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原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执掌大明财政27年

夏原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执掌大明财政27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1/8 5:18:02

1424年明朝大兴安岭的榆木川明军大营,明成祖朱棣临死前喊出最后一个名字:夏原吉。我们不仅感叹夏原吉是谁,他又是以为怎样的人让朱棣如此器重。

此时永乐口中的夏原吉还被关押在内官监中,永乐十九年(1422年)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夏原吉和吴中等人劝谏其放弃北征,触怒了朱棣因此被关押,直至朱棣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三天,太子朱高炽将其放出。

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及朱棣统治的永乐时期,两位皇帝都崇尚暴力,所有大臣们做官都不会太久,户部尚书也是一样,整个明朝统治时间为277年,其中户部尚书换了127个,平均每一任也就两年多,有的甚至几个月,而他却执掌大明财政27年,可以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一、初登大殿便遇伯乐

夏原吉自幼家贫,早年丧父,一心求学,十六岁在家乡当私塾先生,赡养老母亲。他精通《诗经》,后被推荐至国子监书,这一年他二十三岁。太祖皇帝朱元璋路过太学,发现其它学员嬉戏打闹唯独夏原吉认真读书,于是户部主事。建文元年被封为户部侍右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

二、永乐年间地方上的历练

夏原吉在巡视福建期间,靖难之役爆发,永乐皇帝开始诛杀建文旧臣:方孝孺黄子澄、练子宁、卓敬等相继被杀,夏原吉却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后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开始书写他传奇的一生。《明史》云:

成祖即位后,有人抓住原吉献给他。皇上将他释放,转任左侍郎。有人说原吉在建文帝时曾受重用,不可信任。皇上不听,将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

永乐元年(1403年)浙西水患,派夏原吉前去治理,夏原吉身穿布衣,徒步往返,日夜精心谋划,水患得以治理。治理水患过程中夏原吉说道:“人民很劳苦,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为了一劳永逸,夏原吉再次亲赴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致使浙西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丰收。永乐三年浙西发生饥荒,永乐帝再次派夏原吉前去赈灾,成效显著。

三、还朝户部主事

作为大明的户部主事,夏原吉首先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徭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方便商人。总而言之就是:为百姓谋福,为朝廷分忧。此时靖难之役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对于户部尚书的夏原吉来说非常之艰难,永乐朝有几件大事:皇帝修陵寝、修建北京、编纂《永乐大典》、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再加上永乐皇帝还时不时的出去找人家打仗,各种开销用度就压载了夏原吉一人身上,然而他处理起来却得心应手,从来没有让永乐皇帝为之操心。

然而小编认为夏原吉在永乐朝的几件大事中对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和皇帝远征有一定的怨言:第一,户部主事期间他曾经将郑和带回来的西洋物品折合成工资俸禄发放给各级官员,也间接的按时这些物品对大明来说毫无价值;第二,曾经以财政支出为由联合大臣劝谏皇帝不要远征,因此触怒皇帝下狱。

夏原吉仅仅是因为以上这些功绩屹立五朝不倒吗?小编认为这些只是次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廉洁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一、廉洁奉公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对于贪墨六十两以上的官员一律问斩,但是贪墨现象还是层出不穷,他一气之下对贪污律令做了更改:......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于是洪武年间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官员上朝之前都会与家人一一告别并写下遗嘱,交代后事,此现象到永乐年间得到缓解。

然而夏原吉的清廉始终如一,史料记载夏原吉在京任户部尚书期间,老家的弟弟来京城探望哥哥,夏原吉只给了弟弟两袋粮食,永乐帝得知夏原吉一向清廉,于是赠送两匹蜀锦给夏原吉让其弟弟带回家。

夏原吉被永乐帝下狱前,派锦衣卫去抄家,派去抄家的人呆呆地站在原地,有的甚至大哭起来,一眼望去家里破旧不堪,为了完成任务,勉强找到些破旧的桌椅、炊具和几袋子粮食,家里面一个佣人也没有,他的夫人还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要知道他可是天天与钱粮打交道的户部主管啊。

二、为人处世

《明史》记载:史载夏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

事例一:有个小吏将皇上赏赐给他的金丝衣服弄脏了,夏原吉说道:“......衣服脏了可以洗”。

事例二:有个小吏把一本精微文书弄污损了,小吏叩头请求将他处死。原吉却不向他问罪,自己去见皇上,承认过错,皇上命人给他换了一本。

事例三:吕震曾经排挤原吉,后来吕震为儿子求官,原吉因他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便帮他请官。

这些小事足够彰显出他的宽宏大量。但是在大事上他也能从容应对。

永乐年间北京城建成后朱棣先起驾入京,命令其子朱高炽随后入京,并要求其考察一下沿途百姓情况,于是朱高炽在夏原吉的陪同下从南京赶往北京,走了三个月有余,可是朱棣还是嫌儿子来得太快了,于是问夏原吉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对夏原吉来说很突然,也无从回答。于是他稍作迟疑回答道:儿子思念父亲,不知不觉就加快了脚步。朱棣就此作罢。

随着朱棣年龄的增长,朱高炽病情的加重,朱棣越来越倾向于立汉王为太子,一次召见夏原吉问其是否可行,夏原吉只说了三个字:“好世孙”,于是打消了朱棣改立太子的念头,此事足皇帝对他的信任。以及后来的“东宫迎驾事件”好多大臣被捕入狱,唯独夏原吉安然无恙。

