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以为听错了…

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以为听错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仙仙先生 访问量:3586 更新时间:2023/12/8 4:40:34

文|仙仙

前不久听到这样一段清朝时期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1791年,除夕夜的时候,当时已经81岁的乾隆帝突然传召太监去叫愉妃过来侍寝,然而听到这话太监却愣住了。

这并非是太监耳力不好,而是当时愉妃已经足有78岁的高龄,连侍寝的牌子都撤下来好多年了,她本人满头银发不说,身体也不好,还有一点就是愉妃这些年一直都不受待见,虽然没有在冷宫,可她的寝宫荒凉已久,和冷宫也并无差距。

因此太监觉得是乾隆帝叫错人了,于是还“好心”提醒乾隆帝要不要选个年轻的,因为太监知道乾隆帝前不久刚纳了两个年轻的妃子进宫。

然而这却让乾隆非常生气,怒斥不知轻重的太监立马去叫愉妃过来,太监这次再也不敢造次,立马去传召愉妃。

愉妃知道后也非常意外,可依然盛装打扮了一番,面色一如既往的雍容,不似侍寝,更像是去约见一位故人,一个朋友一般。

熟悉清朝的人都知道,乾隆是一位在位时间很长的皇帝。同样,愉妃也是嫁给乾隆最久的一位嫔妃,以夫妻身份和乾隆生活了整整47个春秋,甚至在乾隆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就嫁给了他,而当时愉妃只是当时还叫弘历的格格之一(清朝时候,皇子的小妾叫格格)。

可当时愉妃就以恬静淡雅著称,和别人不争不抢,只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非常淡雅。也许就是这个性格,让之后登基的乾隆非常喜欢愉妃,甚至把愉妃这里比喻成远离朝廷喧嚣的“桃花源”。

而愉妃也从最初的海常在一直晋升成为愉妃,这一方面是乾隆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愉妃生了五阿哥永琪

这个永琪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原型,里面把永琪描述成为了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风流才子,可实际上永琪被愉妃悉心调教后,不但文治武功非常不凡,更是有勇有谋,深受乾隆的喜爱,被当作潜在的接班人培养。

而让永琪无比被乾隆重视的原因还因为一件事,有一次乾隆寝殿意外失火,而当时在外值守的是四阿哥永珹,俩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中,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就在这时,永琪不顾安危冲进了火海,一把就将乾隆背起救了出来,之后还再次返回去救四哥。

然而永珹竟然直接自己一个人就跑了,这事虽然当时没说,但是过后永琪被封为亲,而之前很受喜欢的永珹反而被过继给了别人,不得不说和这事有关系。

要知道乾隆这辈子所有的孩子中,只有三人有幸被封为亲王,除了永琪,还有一个就是十五皇子嘉亲王,也就是之后的嘉庆帝,可永琪不但是三人中最大的,也是最早被封为亲王的,之后也一直被乾隆当成了储君培养。

但是天妒英才,永琪不久就得病去世,这不但让乾隆伤透了心,也让愉妃从此一蹶不振。而乾隆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从而也远离了愉妃,因为之后的十几年,愉妃就基本像在冷宫中生活一样,也多受太监宫女的白眼。

只是愉妃天性不喜与人争斗,无论是之前受荣宠,还是之后早年丧子之痛后,愉妃都只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断舔舐伤痕,以为这一生就这样了。一直到了78岁的那天,完全没想到竟然还会被乾隆传召侍寝。

那一晚乾隆似乎是突然想到了最喜爱的儿子永琪,因此也想到了他的母亲愉妃,所以才传召侍寝,而两人也谈了很多,好似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般,诉说这些年的孤独以及无奈,痛苦以及彷徨,也说明了两个人是真的老了。

而这一晚过后,或许是愉妃把心中多年的遗憾倾诉干净了,不久愉妃就过世了。永琪过世的时候乾隆以太子的礼遇厚葬,而如今愉妃过世,乾隆同样以更好的标准,即以皇贵妃的礼遇厚葬,这也间接表达了对这对母子的感情。

确实,纵观愉妃和永琪的一生,虽然都生活在乾隆巨大的身影下,也带有悲伤,但是俩人生活的有自己,有爱情,也有亲情,这也是大多数女人缺乏的东西,不争不抢或许才是最大的智慧。

这让我想起了仓央嘉措的那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种有关爱情的大智慧,或许是很多女人一生都无法懂得的大道理,别人有我也要有,别人要争我也要争,可是最终得到的只不过是一段虚妄而已。

同样,永琪虽然生命短暂,但是生当人杰,死后依然被歌颂千古,虽然有杜撰,但是也快乐美好,远比人世间浮萍不断,没有好下场的人更加快乐。

而乾隆帝似乎到晚年才真正懂得这种快乐,有一种:“茕茕白兔,东看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隔世感,令人叹息。

说一千道一万,爱这个词真的很奇妙,无论是感情还是亲情,都是人们一生追求的事物。因爱而恨也不难见,然而那也只是更加深爱的爱而已,毕竟真正的不爱不是恨,而是漠视,也许乾隆有一段时间对愉妃就是这种漠视,可这种漠视也来源于对于永琪更加深沉的爱而已。

还是歌曲唱的好: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不知道多少人能做到歌曲中的万一。生命有限,其实过好每一天真的很重要,珍惜身边的人,要知道一旦错过可能就是一生,一个后悔的决定,可能就是一辈子。人生经受不住这样的错过!

