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这个人是明末辽东将领中极富争议的一个人。说他是忠臣的也有,投降了清廷是不得已,然后又回到明朝这边;说他是奸臣、二臣的也不少。杀何可纲,不战而降,吃平民...等等问题。那么这样的人又是怎样起来的呢?
据《宁远卫选簿》,祖大寿到了二十五岁,继承其父祖承训的卫所武官之宁远指挥佥事一职。“辽事”爆发后,由于熊廷弼采取拔擢“辽人”的部署策略,祖大寿乃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任懿路备御。然而,万历四十年(1612)十一月,“虏犯宁远地方失事,问拟原任中右所游击、宁远卫指挥佥事祖天寿,依临阵先退律斩……四十三年(1615)五月二十日具题,六月初五奉旨,祖天寿监候处决”。但是,孙承宗“爱其才,密令(袁)崇焕救解,遂贳之”。泰昌元年(1620),官靖东营游击;天启元年(1621),任升参将,隶广宁巡抚王化贞标下。
次年(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尔哈赤渡辽河,破西平堡,攻陷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广宁,祖大寿也败走距离“宁远二十里”的觉华岛。是时,祖大寿带领“辽兵八百七十五员名”,并“拥众数万”,又“有粮食二十六万”的军屯重地。广宁失地和辽东军政崩坏,以及残兵难民逃出辽西、占据觉华岛的情形,使明朝中央政府意识到祖大寿在辽东战略上的重要性。于是,明廷将对辽人存有疑虑的王在晋调离辽东,改由自请督师的大学士孙承宗“经略辽东军务”。孙承宗,万历三十三年(1604)进士,认为文官统率军队会产生坏的影响,因此主张擢用有才能、有盛名的将领。孙承宗基于“无辽土何以护辽城,舍辽人谁与守辽土”的立场,提倡以辽人守辽土,进而调整指挥系统,命将任职,将防务部署得井然有序。具体而言,他与袁崇焕布置了一条把宁远、锦州和山海关联结成一体的宁锦防线;又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以及大凌河城、小凌河城,修筑城郭居住。于是,经袁崇焕重新设计,定制城“高三丈二尺,稚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督之。明年(天启四年;1624)迄工,遂为关外重镇……又善抚,将士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宁远是祖氏家族十辈居住的根据地,因此,他和他家族成员被期待能担负起重要的作用。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诸大臣等统八旗士兵,向明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宁远道袁崇焕,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婴城固守”,“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打败后金军。这次“宁远之捷”的功绩,祖大寿“荫一子与做本卫百户世袭”,得到了卫所武官世袭职位的恩典。次年(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率军西征,围锦州,攻宁远。袁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尤)世禄、(祖)大寿将,绕出大军后决战。别遣水师东出,相牵制”。后进军至宁远,“用炮距击。而(满)桂、世禄、大寿大战城外……大军亦旋引去,益兵攻锦州。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损伤。六月五日,亦引还”。由于“宁锦大捷”的功勋,祖大寿“加升一级,赏银三十两”。崇祯元年(1628),“以(袁)崇焕督师蓟辽,擢(祖)大寿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锦州”。
