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登基之后为何要清算田文镜?发生了什么

乾隆登基之后为何要清算田文镜?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198 更新时间:2024/2/17 21:02:03

 清朝的雍正皇帝执政时,其麾下曾有三大宠臣,分别是鄂尔泰李卫田文镜

  其中,田文镜在雍正还在位时,就病逝了,死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

  乾隆登基后,已经死去的田文镜被满朝官员狠批,将其描述为“酷吏”,且“百姓至今怨恨”。

  攻讦和批评田文镜的主力,是以李绂、史贻直、朱轼(乾隆的老师)等为首的科道出身的官员。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时任河南巡抚雅尔图还给乾隆皇帝上奏,试图将已经死去七年的田文镜从当地的贤良祠中撤出来。

  虽然雅尔图的请求遭到乾隆拒绝,但如此清算一个已经死去多年,且被雍正皇帝亲口夸赞“公正廉明”,亲自赐葬在自己陵墓附近,亲自为其设立专祠的前朝重臣,不禁要问:“田文镜怎么了?”

  田文镜不是完人,也不是完臣,他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和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两次乞求退休,是因为他在河南山东总督任上时,在两地的赈灾事务上出了差错。

  雍正七年到雍正八年(公元1729年到1730年),河南、山东持续出现自然灾害。

  雍正本想免除田文镜辖地的部分应上缴税收及钱粮,减轻当地负担,但田文镜拒绝了。

  《清史稿·田文镜传》中记载:

  是岁山东水灾,河南亦被水,上命蠲免钱粮。文镜奏今年河南被水州县,收成虽不等,实未成灾,士民踊跃输将,特恩蠲免钱粮,请仍照额完兑。部议应如所请,上仍命文镜确察歉收分数,照例蠲免,现兑正粮,作下年正供。

  两省有灾情,田文镜却不愿意减轻百姓负担,还向雍正隐瞒灾情的严重性,导致两地部分百姓需要卖儿卖女求生存。

  田文镜这么做,大概是想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在有灾情的情况下,既能不扩大灾情,还能给朝廷提供足额的税收和钱粮。

  只不过,他没有办到罢了,没能处理好当地的灾情。

  实际情况还是被雍正知道了,虽然雍正努力帮助田文镜遮掩,表示这事都是田文镜的下属干的:“文镜年老多病,为属吏欺诳,不能抚绥安集。”

  可田文镜无法欺骗那些一直盯着他的御史言官,包括对他执行雍正新政不满的科道官员们,还是只能求退,相当于是引咎辞职。

  否则,在雍正十年左右,雍正皇帝就要面对一波弹劾田文镜的狂潮。

  被雍正允许辞职时的田文镜,其实当时也70岁了,即使不主动引咎辞职,也干不了多久,一个不小心,算是晚节不保。

  雍正没有过于苛责田文镜,这是一位对他来说劳苦功高的宠臣,一时过错不至于让雍正发怒。

  但田文镜的这个过错,到乾隆皇帝登基之初,就被特意放大了。

  这其实是有一个大的政治背景,就是乾隆登基之初,因为执政理念跟雍正不同,他有意将雍正朝的严苛政治改为宽仁政治。

  在这种背景下,秉承上意的大臣们,开始对雍正朝的某些政治行为予以批评。

  但雍正毕竟是乾隆的父亲,基于孝道的传统,乾隆即使要改变雍正朝的一些政治行为,也不能允许大臣们去严厉的批评雍正。

  于是,在雍正十年辞职,且辞职前有明显过错的田文镜就成为重点攻讦对象。

  批田文镜,其实是诸多在雍正朝因反对雍正新政被惩治的大臣们,在借机批雍正。

  田文镜在死后还被拉出来狠批,其实是在为重用和宠信他的雍正皇帝背锅。

  比如李绂,他曾因跟田文镜的政见不和,差点被雍正杀掉,雍正在临刑时,还跟他有过对话,根据袁枚所著的《小仓山房文集》中的记载,其中有这么两句:

  刀置颈间,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公(李绂)奏:“臣愚,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乃宣旨赦还,仍囚狱中。

  李绂此后被雍正闲置,乾隆登基后才再次起用他。

  一个宁死都不愿意承认田文镜是好官的人,在被重新起用后,当然会借此给自己,给自己坚持的理念翻案。

  正好借着批田文镜,实批雍正朝的某些政策,是乾隆皇帝能忍受的。

  于是,大家伙一拥而上,开始狠批已经死于的田文镜。

  批田文镜的,主要是科道出身的官员,也就是考中进士后为官的清流们,他们对监生出身的田文镜,本就看不惯,有了机会,还不赶紧往死里批?

