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叛将,大清帝国定南王孔有德,如何攻南明?为什么身死桂林?

明朝叛将,大清帝国定南王孔有德,如何攻南明?为什么身死桂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喜爱这个世界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1/16 5:16:56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

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

孔有德画像

崇祯九年(1636年)大清帝国成立之际,孔有德受封恭顺王,并且作为汉官代表劝进。同年冬,孔有德等三顺王充当了清军的急先锋,带领6千清军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投降清朝,使明朝失去了可靠的邻国和在东面牵制清军南下的重要力量。在以后清朝对明战争中,孔有德也大多参与其中,立下汗马功劳。

攻打南明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多铎追剿李自成及南明武装力量,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凯旋后还驻辽阳。

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永历政权,从此孔有德开始单独统兵。他占领了湖南地区,但在桂林被瞿式耜等打败。顺治五年(1648年)六月至武昌候旨换防,其间金声桓、李成栋反清,各地清军向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却不发一兵一卒。 孔有德班师回京后,南方局势趋于稳定,清廷又打算调三顺王南征,起初决定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平广西,但尚可喜认为广西地处偏僻,情况复杂,有意推辞,这时孔有德“毅然以粤西为请”,于是清廷予以批准,改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起初孔有德对待他们如座上宾,后因截获瞿式耜暗约焦琏攻城的密檄,便将瞿、张二人处死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靖江王朱亨歅则在西门外民房中被缢死。

身死桂林

孔有德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但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是强弩之末。顺治九年(1652年),西宁王李定国率东路军收复湖南大部,并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六月,清定南王孔有德亲自率军前往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明军以象阵大破清军,取得严关之战的胜利。

孔有德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惶惶不可终日。李定国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明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便令其妻妾上吊自杀(一说被孔有德拔剑杀死),自己在王府纵火,北向再拜,自刎而死。其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明军俘获,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顺治帝听说孔有德死讯后,赐谥号武壮,两年后孔四贞奉其父遗骸还京,顺治帝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给予厚葬。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孔有德绝嗣,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更多文章

  • 明末发生在渤海的著名海上遭遇战,打得孔有德和耿仲明怀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明军,后金,渤海,清朝,明朝,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关宁铁骑

    孔有德和耿仲明的运气实在太霉了,撤退没多长时间就撞上了明军的先遣部队——关宁铁骑。虽然孔有德和耿仲明率领的叛军跟关宁铁骑一样,都曾经对付过八旗军队,但是这两支部队的档次却大不一样。关宁铁骑可以称得上是特种部队,而孔有德和耿仲明率领的叛军却是名副其实的游击队,这两支部队交锋,自然是关宁铁骑所向披靡、势

  • 《天下长河》看懂高士奇呈血报读潘季驯,才明白康熙为何骂他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高士奇,潘季驯,康熙,天下长河,皇上,总督

    文|阿朱啊高士奇又被康熙怼了,一句“这么巧”,差点把他送走。他身为天子近臣,一直伴随在康熙左右,不论是阿席熙贪墨私房钱案,还是青条石案,亦或是黄河决堤案,他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但皇上不是踩他手,就是拍他的大脑门,如今又是一副整蛊的模样,危矣。绞尽脑汁讨欢心,却时常坐冷板凳,不升不降地在那杵着。只不过,

  •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千古治黄第一人”潘季驯,堪比大禹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大禹,漕运,万历,黄史,夏朝,兵部,先秦,潘季驯,张居正,国防部长

    #2022知识来盘点#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治水名人,妇孺皆知的是大禹、西门豹、李冰等人。而在以治水为主题的热播剧《天下长河》里,一个陌生的人名多次被提到——潘季驯,成为继大禹之后的治水名人。潘季驯是何许人?他有何治水功绩能与大禹相提并论?中国古代评价他是“千古治黄第一人”,为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天下长河》中说的潘季驯是何人?原来“束水攻沙”,是他的杰作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潘季驯,天下长河,束水攻,治河,黄河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万历七年(1579),潘季驯主持的黄淮治水工程竣工。这次工程共筑土堤长112268丈(620多里),砌石堤3374丈(约18.7里),堵塞大小决口139处,修建每座长达30丈的减水石坝4座、新旧闸和车

  • “河伯投胎”陈潢的治河前辈:起起落落潘季驯

    历史解密编辑:东风新闻标签:陈潢,潘季驯,治河,漕运,万恭

    热播剧《天下长河》主角之一是号称“河伯投胎”的陈潢,他在康熙君臣前纵论黄河治理时反复提到一个前辈,一个与大禹、李冰并称的人:潘季驯。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治河故事?《天下长河》中的陈潢形象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驾崩,明穆宗即位,年号隆庆。隆庆皇帝在位六年间,首辅就换了三任,朝政一

  • 沈一贯一道奏折解决“争国本”事件的背后,是万历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沈一贯,郑贵妃,朱常洛,朱常洵,皇上,李太后

    古人有“太子为国之根本”的说法,为了避免皇帝突然驾崩,国家继承出现混乱,基本上明朝的皇帝都早早的立下太子,比如明英宗两岁被立为太子;明孝宗六岁被立为太子;明武宗一岁被立为太子。“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以二岁,孝宗以六岁,武宗以一岁,成宪具在。”——《明史纪事本末》万历的庶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年出生,从万历

  • 沈一贯:谁说我是大明最没存在感的首辅?我可是绝代文臣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沈一贯,文臣,万历皇帝,朱常洛,皇帝

    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二月。紫禁城春寒料峭,虽然有些草木已经长出新枝,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在这个尚且不算温暖的季节里,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偶感风寒,身体情况逐渐恶化,乃至于到了一病不起的地步。万历的心情十分沉重,他觉得自己恐怕时日无多,即将不久于人世,于是连夜找了内阁首

  • 沈一贯上朝之前,都要拜一块“神秘”木牌,万历皇帝看罢说: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明朝,沈鲤,诗人,沈一贯,张居正,明神宗,万历皇帝,内阁首辅

    在明朝历史上,沈一贯虽然不是知名度很高的人,但却是明朝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当时,沈一贯的“党羽”诬陷沈鲤诅咒万历皇帝,可结果查明真相之后才发现“小丑”竟然是沈一贯等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

  • 大明首辅沈一贯担惊纠结的24小时:皇帝突然托孤,我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史海扑通标签:沈一贯,皇帝,皇上,万历皇帝

    万历三十年二月十六上午,内阁首辅沈一贯怀着紧张且激动的心情快步走向万历居住的启祥宫,这是他入阁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觐见皇帝,而且还是单独觐见,这非年非节的日子,沈一贯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重要的事能让这位让多年不见大臣的万历皇帝赐见。沈一贯在心里胡思乱想,脚已踏入了启祥宫后殿的西暖阁,抬眼就看见

  • 明末饱受批判的沈一贯,看到他的功绩与环境,才明白无奈与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沈一贯,张居正,明神宗,阁臣

    沈一贯(1537-1615),字肩吾,号蛟门。其仕宦生涯达三十余年,沈一贯起自平民阶层,其祖父辈皆未获得功名。其在内阁时间长达十三年,是后张居正时期担任阁臣时间最长的一位。沈一贯,几乎参与了万历二三十年代所有事件。经过对张居正的清算,明神宗心理已发生变化,与阁臣的关系也不断变化。作为明代政治体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