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他们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国庆进阶计划

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他们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国庆进阶计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封面新闻 访问量:4377 更新时间:2024/1/20 8:17:33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国庆大假,封面新闻推出了“国庆进阶计划”。在其中一个计划中,邀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上了一堂诗词云课。在这个云课堂上,彭敏以“诗词里的秋天”为题,选择了几首特别有代表性的古人咏秋的名作给予详细解析,带领读者从诗词中领略秋天独有的丰富魅力。

彭敏(本人供图)

自从战国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哀叹后,在中国诗词史上,关于秋天的诗词,大多以悲秋的基调为主。不过,依然有一些诗词佳作,一反悲叹调子,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享受情绪。

彭敏在本次诗词课上,首先吟诵了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彭敏分析,跟一般人对春天的芳菲退去会感到悲伤不同,王维更欢迎秋天的到来,因为在他看来,秋天带来的澄澈明净之美,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从王维的诗,彭敏还延伸讲到王维这个人,提到其是一个全才,“不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在游侠诗、送别诗、边塞诗方面也都表现卓越。”

如果说王维是对秋天表达欢迎,那么刘禹锡就是对秋天大发豪情了。在《秋词》中,刘禹锡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读到这样的豪情诗句,或许你会认为此时的刘禹锡是不是正处于人生巅峰、好事连连的状态。其实,完全相反。

此时的他,被贬官到郎州(今湖南常德)。虽被贬谪,但他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彭敏说,唐代另外一位大诗人柳宗元,在遇到贬谪时,心境是这样儿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刘禹锡在处于人生深渊时,依然有能量发出不俗的光亮,难能可贵。

彭敏感慨,客观的自然世界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心态、眼光是如何看待这个自然世界的。“这也是我们读古诗词的一大愉悦之处:可以透过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眼光,对同一个世界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丰富我们的审美、知觉世界。可谓是,一诗一世界。”

面对秋景发出欣喜之情,并不等于诗人们遇到人生困境时不会感到迷茫。

苏轼在《西江月》里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080年,苏轼在被贬地黄州迎来他在此地的第一个中秋节。人生遭际的巨大变化,促使他写下这首中秋词。很多人都知道,苏轼写有另外一首中秋词《水调歌头》。相比而言,《西江月》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彭敏在讲《西江月》时说,人们一提到苏轼,总会愿意提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大度、乐观旷达的一面,以至于使之成为一个标签,出现了“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的单向度认知,让人误以为苏东坡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苏东坡虽然是大文豪,但他毕竟也是活生生的人,肯定有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的情感,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他也会低沉,会脆弱。只是他没有任凭这种低沉、脆弱一直发展下去,而是最终选择了乐观、坚韧的态度。”

彭敏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对很多知识点、典故信手拈来,并用通俗化的语言风格表达出来。

在这场云讲座中,彭敏分享了他最新出版的《曾许人间第一流:古代诗人骚客的激荡人生》(百花文艺出版社)。在这本书中,彭敏用通俗化的语言,以20多位诗人、词人为例告诉读者,诗词不必是高高在上的日月星辰,也可以是伴你左右的温暖灯光。“大诗人不用杵在神坛上,自带干冰、浑身冒仙气,他完全可以像你身边的某个同学、朋友,有血、有肉、有趣、有料,可亲、可感、‘可笑’、可爱。”

标签: 王维刘禹锡苏轼诗词西江月

更多文章

  •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立秋节气挥毫泼墨刘禹锡《秋词》夏云英《立秋》

    历史解密编辑:财经科技报道标签:立秋,刘禹锡,秋词,节气,书法家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学渊深深,家传厚重,取法乎上,起点不凡,落笔不俗。书法作品“最美中华、大国兴起",曾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8年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1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特邀金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

  • 唐代顶级高手赛诗,刘禹锡率先写了一首后,白居易元稹都不敢提笔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刘禹锡,元稹,白居易,陈后主,金陵怀古

    提起古代文人之间的赛诗会,总有不少朋友会把它们与现在很多歌唱比赛相提并论,毕竟古代很多诗就是写来给大家唱的。但事实上,这两种比赛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古代的赛诗一般是没有评委的,谁胜谁负,诗人们自己一看便知。这就有点儿像古龙小说中,两位高手决斗,只是拿着长剑挥了两下,其中一人便自己承认:“我输了!”