  雍正朝有三大宠臣,除了田文镜,还有鄂尔泰(乾隆十年去世)和李卫(乾隆三年去世)。

  这两位也是雍正新政执行的马前卒,但他们在乾隆朝初期为何躲过了像田文镜那样的清算?

  鄂尔泰(满人,且中过举人)当时是宰辅,党羽众多,批他会引起巨大的政治波动,这是初登基的乾隆不允许的。

  李卫的出身比田文镜还差,田文镜好歹是个监生,李卫最早当官时,他的官身是花钱买的。

  但李卫跟科道出身的官员们关系相当好。

  如他在浙江总督任上时,雍正曾因某些案件迁怒浙江读书人,终止了浙江的科考,是李卫劝说雍正恢复了当地的科考。

  仅此一事,凡是浙江出身的官员,就对李卫无比感激,就要领他的情。

  大凡李卫主政过的地方,他都比较重视优待读书人,给他们修书院。

  因此,李卫不是科道官员们仇视的对象,或许政见不同,但不会把他往死里整,会留有余地。

  田文镜就不同,他是个孤臣,不结党,没有人帮他说话,人也死了,无法站出来辩解,还有明显过错,可以成为批评的突破口。

  乾隆要纠正雍正朝的严苛政治,但并不想掀起朝争,只想用最简单的,不伤雍正脸面,不触及大多数朝臣利益的方式达到目的。

  因此,允许科道官员们去批已经死去的田文镜,并以此隐晦的批评雍正,是成本最小,也是纷争最小的办法。

  当然,乾隆允许批田文镜,只是为了达成政治目的,不是真的想清算田文镜。

  毕竟,田文镜即使有过错,他也是为雍正效力的老臣,他的大多数行为,是秉承雍正的意思去做的,从臣子的角度看,田文镜无大错。

  所以,当政治目的达到后,乾隆也没有揪着田文镜不放。

  乾隆在表示“豫民重受其(田文镜)困”的同时,也驳回了河南巡抚雅尔图于乾隆五年要求将田文镜撤出当地贤良祠的上奏,且明确表态不要再翻案了。

  也就是说,田文镜该背的锅背完了,在雍正朝被欺负过的官员们的怨气发泄完了,乾隆的政治目的完成了,田文镜也就不用批了。

标签: 田文镜乾隆雍正巡抚李卫

更多文章

  • 大器晚成的田文镜为何死后会在乾隆朝一落千丈备受批判?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雍正,康熙,巡抚,李卫,诗人,清朝,田文镜,邬思道,乾隆帝,小说家,地方官员

    田文镜自康熙朝步入仕途,到了雍正朝受到雍正宠信步步高升,他在雍正一朝并没有失宠,但是在死后他却在乾隆朝备受批评,而且后来还莫名其妙的被乾隆把坟推平了。下面就来说一说田文镜是如何受雍正宠信,又是如何在乾隆朝饱受批判的。康熙朝碌碌无为,雍正朝大器晚成的田文镜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他属于汉军

  • 田文镜对雍正说:“我要10万两黄金,还要3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铅笔标签:田文镜,雍正,巡抚,康熙,皇上,总督

    1723年,61岁的田文镜对雍正说:“我要10万两黄金,还要3个女人。”说完,雍正把头一抬,眼一眯。田文镜是汉人,生在康熙年间只因祖上入了镶蓝旗,他受荫庇也入朝当了官。大家都知道,康熙帝虽然嘴上说着“满汉平等”,但是用人他还是把满汉分得很清楚。汉人官员在康熙时代基本没有什么受重用的,这一点,雍正和他

