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生了三个儿子,都被康熙处死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生了三个儿子,都被康熙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4/1/1 7:08:22

韦小宝、建宁公主和吴应熊之间的故事,相信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有所了解。剧中的吴应熊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作为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怀揣着反清复明的大业进京筹谋刺杀康熙,但在结识韦小宝之后,吴应熊就开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明明是将门之后,却被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韦小宝耍得团团转,更是在当康熙帝将妹妹建宁公主赐婚给他之后,被韦小宝和建宁公主合谋所阉割,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太监,后期又丧了命,而建宁公主则成为韦小宝众多妻妾中的一员,过上了看似美好幸福的生活。

实际上,历史上的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命运远不是《鹿鼎记》呈现出来的那样,历史上,吴应熊是一个悲剧人物,建宁公主更是一个悲剧人物。

建宁公主即和硕恪纯长公主,是皇太极最小的一个女儿,出生于1641年的冬天,当时正处于松锦之战之时,皇太极正和明军打得热火朝天,此战中,未及而立之年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参与了松锦之战,在对清作战中表现不俗,但大势所趋,皇太极还是取得了胜利,明朝关外的全部城镇,除了吴三桂的宁远,全部被皇太极所占领。

松锦之战不久,皇太极于1643年去世,多尔衮和豪格争权不成将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扶上皇位,即顺治帝。顺治帝继位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而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吴三桂随后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左右摇摆并最终献关降清。

不过,顺治初期,吴三桂和大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双方对彼此都有防备,实在算不上亲近,吴三桂对大清并无忠心,而清廷对吴三桂也有防范,不过这种关系随着吴三桂的识时务而转变,吴三桂开始表忠心。

1647年,吴三桂与李国翰同镇汉中,围剿抗清义军,吴三桂表现得极为积极,并且还任由自己的长子吴应熊留在京城,以示自己对大清的忠心,不得不说,吴三桂的一系列表现确实取悦了清廷,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随着吴三桂领军在外作战,所立战功越来越大,清廷为了拉拢吴三桂,在1653年,顺治帝将自己的妹妹建宁公主嫁给了吴应熊,用这桩婚姻来笼络和牵制吴三桂。

十二岁的建宁公主自然无法拒绝这桩婚姻,这桩婚姻本不是她所求来的,而是清廷的决定,同样,后来又是清廷毁掉了她的这桩婚姻,自始至终,建宁公主被动地接受一切安排,仿佛她只是一个任人揉捏的木偶。

最初,建宁公主也并没有觉得这婚姻有什么不好,毕竟公主们的婚姻本就是由皇帝裁决,都是政治联姻,所以建宁公主和吴应熊之间倒也过了数年安乐和平的日子,顺治末年到康熙初期,他们的长子吴世麟出生,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

而建宁公主也由曾经的和硕公主变为和硕长公主,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再后来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如果生活能一直这样下去也不错,但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婚姻只维持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吴三桂数次征战,频立战功。

等到康熙继位的时候,吴三桂的权势也达到了顶端,开藩建府,坐镇云南,成为独霸一方的平西王,康熙帝有意削藩,和吴三桂等藩王的矛盾逐渐激化。到了1673年,吴三桂假意上书要求撤藩,而康熙帝顺水推手准许了撤藩,这让吴三桂很是不高兴,于是起兵反清。

吴三桂一反,他在京城的长子吴应熊第一时间就被下狱,建宁公主府也被严密控制了起来,到了第二年的四月,鉴于吴三桂起兵造成的巨大影响,清廷开会决定将吴应熊及其长子吴世麟处死,而且是处以绞刑。建宁公主生的另外两个儿子因为尚年幼而躲过了一劫,和建宁公主及吴应熊的其他庶子一起被幽禁起来。

一夕之间,建宁公主的丈夫和长子就这样被侄子康熙帝给杀了,而她这个姑姑也被侄子幽禁在公主府中,从此生活再也没有阳光,但最初,好歹还有两个亲生的儿子陪在她的身边,只不过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后,她的身体迅速垮了,很快就生了一场大病,1680年,康熙帝不断遣人去看望病中的姑姑建宁公主,他曾表示建宁公主“被反叛所累、屡年困顿。朕每念及、未尝不为恻然。”

但这点微薄的亲情无法与大清的稳定相比较。第二年,当云南被平定之后,康熙帝并没有顾念什么亲情,直接下令将吴三桂“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这其中的二幼孙说的正是建宁公主所出的两个幼子。至此,吴三桂的家族就彻底被灭。

偌大的建宁公主府就剩下了建宁公主这一个主子,这一年,建宁公主41岁,已经守寡了7年,还将继续守寡下去,且并没有什么自由可言,直到1704年,64岁的建宁公主去世。

从建宁公主的一生来看,实在是一个悲剧,她三岁丧父,十二岁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这是她悲剧的开始,纵然两人过了二十年相敬如宾的婚姻生活,也生了三个儿子,应该还有女儿出生,但因为吴三桂和清廷站在了对立面,建宁公主这个本来没有什么错的公主却不得不承受丧夫丧子并被幽禁的痛苦。

杀夫杀子的仇人就在眼前,她却不能也不敢责怪她那个侄子,甚至还要感念他对她的关怀。她34岁开始守寡,一直守了三十年,不知这三十年里,建宁公主是如何撑过一天又一天的,或许只有建宁公主府的每一个角落记得,但那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鹿鼎记》中建宁公主不愿意嫁给吴应熊,并且还设计阉割了吴应熊,这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建宁公主根本不可能抗拒这桩婚姻,她也没有能力抗拒这桩婚姻。公主在外人看来身份尊重,但其实只是皇帝手中的棋子,婚姻根本不由自己做主,让你嫁给谁就得嫁给谁,由不得拒绝。