标签: 乾隆愉妃太监亲王清朝永琪

更多文章

  • 81岁的乾隆传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劝选个年轻的,竟惹乾隆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乾隆,愉妃,太监,亲王,雍正,永琪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一下子惊呆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劝:“皇上,愉妃娘娘已经78岁了,不如选个年轻的?”要知道乾隆是一个既风流又会享受的皇上,他的后宫嫔妃多达43位,在他88岁时,还纳十五六岁的女人做妃子。谁知太监好心一句提醒,竟惹乾隆怒斥:今晚只要愉妃,吓得太监

  • 2万太平军就想北伐清朝! 杨秀清这步棋未免太冒险, 可惜了林凤祥

    历史解密编辑:陌陌谈游戏标签:清军,大军,杨秀清,林凤祥,太平军,太平天国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杨秀清妄图凭借两万人的北伐力量,就想彻底击败清朝政府,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在南方尚未完全落入太平天国之手前,杨秀清就忙着让林凤祥和李开芳领着两万人前去北伐,结果导致北伐彻底失败,而南方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我认为,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急忙着北伐是一种错误的试探,试探的代价就是

  • 太平军攻克南京, 杨秀清下令善待旗人女眷, 让她们家庭团聚

    历史解密编辑:陌陌说游戏标签:八旗,旗人,清军,杨秀清,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54年,杨秀清下令:“护送八旗女子出城,让她们回家团聚”。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对八旗家属、女眷照顾有加,没有所谓的杀戮,这点值得肯定。林凤祥、李开芳踹门而入,南京外城陷落,太平军乘势围攻满城,这是清朝驻防八旗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里面没有汉人。10个小时结束战斗,太平军攻克满城,八旗兵丁大多战死、累

  • 太平军北伐:明知获胜概率小,杨秀清也是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秀清,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李秀成

    忠王李秀成在监狱中,洋洋洒洒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对重要诸侯王进行一番点评,还总结太平天国灭亡的原因。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灭亡,主要原因有“十点”,其中北伐占了“三点”。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伐;曾立昌率兵增援北伐;秦日纲再次增援北伐,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对于太平军北

  • 拿下南京后,杨秀清为何急着部署北伐?2万北伐军是否成了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秀清,太平军,清军,清廷,石亚达

    杨秀清虽然不识字,是砍柴烧炭出身,可这家伙绝对是天才型的战略家。就说太平军拿下南京以后的战略部署,绝对堪称战略史上的经典之作。杨秀清将20万水陆大军,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大军进行北伐。这支人马一路打到了天津府静海县,差点儿就进了北京城!第二路,由赖汉英、曾天养等人,带领1

  • 她是太平天国的女状元,才貌双全,却沦为东王杨秀清的玩物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杨秀清,东王,太平天国,洪秀全,傅善祥,韦昌辉

    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结束(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历时1300多年,是世界上最悠久也是比较科学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很自豪地说道: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傅善祥那么产生了多少状元呢?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

  • 同庚叔一次“无理取闹”,成为压垮杨秀清第二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韦昌辉,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东王

    1854年2月,北王麾下大将张子朋来到水师大营,准备调部队西征,增援两湖战场。谁知,张继庚散布谣言:“东王厚待两广人,鄙视两湖人”,以两湖籍为主的水师不愿意西征。对此,张子朋怒不可遏,直接殴打挑头闹事水兵,激起了兵变。为安抚两湖籍士兵,东王杨秀清让湖南道州人唐正才出任水师统领,并以“上帝下凡”形式杖

  • 杭州市民自称杨秀清遗孤,抓着专家的手请求:请给我的祖宗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东王,市民,遗孤,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曾国藩,太平天国

    杭州市民自称杨秀清遗孤,抓着专家的手请求:请给我的祖宗平反1856年,洪秀全联合北王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将太平天国的实际执掌者——东王杨秀清杀害。同时被杀的,还有杨秀清的全家以及2万多名优秀的战士。杨秀清被杀之前,太平天国的事业蒸蒸日上,打得清军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连日后飞黄腾达的曾国藩,也被打得三次

  • 太平天国“地产纠纷”事件:压垮杨秀清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秀清,太平天国,韦昌辉,洪秀全,石亚达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北王韦昌辉率3000兵马从江西前线赶回勤王,诛杀东王杨秀清。接着,大肆屠杀东王余党,6000放下武器的东殿士兵被杀害,城内血雨腥风,秦淮河畔为之染红。此次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信仰崩溃,从此走向衰败。都知道,诛杀杨秀清乃是“北王、翼王密谋,且只杀三人”。结果呢?同样接

  • 洪秀全在后宫享乐,遭杨秀清逼宫要求晋封万岁,导致2万多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洪秀全,杨秀清,太平天国,韦昌辉,东王,北王

    导读: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在之后,洪秀全自称天王,开始整日躲在后宫之中享乐,完全不理朝政。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渐渐都被东王杨秀清所把持,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1856年,终于爆发了天京事变。一百多年以来,天京事变都被当做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天京事变中,权倾朝野的东王杨秀清全族被杀,多年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