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图里琛为什么扬言要“参”田文镜

《雍正王朝》:图里琛为什么扬言要“参”田文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茅塞盾开本尊 访问量:4966 更新时间:2024/1/25 8:53:06

在电视剧《雍正朝》中,话说山西官员以诺敏为首,联合山西票号商人串通一气造假,欺瞒朝廷,谎称半年时间追回了外欠的三百万两银子,实则是山西官员从票号商人那边借来了二百七十万两银子临时凑数。

原本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眼看诺敏收获了雍正御赐的“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下一步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就在这时候,同样有着追比欠款工作经验的田文镜途经山西,一眼就看穿其中定有猫腻,随后经邬先生点拨,田文镜察觉到是山西官员勾结商人上下联手造假、期满朝廷,便直接向雍正奏报了此事。

然而,田文镜的一切怀疑仅仅只是源于个人推理,并没有实锤的证据。

他的这一奏报,反而引发了以诺敏为首山西众官员的一致反感和排斥。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际,雍正为了弄清楚真相,便安排贴身侍卫图里琛,到山西调查山西官员联手造假的真相。

图里琛临行前,雍正给他的嘱咐是不要随便表态,只需记下来实际情况向他汇报即可。

可见,此时雍正内心非常谨慎。

一方面,雍正非常希望所谓的“山西造假”案是子虚乌有的事件,因为山西诺敏是他好不容易才刚刚树立起来的“追款标兵”,已经昭告天下。如果此时诺敏那边翻船的话,雍正将要面对被百官啪啪打脸的尴尬。

另一方面,“山西造假案”却是他非常信赖的田文镜奏报而来,田文镜又有追比欠款的经验,足见诺敏在山西造假的案件,极有可能是真的。

因此,雍正特意嘱咐图里琛不要随便表态、暗自调查,就是想等图里琛把真实情况汇报来之后,自己再想办法做善后工作,尽量将案件造成的破坏性控制在最小程度。

图里琛作为雍正的贴身侍卫,自然明白雍正的用意,也准备按照雍正的嘱托去办差。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图里琛所想的那样。

图里琛到山西后才发现,诺敏和田文镜双方已然陷入了胶着状态。

田文镜几乎百分之百确信山西所有官员联手造假,只是苦于没有实锤的证据,而他正在伺机搜集,随时会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另一边,诺敏为了极力掩盖他们造假的罪证,已经和田文镜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决之势。

图里琛想要按原计划,只是搜集一下情况,如实汇报雍正,然后躲一边吃瓜看热闹的小九九是不可能实现了。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来,图里琛之所以想置身事外,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他既不想和田文镜有什么瓜葛,更不想因为这事得罪诺敏背后的大佬——隆科多

毕竟此时隆科多已经今非昔比,在朝中势力巨大,如果经自己的手扳倒了诺敏,无意中会和隆科多结下很深的梁子,难保今后隆科多不会给他小鞋穿。

然而,眼前局面令图里琛也一时束手无策。

就在图里琛一筹莫展之际,田文镜便主动贴了上来。

破案心切的他意图让图里琛为自己撑腰背书。

在田文镜进一步把实际情况分析之后,图里琛更是叫苦不迭。

因为田文镜告诉他,眼下山西的造假案,就算他们现在不彻查清楚,将来有一天还会爆发,到时候雍正还会找他们俩算账。

图里琛明白此刻之际他已是躬身入局,想甩都甩不掉了。

然而,对于眼前这个局面,田文镜和图里琛的立场是不同的。

田文镜是一心想办案搞事情,而图里琛对办案没兴趣,只想体面地明哲保身,不想过多蹚这个浑水。

在图里琛犹豫不决之际,“直男”田文镜又讲了一句看似诚意满满,实则令图里琛更加反感的话。

只见他搬出了李绂,言明自己和李绂是换帖兄弟,而且自己也知道图里琛和李绂之间交往匪浅。

田文镜讲出这些,本意是想拉近自己和图里琛的个人关系,好让图里琛全力协助自己。却不知他在此情此景之下讲这些,犯了官场大忌。

对于身为雍正贴身侍卫的图里琛而言,其身份非常敏感,任何进入他交际圈子的官员必然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田文镜却在此时一语道破图里琛和李绂的暗中交往,这和任伯安编纂《百官行述》记录官员的隐私有什么区别?怎能不令图里琛震惊和反感呢?