而且历史上的建宁公主不仅没有反抗这桩婚姻,而且应该和吴应熊的感情不错,两人生了三个儿子,硬挨还有女儿,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关系,或许他们的婚姻算是一桩很不错的婚姻,能白头偕老也说不定。

标签: 吴应熊康熙建宁吴三桂皇太极顺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正的“建宁公主”,给吴应熊生下多个儿子,晚年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吴应熊,建宁公主,吴三桂,康熙,长公主,皇太极,和硕恪纯长公主,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执三桂子额驸吴应熊下之狱。——《清史稿·本纪·卷六》这是《清史稿》中对和硕恪纯长公主的描写。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在历史上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却因为自己的父亲吴三桂造反,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而我们都听说过“建宁公主”这个人,她有历史原型吗?她的历史原型又有着什么样的人生呢?在一些演义作品中

  • 扬州十日中,多铎为何不杀这103人?真相让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多铎,大军,清军,多尔衮,史可法,扬州市,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之后,在千古名城扬州,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1645年,清军10多万大军南下,而扬州城只有守军1万多人,在史可法的率领之下,输死抵抗最终失败!城破之后,主帅多铎发布了屠城令,将80万军民屠杀一空,但却没有杀这103人!对于清军的屠杀,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和明末史学家

  • 多铎抓住了明朝的假太子,假太子说话后,让他知道找对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多铎,皇帝,南明,明朝,弘光,多尔衮,李自成,慈禧太后

    清朝铁帽子王多铎曾抓住一名明朝的假太子,可是这位假太子说了一句话之后,他却立马由灰心转成兴奋,让他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算是找对了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明末清初时

  • 摄政王多尔衮为何放弃篡位称帝?多铎之死粉碎多尔衮的皇帝梦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多尔衮,多铎,摄政王,皇太极,努尔哈赤,顺治

    前言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今最近的一个王朝。在这个王朝身上,有着无数的故事可以诉说。清朝以来,我国人口逐渐破亿,康熙雍正年间,摊丁入亩的政策使得人口税就此消失;而康雍乾三朝所创造的盛世局面也成为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及至后期,随着清政府日益腐败,中国迎来了百年衰败的屈辱史……除了

  • 多铎在扬州杀红了眼,多尔衮:你快回吧,要不咱刚入关就得出关了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多尔衮,多铎,吴三桂,洪承畴,皇太极,李自成

    清朝入关,是件筹谋了很久的事,久到他的政权在进入中原之前只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而这两代人都为达成这个目的废寝忘食——1644年,满蒙军队由盛京出发,准备跨过山海关,直入北京。时年,后金首领皇太极已经亡故,坐在皇位的是年仅六岁的福临,即顺治,而真正带领八旗的人是睿亲王多尔衮,以及他的同胞兄弟

  • 排行十五的多铎,为何被称为“十王”?他的成就全靠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多尔衮,多铎,皇太极,努尔哈赤,贝勒,阿济格,代善,莽古尔泰,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小说家,军事政策

    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的一母同胞,因为哥哥多尔衮的庞大影响和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多铎似乎被完全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被人熟知。做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多铎排行十五,但人们为何又称其为“十王”呢?做为清初八大铁帽子亲王之一,多铎在生前身后的盛誉和美名是不是全都仰赖权势滔天的摄政王多尔

  • 清史:多铎36岁病逝,带走多尔衮称帝的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亲王,努尔哈赤,摄政王,皇太极,皇帝,清史,军事政策,小说家,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1649年,豫亲王多铎病逝,年仅36岁。多尔衮大哭,匆忙带兵从大同返回,身着素衣进入京师,扶柩痛哭,兄弟之情可见一斑。多尔衮奋斗一生,手握重兵,却无缘继承大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铎英年早逝,带走了多尔衮称帝的希望。多铎,努尔哈赤的第15子,骁勇善战,深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时代,多铎的地位比兄长多

  • “扬州十日”是文人的虚构?来看多铎乘血屠扬州之威,迫降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多铎,左良玉,马士英,左军,弘光

    其实,四月初二日史可法从南京城郊的燕子矶返还扬州之时,左良玉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且说,四月初一日,左良玉兵至九江,盛情邀请驻节于九江的“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剿寇事务”袁继咸到舟中相见。左良玉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说服这位朝廷大员和自己一起前往南京,使自己的行动更具正义性。见了袁继咸,他便从衣袖中取出

  • 皇太极上位后,为何提拔多尔衮、多铎?后来又为何要离间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多尔衮,皇太极,多铎,阿济格,努尔哈赤,亲王,代善,贝勒,军事制度,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在清朝建立之初的清太宗皇太极执政时期(包括后金时期),皇太极跟多尔衮、多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严格来说,多尔衮、多铎俩兄弟跟皇太极有杀母之仇,他们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是被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迫殉葬努尔哈赤的。虽然阿巴亥的死在《清太祖实录》中记载的是努尔哈赤遗言要求的:“俟吾终,必令之

  • 皇太极逼死阿巴亥,为何不连其儿子,多尔衮多铎一同除去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阿巴亥,多尔衮,皇太极,多铎,代善,努尔哈赤

    公元1626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病重,在临终之前,他召见了自己的大妃阿巴亥。也正是因为努尔哈赤临终前,见了阿巴亥一面,且又没人知道,两人说了什么。为了保险起见,以代善为首的四大贝勒,便以殉葬的名义,逼死了阿巴亥。之后,代善等人拥立皇太极坐上大汗之位。既然皇太极已经逼死阿巴亥,为何不连其儿子,阿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