,刘义隆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刘宋政权开国皇帝。刘裕起自布衣,壮年参军。当时东晋朝廷正面临内忧外患的考验,内有奸臣篡位,外有海盗作乱。刘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刀一枪为朝廷屡立战功,最后成功爬上东晋朝廷的权力顶峰。刘裕一生为东晋立过无数巨大战功。他对内先后平定孙恩卢循起义、消灭桓玄、收复西蜀等;对外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为何放弃继续北伐?还是回来登基比较香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裕,刘穆之,桓玄,长安,平定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北伐”,失利者有之,得胜者也不在少数。但恐怕古往今来却只有刘裕一人在北伐成功的节骨眼主动且匆忙地放弃胜利果实——刘裕这么做,图什么?一、北伐与南归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八月,一手把持东晋朝政的刘裕组织大军北上。这一次刘裕选择的对手是后秦。彼时最适合做他对手的也只剩后秦:义熙

  • 169年的南北朝历史中,刘裕为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他灭了6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刘裕,刘宋,君主,桓玄,平定,司马睿

    魏晋南北朝,又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看似没什么区别,可是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魏对应着三国,这没毛病。曹魏基本可以代表三国。晋和南北朝之间,其实是很难分开来看的。因为两晋分为西晋和东晋,其中东晋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完全可以看成是南北朝的一部分。当然了,东晋这段时间,还有一个称呼,

  • 覆舟山之战:刘裕设计以少胜多,进驻建康光复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裕,建康,桓玄,太守,豫州,刘穆之

    刘裕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二十八日夺占京口,二月二十九日即进军竹里,三月一日连续展开了江乘和罗落桥两场恶战,三月二日,又迎来了覆舟山大战。经过两场恶战的义军将士,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义军将士吃过早饭,将剩余的粮食全部扔掉。刘裕命令吃饱喝足的义军将士推进到了覆舟山以东地区。即将到来的覆舟山之战,

  • 论单兵作战能力,历史上哪位帝王当属第一?刘裕称第二谁敢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刘裕,桓玄,平定,豫州,刘毅

    1个人追着数千人砍,还把人家打服了,就问你这种战绩,历史上还有哪位皇帝能做到?除了南朝宋国的开国之君刘裕之外,还真的没有第二位皇帝能办到。说实话,甭说皇帝了,就算是历朝历代的武将中,也基本没出现过这阵仗。刘裕真不愧为帝王界的战斗机,单兵作战能力当属帝王界第一。一、街溜子是如何成为北府兵名将的?刘裕生

  • 刘穆之不死,刘裕真能一统天下?有这两人在,刘裕不可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刘穆之,刘裕,崔浩,北魏,檀道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辛弃疾的一首词小编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这首词也是辛弃疾对于宋武帝刘裕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起于贫寒,中年投军,不惑之年方才出人头地,对内平定桓玄、孙恩、司马休之叛乱,对外灭南燕、后秦、碾压北魏。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刘裕可以说创造了神话,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从来都是骑兵追着

  • 刘裕托孤,四位顾命大臣为何选择杀死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顾三秋标签:刘裕,徐羡之,檀道济,刘穆之,刘恒,少帝

    刘宋永初三年(422年)3月,武功盖世、雄才大略的宋武帝刘裕刚整顿好内政,正要筹措北伐、大展宏图之时,忽然得了重病,期间虽有好转,然而5月又急转直下,一生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刘裕深感即将撒手人寰,召来四位顾命大臣交待后事。这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

  • 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从刘裕北伐寻找千年“南不胜北”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王镇恶,沈田子,关中,朱元璋,长安

    引言:古来征战,惹人关注的从来都是奇谋猛将,殊不知任何一场战争从决定开战就一定是始于地理,所有的战略战术都将围绕地理这个人力难以征服的因素展开。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如虎,一举恢复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作为朱元璋之前史上最成功的的北伐,最后还是凄惨落幕了,今天我们从这场失败中探究此后千年“南不胜北”的真正

  • 寒门子弟当上皇帝,南朝第一帝刘裕有何魅力,让辛弃疾写词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刘裕,辛弃疾,皇帝,桓玄,王镇恶,刘宋

    江苏镇江京口北固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几句词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扬的是刘裕率军北伐为国立功的事迹。作为刘宋政权的创立者,刘裕一直被称为“南朝第一帝”,纵观他的所作所为,这一称号确实实至名归。一、出身贫寒,却注定不凡刘裕出身于晋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