由此可见,宁远地方有孙承宗和袁崇焕奠定的基础,所以祖大寿的职位得以上升。然而,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的孙承宗第一次辞官,以及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29)崇祯帝陷入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凌迟,其间即便发生了所谓的“祖大寿之变”,朝廷在无人可用的情形下,祖大寿仍跃居辽东地区“关宁辽军(祖家将)”的最高统帅。
“祖家将”与李成梁的“辽军(李家将)”、毛文龙的“岛兵(毛家将)”,是晚明辽东军事家族的代表。先是,明朝在辽东的统治,依靠卫所而不设州县。李洵曾指出:“明朝中叶以后,原有的卫所制随着屯田、开中制度的败坏、废弛而逐渐衰落。大约从景泰年间以后,募兵出现,至嘉靖以后,募兵已经形成制度”。还指出,“家丁制度”的构成,把亲军和心腹将帅“当作义子、义孙,把众多的兵士,当作家丁,这就使主帅与这些官兵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晚明军事家族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兴起。
“祖家将”这个概念,李洵说“不能囿于只有祖姓的将官,才是“祖家将”,而应当是以祖姓亲属将官为主体的配合以非祖姓的亲信将官而成的军事实体”。关于祖姓将领的亲属关系,可以借由名字了解其辈份。以史料中任职军官者为例,祖大寿的二弟大弼、从弟大乐位居总兵,三弟大成、堂弟大名官游击,堂兄弟大眷为守备;子侄辈的嗣子泽润、长子泽溥、次子泽淳、三子泽清、义子可法、堂弟之子泽洪、堂弟之子泽沛、堂弟之子泽远、从子泽源、从子泽盛等,多任副将、参将;子侄中年纪较轻或旁支者,如从子世祥、邦武、云龙、克勇、邦杰等,则为游击或其他低阶武官。以祖家祖父、子侄、别支子孙三辈人,组成从总兵到副将参将、游击的军官团骨干。其他,参将祖宽,曾为“家丁”;祖大定的父亲祖承教“原系家人”。兹就《祖氏家谱》等史料,整理如下表:
被称为“唐末李克用十三义儿”的祖大寿“义子”问题,以祖泽润和祖可法为例。祖泽润,《八旗通志(初集)》以为祖大寿“养子”;《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以祖泽润为祖大寿的“义子”。然而,《贰臣传》却作“以从子泽润为长子”;《清史稿》则曰“大寿初未有子,抚从子祖泽润为后”。据《祖氏家谱》,祖泽润“初名世润,字荫溪。讳遇钧五子。通房行十。过继于讳仁次房讳大寿为长。小名招哥,改名泽润,字荫渊”,内容跟《贰臣传》大致相同,视之为祖大寿的长子(嗣子)。祖泽润任明朝副将,成为“祖家将”的继承者。他于大凌河之役归附清朝后,成为一万一千余名将士们的最高统领。另一名“义子”祖可法,祖大寿大凌河之役兵败欲降时,以可法为质子。祖可法“之父名有才,别无宗族”;与祖泽润并为“义子”,不过两者有差,在《祖氏家谱》上也找不到他的名字。其次,祖姓将领的组成,也有利用拟血缘的方式来构成家族势力。
最终,毫无意外的,这些祖姓将领在清廷和八旗中获得了他们自己的世职和爵位:
初 封
一次袭
二次袭
三次袭
四次袭
五次袭
六次袭
七次袭
八次袭
九次袭
十次袭
十一次袭
十二次袭
一等子
祖泽润正黄旗汉军。崇德元年六月,以随父祖大寿 投诚,授三等昂邦章京。顺治元年二月,以军功加为二等。缘事革。寻以军功复职。九年,恩诏加至一等,又一拖沙喇哈番。今汉文改为一等子,又一云骑尉。
祖植松祖泽润子。顺治十八年正月袭。
祖兴邦祖植松子。康熙二十年六月袭。
官保祖兴邦子。康熙二十九年十月袭。
祖俊官保弟。康熙五十九年七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番。今汉文改为二等子。
祖云龙祖俊子。雍正七年二月袭。
拉玛祖云龙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缘事革。
那庆拉玛弟。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袭。
如意那庆弟。乾隆五十年十二月袭。
庚音布
志和庚音布孙。咸丰七年袭。光绪四年,更名志桐。
麟桂
锺纶
初 封