回顾夏原吉的一生,他是一位心胸开阔廉洁奉公的人,而且非常自律,多年的官场没有使自己迷失。再者,官场上的经营和为人处世之道炉火纯青。他心系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追求自己的政绩,在明朝可谓独树一帜。

元代王冕的《墨梅》就是对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史》对夏原吉这样记载:原吉......在太祖时起家,......掌管财政,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名位早于三杨。仁宗和宣宗时期,他外兼台省,内参馆阁,与三杨一起同心辅政......具有古代大臣的作风和功绩。

标签: 夏原吉原吉永乐朱棣永乐帝朱高炽

更多文章

  • 夏原吉深受朱棣重用,为何会被抄家,朱高炽又为何放出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朱棣,夏原吉,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熙,明仁宗,明成祖,慈禧太后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初期名臣,于洪武年间入仕,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即位后,授夏原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无不对他悦服。朱棣登基后,同样十分重用夏原吉,有多重用呢?其一,“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由于夏原吉曾经深受建文帝重用,所以朱棣登基后,很多人都建

  • 夏原吉临死前,请求先完成账目,朱棣: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学史思今标签:夏原吉,朱棣,尚书,永乐,朱元璋,朱高炽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皇城疮痍满目。旧臣夏原吉被五花大绑,带到朱棣面前,“臣自知必死,但手头的账目还没算完,能否宽限三日?”朱棣一愣:“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历史上,夏原吉的知名度不高,但却是大明王朝的重要人物,有着“永乐盛世大账房”之称。夏原吉到底有多牛,从他的从政时间上就能看出来。大明朝对

  • 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朱家两朝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夏原吉,朱棣,原吉,朱元璋,朱允炆,明朝

    明朝建文帝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削藩政策。这其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大肆打压下,朱棣忍无可忍让无可让。于是便决心遵从先帝朱元璋的想法,起兵讨伐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在燕王军队势如破竹的攻打下,建文帝的城池逐渐被蚕食占领。仅四年的时间,燕王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大

  • 1421年,朱棣将夏原吉下狱抄家,3年后,朱棣却说:夏原吉爱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朱棣,夏原吉,朱允炆,明成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朝历经两百多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封建王朝灭亡的命运,但总体上来看,还是要比清朝末年要强上许多。在大明十六帝中,有两位皇帝较为出色,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出身硬生生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天下,另一位则是明成祖朱棣,虽说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但他在登上皇位之后励精图治

  • 五朝元老夏原吉:一生奉献给了大明,终是肥了天下,瘦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历史标签:朱棣,明朝,五朝,夏原吉,朱瞻基,朱允炆,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一生都为了大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而奔波忙碌。但是,他兢兢业业一辈子,自己的日子却过的清贫,就算被抄家,也甘愿为大明付出。可以说,大明盛世是夏原吉的心血,没有他,又何来盛世。而关于

  • 夏原吉:肥了朝廷瘦了自己,朱家给他30年时间,他还朱家五朝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朱棣,尚书,夏原吉,朱高炽,开国皇帝朱元璋

    1424年的8月12日,朱棣在榆木川卧床不起,生命垂危,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却突然满眼悔恨,拼尽全力说了一句:“夏原吉爱(护)我!”然后带着遗憾离开了。倘若不翻看史书查阅,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夏原吉是谁?他到底是何身份?也不明白朱棣临终前为何会对他念念不忘?明朝历史上,夏原吉并不是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不

  • 明初“建文忠臣”黄子澄和陈迪,在山东“登州卫”都有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胶东故事会标签:黄子澄,陈迪,进士,登州卫,尚书,朱棣,山东省,陈迪(网球运动员),网球赛事,网球运动员

    靖难之役,是明初的一个历史大事件。燕王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对原建文帝麾下的忠臣大加报复,当事者多被处以极刑,其家人亲属也广受牵连,要么一同被杀,要么充军或没官。明代实行卫所制度,被充军者多半都会被发配到相应的卫所当中。胶东半岛属海防前沿,卫所众多。靖难之后,就有不少“建文忠臣”后裔被发配到这里。以“

  • 忠肝义胆的黄子澄,结果却惨被肢解,家中女眷被20人轮流玷污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黄子澄,朱棣,朱元璋,刘启,周亚夫,皇帝

    在朱元璋去世以后,本来天下应该已经稳定了,但没奈何因为皇位选择的问题,结果又导致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史书称之为靖难之役,其结果也是以明成祖朱棣胜利,建文皇帝不知下落而告终。虽然这场战争充满着各种神奇的谜团,但是,如果要讨论建文皇帝失败的直接原因,那么毫无疑问,建文皇帝的狗头军师一定要被拉出来批评。其

  • 黄子澄:建文忠臣,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女眷世代充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黄子澄,朱允炆,朱棣,朱元璋

    黄子澄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一个知名忠臣,出生在今天的大岗山乡大坑村人。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黄子澄参加了会试并成功荣获了第一名,在接下来更进一步的殿试中,也是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朱元璋很是看好黄子澄便让其去伴读东宫,逐渐累官至太常寺卿,在此期间,黄子澄曾经和皇太孙朱允炆谈论过关于削藩的事情

  • 悲情才子黄子澄:丢了状元,误了国事,忠臣变罪人,家眷被逼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朱棣,燕王,黄子澄,朱允炆,李景隆,悲情才子,开国皇帝朱元璋

    公元1399年8月,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不满建文帝削藩,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起兵反叛,拉开了明王朝历时四年之久的皇权争夺战。1402年6月,燕军攻进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一片火海中不知所终,朱棣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靖难之役"给后人留下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