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文镜有意为难下属,后者获贵人相助,反而受到雍正重用

田文镜有意为难下属,后者获贵人相助,反而受到雍正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阅苍穹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4/1/25 12:06:18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镜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为福建长乐县县丞。“监生”在明清两代,指的是在国子监取得读书资格的人。

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最高学校,因此监生表面上看还挺厉害。但实际在清朝,监生是可以通过捐纳取得的。李卫一开始的员外郎一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

所以监生在当时,始终比通过科举这种“正途”出身从而入仕的,要矮人一头。也是这个原因,或许导致田文镜有些自卑,他就总是不喜欢那些科甲出身的人。比如有文献记载:“田文镜总督河东,以不喜科目闻。”

当时河南祥符县新来了一位知县,名叫士俊。王士俊,字灼三,号犀川,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贵州平越(今福泉)牛场渚浒人。据史书记载,他本人:“十岁即能诗善文,十九岁入平越府学,广交良友,不耻下问。见事不平,据理争辩。”

康熙六十年,王士俊考中进士,授庶吉士,后入翰林院任检讨。雍正刚即位时,王士俊曾提出几条有利建议,从而得到任用,先于河南任许州知州。由于表现出色,不久让他兼任祁县知县,继而调任河南第一县祥符县担任知县。

按照规矩,王士俊到任祥符县后,要先去拜谒上司,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田文镜一见到王士俊,就问他是何出身。王士俊知道田文镜不喜欢他的出身,但上司提问,他也不能不答,只能无奈回道:“士俊不肖,某科翰林也。”

田文镜一听,当即变了脸色,对王士俊的态度也十分冷淡。在此之后,田文镜处处有意为难下属,王士俊在河南是度日如年。好在,后者获得贵人相助,使得让他从田文镜的刁难中逃离出来,反而受到雍正重用,到底怎么回事呢?

当时,王士俊有个幕僚名叫裘香山,他对王士俊说,田文镜这是有意为难,迟早会弹劾王士俊,在此之前,倒不如先下手为强。王士俊觉得有道理,却又不知具体该怎样做,于是接着请教裘香山。

裘香山建议说,如今河南黄河泛滥,许多田地无法继续耕作,可官府仍然每年增加税收,导致“民不能堪”。干脆,借这个理由抢先去弹劾田文镜,既抢得一个先机,也算是为百姓请命,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

于是,王士俊便按照裘香山的建议,写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告文,送到布政使等人手里。时任布政使的杨文乾,恰好也与田文镜有嫌隙,他看了王士俊所写的告文,惊讶地说:“此何时,尚有奇男子耶?”

很快,事情被田文镜知道,他气得要弹劾王士俊,并游说杨文乾与他联名上书。杨文乾假装同意,但实际上却想办法帮王士俊开脱。最后,田文镜没有进一步为难王士俊,只是惩罚他不许再处理政务,王士俊十分感激杨文乾。

杨文乾在布政使一职上没待多久,雍正就下令要擢升他为广东巡抚。眼见杨文乾就要离开,王士俊又担忧起来,他害怕没有杨文乾照拂,田文镜会再次为难他。

杨文乾看出了王士俊的担忧,于是提出让其多送自己一段路程。王士俊自然答应,没想到的是,当二人正要告别的时候,朝廷传来皇帝谕旨,要擢升王士俊为琼州知府。

原来,杨文乾一早就想到,自己走后王士俊恐会再受为难,所以向朝廷极力举荐,称他可堪重用。当王士俊知道真相,对杨文乾是感激涕零。

王士俊上任之后,多为百姓着想,从而得罪了不少当地官员。这些人联合起来弹劾王士俊,但雍正深知其人,对这些弹劾不予理会,反而更加重用王士俊。第二年,王士俊升任广东布政使。

之后,王士俊还担任过湖北巡抚、河东总督等职,他不畏强权,助雍正清除当地贪腐,颇见成效。雍正十一年,王士俊兼任河南巡抚,没想到兜兜转转,他最后回到了这个,原本令他受尽为难的地方。不过此时田文镜已去世,这里再没有人会为难他。

根据清朝制度,凡是进士出身,且任过翰林院职务的官员,皇帝是不会赏赐孔雀花翎的。然而雍正却特赐王士俊孔雀花翎,以此表彰他政绩突出。史料记载:“世宗不次用人,士俊被特达之知,与李卫田文镜并称。”

然而,乾隆即位后,王士俊却屡次遭人弹劾,被逮捕入京关押狱中。乾隆二年,王士俊被削职为民,最终于乾隆二十一年病逝。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世宗实录》《小仓山房文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平了雍正朝宠臣田文镜的坟,是有心之举还是无意之行?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田文镜,雍正,乾隆,清朝,康熙

    清朝乾隆三年(西元 1738 年),乾隆帝前往雍正帝的陵寝参拜。在参拜路上,乾隆帝的随从告诉乾隆帝,前边的田文镜陵墓的墓墙阻碍了天子法驾路过,因此无法通行。于是乾隆帝指令随从:拉倒吧。就这样,田文镜的坟墓被平了。不过,对于这一现象,有的资料认为这是随从误会了乾隆帝的话语,认为乾隆帝的 “拉倒吧”意思