眼看田文镜说的也是实情,而且自己私下里结交李绂的秘密居然也被对方掌握,图里琛既无可奈何却又窝了一肚子火。图里琛再想要找到两全其美的自保策略几乎是不可能了。

事到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被田文镜继续裹挟着往前进行。

于是,图里琛一边答应田文镜的请求,一边又“恶狠狠”地告知田文镜,如果事情的真相并非田文镜所描述的那样,他会连田文镜一起参了。

其实这个时候,图里琛已然知道,山西造假案,是真实存在的,只需要按照田文镜思路的操作,就可以把诺敏一伙人一网打尽。

然而,图里琛最后撂下这句狠话,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田文镜,尽管你搬出了李绂,我图里琛并不想和你有任何交集。同时也是在警告田文镜,今后不要再暗中打听他的那些秘密,否则他会对田文镜不客气。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田文镜为人尖酸刻薄,为何可以得到雍正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好女孩也疯狂标签:巡抚,乾隆,田文镜,张廷玉,宫廷片,古装片,历史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一部雍正王朝,不知多少职场套路。如果打一个比喻,每一部电视剧都是一个小世界的话,那么雍正王朝这部小世界无疑是很完美的。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无脑的傻白甜,不会看到没有逻辑的宫斗。而是会看到人世沧桑,看到古代官场上的权谋之术,看到各色人物的亮点,可谓是处处是套路,处处有感悟的。可以说雍正王朝中每一个人物都有

  •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田文镜,为何死后却被乾隆推平了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康熙,清朝,诗人,田文镜,乾隆帝,小说家,雍正王朝

    夹在两个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间,雍正皇帝显得很悲催,不过,雍正虽然在位仅有13年,他的功绩在清朝诸帝中却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他为清朝开创了一个君清吏廉的时代,而这一切,当然也少不了在雍正新政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忠臣良将。田文镜是雍正时期三大“模范督抚”之一,以铁腕闻名于天

  • 历史上的田文镜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得?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田文镜,雍正,总督,康熙,巡抚

    《清史稿》曰:“卫、文镜受上眷最厚,卫以敏集事,文镜以骄府怨;然当时谓卫、文镜所部无盗贼,斯亦甚难能矣”。雍正评价田文镜是“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在清朝观其评价,田文镜的确是位能臣干吏,虽他为官

  • 《雍正王朝》:从胤禛起用田文镜看他的驭人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雍正,田文镜,年羹尧,康熙,知县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禛奉康熙之命,前往江南筹款赈灾,随行人员只有他最亲密的兄弟十三阿哥。虽然胤禛是以钦差的身份去到江南,然而想要完成这样一件大事、难事,单靠一个兄弟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整个江南的官、商,都是九阿哥的门人。这些人上下串通一气,早已经想好了如何让胤禛“吃个闭门羹”。胤禛为了在八爷

  • 《雍正王朝》:漫谈田文镜“羞辱”老状元陈文盛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康熙,知县,田文镜,陈文盛,年羹尧,历史片,古装片,宫廷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话说胤禛接下康熙老爷子安排的追比国库欠款差事后,心中着实犯了难。因为拖欠这些银两的人,既有皇亲国戚,也有立过功劳的老臣。还有相当一批官员是因为康熙发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家庭开销,不得已才从国库里借钱养家,此时向他们追讨欠款,无异于是逼他们走上绝路。然而,为了完成康熙交代下来的任务,为了get到康熙许诺

  • 清朝名臣田文镜,康熙冷落雍正重用,乾隆评价:比李卫还要差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田文镜,李卫,雍正,康熙,乾隆,巡抚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奏报朝廷:(田)文镜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不已。河南地方官员和士绅带头,请愿将田文镜从河南地方贤良祠中迁出去!乾隆皇帝为了照顾雍正帝的颜面,不动声色地压下了这个提议。图|乾隆帝田文镜是雍正的宠臣,是雍正时期的“模范督抚”,对雍正皇帝无比忠诚,是他各项改革决策的坚定

  •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田文镜之际,为何会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历史解密编辑:张兵谈科技标签:邬思道,田文镜,雍正,年羹尧,巡抚,李卫

    其实当时最真实的处境,就是邬思道所说的这句话,真的等到雍正带着新科探花刘墨林来到河南,微服私访田文镜“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效果的话,那可能邬思道就真的很难脱身了。 总而言之,邬思道堪称是整部剧当中最为聪明绝顶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决定,至少在剧情当中姑且可以看作是“百战百胜,百战不殆”。纵观邬思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田文镜,巡抚,雍正,总督,康熙

    田文镜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祖籍奉天广宁,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雍

  • 铁腕能臣刻薄酷吏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雍正,巡抚,李卫,总督,田文镜,地方官员,佟佳·隆科多

    田文镜,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雍正帝即位后,深受恩宠,青云直上。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河南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励精图治勤劳务实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清查国库亏空,不避权贵,实行耗羡提解

  • 已经死去的田文镜,为何在乾隆登基后被狠批?其实是在为雍正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李卫,清朝,诗人,田文镜,雅尔图,乾隆帝,小说家,已经死去,雍正王朝

    清朝的雍正皇帝执政时,其麾下曾有三大宠臣,分别是鄂尔泰、李卫、田文镜。其中,田文镜在雍正还在位时,就病逝了,死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乾隆登基后,已经死去的田文镜被满朝官员狠批,将其描述为“酷吏”,且“百姓至今怨恨”。攻讦和批评田文镜的主力,是以李绂、史贻直、朱轼(乾隆的老师)等为首的科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