  • 刘禹锡被贬十年后返回国都,才一个月又被贬,导火索竟是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白居易,唐宪宗,杜牧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史为唐顺宗,年号永贞。德宗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很多,于是顺宗以曾经的太子侍读王伾、王叔文两人为先锋,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宫市(白居易的《卖碳翁》就是记录宫市制度的黑暗)、削弱藩镇即为其中一二。为使革新推行下去,“二王”(王伾、王叔

  •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谦说标签:刘禹锡,中韩,朝核问题,王毅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在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正式履职之后,中韩两国的关系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尹锡悦在竞选时期就毫不掩饰其亲美的政治立场,同时也作出过很多激进的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担心中韩关系是否会迅速恶化。为了稳定当前的局势,中韩两国外长进行了会面并交换了

  • 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却从民歌中得到灵感,作出千古绝唱竹枝词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民歌,诗歌,诗人,巴山,唐朝,竹枝词,刘禹锡,千古名句

    有人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离开社会生活,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话可谓一语中的,不管是自然景观、天象四季、花鸟鱼虫,竹石树木,还是乡村风光、都市风物、人文景观、登临游览,或者是离愁别绪、异域边塞、讽怨爱情、酬答唱和,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

  • 13岁小孩说《陋室铭》有错,父母也觉得在理,难道刘禹锡真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孔子,诸葛亮,骆宾王,诗作,唐朝,艺术家

    很多有名人从小就被发现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别人几岁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们几岁就已经开始写诗作文章,这些孩子在中国有一个统一的词汇叫作神童,而中国历史之中从古代到今天,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一点都不少。比如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知道了音律之美,今天我们小学生课本之中所学的《咏鹅》是唐朝初年

  • 刘禹锡:是诗人也是政治家,率真的本性让他饱受贬谪,一生不得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白,李绅,唐朝,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艺术家

    刘禹锡:引杯添酒饮,把箸击盘歌在我能背诵的唐诗中,刘禹锡所占比例不少,开初读来是敬重满满,随着后来多读了些书,感觉就有些异样了起来,这是因为虽然他是一位文学史上的人物,但细究起来,他应该归于政治史上,写诗作文只是其副业而已。从他的诗文来看,他又实在应该属于文学史人物,他在唐代文坛上虽不属于大佬级人物

  • 唐诗中与众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诗,别人悲秋,刘禹锡真诚赞美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悲秋,秋词,诗歌,杜甫,李白,秋天,唐诗,唐朝,刘禹锡,柳宗元,艺术家,千古名句

    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句话,叫春女思秋士悲。说的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固有的现象,就是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之时,是女孩子们害相思病的时候,而到了秋天,男人们特别是文人们,感到莫名的悲伤。这种悲秋的情绪,之所以说是莫名其妙,是因为也许我们无法说出悲伤的理由,也许也从来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悲伤的事情,但就是有一

  • 《刘禹锡》(三十二韵)

    历史解密编辑:北平永胜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刺史,韦应物

    出品/北平永胜无极登科鸿博鸣,乐天唱和识君亨。永贞夭折多司马,宣政驱除入火坑。不悦旧题因落魄,尤堪新乱毁平生。观棋百局前锋手,造化千秋堂鼓争。象马奔驰开战阵,炮车破穴扫顽兵。胡尘掠地阴山渡,汉将攻艰社稷荣。热论鸿儒忧患事,布衣冷看犬相烹。晴空何惧阴云布,秋日常来硕果盈。万木春丝缠老树,千帆踏影赋新声

  •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批判(刘禹锡心理不健康?)

    历史解密编辑:张佳的网易号龙虫并雕标签:刘禹锡,刘士林,床前明月光,乌衣巷,诗歌,心理学

    刘士林说自己30以后才知道中国文学基本上都是一种政治寓言,不知他自己能不能坚持自己这种说法,还是只是这里这样说,换个地方就换个说法。一首脍炙人口的《乌衣巷》,他就偏偏能看出来有所谓道德心理学问题,能看出来有“小人之心”,有“魑魅道德心理学本性”。把《乌衣巷》看成是什么负载他所属阶层秘密使命的政治文本