  • 雍正为何处处支持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巡抚,进士,乾隆,康熙,田文镜,雍正王朝

    李紱画像雍正三年(1725),时任广西巡抚李紱被雍正调任直隶总督,在赶往回京的路上,李紱路过河南,当得知因河南巡抚田文镜对当地知识分子进行打压引起反弹时,竟然当面指责田文镜“有心蹂践读书人”《小仓山房文集》。众所周知,李紱是典型的科举出身的理学大家,是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代表,而田文镜是监生出身,靠着

  • 督抚田文镜受宠的背后 这位传奇师爷功不可没 雍正都回批问候他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雍正,巡抚,康熙,田文镜,邬思道,慈禧太后,佟佳·隆科多

    绍兴自古广出师爷,天下皆知。师爷的正式称呼是“幕友”,或者叫“幕宾”、“幕客”,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幕僚”。清朝政治的一大特色,就是官员花钱请师爷当助手,有的甚至全靠师爷处理公务,没有师爷就玩不转,他们或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为幕主起草文稿、代拟奏疏,或为幕主处理案卷、裁行批复。清朝各大小政府

  • 雍正宠臣田文镜,死后陪葬泰陵,乾隆:“拉倒吧”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泰陵,康熙,皇帝,清朝,诗人,田文镜,年羹尧,乾隆帝,小说家,雍正王朝

    雍正有一位宠臣,名字叫做田文镜。这位田文镜田大人不简单,是雍正当时最宠爱的四位宠臣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李卫、年羹尧、隆科多。宠臣田文镜田文镜比雍正年龄大很多,整整十八岁。田文镜的仕途,前期波澜不惊,不温不火,从入仕到61岁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到了62岁,他的仕途出现了巨大改变。田文镜过了甲子之年

  • 雍正王朝:大臣联名弹劾田文镜,雍正看完就撕掉,到底发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田文镜,雍正,年羹尧,奏折

    《雍正王朝》有这么一幕雍正边对比边骂道:朋党!朋党就是最大的威胁到皇权,只不过这个秘密隐藏的太深了。雍正撕完奏折后才有这一重大发现,既愤怒又懊悔。雍正拿着大臣联名弹劾田文镜奏折看了又看后,觉得这奏折不简单。脑子一闪,突然发现原来这就是一个“套路”,一个隐藏很深的秘密,当年雍正就这样上了一回当,雍正第

  • 乾隆登基之后为何要清算田文镜?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田文镜,乾隆,雍正,巡抚,李卫

    清朝的雍正皇帝执政时,其麾下曾有三大宠臣,分别是鄂尔泰、李卫、田文镜。其中,田文镜在雍正还在位时,就病逝了,死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乾隆登基后,已经死去的田文镜被满朝官员狠批,将其描述为“酷吏”,且“百姓至今怨恨”。攻讦和批评田文镜的主力,是以李绂、史贻直、朱轼(乾隆的老师)等为首的科道出

  • 大器晚成的田文镜为何死后会在乾隆朝一落千丈备受批判?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雍正,康熙,巡抚,李卫,诗人,清朝,田文镜,邬思道,乾隆帝,小说家,地方官员

    田文镜自康熙朝步入仕途,到了雍正朝受到雍正宠信步步高升,他在雍正一朝并没有失宠,但是在死后他却在乾隆朝备受批评,而且后来还莫名其妙的被乾隆把坟推平了。下面就来说一说田文镜是如何受雍正宠信,又是如何在乾隆朝饱受批判的。康熙朝碌碌无为,雍正朝大器晚成的田文镜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他属于汉军

  • 田文镜对雍正说:“我要10万两黄金,还要3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铅笔标签:田文镜,雍正,巡抚,康熙,皇上,总督

    1723年,61岁的田文镜对雍正说:“我要10万两黄金,还要3个女人。”说完,雍正把头一抬,眼一眯。田文镜是汉人,生在康熙年间只因祖上入了镶蓝旗,他受荫庇也入朝当了官。大家都知道,康熙帝虽然嘴上说着“满汉平等”,但是用人他还是把满汉分得很清楚。汉人官员在康熙时代基本没有什么受重用的,这一点,雍正和他

  • 《雍正王朝》里,邬先生被田文镜解雇后,为何带着如月慌忙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掠影后有感标签:田文镜,皇上,年羹尧,雍正,邬先生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多了,邬思道何许人也跟了四爷那么多年还不清楚他的为人?从四爷大位已定急匆匆回来的那个晚上起,他和四爷的情分算是走到头了。十七爷带兵前来王府,邬思道便知道也许这位皇帝容不下自己了,最终邬思道的一句“天子无私人事”让四爷无话可说。在皇上说你的身份容我慢慢想时,邬思

  • 《雍正王朝》:图里琛为什么扬言要“参”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田文镜,图里琛,雍正,佟佳·隆科多,雍正王朝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话说山西官员以诺敏为首,联合山西票号商人串通一气造假,欺瞒朝廷,谎称半年时间追回了外欠的三百万两银子,实则是山西官员从票号商人那边借来了二百七十万两银子临时凑数。原本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眼看诺敏收获了雍正御赐的“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下一步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就在这时候,同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