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郝永忠原称“郝摇旗”,是李自成的旧部。李自成身亡之后,郝永忠等一众的大顺军将领开始和明方接触。一部分大顺军将领虽然接受了明方的封爵,但仍旧处于独立作战的状态,而以郝摇旗、王进才、张光翠等人为代表,这些人,既接受了明方的封爵和官职,同时还投入了湖广明军的阵营,成为南明湖广当局的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
明军。
但随着战局的逐渐恶化,湖广的南明军队开始向南方溃退,到1647年中旬,何腾蛟节制的将领基本上都退进了广西境内,何腾蛟、章旷等人则撤到了永州,不久,又在清军的追击之下彻底退进了广西,七月份,郝永忠撤到道州,听说督师大人跑进了广西,作为何腾蛟节制的将领,郝永忠也跟着何腾蛟跑进了广西。
明军。
骑兵。
郝部明军进入广西之后,却遭到了一系列刁难。顾诚版《南明史》记载“不料,留守桂林大学士瞿式耜和两广总督于元烨等人认定郝永忠原为“闯贼”部将,怀有极深的敌意,开初想阻止郝部进入广西,后来得报郝军已过兴安、灵川,又如临大敌地关闭桂林城门,拒绝郝部入城。于元烨等还妄想闭门歼除,派兵剿杀郝部,只是由于督镇标将马之骥仅有兵员数百,不敢接受剿除任务,才未致动武”后来又记桂林的南明官员指使当地的居民组成民团阻止郝永忠部在当地筹粮,郝永忠大怒,派出军队消灭民团,这又给了南明官吏污蔑郝永忠的口实。
明军。
明军。
咱们来看一看鲁可藻《岭表纪年》对这件事的记载:郝永忠在道州“闻虏而溃”,然后“(郝部)镇将互不相通,或由灌口过全州,或从江华、永明趋平乐”也就是说,郝永忠部并没有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进入广西,他的部队可能在这个时候失去控制了所谓“镇将互不相通”,不仅如此,郝部明军,还和曹志建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双方很可能大打出手“郝之三镇过界首,乡团有扼于路,曹(曹志建?)遂焚洗村落殆尽,与灵戒严”瞿式耜、庞天寿二人前去调解郝、曹二部明军之间的争斗,中府佥书吴双先甚至以为郝永忠本人被曹志建打死了,准备将这三镇郝部明军收编,也由此可见,曹志建给郝永忠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明军。
桂湘边境打得如此热闹,桂林方面的监军王之梅、于元煜二人见郝部明军已经到达城下,居然准备调集部队将这部郝军歼灭,只是因为参将马之骥手下只有数百人打不过郝永忠的前锋,所以才没有动武,后来通山王、东安王、司礼王坤数人到桂林城下和城内接洽,再后来卢鼎、郝永忠等人带领大队人马到达桂林城下,瞿式耜以及广西巡抚鲁可藻二人出城和郝永忠会面,双方最终解除误会。
明军。
先罗列一下“郝永忠入桂”这事儿的四个要素:第一,郝永忠是大顺军旧将;第二,郝永忠兵力最多;第三,郝永忠部刚刚发生混乱;第四,郝永忠刚刚和曹志建发生冲突。
明军盔甲。
所以综合起来看,桂林方面的过激反应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顺军旧将和兵力最多这两个要素说明郝永忠在理论上是难以节制的。而郝部刚刚发生混乱这就说明一点,该部明军很有可能在抵达桂林之前就已经解体,变成了地方的不稳定因素,大量不受节制的明军官兵蜂拥进入桂林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把当地抢了个底朝天,这也不是桂林众官想要看到的结果。
明军骑兵。
郝永忠和曹志建的冲突就更简单了,这只是因为曹志建不愿意郝永忠的大队通过他的地盘而已,也绝对不会是桂林方面的授意,否则瞿式耜等人不会想着去安抚二部明军。
清军。
再说民团问题,先看一些记载:“郝永忠在桂,以不得钞掠,恶城外团练兵,尽破水东十八村,杀戮无算;与瞿式耜构难。式耜力调剂,永忠乃移驻兴安。”《通鉴辑览明季编年》其实这里的说法我个人感觉相比于“南明官僚指使桂林乡民组成民团阻碍郝永忠军索取蔬菜柴火”的说法更为合理一些。在乱世之中,地方乡民在豪绅的带领之下组织起民团保卫家乡到最后成为地方势力,这种事情无论是在元末还是明末甚至于清末都能找到大量的实例,元末的明玉珍最早的班底便是其家乡的民团,而和郝永忠同时代的就更多了,最著名的莫过于后来成为国姓爷著名黑料的鸥汀寨,就是最典型的民团武装,除此之外明末还有四川那数不清的地主武装,清末则有出身于地方团练的淮军。所以桂林地区存在立寨自保的乡团,简直太正常了。
明代官员常服。
而郝永忠的部下,就是在原先的大顺军之中,其纪律水平也是颇为堪忧的,可以说是抢掠放火如同家常便饭,所以这种水平的队伍和当地民团发生冲突,简直太正常不过了。鲁可藻在《岭表纪年》写道“(桂林)乡间蔬菜倶不入市,入乡,乡民又辄杀殴之。日责督按不为晓示。可藻曰:此岂口舌所能争?惟者各兵心镇将之心,镇将心勋爵之心,无强夺无过索,今日一乡民賸五分一钱去,明日便有十乡民来,后日便有百乡民来,虽严示禁止,将见皆冒死而来,不期成市矣!不然舌敝颖颓,谁听哉?永忠亦首肯称善”这里表面上的指责对象是“诸兵”“诸将”“诸勋爵”但实际上的说话对象应该就是郝永忠本人,鲁可藻要求郝部整顿军纪,不得“强夺过索”,然后自然就能和当地居民成功展开贸易,获得军需。
清军。
总结起来一点就是郝永忠部并没有得到桂林城内之人的信任“然桂林大小诸司,精神尽系于二人,无刻不能自安者”,仅此而已。而事实上,南安伯郝永忠也确实是“不负众望”,他的部队在永历皇帝离开桂 林时终于失去了控制,在城内大杀大抢,连他自己派出的官头都无法制止士兵的狂欢,甚至于出现了“二月二十三日夜,郝永忠斩关而入。劫上(“上”指朱由榔)于寝,裸体置之城外;捆缚百官,掠其财物而去”这样的耸人听闻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