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开始蹦跶的是王景文的侄子王蕴。此人与沈攸之关系密切,当时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湘州刺史一职回家守丧。回建康途中他曾特意去巴陵拜访那时还没起兵的沈攸之,两人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从王蕴之后的举动来看俨然是成了沈攸之的同伙。
当王蕴路过郢州时,打算趁萧赜出来吊丧时下手占领郢城。好在萧赜知道其中有诈,不肯出来吊丧,王蕴只得作罢。不甘心的王蕴回到建康后又前往东府,打算趁萧道成出来吊丧时下手,结果萧道成也不吃这套。
见自己的计策屡屡失败,王蕴只得另想他法。于是王蕴找到了此时对萧道成极度不满的袁粲和刘秉,几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密谋铲除萧道成。为了让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他们找到了黄回、任候伯、孙昙、王宜兴、卜伯兴等将领参与其中。
袁粲、刘秉本就名望颇高,又有这么多人参与,萧道成看来要有不小的麻烦。但这些密谋参与者的表现实在让人看不懂。萧道成接到沈攸之起兵的消息后,亲自前往拜访袁粲想要商讨对策,此时即便再厌恶萧道成,袁粲也应该暂时隐忍,否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袁粲却拒绝接见萧道成。
袁粲对此的解释更是让人看不懂,他对此的解释是,如果萧道成以主上年幼,时局艰难为由,像之前桂阳王作乱时一样用暴力挟持自己进宫,自己断然没有理由拒绝。可如此一来,就会让人觉得自己和萧道成是同行同止的,这让自己以后还怎么反对他。很明显这就是书生之见。
更为要命的是,袁粲还和同为辅政大臣的褚渊关系糟糕。在褚渊还是卫将军之时,因母亲去世不得不离职回去守孝。可褚渊身兼要职,刘宋朝廷又离不开他,便一再征召他回来,但都被褚渊拒绝了。最后就连袁粲都亲自前去劝说,褚渊看在袁粲的面子上才接受复出,此时两人的关系还算正常。可后来袁粲也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褚渊便亲自去劝他复职,言辞十分恳切,但袁粲不为所动,始终不肯答应,这让褚渊感觉丢了脸面,于是深恨袁粲。
褚渊和袁粲不同,和萧道成的私人关系非常好,要是没有褚渊的举荐,萧道成也不会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两人经常并肩共坐,萧道成几乎每一件事情都跟褚渊研究商量。在袁粲那边吃了闭门羹后,萧道成找来褚渊共商对策,褚渊却提醒萧道成:“沈攸之此次起兵,一定不会成功,你真正应该戒备的是内部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萧道成一听这话幡然醒悟,开始秘密地做好防备。
萧道成开始加强防备,意味着袁粲等人秘密的成功可能性在进一步下降。谁知袁粲非但没有对此警惕,及时调整方案,反而不顾他人的强烈反对,将商定好的计划告知了褚渊。在袁粲看来:“褚渊虽然跟萧道成私交至深,但我们毕竟人多势众,难不成他还能反对我们?现在如果不告诉他,那么等大事平定后,就要把他算作萧道成同党杀掉,杀辅政大臣这种事,总归不会有好名声。”这番解释也是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褚渊得知计划后果然不出众人所料,前去萧道成处告密。事实上早在褚渊告密前,萧道成就已经开始作部署防备袁粲等人,他派军主苏烈、薜渊、王天生,率军前往石头增援袁粲守城,实则是监视他。接着又任命王敬则主管宫廷,与卜伯兴共同统领禁军,保证皇宫的安全。
事已至此,袁粲等人又会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