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北伐鲜为人知的一面:杨秀清用来将军的一枚弃车

太平天国北伐鲜为人知的一面:杨秀清用来将军的一枚弃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少左史 访问量:1207 更新时间:2023/12/9 8:25:56

1853年春,一支奉命“扫北”的太平军精锐自扬州出发,目的地直指满洲妖的老巢“妖穴”京师。但事与愿违,这场跋涉三千多公里的斩首行动以援军和主力军的先后覆灭而宣告惨败。时隔多年却仍有诸多谜团:东王授意北伐的时机是否妥当;北伐为何最终失败;北伐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本文笔者就以东王战略布局的几个疑点作引,解构太平军北伐的暗线故事和以上谜团。

影响太平天国日后国运的1853年战略大布局,由太平军头号战略家东王杨秀清亲自筹谋。但对于至关重要的北伐,东王的安排却让人不解:没有委任重量级王侯担任主帅;制定了几乎不可实现的战略目标;缺乏军资补给统筹等等。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向行事谨慎指挥得法的杨秀清如此行事,极可能隐藏了不可明说的战略意图:极限换家解围天京。而这项任务正是由天国五虎将李开芳、林凤祥所率的两广、两湖老兵担任。

太平天国定胡侯李开芳画像

李开芳(约1826年—1855年),广西武缘人,太平军前期五虎将之一,因北伐有功受封定胡侯。与北伐军将领林凤祥、吉文元同是西王萧朝贵旧部,常担任全军开路先锋,骁悍善战勇冠三军。北伐时担任地官正丞相,职位在北伐主帅林凤祥(天官副丞相)之下。1855年夏李开芳所部人马全部战死冯官屯,标志着为时两年的太平天国北伐彻底失败。

太平军北伐前夕,天国只拥有南京、扬州、镇江三座城池,紧随而来的向荣等追兵“贴着脸”在南京、扬州外围分别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情势危急,和老对手硬战没有胜算,按兵不动坐视清廷调集重兵更是下策。目前可行的法子就是直驱京师,攻敌必救引火外线从而打乱清军部署。而皖北正值清军兵力空虚,又有捻军活跃可作外援,北伐时机可谓稍纵即逝。

那么正当其时的北伐军为何会以全军覆没收场呢,我们从统帅委派、战略制定和后援补给几个细节上或可一窥端倪。没有任命如石达开韦昌辉这样的实权王爷担任全军统帅,林、李等人固然能战,但联络各地义军和适时调整进退策略就非其所长了;战略目标若更接地气改为攻略皖北而非直捣京师,那么实际战果可能更大,北伐精锐不致损失殆尽,日后也可由皖地从容进攻关中或中原;而在天国资源的调配上,天京高层显然更倾向于事关天京安危的西征、天京周边两个战场,兵将人马几乎源源不断地往来供给。

太平军誓师北伐

1853年春林凤祥、李开芳率军于扬州誓师北伐,共有九军精锐(天国早期五军主将下辖军帅,每一军帅统一军)作为主力。在此之前林、李二人曾返回天京领受“扫北”大任,东王杨秀清面授机宜,要求北伐军急行军直驱京师,莫要因攻城或守城耗费时间和兵力。如果说上文提到的三处细节反常可以归为筹划不周,这里的当面传命是为了兵贵神速。那么后来秦日纲即使被革除王爵也拒绝北上援救,则表明彼时的太平军高层对北伐军有去无回的结果都已心照不宣。

清军间谍张德坚著《贼情汇纂·秦日纲传》中记载:北伐援军曾立昌部败亡后,东王急召顶天侯秦日纲返京,拜为燕王并命其再率援军北伐,秦行军至凤阳、庐州一带后以兵力单薄为由撤军,遭到东王贬斥。事实上无论北伐先遣主力还是援军,稍有军事常识的将领都明白,脱离后方孤军深入实属九死一生。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朱棣放弃济南直驱应天的成功先例不可复制。

可以试想,在天京城中面对东王“直驱燕京”的诏旨时,久经战阵的林凤祥、李开芳二人心中是如何的波澜和抉择。出征北伐的两年后,即使北伐将士因冻伤、饥饿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猛增时,林、李二人依旧对进攻京师抱有幻想。以至于在迫不得已南撤的路上,他们依旧走走停停希望能与援军会师后再图北上,然而天京方面增派的援军要么早已战败溃散,要么撤军返京。1855年4月林凤祥连镇被俘,6月李开芳冯官屯被俘,手下将士被杀红眼的清军就地开膛破肚,两位北伐军统帅也先后被押解京师凌迟处死。

