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

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大学堂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3/12/27 8:17:26

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计两万余人,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上图_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架构,这能方便我们理解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来源和所在。

太平天国是由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人借助“拜上帝会”这个宗教组织而创立的农民政权,洪秀全作为“拜上帝会”创始人和最高宗教领袖,无疑在教内具有最高权威,冯云山作为洪秀全的忠实追随者,坚持不懈地深入落后的山区传教,并奉洪秀全为教主。

洪秀全和好友冯云山从广东到广西紫荆山地区传教时,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等骨干力量,后“拜上帝会”教众因为传播新教、捣坏传统神像从而引发了和当地士绅的矛盾,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前往广州设法营救,在这期间教众群龙无首,“拜上帝会”有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关键时刻烧炭工杨秀清借助“天父下凡附身”来传圣旨,稳定了人心,事后洪、冯二人为了保持教内团结不得不承认了杨秀清的地位,而杨秀清的好友萧朝贵同样借助这个把戏扮演“天兄耶稣下凡附身”,也得到了教众的认可,这样杨、萧这两个本地人就结成了同盟,和洪、冯形成了对立。

洪秀全的上帝次子身份和杨秀清的代言天父下凡身份形成了权力冲突,因此在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就已经隐藏着矛盾了,只不过不是太明显。

上图_ 天王洪秀全画像

金田起义前夕,杨秀清、萧朝贵以“避吉(躲避灾凶)”为名将洪、冯二人支开,让他们躲进深山从而脱离教众,自己则进行了大量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在起义爆发前几天才将二人接回,这就造成了杨秀清实际领导起义的局面。

金田起义后,杨秀清被任命为正军师,中军主将,在永安分封诸王时,杨秀清获封东王,除天王洪秀全外,其余诸王(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均受东王节制,到此,在法理上杨秀清成为了仅次于洪秀全的二把手,杨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因为精明能干,加之善于结交朋友,在之后的作战中,杨秀清又掌握了军政大权,并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他甚至改变了太平军的进攻方向,并最终决定定都南京,在此过程中洪、杨之间的矛盾也在继续加深。

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权势更盛,他侵夺北王韦昌辉的权力,加之西王和南王均战死,太平天国各项军国大事,皆政出东王府,洪秀全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杨秀清曾两次假借天父下凡欲杖打洪秀全,对百官更是肆意凌辱,天京城内许多人充满了对杨秀清的不满和愤怒。杨秀清让洪秀全“逼封万岁”一事,可能是想发泄怒气和消除百官对自己的不满,并以此增强自身权力和地位,这导致了洪、杨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就连清军间谍张德坚都认为“杨贼与昌辉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吞并之事”,一场腥风血雨正向天京城袭来。

上图_ 李秀成自述的手稿

在杀杨行动之前,洪秀全等人有没有针对关于杨秀清的密谋呢?据后来李秀成、石达开被俘的供词所言,当时天王洪秀全、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举行过“诛杨秘议”,洪秀全可能借此试探了韦昌辉和石达开的态度,虽然三人没有公开表态,但都对此心照不宣,杨秀清被杀只是时间问题。天京事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洪、杨二人权力分配的矛盾不解决,内讧就无法避免。

当时在江西前线督战的韦昌辉受命领兵回京,天京城内山雨欲来风满楼。有种说法认为韦昌辉是受了洪秀全的指令而引兵,但是当时杨秀清掌握军权,拥有强大的情报源,如果韦昌辉未经他同意调动数千人士兵回京不可能不会引起杨秀清的注意,杨秀清非常擅长搞制衡、分权,通过互调防区来有意识地防止其他将领权力过大。杨秀清调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部队是为了部署下阶段的作战,只不过他没想到韦昌辉回京后最终会杀了自己。

上图_ 韦昌辉(1823年—1856年),原名志正,又名正

当时深居天王府的洪秀全无法直接联系上在前线作战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直接派人联系他们的难度和风险都很高,当时恰好韦昌辉奉命回调天京,正驻扎在天京城外,于是洪秀全派人送出了“密函”,毫无疑问此封密函的核心内容是洪秀全让韦昌辉诛杀杨秀清。

在受杨秀清打压的天京城通信官陈承瑢的接应下,洪秀全和韦昌辉双方取得了直接联系,诛杀杨秀清的行动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表。接到密函的韦昌辉并没有立马行动,事关者大,韦昌辉对此进行了充分密谋和妥善准备。

上图_ 太平天国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综合各种资料,天京事变的主要经过为:

咸丰六年八月初二日(1856年8月31日),韦昌辉奉杨秀清命回京,驻扎在天京城外,在此期间洪秀全发密函给韦昌辉,让他诛杀杨秀清,由此确定了杀杨计划;

八月初六(9月4日)深夜,月黑风高,经过周密准备,在天京城通信官陈承瑢的接应下,韦昌辉率军入城,洪秀全派亲信宣读了天王诏旨并进行了动员,随即韦昌辉领军向东王府进发;

八月初七(9月5日)凌晨,韦昌辉率军包围东王府,血洗东王杨秀清全家和部属共两万余人,一时间天京城内哀嚎遍地、火光冲天,数万太平军将士喋血天京城,人间天国梦也伴随着屠刀的落下而破碎。

上图_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

为何手握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在这次内讧中被韦昌辉迅速杀掉了呢?杨秀清其人精明强干,但他对自己天父代言人的身份颇为自信,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最大倚仗,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自负。正如李秀成所说“(杨秀清)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长期手握大权的杨秀清盲目自信,没有看到危险步步临近。

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把驻扎在天京附近的亲信部队调往外地作战,使得自己失去了一大防备力量,留下巨大隐患,也致使天京事变发生后杨秀清集团立马分崩离析。由此可见,天京事变杨秀清的失败是必然的,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性格决定了悲剧不可避免。