一次袭
二次袭
三次袭
四次袭
五次袭
六次袭
七次袭
八次袭
九次袭
一等子
祖泽洪镶黄旗汉军。崇德元年六月,以随祖大寿 投诚,授一等梅勒章京。顺治八年正月,以军功累加为三等精奇尼哈番。九年正月,恩诏晋至一等。今汉文改为一等子。
祖良栋祖泽洪子。康熙五年四月袭。
祖良璧祖良栋弟。康熙九年八月袭。
祖应枢祖良璧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今汉文改为一等男。
祖尚贤祖应枢子。雍正十一年八月袭。
祖学恭祖尚贤子。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坐事革。
祖学让祖学恭弟。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袭。
裔恒祖学让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祥安裔恒子。嘉庆二十年袭。
耆庆祥安孙。咸丰十年袭。
初 封
一次袭
二次袭
三等子
祖可法正黄旗汉军。崇德七年,以投诚授一等副将。军功加半个前程。顺治七年三月,恩诏加为三等精奇尼哈番。今汉文改为三等子。谥顺僖。
祖永烈祖可法子。顺治八年正月袭。九年正月,晋至一等子。
祖永煦祖永烈弟。康熙二十年九月袭。雍正十一年,降骑都尉。
除上述三支子爵,祖泽润本支亲大哥祖世祥,还获得二等轻车都尉世爵。
关于非祖姓的亲信将官构成,他们都与祖大寿关系密切。祖大寿年五十始任总兵,他为培植军事家族的势力,刻意营造麾下异姓将领和祖家休戚与共的关系,使之成为祖氏家族的成员,故而“祖家将”被认为“其族党甚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祖家将”内部确实存在着一种亲属网络。例如:祖大寿将亲妹嫁给中后所的吴襄;祖大寿的子侄辈裴国珍、胡弘先、夏国相则与吴三桂家族联姻。必须强调的是,裴国珍、胡弘先都是出身宁远卫的高级世袭卫所武官。
检阅《宁远卫选簿》,除了他们二人之外,有军籍者,还有祖泽洪、线应琦、王廷臣、张廉、傅文科和陈大典等将领。
李洵指出,“公元十六、十七世纪之后,卫所制瓦解,军户制难于维持……维系主帅和下级官兵之间的关系和加强作战指挥系统只能是这种家丁制度,才能获得较大的效益”。然而,我们已经看出,就晚明时期出现的军事家族“祖家将”而言,除了辽西将领之间构成了婚姻的裙带关系,以“义子”等方式组成的拟血缘关系之外,还有以指挥佥事的祖大寿为首,属于军籍的宁远卫世袭高级武官加入“祖家将”的状况。土生土长的“祖家将”的形成,使祖大寿成了名符其实的明朝正规军(关宁辽军)最高指挥官。
祖大寿对清廷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在汉军旗中能列名八大家之一,不止是祖姓将领的影响,而且还也对非祖姓将领的影响。比如汉军旗三十三家勋旧中,镶黄旗的刘良臣、正白旗的曹恭诚、镶蓝旗的张存仁等都是他的部下。
另外,“祖家将”高级降官正式参与清朝的国政运作,始于崇德元年(1636)五月。时“升大凌河归附官员,入部办事。升张存仁为都察院承政,祖泽洪为吏部承政,韩大勋为户部承政,姜新为礼部承政,祖泽润为兵部承政,裴国珍为工部承政”。同年六月,赐“祖家将”降官等敕书。至此,“祖家将”降官在政治上获得了参与政治枢纽的地位,并得以按照原有官职的高低授与世职;一如清朝的“旧汉人”,大凌河降官由明朝武官转为拥有世袭职位的旗人身份。崇德三年(1639),更定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等官制,“祖家将”将领也继续担任中央各衙门的参政。
长子祖大寿4
长子(养子)三等子祖泽润
夫人于氏,范氏,汤氏,史氏,潘氏
长子祖植柏,于氏出
长子祖允变
次子祖允炆
三子祖允炽
次子祖植栋
三子一等子祖植松,范氏出
长子祖兴邦,嫡妻觉罗氏,镇国公叶布舒之次女
次子祖兴茂
三子祖兴干
四子祖植桂
长子祖泽溥,一等侍卫,字龙渊,讳大寿长子。排继子,行二
次子祖泽淳,一等侍卫
三子祖泽清
祖良楩
四子祖泽深
祖良采、祖良材、祖良楫、祖良柱、祖良梓
五子祖泽汪
六子祖泽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