  • 《雍正王朝》里,邬先生被田文镜解雇后,为何带着如月慌忙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掠影后有感标签:田文镜,皇上,年羹尧,雍正,邬先生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多了,邬思道何许人也跟了四爷那么多年还不清楚他的为人?从四爷大位已定急匆匆回来的那个晚上起,他和四爷的情分算是走到头了。十七爷带兵前来王府,邬思道便知道也许这位皇帝容不下自己了,最终邬思道的一句“天子无私人事”让四爷无话可说。在皇上说你的身份容我慢慢想时,邬思

  • 《雍正王朝》:图里琛为什么扬言要“参”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田文镜,图里琛,雍正,佟佳·隆科多,雍正王朝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话说山西官员以诺敏为首,联合山西票号商人串通一气造假,欺瞒朝廷,谎称半年时间追回了外欠的三百万两银子,实则是山西官员从票号商人那边借来了二百七十万两银子临时凑数。原本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眼看诺敏收获了雍正御赐的“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下一步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就在这时候,同样有

  • 雍正王朝:田文镜为人尖酸刻薄,为何可以得到雍正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好女孩也疯狂标签:巡抚,乾隆,田文镜,张廷玉,宫廷片,古装片,历史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一部雍正王朝,不知多少职场套路。如果打一个比喻,每一部电视剧都是一个小世界的话,那么雍正王朝这部小世界无疑是很完美的。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无脑的傻白甜,不会看到没有逻辑的宫斗。而是会看到人世沧桑,看到古代官场上的权谋之术,看到各色人物的亮点,可谓是处处是套路,处处有感悟的。可以说雍正王朝中每一个人物都有

  •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田文镜,为何死后却被乾隆推平了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康熙,清朝,诗人,田文镜,乾隆帝,小说家,雍正王朝

    夹在两个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间,雍正皇帝显得很悲催,不过,雍正虽然在位仅有13年,他的功绩在清朝诸帝中却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他为清朝开创了一个君清吏廉的时代,而这一切,当然也少不了在雍正新政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忠臣良将。田文镜是雍正时期三大“模范督抚”之一,以铁腕闻名于天

  • 历史上的田文镜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得?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田文镜,雍正,总督,康熙,巡抚

    《清史稿》曰:“卫、文镜受上眷最厚,卫以敏集事,文镜以骄府怨;然当时谓卫、文镜所部无盗贼,斯亦甚难能矣”。雍正评价田文镜是“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在清朝观其评价,田文镜的确是位能臣干吏,虽他为官

  • 《雍正王朝》:从胤禛起用田文镜看他的驭人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雍正,田文镜,年羹尧,康熙,知县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禛奉康熙之命,前往江南筹款赈灾,随行人员只有他最亲密的兄弟十三阿哥。虽然胤禛是以钦差的身份去到江南,然而想要完成这样一件大事、难事,单靠一个兄弟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整个江南的官、商,都是九阿哥的门人。这些人上下串通一气,早已经想好了如何让胤禛“吃个闭门羹”。胤禛为了在八爷

  • 《雍正王朝》:漫谈田文镜“羞辱”老状元陈文盛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康熙,知县,田文镜,陈文盛,年羹尧,历史片,古装片,宫廷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话说胤禛接下康熙老爷子安排的追比国库欠款差事后,心中着实犯了难。因为拖欠这些银两的人,既有皇亲国戚,也有立过功劳的老臣。还有相当一批官员是因为康熙发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家庭开销,不得已才从国库里借钱养家,此时向他们追讨欠款,无异于是逼他们走上绝路。然而,为了完成康熙交代下来的任务,为了get到康熙许诺

  • 清朝名臣田文镜,康熙冷落雍正重用,乾隆评价:比李卫还要差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田文镜,李卫,雍正,康熙,乾隆,巡抚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奏报朝廷:(田)文镜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不已。河南地方官员和士绅带头,请愿将田文镜从河南地方贤良祠中迁出去!乾隆皇帝为了照顾雍正帝的颜面,不动声色地压下了这个提议。图|乾隆帝田文镜是雍正的宠臣,是雍正时期的“模范督抚”,对雍正皇帝无比忠诚,是他各项改革决策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