上图_ 战斗中的太平军

从之前的秘议、密函再到降旨,短短的5天内,在一系列必然原因和偶发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天京事变突然发生了,几万太平军互相厮杀,许多太平军老兵没有死于杀敌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兄弟的屠刀下。

太平军领导层发生了内讧,太平天国运动的命运也迎来巨变。天京事变后,韦昌辉杀石达开全家老小,接着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石达开率二十万精兵出走,太平天国国势日颓。经此一役,太平天国人心、士气受到极大打击,太平天国运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作者:张书伟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罗尔纲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考》,三联书店,1955年版

[2]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3]张光荣 《天京事变日期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吴彤 《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洪、杨矛盾》,《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刘晨 《从秘议、密函到明诏:天京事变爆发的复杂酝酿——兼辨太平天国的盛衰分水岭问题》,《史林》2017年第3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北伐鲜为人知的一面:杨秀清用来将军的一枚弃车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清军,北伐,杨秀清,太平军,林凤祥,古装片,历史片,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1853年春,一支奉命“扫北”的太平军精锐自扬州出发,目的地直指满洲妖的老巢“妖穴”京师。但事与愿违,这场跋涉三千多公里的斩首行动以援军和主力军的先后覆灭而宣告惨败。时隔多年却仍有诸多谜团:东王授意北伐的时机是否妥当;北伐为何最终失败;北伐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本文笔者就以东王战略布局的几个疑点作引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杨秀清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太平天国,咸丰,杨秀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又名嗣龙,广西桂平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主要领袖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杨秀清出身贫农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不识文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加入上帝会,翌年假托“天父”下凡,逐渐取得了上帝会的主导权。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参

  • 天京事变:杨秀清输在“时间”上,洪秀全技高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石亚达,太平天国,事变

    1856年9月,杨秀清如往常一样入睡,梦中想着“万岁”称号,露出得意的笑容。此时,北王韦昌辉3000精兵从江西瑞州赶回京师,并联合东王麾下大将许宗扬,准备向杨秀清发难。许宗扬,东王杨秀清亲信,因增援北伐失败被投入大牢(后放出),故而痛恨杨秀清,与韦昌辉联合。许宗扬熟悉东王府情况,为人也勇猛,他率领“

  • 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清莅景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杨秀清,畲族,景宁,副主任,林业

    10月1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清带队到景宁调研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秀慧,副县长曹刚毅陪同或参加座谈。杨秀清一行首先来到景宁立勤香榧产业园有限公司的香榧基地,实地查看香榧树的长势,深入了解香榧种植、加工和销售情况。座谈会上,杨秀清详细听取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 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话事人杨秀清,为何没能成为第二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杨秀清,朱元璋,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元顺帝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晚清朝廷曾一度面临崩盘的边缘。在天京之变之前,太平天国存在二元制模式:名义上,太平天国的君主是洪秀全,但实际上,掌权的是杨秀清。这种模式和元朝后期,韩宋朝廷的情况很相似:韩宋朝廷名义上的君主是韩林儿,但实际上,实力最强的是韩宋旗下的吴王朱元璋。换句话说,大致来说:韩林儿可以对应

  • 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斗不过“不务正业”的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韦昌辉,冯云山,石亚达

    太平天国的历史往往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天王洪秀全似乎是被架空的,而东王杨秀清才是手握实权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先生曾对太平天国的政体做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 罗老前辈认为:太平天国的军师负责制是“农民民主传统”的集大成者。在这一体制下身为天王的洪秀全本就该是虚君,而

  • 《燃烧的天国》(杨秀清卷)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燃烧的天国,太平天国

    肆 梦中的天国当冯云山与洪秀全重新会面后,他们即将在紫荆山全面铺开自己的传教事业。此后拜上帝教的会员,将从两千人,迅速扩张到几万人。一直到今天为止,大量历史文献,对洪秀全传教内容,说得都比较模糊,以致于读者们搞不清楚,为什么拜上帝教能传播得这么快,为什么能凝聚这么多人走到太平天国的旗帜下?所以我必须

  • 英国发现20封圣旨,解开一历史奇谜,难怪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易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圣旨,东王,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太平天国

    英国发现20封圣旨,解开一历史奇谜,难怪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易杀死1856年6月,太平军通过西征和北伐,兵锋席卷大半个中国,进行了军事上的极盛阶段。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太平天国内部突发变乱,北王韦昌辉在天王洪秀全的支持下,突袭东王杨秀清。由于猝不及防,杨秀清被乱兵当场格杀,而东王派系的2万余人也都惨遭

  • 杨秀清之死影响多大?这4场战役,太平军输得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太平军,石亚达,李秀成,太平天国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成为第一个死于“内讧”诸侯,王府上下五千余人被杀,惨不忍睹。杨秀清,手握政权、教权、军权,是太平天国实际主持者,位高权重,连天王洪秀全都要畏惧三分。那么,杨秀清为何会被轻易诛杀呢?很简单,就是人际关系太糟糕,得罪了各路诸侯;“虚君”洪秀全借助韦昌辉、石达开、秦

  • 杨秀清才是太平军的实权人物,为何会被洪秀全给灭了?他不懂权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石亚达,韦昌辉

    杨秀清是战略上的天才,但却是权谋上的蠢材。太平天国如果没有杨秀清,压根就走不到南京,更别提维持14年的国祚了。但也正是因为有了杨秀清,才使得太平天国内耗严重,最终只存在了14年时间,就被清朝给灭了。很难想象,这位几乎改变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居然是个文盲。不过从杨秀清的结局,我们似乎也能理解这一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