电影《投名状》太平军将领被捕剧照

林、李诸将都是人中英杰,手下北伐将士多是狂热信徒,对拜上帝会教义深信不疑。将士们宁愿被俘凌迟也不愿像多数清军将领一般自杀,因为教义中规定自杀信徒不得入天堂。明知有去无回却仍不畏生死一往无前,这或许就是早期太平军战力强悍的一大原因吧。

更多文章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杨秀清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太平天国,咸丰,杨秀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又名嗣龙,广西桂平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主要领袖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杨秀清出身贫农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不识文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加入上帝会,翌年假托“天父”下凡,逐渐取得了上帝会的主导权。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参

  • 天京事变:杨秀清输在“时间”上,洪秀全技高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石亚达,太平天国,事变

    1856年9月,杨秀清如往常一样入睡,梦中想着“万岁”称号,露出得意的笑容。此时,北王韦昌辉3000精兵从江西瑞州赶回京师,并联合东王麾下大将许宗扬,准备向杨秀清发难。许宗扬,东王杨秀清亲信,因增援北伐失败被投入大牢(后放出),故而痛恨杨秀清,与韦昌辉联合。许宗扬熟悉东王府情况,为人也勇猛,他率领“

  • 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清莅景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杨秀清,畲族,景宁,副主任,林业

    10月1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清带队到景宁调研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秀慧,副县长曹刚毅陪同或参加座谈。杨秀清一行首先来到景宁立勤香榧产业园有限公司的香榧基地,实地查看香榧树的长势,深入了解香榧种植、加工和销售情况。座谈会上,杨秀清详细听取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 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话事人杨秀清,为何没能成为第二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杨秀清,朱元璋,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元顺帝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晚清朝廷曾一度面临崩盘的边缘。在天京之变之前,太平天国存在二元制模式:名义上,太平天国的君主是洪秀全,但实际上,掌权的是杨秀清。这种模式和元朝后期,韩宋朝廷的情况很相似:韩宋朝廷名义上的君主是韩林儿,但实际上,实力最强的是韩宋旗下的吴王朱元璋。换句话说,大致来说:韩林儿可以对应

  • 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斗不过“不务正业”的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韦昌辉,冯云山,石亚达

    太平天国的历史往往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天王洪秀全似乎是被架空的,而东王杨秀清才是手握实权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先生曾对太平天国的政体做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 罗老前辈认为:太平天国的军师负责制是“农民民主传统”的集大成者。在这一体制下身为天王的洪秀全本就该是虚君,而

  • 《燃烧的天国》(杨秀清卷)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燃烧的天国,太平天国

    肆 梦中的天国当冯云山与洪秀全重新会面后,他们即将在紫荆山全面铺开自己的传教事业。此后拜上帝教的会员,将从两千人,迅速扩张到几万人。一直到今天为止,大量历史文献,对洪秀全传教内容,说得都比较模糊,以致于读者们搞不清楚,为什么拜上帝教能传播得这么快,为什么能凝聚这么多人走到太平天国的旗帜下?所以我必须

  • 英国发现20封圣旨,解开一历史奇谜,难怪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易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圣旨,东王,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太平天国

    英国发现20封圣旨,解开一历史奇谜,难怪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易杀死1856年6月,太平军通过西征和北伐,兵锋席卷大半个中国,进行了军事上的极盛阶段。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太平天国内部突发变乱,北王韦昌辉在天王洪秀全的支持下,突袭东王杨秀清。由于猝不及防,杨秀清被乱兵当场格杀,而东王派系的2万余人也都惨遭

  • 杨秀清之死影响多大?这4场战役,太平军输得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太平军,石亚达,李秀成,太平天国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成为第一个死于“内讧”诸侯,王府上下五千余人被杀,惨不忍睹。杨秀清,手握政权、教权、军权,是太平天国实际主持者,位高权重,连天王洪秀全都要畏惧三分。那么,杨秀清为何会被轻易诛杀呢?很简单,就是人际关系太糟糕,得罪了各路诸侯;“虚君”洪秀全借助韦昌辉、石达开、秦

  • 杨秀清才是太平军的实权人物,为何会被洪秀全给灭了?他不懂权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石亚达,韦昌辉

    杨秀清是战略上的天才,但却是权谋上的蠢材。太平天国如果没有杨秀清,压根就走不到南京,更别提维持14年的国祚了。但也正是因为有了杨秀清,才使得太平天国内耗严重,最终只存在了14年时间,就被清朝给灭了。很难想象,这位几乎改变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居然是个文盲。不过从杨秀清的结局,我们似乎也能理解这一点,读

  • 一次教科书式审案:杨秀清手腕高超,也为日后被杀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石亚达,冯云山,太平天国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册封“首义五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所封之王,悉受东王节制。如此,杨秀清在名义上取得了政权、教权、军权,成为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和领航员。21日,杨秀清连续三次“天父下凡”,审理周锡能叛变案件,让其承认事实,后将其处死。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